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落網
鬼谷子,两干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予同列,尊为王禅老祖。鬼谷予坐镇深山,弟子们征伐天下,翻云覆雨,翻开这套书,了解中国一切智谋、诡谋、阴谋、阳谋的境界。《鬼谷子全书》是对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
《護生畫集》是弘一大師和豐子愷「以畫說法」的佛教勸善之作,自一九二九年畫集流布以來,除了在護生戒殺、長養慈悲心方面發揮莫大功效,更讓許多閱畫者因此開始素食。《護生畫集》可說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遺愛人間、教化人心的珍貴資糧。 本書內容為豐子愷送弘一大師的八十歲壽禮,由當代書法名家葉恭綽題詩,共計八十篇。畫集內容著眼於物我的感應同情、萬物自得之趣,充滿了惜物、護生、祥和、慈愛之氣,可能是因為豐子愷遭逢抗日戰爭爆發,舉家逃難歷經戰火,了解驚慌奔走之苦,也深深體會身為動物之一的人類,瀕臨死亡時的驚恐心情,因而對其他有情識的動物,被抓拿及被屠殺時的情緒反應,也能感同身受。故而無一般勸善之書淒慘罪過的景象。 林少雯居士承繼原創精神,以白話圖文賞析原作的體相用之美,讓大小朋友能夠更清楚了解自己和護生、戒殺、惜物、長養慈悲、種下善根種子...等生命教育觀念的關聯性,進而觸發對生命存在及和諧共生的思考,並在心靈境界上得到提昇。 閱讀《護生畫集》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不論是喜歡文學和藝術的,喜愛儒釋道三家思維的,喜愛童心童趣的……,都可以找到切入點,而在護生、戒殺、長養慈悲、種下善根種子上得到滋養,並在心靈境界上得到提升。豐子愷筆下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鳥或任何大小生物,都充滿了生命的美、善和有情有義,感動人心。 本書特色 1.將書法家所寫的詩文還原成楷體字,無古今文字障礙,更顯古詩入畫的文學價值。 2.為《護生畫集》的白話賞析及精闢導讀,文圖並茂傳達善美情義,為近百年首創。 3.具佛理及生態倫理觀,含宗教、民俗社會、文學藝術等,為人類學研究珍貴資料。
讲述各种商品由来与变革, 重在溯本求源,以时为经, 以事为纬, 以党内义故事的笔法, 逐一写出每种商品的产出,革新,流布,分支与消费.
本书作者以亦雅亦俗, 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 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 在生动, 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 作者透过历史表象, 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下, 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 并将其名曰"潜规则", 进而指出潜规则的定义, 特征, 潜规则阴影下皇帝, 官员, 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 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 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 均有论述.
內容簡介《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詩經》共305篇,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稱為「笙詩」,所以有「詩三百」之稱。 《詩經》所產生的區域,大約在今天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以及湖北、安徽等地,其作者有民間歌手,也有文人學者。作者的身份有帝王和朝廷重臣,也有宦官、走卒和農夫、農婦。 關於《詩經》的來源,歷代說法眾多,主要有王官采詩說、公卿賦詩說和孔子刪詩說。「王官采詩」,即周朝廷派專門的使者在農閒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再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周天子看。天子看這些並不是因為他愛好文學,而是想從這些民謠中瞭解民情。周朝時的交通還不是很發達,主要靠竹簡記錄語言,編一部詩歌集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所以說《詩經》的收集是由朝廷發起的的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工程,是有道理的。 「公卿賦詩」,即周天子聽政,命公卿列士獻詩,其目的依然是通過詩歌瞭解當時的民生情況。《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305篇,整理出《詩經》,但後世很多學者對此持懷疑態度,通常認為《詩經》是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採集,之後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很有可能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 《詩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廣為流傳,是中國幾千年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也常用《詩經》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後,《詩經》與《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並稱「五經」,以後的封建朝代,都大力提倡學習《詩經》。雖然秦始皇曾焚書,但《詩經》由於學者的口頭傳誦,得以流傳下來。 孔子曾經用三個字來評價《詩經》,就是「思無邪」,用現代的話概括就是「不虛假」。的確,《詩經》中所表現的愛恨情仇都是那樣的直接,尤其是關於愛情的作品,充滿了自由開放、天真無邪的浪漫氣息。《詩經》的諸多名篇名句已經傳誦千年,經久而不衰。 《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也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對周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詩經》作為一部文學經典,在歷代都倍受推崇,而對於《詩經》的研究,從《詩經》成書的那個年代就開始了。歷代大儒對《詩經》多有解讀,觀點也是層出不窮,不能盡同,因而同一篇詩歌,經常有多種理解,其相去亦遠矣。本書中儘量論及各派觀點,然終不能盡皆羅列,編者唯有擇其以為是者而詳論之,讀者大可不必局限。 本書為《詩經》全本全注,至於譯文,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捨去。一來詩歌之含義,本來就未統一;二來古文韻文之美,在其文字本身,不論如何譯,都不能盡得其善。《詩經》這部經典,需要我們靜靜地用心去體會。望讀者明察、謹思而不妄從。
《詩經》本稱「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的手法,描寫生動,用語樸素優美,聲韻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在中國詩歌史上,影響之大,莫過於《詩經》。聞一多說:「《三百篇》的時代,確乎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文化大體是從這一開端的時期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學也定型了。從此以後兩千年間,詩──抒情詩,始終是我們文學的正統的類型。」本書選擇其中的一百二十餘篇,按婚戀、祭歌、史詩、燕飲、役行、農事、牧獵、怨刺、祝頌、雜感十個專題編排,有精要的注釋,有精到的講評,有精彩的集評,更有問題討論、文化史拓展、文學連結等等項目,開拓廣闊的歷史文化空間。
本志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详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镇的史实。记述时限,上起清末,下限至2001年。
華夏諸神: 佛教卷
★自然文學閱讀體驗新方向 ★重新走進不再誤讀的傳世經典 ★經典:潤澤人生的世界自然文學大家的享譽之作 ★專業:基於全球30餘家物種資料庫的科學考證 ★典雅:博物畫整理自3萬餘張作品的資源館藏 《大自然的日曆》可以稱之為帶有泥土芬芳的原生態作品,它結合作者在森林裡觀察鳥類、訓練獵犬、研究物候、叢林探險、惡戰群狼、圍捕棕熊的經歷,將人在大自然中該如何生存的命題融入文學描寫當中,展現了四季的輪回變化和生命的熠熠閃爍之美,帶領讀者回歸真實的人性,探尋自然的原初,從中透射出他富有深意的哲理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