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版商協會頒發的2018年PROSE心理學榮譽獎★
人雖自認理性,在決策和判斷時,
一部解開臉孔諸多纖細幽微的訊息如何影響大腦建構第一印象的奇書
我們眼見他人臉孔的那一瞬間,腦中便生成了對此人的想法,
本書中援引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
透過電腦合成照片的連續變化,科學家為我們解密,
這部容易理解、配圖豐富的作品,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托多洛夫(Alexander Todorov)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
譯者簡介|
馮奕達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專職譯者。譯有《
本书针对汉语词义计算的关键问题“词义的知识表示和获取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在认知语义学和计算理论的指导下,将计算机处理词义所需要的知识划分为三种,即百科知识 ...
The Encyclopedia of Cognitive Science is an ambitious and exciting new reference work covering in depth the entire spectrum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s. With the core content being articles of...
美國頂尖兒童認知科學家Alison Gopnik帶你一起探索嬰幼兒美麗的心智世界! 三歲孩子的想像力超乎成人,你不為他的玩偶準備餐具,他就不吃飯;兩歲小孩早已具備同理心,看見飢餓的陌生人,她會請他們吃棒棒糖;才剛滿月,寶寶已能從媽媽眼裡感受母愛,並回應一個燦爛的笑容…… 孩子的想像力和道德感,遠超乎你的想像!過去,許多科學家和哲學家認為嬰幼兒的思考與行為不合邏輯、存在許多限制,因此稱他們是「會哭的胡蘿蔔」──少數具有反射動作的植物。近年則有了革命性的發現:嬰幼兒不只比成年人學得更多、體驗更深,還更會想像,也更關心他人! 比如:小嬰兒深情望著媽媽的臉,可能奠定了人類「愛」與「道德」的基礎;孩子努力探索遊樂環境,可能是人類成就「科學」的關鍵;他們全心投入在裝扮遊戲之中,可能解釋了人類如何想像未來…… 讓孩子適性發展、快樂健康地成長最重要!本書作者艾利森.高普尼克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與哲學教授,同時也是三個兒子的母親。她根據心理學、神經科學、哲學等研究和實驗,以及同樣重要的,身為母親的經驗,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告訴讀者孩子看見的、感受到的究竟是什麼樣的世界。 本書雖然無法幫爸媽讓孩子乖乖上床睡覺,或保證他們擁有美好的成年生活,但卻能幫父母了解如何與孩子真誠地互動,讓孩子發揮所長,並釐清父母扮演的角色為何;不管是否為人父母的讀者,皆能從本書提供的全新角度正視童年的重要性,且藉由了解孩童的心智,進一步探索古老又深刻的哲學議題──想像、真理、愛,還有人生的意義。 各界推薦「我相信,認真讀過《寶寶也是哲學家》一書的人,一定會學到更優質的陪伴藝術,從孩子身上重新學到飛的本事。」──楊茂秀,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幼兒發展過程中,漸漸形成學習、推論和想像的地圖,當我們了解這個地圖,更能體會三歲幼兒無所事事、好奇、樂觀以及樂於互動(有社會本性)的必要,也就明白為什麼健康和快樂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因子。」──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身為嬰兒感受如何?在這本異常有趣的書裡,艾利森.高普尼克提醒了我們不曾遺忘的事情。過程中,她教導我們十分多關於人類處境以及心智如何運作的問題。」──Jonah Lehrer,《科學人》專欄作家How We Decide作者 「在說服我們看似孰悉的孩子其實充滿著神祕後,艾利森.高普尼克再次描繪出生命早期階段令人注目且誠服的面貌。」──Howard Gardner,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多元智能大師《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作者 「身為出色的作家之一,艾利森.高普尼克揭露了生命階段裡那些不為人知的心靈:那是我們的孩子。」──Daniel Levitin,美國認知心理學與神經學家《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作者 「這本書真的讓你思考起意識這件事。孩童的心智是一個陌生而又奇幻的世界。」──Temple Grandin,動物科學家《星星的孩子》(Thinking in Pictures)作者 ...
The convergence of nanoscience,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 (NBIC) offers immense opportunit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abilities, social outcomes, the nation's productivity, and its quality of life;...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have provided a range of techniques for exploring impairments in basic mental functions such as attention, memory, and language. This approach has been...
Rational Models of Cognition is the first book to gather together recent work on the rational analysis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mind. This new approach, most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假訊息假新聞充斥,人人都該當個科學家: 提出疑問,解決問題,把不了解的事情弄清楚。 從疫苗施打到成癮問題,從憂鬱症到安樂死等,知名免疫學家歐尼爾教授以輕鬆幽默的筆調和豐富的大眾語彙, 為讀者闡明科學事實,指出一條明路,使複雜的問題變得容易解決。 ★愛爾蘭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愛爾蘭圖書獎「年度最受歡迎非文學類書籍」★ 「我們都對新冠肺炎疫情十分震驚,而且突然更加意識到科學知識對生活有多重要。我在這本書中藉由這種危害極大的病毒探討好幾個問題。我的目標是藉助科學知識,探討目前人類面臨的幾個重大議題背後的事實。這些議題包括掌控人生、施打疫苗、飲食法、心理健康、成癮問題、毒品合法化、種族主義、性別平權、工作意義、氣候變遷、安樂死和科技發展等,我覺得這些議題很有趣,希望也能吸引各位讀者。」──本書作者 路克•歐尼爾 我們是否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們能否逃脫狗屁工作? 我們必須注射疫苗嗎? 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真的不同嗎? 我們會毀滅地球嗎? ...
橫跨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三大領域, 是解析心靈、意識與大腦最完整、最全面的一本書。 神經科學的興起,開啟了理解大腦的新頁,並為哲學與其傳統關注的心靈問題提出了許多解答與挑戰。然而,新近崛起中的神經科學哲學領域,又可以為心靈與大腦之間的關係,帶來何種不一樣的理解與啟示?這場前所未有的論辯,是否會改變我們對於意識、自我和自由意志的理解? 神經科學哲學領域的頂尖專家格奧爾格‧諾赫夫(Georg Northoff),在《留心你的大腦》中充分展現出神經科學、哲學與心理學的專業,他完整地介紹了非化約神經科學哲學、細數這門學科的發展源起,並運用跨領域與跨學科的研究途徑,試圖解決已經困擾哲學家數百年之久的心腦問題。 本書的跨學科研究途徑含括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哲學,共分五大篇二十章,分別從「神經科學哲學的發展與概念」、「心腦問題」、「心靈特質的解釋」、「意識」、「自我」等主題,運用不同學科、方法學等途徑,引領讀者思考、解答心靈與大腦之間的關係與問題。作者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協助讀者掌握複雜的概念,透過「概述」、「學習目標」、「關鍵概念」與「關鍵字彙」的引導,逐步進入不同的主題;「批判省思」與「未來研究方向」等小節,則提供了更進一步的思考與方向;「摘要」、「複習重點」則可增強思考與閱讀的理解;最後在「補充教材」列出重要的文獻,讓有志者能深入探究。此外,中文版特別收錄作者與臺灣學者、學生,針對各篇議題提出討論,進行跨文化的交流與對話,希望藉此開啟學術界新的研究視野。願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能夠一同前往神經科學與哲學的殿堂,進而發現其中隱藏的面貌。 名家推薦: 這是近年來關於認知科學與心靈哲學的中文翻譯書籍中,最深入、最全面、也最扎實的一部作品。諾赫夫教授在現象上從心靈、意識一直談到到自我,在方法上從哲學、神經科學一路介紹到神經科學哲學,幾乎所有與心靈有關的重要哲學議題,都可以清楚的在此書中一覽無遺。有別於主流的「化約神經科學哲學」,諾赫夫提出了「非化約神經科學哲學」,讓我們在思索與探究心靈本質的時候,又多了一種不同的進路。 ──謝伯讓(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在神經哲學短短三十年的歷史中,諾赫夫可謂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在本書中,他連結並統整了神經科學與哲學兩大領域,成功地展現出這門獨立學科未來持續發展的潛能。 本書以「自我-意識」為核心概念,並以此引領出許多在神經與精神疾病方面令人振奮且有效的科學研究成果。在哲學領域中,傳統的心-物問題,經由諾赫夫的重構之後,則轉為對世界與大腦如何在時間中互動的討論。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推測,如果康德能夠穿越時空來到現代並閱讀本書,有可能可以推進其對純粹理性判斷之理論論述。 本書不僅清楚地介紹了何謂神經哲學,對於哲學、神經科學甚至是臨床研究亦提出許多獨特的見解,更難能可貴的是,諾赫夫使用許多有趣的舉例作為輔助,讓未曾接觸過此領域的讀者們也能夠理解此新興學科的奧妙之處,使得本書既具備學術專著的質量,也成功企及了科/哲普著作的要求。 ──藍亭(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
An Invitation to Cognitive Science provides a point of entry into the vast realm of cognitive science, offering selected examples of issues and theories from many of its subfields. All...
In this truly indispensable book, Dietrich Dörner identifies what he calls the “logic of failure”—certain tendencies in our patterns of thought that, while appropriate to an older, simpler world, prove disastrous for the compl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