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者的廚師

獨裁者的廚師
ISBN-10
9860625328
ISBN-13
9789860625325
Category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al Ideologies / General
Pages
36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1-04-07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衛城出版
Author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Description

飢餓是不服從的懲罰,飢餓能維持秩序。
食物,即權力。沒飯吃的恐懼,就是餵養獨裁者的佳餚。

  跟著廚師的真實人生,走進獨裁者的世界
  天生說書人、《跳舞的熊》作者 沙博爾夫斯基 令人食指大動卻不寒而慄的報導之作
  ★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垂涎盛讚
  ★ 台灣版作者序 x 波蘭文直譯

  費時四年.橫跨四大洲.挖掘五位獨裁者與私廚的真實故事
  透過廚房的門,看見二十世紀獨裁歷史的縮影

  伊拉克獨裁者海珊屠殺庫德人後能否安穩吃飯?烏干達惡魔總統阿敏真的會吃人肉嗎?波布如何一邊大啖木瓜沙拉,一邊用飢餓控制柬埔寨?阿爾巴尼亞革命家霍查,革命革到廚師頭上,還要如何繼續幫他煮飯?卡斯楚把美國逼到核戰邊緣,卻喝著可口可樂發起共產古巴的飲食新革命?

  獨裁者吃什麼?飲食是否反映獨裁者的為人?更重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會去餵養獨裁者?當飲食與權力相結合,飽餐一頓是否能改變歷史與個人的命運?

  如果獨裁者最愛的滋味,廚師最知道,那有沒有可能,這些掌廚人不只是餵養獨裁者,還窺見了獨裁掌控人心的祕密?

  為了回答這些疑問,最會說故事的波蘭作家沙博爾夫斯基,耗費四年走訪五位獨裁者身邊的御廚。他用最私密的視角,幽默且犀利的報導文學筆法,從「伴君如伴虎」的廚師們身上,挖掘出獨裁者們最令人食指大動(或最令人反胃),也最不寒而慄的真實故事。

本書特色

  ◎讓美食與歷史愛好者無法抗拒、只有獨裁者私廚才知道的真實故事
  本書是一道料理繁複、別出心裁的佳餚,在這道佳餚的最外層,是六則精彩的故事。作者用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與文學般的筆法,挖掘了曾替獨裁者效力的廚師的親身經歷。這些故事時而生動詼諧、時而魔幻荒誕,在在讓享用本書的讀者能對廚師心境與獨裁者的世界能有最直接的認識與感受。

  ◎挖掘獨裁者的真面目,呈現獨裁專制的細微之處
  撥開故事的外層,內餡裡藏著對「獨裁」與「服從」現象的反思。前作《跳舞的熊》以熊喻人,探究人們懷念威權桎梏的原因;本書則以廚師為象徵,細火慢燉地追問:為何有人會餵養怪物一般的獨裁者?

  ◎一部當今仍在上演的政治寓言
  這道料理的核心,其實是自由的滋味。過去幾年,全球見證了一樁樁政治強人乘勢而起與民主自由的黑暗時刻,世界比以往更迫切需要理解人們服從威權的原因,以及警惕自由的得來不易。

  透過廚房的門,透過獨裁者的廚師,我們或許能夠參透獨裁者的食譜,找出獨裁的祕密。

  ◎給台灣讀者的作者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Witold Szabłowski)

  天生的故事人,波蘭最優秀的報導文學作家之一。第一位訪問到翁山蘇姬的西方媒體人。

  畢業於華沙大學新聞系與政治學系。在業內素以簡潔靈動的語言運用而聞名。對於土耳其的政治、婦女及犯罪議題有深入研究,他對於土耳其「榮譽殺人」的報導〈姐妹,這是出於愛〉曾獲得國際特赦組織的榮譽推薦,而他的土耳其長篇報導《來自杏城的刺客》則獲波蘭最重要的文學獎——「尼刻」獎(NIKE)提名。

  除了土耳其,他也關注中歐和東歐國家從共產鐵幕走向民主自由的過程中,人們所經歷的種種轉型不易,這些故事在他的《跳舞的熊》和與妻子伊莎貝拉.梅札(Izabela Meyza)合著的《我們的小小波蘭共和國:一場重返共產的社會實驗》中皆可讀到。另著有《正義的叛徒,瓦萊尼亞的鄰居》一書,描繪二戰期間瓦萊尼亞與東加利西亞波蘭人大屠殺事件中,冒著生命危險拯救波蘭人的烏克蘭人,本書被認為是關於此一事件寫得最好的報導文學之一。

譯者簡介

葉祉君

  一九八二年生,波蘭亞捷隆大學歐洲研究所畢,目前為兼職波蘭文翻譯。代表譯著包括《獵魔士長篇》《雲遊者》《蕭邦就是這樣長大的》。
 

Other editions

    • 2021
    • 340 pages
    • Paperback
    • Wei cheng chu ban yuan zu wen hua shi ye gu fen you xian gong si

Similar books

  • 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
    By 徐畅, 赵兴胜, 高纯淑

    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

  • 社会契约论
    By 让-雅克·卢梭

    《社会契约论》又名《政治权利的原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它提倡“人生而自由”,并提出“社会秩序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作为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 ...

  • 常识(慢读系列,“塑造美国的88本书”之一)
    By (美)托马斯·潘恩

    在刘易斯市,他是一个快乐友善的政治俱乐部的成员,写过歌曲和讽刺诗,代表(似乎这样)威尔克斯和自由非常活跃地与人争论。在18世纪中叶的深度平静之后,英国激进主义缓慢地搅动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猜测,潘恩阅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论述“人类不平等” ...

  • 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1917—1991
    By 孔寒冰, 项佐涛

    [14]马细谱:《季米特洛夫关于人民民主思想的转变》,载《世界历史》,1997(4)。[15] Т.В.Волокитина , Г.П.Мурашко , А.Ф.Носкова , Народная демократия : миф или реальность ? Обществ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процессы в Восточной Европе.1944—1948гг.

  • Freedom Over Servitude: Montaigne, La Boétie, and On Voluntary Servitude
    By David Lewis Schaefer

    E. M. Forster and his Passage to India , of course . 10 If a monarch is to be assured by Montaigne , it is far more by his prudence , in not publishing On Voluntary Servitude , in calling it youthful , and in decrying the tumultuous use ...

  • 劳动文化学 (下):当代中国的劳工意识: Labor Culture (II):Labor Consciousness in Contemporary China
    By 王江松 著

    谈到文化,人们大都想到的是贵族的、士大夫的、资本的、权力的文化,很少有人想到一种独立而完整的劳动文化或劳工文化。本书与它的前身《劳动哲学》(人民出版社,2012)一样,是由作者在汉语文化圈中首创的劳动哲学和劳动文化学研究成果,其宗旨和中心思想是,劳动者和劳工阶级要成为独立而完整的历史主体和社会主体,要发起卓有成效的组织行为和集体行动,要作为宪政民主左翼力量积极地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就不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和文化,否则就永远只能蹒跚地、被动地跟随在别的阶级之后。所谓劳动文化,是文化的劳动化或向劳动的回归,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伸张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所谓劳动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紧紧抓住劳动的精神性、主体性、主观性方面,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把劳工哲学意识、劳工经济意识、劳工政治意识、劳工心理、劳工伦理、劳工法律意识、劳工审美意识、劳工文学、劳工艺术、劳工文化传播等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劳工文化体系。

  •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三卷: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
    By 马振犊, 唐启华, 蒋耘著

    本书为“中华民国专题史”的第三册,主要研究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包括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演变,也包括当时的外交状况,以及两者之间互为影响的复杂关系,并涉及当时纷繁变幻的文化、学术生态,以及中国社会在文化、教育、思想等方面的进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较研究:基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比较的视角
    By 邹升平著

    本书从制度比较视角发掘了瑞典社会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差异,从历史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条件、理论基础、执政理念等方面阐述了两者制度差异的深层根源。在比较中得出了三点启示其一,瑞典社会民主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不是适合一切国家的“普世价值”;其二,在比较中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优势;其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出必须以瑞典之鉴,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处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科学安排等方面阐述了瑞典经济的积极因素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对策建议;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监督职能、增强制度反腐的力度以及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阐述了瑞典政治的合理成份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开放性以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等方面阐述了瑞典文化的合理因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积极意义。

  • Bureau Men, Settlement Women: Construc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ogressive Era
    By Camilla Stivers

    During the first two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cities across America, both men and women struggled for urban reform but in distinctively different ways. Adhering to gender roles...

  • Citizenship and Democratic Doubt: The Legacy of Progressive Thought
    By Bob Pepperman Taylor

    Much of the world today views America as an imperialist nation bent on global military, economic, and cultural domination. At home few share this negative view, largely because o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