逍遥游:1945-1965新加坡的中学生活与课余活动

逍遥游:1945-1965新加坡的中学生活与课余活动
ISBN-10
9813205830
ISBN-13
9789813205833
Pages
26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2-03-01
Publisher
Global Publishing
Authors
李慧玲, 曾昭程, 丁劭诗

Description

五六十年代的华校生,作为个人,他们的学生生活如何? 当时华校生的课余生活和英校生有什么不同? 圆切线社团带着对这份被留白记忆的思考和提问,秉承着对新加坡历史与人文的关注,进行了一段对岛国独立之前五六十年代的历史进程的探索之旅,寻访的对象是那个时代的中学生--华校的,还有英校的。 圆切线将主办的一整个系列活动而收集的成果,于2007年举办了"逍遥游:1945-1965中学生活与课余活动"的展览和论坛,并将展览和论坛的资料整理出版。 《逍遥游》共分为三辑。辑一收集的双语论坛,分享了华英校不同背景的韩山元

Similar books

  • 逍遥游: 1945-1965新加坡的中学生活与课余活动

    逍遥游: 1945-1965新加坡的中学生活与课余活动

  • 跨域研究客家文化
    By 黄贤强

    何谓跨域研究?如何以跨域研究的方法了解客家文化? 本书作者群以具体的案例实践跨域研究客家文化,尤其是新加坡客家文化。 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文化空间与展示客家"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空间的比较,或从博物馆和文物馆、或从客家围龙屋、或从各地虎豹别墅的比较,讨论客家文化如何被呈现和展演。第二辑"文化符号与唱写客家"则讨论客家山歌创作的在地化和传播的跨域化,也讨论客家意识或泛华人意识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以及客家文化如何透过会馆的刊物来传承。第三辑"风水文化与客家意识"分析新加坡客家人是如何在利用和设计风水的

  • 建构南洋儿童:战后新马华语儿童刊物及文化研究
    By 李丽丹, 徐兰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南洋"这个地理文化区域出现了大量的少儿期刊,具有明确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儿童作为历史和文化概念、以及未来国民的重要意义。新加坡建国后,本地出版的少儿期刊在编写和内容方面,更强调少年儿童是国家进步的核心力量,着重于用教育将儿童形塑为"理想国民"。此论文集的重要学术价值正是把儿童出版这一文化研究课题带入了新加坡的历史语境。 全书收录的11篇论文主要对期刊《马来亚少年》、《世界儿童》、《南洋儿童》、《儿童乐园》和《少年乐园》等的研究;也收录本地出版人口述历史的访问,以及对本地出版公司出版建制和发行网络构成的梳理和论述。 本书由八方文化创作室出版。

  • 莊永康专栏文集 — 独立人生
    By 莊永康

    本文集是作者继《叩问传统》、《把握当下》之后的"莊永康专栏文集"第三册,也就是完结篇,这三册文集凝聚了他在《联合早报》工作十五年的汗水结晶。 《独立人生》是从岛国这里放眼世界,察近邻,观远方,也浏览世界先驱先哲的不朽智慧。全书共由这十个课题组成:华岭走索、地平线上、欧陆风云、南亚行脚、印支巡礼、水域游弋、文化摆渡、茶座闲话、人情冷暖、豁然开朗。 独立人生,也是指作者的一个终极追求。写专栏文章最理想的境界是无私无畏,不受一般政治主流议题设定的影响。独立思考,让我们走出因循的洞穴。

  • Re-producing Chineseness in Southeast Asia: Scholarship and Identity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By Chih-yu Shih

    ... The Scripting of a National History. 46. Lee, “Jüyöu dongnányá,' 108. 47. As part of the 'divide and rule' policy,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preferably nurtured Englisheducated group to be included part of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 As ...

  • Education at Large: Student Life and Activities in Singapore, 1945-1965
    By Siao See Te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book contains documentation of a groundbreaking exhibition held in 2007 on student activities and societal engagements during post-war Singapore 1945OCo1965 and transcripts of forums held in conjunction with it.

  • 文學批評關鍵詞:概念•理論•中文文本解讀
    By 柯思仁, 陳樂

    面對一篇文學作品,要如何開始進行閱讀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作品的意涵並不只是展現在文字的表層,就算讀者讀得懂文字,不見得能夠理解作品。因此,要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文學作品、閱讀文學作品,就成為閱讀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書列出與文學批評有關的概念,包括作者、讀者、文本、細讀、隱喻、觀點、人稱、聲音、敘事、再現、意識形態、身份╱認同、階級、性╱別、種族等十五個概念進行解說,以關鍵字形式對當代文學批評的基本概念、理論進行深入分析。 本書共十五章、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是與文本有關的幾個基本課題,即作者、閱讀、文本等概念。 第二部分:亦可稱為「文本的閱讀策略」。從文本細讀的方法開始,分別討論隱喻、觀點、人稱、聲音、敘事等,是讀者面對文本時的切入法,也是分析文本的工具。 第三部分:將文本置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加以思考。討論的重點包括意識形態、身份╱認同、階級、性╱別、種族等。 從形式上看,這是一部對現代文學批評的關鍵概念進行梳理和歸納的著作;實際上,它還是一部以關鍵字形式展開對於文學批評關鍵問題的創造性探索。

  • 溫家寶傳
    By 高新

    溫家寶傳

  • 如果岛国,一个离人
    By 柯思仁, 黄浩威

    什么事物在新加坡是可能永远一尘不变的?只有蜕变与乡愁。 新加坡学者兼文化评论家柯思仁博士与青年写作人黄浩威,用了半年的时间,通过电子邮件的来往,记述了各自在岛国成长的记忆片段、已消逝或正在迅速蒸发的建筑和街道。 两个人时而深邃,时而抽离的情感,深刻与细腻的文字,反讽及吊诡的情境,感性又冷观的图片,将让你以另类的角度,去全新感受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