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師與先知: 兩種環保科學觀如何拯救我們免於生態浩劫?

巫師與先知: 兩種環保科學觀如何拯救我們免於生態浩劫?
ISBN-10
9860673438
ISBN-13
9789860673432
Category
Science / Environmental Science
Pages
64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1-08-03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衛城出版
Author
查爾斯.曼恩

Description

地球氣候驟變,環境資源有限,面對明日世界的生態挑戰,

你是「先知」,還是「巫師」?

這是全球的問題,更是我們臺灣現在正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一本引領我們深入思考「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書!

★Amazon網路書店三百多則評論,讀者平均四·六顆星好評
★書評網站Goodreads超過四百則評論,平均四·二五顆星好評
★博客來網路書店八月選書
★美國國家學院傳播獎得主查爾斯·曼恩最新力作

試想看看:當西元二○五○年到來時,地球預計將會有超過一百億人口。這意味著將有一百億張嘴需要被餵養,一百億個可供這些人居住的地方,兩百億隻腳需要鞋子穿。但這怎麼可能?地球真的裝得下那麼多東西嗎?就算裝得下,我們究竟要花掉多少資源來滿足這一百億人?

今天地球提供的資源以及環境所能承載的能力,早已經遠遠超出其所能負荷的範圍。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只是糧食危機,人類與環境互動往往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氣候驟變、水資源匱乏、能源枯竭、環境汙染等。本書作者查爾斯.曼恩藉著生動的比喻,刻畫兩種面對生態危機的聲音。一種是「先知」,認為我們應該要「減量再減量,免得人類與自然兩敗俱傷!」其代表人物是生態學暨鳥類學家威廉.佛格特(William Vogt)。佛格特認為地球的資源雖然豐富,但仍然隱隱有其生物多樣性乘載的極限,若不加限制地讓人類肆意開發資源與濫用,那最終將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也因此同情佛格特主張的先知們時常呼籲我們應該要大幅減少消耗。而先知的觀點正是今日環保節能主義的濫觴。

另一種聲音則來自「巫師」,主張我們應該要「創新再創新,設法使人類與自然雙贏!」其代表人物則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農業學家諾曼.布勞格(Norman Borlaug)。布勞格認為在人類妥善運用科技的情況下,既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又可以確保土壤資源可以被有效地利用而不造成額外的浪費。布勞格更進一步推測,如果農民可以在小規模的土地上想辦法提高作物的平均產量,那麼就不需要去開墾更多的土地。布勞格的努力在六○年代推動了一波綠色革命,而巫師們的聲音也是現在綠色科技、綠色能源的代言人。

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巫師與先知在各種環境議題上大顯神威:

►面對糧食危機與人口暴增,到底是該堅持有機在地農耕,還是堅持產量高且又能餵飽所有人的基因改良作物?

►如果可用的水資源加起來只有全部地球上的水的百分之一,那麼到底是該省水還是得努力「造水」?

►能源使用的比例連年攀高,是否真有可能走向供不應求的那一天?發展替代能源或綠色能源又能帶我們走多遠?

►氣候驟變導致的環境災害,究竟是我們的責任,還是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我們有可能打造「地球改造工程」來改變氣候嗎?

►龐大的人口、無止盡消耗,如何喚醒先知對節能的呼籲,但卻也同時堅定了巫師推動綠色革命的決心?

►人類作為一個物種,遵循著生物學的定律——繁衍、資源耗盡,而後滅亡——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又要如何避免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

雖然巫師與先知這兩種主張都是現在環保主義者的共識,但是對於人類即將面對的生態挑戰與未來世界,這兩派人馬之間還是爭論不休、互不相讓。巫師與先知就像是站在光譜的兩個極端,但不排除參與這場爭論的人只能選一邊站。有的人可以接受在一些議題上比較贊同先知,主張限縮我們對自然資源的使用,而在其他議題上比較同情巫師,鼓吹科技能源的創新再造。根據作者在這本書裡分析,這兩造雙方真正的爭論焦點並不是在事實層面,而是在於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究竟該採取什麼樣的價值觀,以及在面對生態環境的挑戰時,我們該如何思考未來世界。而這正是人類存亡的思考中,最迫切也最需要被關心的議題。


作者簡介 |

查爾斯.曼恩(Charles C. Mann)

《大西洋》、《科學》與《連線》雜誌的特派記者,他也為《財富》、《紐約時報》、《史密森尼》、《科技評論》、《浮華世界》、《華盛頓郵報》以及HBO電視網與連續劇《法網遊龍》撰稿。他曾三度入圍國家雜誌獎決選名單,獲頒美國律師協會、美國物理聯合會、艾爾弗.史隆基金會與蘭納基金會等寫作獎項。他於二○○六年以《一四九一: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獲美國國家學院傳播獎(National Academies Communication Award)年度最佳書籍,並於二○一一年推出其姐妹作《一四九三: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現與家人定居於美國麻州安默斯特。

譯者簡介 |

甘錫安

由科學界進入譯界,在譯界持續關注科學界的「譯人」。

曾任Discovery頻道、旅遊生活頻道、PC Magazine與Tom’s硬體指南網站特約編譯,現仍定期為《科學人》雜誌翻譯。書籍譯作有《愛因斯坦一九○五》、《樂觀是一種選擇》、《攝影師外拍手冊》等。

在吸收新知和翻譯之外,最愛的休閒活動是旅行、攝影和吃。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基隆,正朝「多功能譯人」的目標邁進。

周沛郁

原是森林系女孩,研究所畢業後本著對文字的熱愛,成為譯者。

譯有《鹿苑長春》、《真菌微宇宙》、《花園裡的小宇宙》、《邪惡植物博覽會》、《土壤的救贖》、《生物多樣性的早餐》等小說與科普書。

Other editions

Similar books

  • 巫师与先知: 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
    By 曼恩

    本书作者查尔斯·曼恩以生动的比喻,刻画了两种面对生态危机的声音----一种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认为我们应该要"减量再减量,免得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主张我们应该要"创新再创新,设法使人类与自然双赢".

  • 洪秀全政治人格之研究
    By 楊碧玉

    本書是運用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試著從政治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宗教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精神醫學等觀點,重新評估或解釋過去的政治事實,希望透過研究過程探求洪秀全真實面貌,將其思想和行為貫穿起來作整體分析研究,以期瞭解以下三個問題:一、洪秀全何以成為清末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倡導者及拜上帝教的教主?他具有那些人格特質及心理動力?二、洪秀全採用什麼方法與態度,以達到其目標及理想?後來又何以會失敗?三、洪秀全一生遇到許多挫折,其中包括周遭的親人、友伴、同志甚至對手,他是如何去面對、處理?【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明天吃什麼:AI農地、3D列印食物、培養肉、無剩食運動……到全球食物生產最前線,看科學家、農人、環保人士在無可避免的氣候災難下,如何為人類找到糧食永續的出路
    By 亞曼達.利特

    屈伏塔(John Travolta)幫她注射一劑腎上腺素之後幡然甦醒。我覺得自己有如整個系統重新啟動──好像正在暖機,準備接納代餐食品的概念。***從內蒂克的實驗室回到家之後沒多久,我就到亞馬遜網站訂購了一盒舒益能代餐飲料粉。我原本打算在附近店家購買, ...

  • 一四九三: 殖民、貿易、物種,哥倫布大交換推動的新世界
    By 查爾斯.曼恩

    比起政治或經濟,生物大交換才是推動全球化根本的動力!   一四九三年,哥倫布的船隊在美洲建立第一個歐洲殖民據點。   這批殖民者恐怕從未想過,儘管他們把歐洲的生活方式帶到美洲,   但他們卻也意外把美洲帶往世界。   美國國家學院傳播獎得主、《巫師與先知》、《一四九一》作者查爾斯.曼恩經典之作   ★榮獲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等年度選書★   ★Goodreads書評網站逾一萬六千多位讀者4.1顆星評價★   ★Amazon網路書店平均4.6顆星頂級評價★   對於現代世界如何形成的說法有許多種。最常聽到的或許是透過經濟或政治的角度,然而本書作者查爾斯.曼恩卻提出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造成今日全球化局面係源自於一種生物現象。五百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們把他們原先在歐洲的生活型態帶往美洲。不同的生物、病菌、文化也不斷地在世界各地傳播、融合,以至於原先孤立的生態系,逐漸被統一而失去了原生的獨特性。   雖然哥倫布大交換表面上帶來的是一場生態災變,然而實際上卻也因為物種之間的交流,而使新的生態系慢慢誕生,進而讓全球生態逐漸走向單一化的道路。一些生物學家因此把後哥倫布時期一直到今天的這個時代稱作「同種新世」(Homogenocene),意味著全世界的物種和生態系統已經逐漸形成一種彼此相似、均質的混和生態系。曼恩在這本書中巧妙揉合了生態學、環境史、生物學、世界殖民史、考古人類學等眾多領域的研究成果,重新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設。據此,他不僅重新解讀這五百多年來的世界史,同時也發現今日在移民、貿易政策與文化戰爭等種種政治爭議背後的可能根源。   而這一切,或許都得從一四九三那一年開始說起。 本書特色   1.自從克羅斯比(Alfred Crosby)提出「哥倫布大交換」後,該理論已成為生態史、環境史,甚至殖民史文獻中,不可或缺的歷史知識版圖。但曼恩這本書,除了建立在克羅斯比的理論上,更著重在哥倫布大交換後世界生態體系的改變以及影響的書寫上,因此相當強調討論大交換後對環境與生態的變遷以及全球化的議題。   2.曼恩本身為專業的科學期刊特派記者,所以他的筆鋒除了包含對事實實際走訪的考究、對證據材料的揀選與分析外,也包含了對事件、人物或科學研究成果進行深度報導等特色。因此他的作品讀來皆有豐富的報導文學的氣息,但又不失對真相的可靠描寫。   3.本書所涉及的範圍極廣、人物極多,但是透過曼恩的爬梳和書寫,反而呈現出哥倫布事件後五百年來非常豐富的世界史樣貌以及生態複雜性的議題。對歷史與地理等領域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閱讀這本書就好比看曼恩對這五百年來世界的走向,進行一場深度且精彩的報導。此外,對全球化與殖民等議題感興趣的讀者,也可獲得一種嶄新的視角。   4.殖民史、環境史與生態史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為國內這幾年的一大顯學,特別近年許多國內學者不斷對本土議題的關懷與意識的呼籲下,逐漸為國人所重視。如今推出曼恩這本書更是意義非凡,希望可以帶動國內讀者討論在殖民史的脈絡下,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對生態環境的看法,如何衝突、相融,最後發展成現今的局面。   5.本書收錄古地圖與相片多達百張,完整呈現哥倫布與歐洲殖民者自十五世紀造訪美洲大陸以來,世界產生的劇烈變動,讓讀者得以對這五百年來世界史的走向有更深刻的理解。...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By 张存远, 肖飞

    本书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全书将四卷福音书中重复的故事合并,各自独特的故事按时间顺序梳理,完整展现耶稣生平和言行,并着重于讲述流传广泛的故事和寓言。

  • 人類與文化
    By 童恩正

    本_共分十章及_文,_容包括:什么是文化人__,文化人__的研究方法,人_文化与生__境等.

  • 文本深層: 跨文化融合與性別探索
    By 鍾玲

     本書收錄作者多年來在比較文學研究上的努力成果。內容深入探索中國古典文學及其英譯,對當代美國詩歌在內容與形式上所產生的影響,同時也探究了二十世紀後半期以降台灣、香港女作家與美國女詩人之創作,如何在女性主義與性別意識衝擊下,產生內涵與風格上的變化與創新。此外,對於美國當代詩人如何吸收中國傳統山水意識,以及國際知名導演胡金銓,如何在電影作品中呈現中國山水畫藝術和佛教思想,皆有精闢的探討。

  • 亞洲的吶喊: 民眾劇場
    By 鍾喬

    亞洲的吶喊: 民眾劇場

  • 《中國密報》第81期: 習近平重慶看望親家 謠傳習明澤胡海峰雙接班
    By 《中國密報》編輯部

    中共擴張一帶一路擴大風險大撒幣拖垮中國經濟指日可待蔡英文誇大台海危機北京真的準備武力攻台?習近平重慶看望親家謠傳習明澤胡海峰雙接班胡耀邦奠定改革開放基礎坦言與王震不合,遭薄一波黑手川普認可中國壓制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By 张存远, 肖飞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讲述了基督教眼中的早期人类世界和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