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ISBN-10
9861336400
ISBN-13
9789861336404
Category
Family & Relationships / Life Stages / Teenagers
Pages
311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7-12-01
Publisher
圓神出版
Author
陳志恆

Description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
你得明白,
────孩子站起來走向你的路途有多麼漫長
你得記得,
────孩子時刻都在觀察你是否願意傾聽、支持他

孩子是世界最美好的總和,帶著傷的我們,怎麼做才能和孩子一起獲得幸福?

給孩子力量,也需要刻意練習!
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許多受了傷的孩子,以及那些與孩子互動最緊密的大人——父母師長、親戚長輩……讓大人練習陪伴、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關懷、尊重、支持與肯定,這將使孩子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值得被重視與被愛,並且被允許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

【名人推薦】
學校教師、心理師齊聲推薦
余懷瑾│一○五年教育大愛菁師獎、作家
胡嘉琪│美國執業心理師、《從聽故事開始療癒:創傷後身心整合之旅》作者
王雅玲│彰化縣陽明國中退休教師
王智誼│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iSpace創辦人
林上能│成功高中輔導組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
林子翔│心理師、輔導教師、諮商博士候選人
洪一賓│國立彰化高商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作家
施錫昌│國立彰化高商教師、彰化縣SUPER教師
張祐誠│諮商心理師、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副所長
陳素惠│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
陳星合│星合有限公司創辦人
曾明騰│員林國中教師、一○二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
黃淑瑮│高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黃靜萍│桃園市振聲高中輔導主任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不再傳遞傷,感動推薦

志恆用流暢、精鍊且富情感的文字,描繪出多年在輔導工作中遇見的「青少年與大人們」,我閱讀時總在心中喊著:「是的!這就是我想送給那些受傷與疲憊不堪的孩子、師長與父母的話啊!」是一本有故事、有方法的好書。
——張祐誠(諮商心理師、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副所長)

一本老師、家長一定要看的書!作者結合教育現場真實案例,透過專業的輔導諮商技巧剖析個案,深入淺出、明瞭易懂,並給予實質的建議,著實為老師開啟了另一扇窗,也為父母上了寶貴的一課。
——施錫昌(國立彰化高商教師、彰化縣SUPER教師)

我們自以為的愛,正在啟動孩子對生命的熱情,抑或讓孩子失去生活的力量?我們自以為的愛,是真切的愛,讓孩子在自由中找到真實的自己,或是盲昧的愛,只是企圖讓孩子在我們的控制與壓抑中成就我們自己?到底,我們是愛自己,還是真正地愛孩子?
志恆老師透過這本書,不斷提醒身為讀者、也同時是師長或父母的我們,放下自己,重新檢視與反思,進而覺察自己未曾察覺的那些「自以為」,從而啟引我們以更全面的角度與方式來重新看見、認真看待每一個孩子。
真正的愛,是看見孩子的價值,鼓勵並陪伴孩子成為他╱她想成為的樣子。誠如志恆老師在書中點醒我們的,真愛,不應是阻礙,更不該是傷害。
——洪一賓(國立彰化高商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讀著志恆老師的隻字片語,無數次家訪畫面湧上心頭。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身為老師的我們去陪伴、關愛、盡力協助,以引導原生家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志恆老師在書中透過許多學生個案的引導剖析與互動協助,點出了大人世界的光怪陸離,讓每一個受過傷的愛,藉由心理助人模式進行療癒,幫助了許多無助的孩子、父母和師長。一份真正的愛,需要學習,也需要引導,更需要同理。本書透過實際案例分享讓我們成長學習,誠摯推薦給大家。
——曾明騰(員林國中教師、一○二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

?紀越大,越明白一件事:人的本質其實很簡單,我們渴望被看?、被?解,然後,自在地以各種樣貌活在世界上。感謝志恆老師以第一線實務經驗,巧妙融合專業,讓大人有機會接受自己內心的傷口,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同時學習真正愛孩子的方式,學習看見、理解孩子,並和孩子一起追求生命的本質,活出真實的人生。一本獻給大人的真情書,值得用心閱讀。
——王雅玲(彰化縣陽明國中退休教師)

一本助人工作者溫暖的專業書寫。不管是受傷的孩子,抑或對教養、教育充滿困惑挫折的大人,相信都能從書中得到啟發與助益。
——黃淑瑮(高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認識志恆多年,從青澀大學生、輔導教師到心理師,尤其是脫下教師的身分步上行走江湖的勇氣與毅力,正是行動心理師的最佳實踐!
——王智誼(諮商心理師)

這本書,深刻反映了世代演進中親子的多元議題,教科書來不及納入的實例,早已活生生演示在不同家庭中;字裡行間不僅展現了志恆老師細微觀察與洞悉世事的眼光,也是第一線助人者在實務現場最好的教戰手冊。
——陳素惠(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

一直以來,我認識的志恆老師,是個充滿愛的人,他對親職教育的熱情,對孩子成長的積極參與,都很讓人感動。志恆老師幫助了迷惘的孩子,以及許多憂心不已的家長,他在本書寫下許多動人的故事,累積出一套協助孩子與家庭的思維和態度,非常適合家長和助人工作者。推薦給大人們閱讀,這本書,能讓我們獲得更圓滿的親子關係。
——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iSpace創辦人)

書裡寫的是青少年的困頓、父母的焦慮,但我更喜歡的是志恆以他一向誠懇、真摯、細膩的情感與文字功力,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溫柔心事,讓所有讀者,從心底開始悸動。
——林子翔(心理師、輔導教師、諮商博士候選人)

如果您總是很用心、很用力、很挫折地在愛孩子,邀請您一起透過志恆老師溫暖而樸實的文字,重新認識這「無力」世代下,我們和孩子間說不清的內在狀態,透過實務經驗「給力」的提醒,當我們安頓好自己時,也才能安頓孩子。
——林上能(成功高中輔導組長、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
 

讀了志恆的文章之後,在想如果能在求學時就認識他,透過他的專業來撫慰我心中受傷的小孩,該有多好。看著書中的案例,想回到過去,藉由老師的溫暖引導,鼓起勇氣面對心中的陰影。現在的我有許多機會站上講臺,總是提醒自己,愛別人前要先學會愛自己,希望我們都能透過這本書將我礙你,變成我愛你。——陳星合(星合有限公司創辦人)

 

作者簡介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
曾終日與青少年孩子為伍,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心理助人夢正要展開……
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全球NLP訓練與諮詢社群(GTC)認證成員
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常務理事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新竹市生命線協會員工協助服務中心(EAPC)合作講師
愛心理(iSpace)管理顧問公司特約講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Udn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http://blog.udn.com/heng711/article

目錄

推薦序  如果這是一本校園輔導手冊  余懷瑾
推薦序  看見實踐「愛的行動」的希望  胡嘉琪
學校教師、心理師齊聲推薦
前  言  嚴肅地看待每個來訪的生命
Part Ⅰ 受傷的孩子與渴求愛的靈魂
  01孩子活的是誰的人生?
  02當孩子口中只剩下「不知道」
  03活在「無力世代」?
  04都是they的錯!────當孩子出現「託付心態」
  05只是「消極配合」?────當孩子不願再和你對話
  06討愛的孩子?
  07說不出口的困境?────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08你是回到「孩子狀態」的大人嗎?
Part Ⅱ 壞掉的大人與令人窒息的愛
  09你的一句話,傷了孩子一生
  10孩子的未來,你決定?
11別讓孩子複製你的委屈
  12現在的孩子很有事?
  13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廢?
  14為什麼你無法對孩子放手?
  15沒有叛逆期的孩子們
16冷漠的大人與疏離的孩子
Part Ⅲ 在關係中帶給孩子更多的力量
  17老師,你願意相信我嗎?
  18成為他人身邊穩定而堅強的存在
  19改變,一次一點點就好
  20你是否不曾好好聽孩子把話說完?
  21「微諮商」的力量
  22助人工作者一定得「做點什麼」嗎?
  23在真實的生活中了解自己────心理測驗的迷思
  24剛剛好的陪伴
Part Ⅳ 那些從孩子身上學到的事
  25是幫助孩子,還是幫助你自己?
  26從陌生到熟悉
  27慢慢來,比較快!
  28你和孩子的互動是真誠的嗎?
  29面對暴衝的靈魂,你準備好了嗎?
  30青少年輔導諮商的售後服務
  31傾聽的本事
  32助人工作不只是良心事業,更是專業
結  語  在另一個場域中繼續守護孩子的成長

 

Similar books

  • 正向聚焦: 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
    By 陳志恆

    不是只有好表現,才值得被肯定 一本寫給不知該如何開口讚美的大人, 以及受挫孩子的教練之書, 告訴大人如何以溫暖而堅定的語言表情 激發孩子的正向成長動力。 身為家長的你,小時候有被誇獎過嗎? 成長階段,你是否也曾渴望大人的鼓勵與肯定, 但得到的常常是指責與「做得不夠好」? 不論是父母或老師,都希望能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 引導他們朝正向健康的人生道路前行, 但我們往往習慣看見孩子沒做到、做不好的地方, 以批評、指責、否定的態度要求改進, 結果不但無法給予孩子力量,反而讓關係緊張。 具豐富校園輔導經驗的陳志恆心理師, 繼《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擁抱刺蝟孩子》為孩子發聲後, 要透過《正向聚焦》幫助大人,調整教養的眼光與態度, 看見孩子的美與善,陪伴他突破自我與成長, 以不同的思考切入點與各種正向支持策略技巧, 提出正向聚焦的三十種變化形式,幫助家長與孩子良好正面互動。 本書主軸:二大脈絡X五種層次X三項佐證 ‧二大脈絡 聚焦在表現的「結果」上 聚焦在表現的「過程」中 ‧五種層次 聚焦在「行為表現本身」 聚焦在「能力強項」 聚焦在「期待(正向意圖)」 聚焦在「信念/價值觀」 聚焦在「身分認定」 ‧三項佐證...

  • 擁抱刺蝟孩子: 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
    By 陳志恆

    ◆ 前作《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出版後獲廣大迴響,備受家長與教育界肯定,講座不斷,並入選文化部2018年Books from Taiwan 亞洲專刊選書◆ 王意中、王雅玲、江宏志、沈雅琪、宋怡慧、余懷瑾、李崇建、林怡辰、林子翔、林上能、邱瓊慧、胡展誥、海苔熊、許皓宜、陳品皓、彭菊仙、黃之盈、曾明騰、歐陽立中、鍾國誠——教育界、心理師齊聲推薦◆ 胡嘉琪(美國執業諮商心理師、博士)、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作家)專文推薦曾經在懷裡親密撒嬌的孩子,什麼時候起,竟成了冷漠的背影?親愛的孩子,我好想再像從前那樣,緊緊擁抱你……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刺蝟孩子,只有正確的陪伴與溝通能軟化尖刺!在造成受傷的孩子與成為壞掉的大人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陪伴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關鍵字,但是否每每想與孩子好好談心,面對的卻是惜字如金,甚至面露不耐的回應?來自十年教育現場的深刻觀察,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結合實務經驗與專業背景,一一破解親子矛盾,讓你擺脫關係泥淖,與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進而成為孩子人生路上前進的堅實後盾。孩子,為什麼你不再願意和我說話? 你是否常常覺得…… □ 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不懂得感恩與珍惜。 □ 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 □ 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反覆無常,不知道如何適切安撫才好。 □ 被孩子陰晴不定的情緒反應給激怒,理智線難以接回去。 □ 每次讚美孩子,孩子都不領情,甚至情緒變得更糟,不知道自己說錯什麼了。 □ 孩子的口中只剩下「不知道」「還好」「隨便」幾個字,真叫人抓狂。 □ 孩子在課業、人際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了,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才好。 □ 孩子有著某些偏差、極端又怪誕的觀念,不知道該怎麼幫他矯正過來。 □ 常冒出「如果這麼難教,乾脆不要管好了」類似「放棄教養」的念頭。 □ 因為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而心生罪惡,認為自己不是個好家長。 □ 總是不自覺地把怒氣發在孩子身上,事後又後悔不已。...

  •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 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
    By 陳志恆

    是愛,還是礙?當夢想不被親人支持時,是該委屈求全,還是大膽衝撞? 20道溫柔練習,讓你掙脫綑綁,勇敢做自己! 廣受好評暢銷書《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 10年校園輔導經驗,終日與青少年為友的諮商心理師, 引領你化家庭的束縛為支持,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 別被「套上公式」的人生困住,活出獨特的自己 實踐自我,親情不終結;阻擋的手,也可成為擊掌的手 「我想自行創業,但父親希望我考公職……」 「我想繼續念書,但家裡的經濟需要我……」 「我想出去闖一闖,但媽媽說這樣整個家就垮了……」 阻止你前進的,往往是以愛為名、情緒勒索、有著控制欲的壞掉的大人。他們將自己的經驗或遺憾,套用在你身上,當你喪失了主導權,人生注定失去方向。 不過事實上,除了你自己,並沒有人能夠綑綁住你。 當下的你,或許身不由己,但你有方法,可以擁有父母的愛,同時能掙脫親情的羈絆,勇敢走自己想走的路,做你想做的事。 本書獻給所有在「父母期望」和「自己希望」夾縫中掙扎的朋友—— .面對夢想,你有多想要? .如何面對不被家人支持的痛苦 .別把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當做不願勇敢向前的藉口 .帶著家人的愛往前走,一點都不能少 .你不需要刻意地想去改變任何人 .深度理解是邁向改變的開始 .保持距離,用空間換取情緒的自由 .創造機會讓家人參與你的夢想與計畫 .讓自己的改變,造就家人間彼此的「各就各位」   【各界推薦】 彰化縣懷抱教育文化協會理事長 王雅玲 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 吳姵瑩...

  • 在婚姻裡孤獨
    By 羽茜

    不是跟對的人結婚, 幸福感就能持續漲停 ★從相愛、相處到相契,最坦誠清晰的婚姻觀察 每個人,終究還是孤獨的,不管結不結婚。 「婚姻要運作良好可能有不變的真理吧,但是對我來說,真正把我們綁在一起的,並不只是兩個人和諧分工的日常。而是那些如果不是因為結婚,根本不會發生的,一次又一次的緊張和對話。因為那些衝突,我們認識了別人沒有辦法知道的自己和對方。所謂的夫妻並不是只是多出一張結婚證書,而是以夫妻這種身分相處,共同生活的點滴。」 ──羽茜 相愛,我們不夠盲目;相處,我們不夠聰明。 當時到底為什麼結婚,可能一輩子都在這解謎的過程啊。 戳破戀愛時,彼此是天造地設的美好想像,我們開始學習和「真實」的對方相處 對單身的人來說,學習面對孤獨很重要。但對已婚的人來說,更重要。因為我們並不會因為已婚,就有一個可以填補空虛、寄放孤獨的對象。 不再認為「我結婚,就是因為不想要一個人。」而是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功課」,不把這份功課轉嫁到伴侶身上。知道自己有能力讓自己快樂,這種認知能讓我們克服對關係的恐懼,變成一個更有能力讓彼此快樂的人。 這是一段透過婚姻,越來越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幸福,接納彼此真實內在的旅程,於是我們能夠在孤獨中,牽著彼此的手繼續前行。 /關於婚姻裡的孤獨,她說: 婚姻裡,最讓人感到孤獨的是什麼?不是原本就沒有這個人,而是有這個人,他卻不用你期望的方式待你──真實的你。 /關於一起承擔不理想的生活,她說: 人一旦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至少是能夠適應的生活,在情感上要對別人柔軟,就會變得如此之難。 /關於婚後性生活,她說: 夫妻之間真正的危機,不是表面上性生活的有無,而是面對最親密的人,卻無法坦承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 /關於理性溝通,她說: 在婚姻裡越是想要強調自己是對的,就越是可能全盤皆輸。永遠要記得──自己並不是自以為的那樣理性。 /關於婚姻與原生家庭,她說: 對於在原生家庭沒有辦法感到放鬆的人來說,結婚最大的吸引力應該是──建立自己的家庭。不是擴大或延伸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不是增加家人,而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獨立於原生家庭的新的組織。 /關於真實的自己,她說: 在婚姻裡我看見自己的脆弱,也看見自己能力的極限,很多我沒有辦法靠自己面對的真相,是這個人推著我去看見。 /關於婚姻的相處模式,她說: 良好的親密關係不是一套完美運轉的模式而兩個人優雅的各司其職,也不是一個永遠資深的前輩在照顧經驗不足的菜鳥,反而更像是兩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在學習相互扶持。 /關於幸福,她說: 在人的內心深處,不管經過美化的自己再怎麼令人嚮往,還是會渴望這個真實的、不完美的自己能夠被接納,感覺到自己確實被對方接納的時刻,會突然領悟到那就是婚姻的幸福,不管是短暫或恆常。 好評推薦 黃之盈/心理諮商師、作家...

  •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勇敢哭泣:情緒教育,才是教養孩子真正的關鍵
    By 大河原 美以

    暢銷日本十餘年,親子教養經典之作!不要培養「好孩子」。讓孩子表達情緒更重要!【感心推薦】李崇建 親子作家、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親子教養作家張閔淳  諮商心理師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羅寶鴻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培育出「好孩子」,但是「好孩子」的定義又是什麼呢?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公司聽老闆的話?有多少大家心目中的「好孩子」,在別人面前做出「好孩子」的行為,但是在學校或大人看不到的地方,就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之路?本書在日本非常暢銷,作者從「情緒教育」的角度出發,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學會放心哭泣,而身為家長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予他安全感、安心感,想哭就能放心地哭出來。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漸漸學會控制內心的「憤怒、悲傷、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另外,當孩子再大一些,在學校的群體生活中,可能會說出「煩死了」、「火大」、「去死啦」等負面言語,這時不應把它當成事實來理解,那可能是更早期的情緒,在父母面前不敢表示出來,情緒壓抑的結果。同時這也代表,他們的負面情緒無法透過「適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他們會採取「戰鬥」、「逃走」、「僵化」等自我防衛方式。孩子的外在表現是內在情感的冰山一角,這本書將揭開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如何培育情緒的方法。本書前三章講述了「情緒教育」的具體方法,第4章利用現實中的具體案例,讓父母更深切感受到「情緒教育」的重要性。最後一章是寫給父母的話。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發展,老師們也可以當作參考,更了解孩子們的情緒與行為問題的根源。對「好孩子」的定義因人而異,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有心理健康、內心強大、獨立、有正確的人生觀、能夠經得起風浪的孩子,才能在這充滿荊棘的漫漫人生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專家好評】當一個溫順的乖孩子,其實是沒有自己的,他們不允許自己顯露憤怒、憂愁或不滿,用這種方式來體諒父母的辛勞,回應父母的需要。這是對父母一份愛的展現,卻為他們自己帶來了諸多麻煩。父母要有能力把孩子的情緒感受,如實地給承接住,重視並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經驗。當見到孩子難過時,不是告訴孩子:「不要難過」,而是回應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讓孩子知道,他可以難過,同時,有人願意接納他與理解他。這會讓孩子感到安全,知道自己的感受是重要的,而願意放心地表達自己。孩子漸漸長大後,便會學到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情緒,能夠辨識情緒,也能向他人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當遭受侵犯或不合理的對待時,會向內連結自己的感受,若感到不舒服,也能堅定地拒絕,要求他人給予尊重。同時,他們也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能友善地對待身旁的人。──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親子教養作家在情感教育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情感的鏡映」,是描述孩子在情緒的當下,我們就如同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需要接納並回應孩子當下的情緒感受,透過我們的引導與回應,讓孩子能夠消化他內在那些不安、悲傷、憤怒等情緒,透過這過程,孩子體驗到自己的情緒是能夠被重要的人好好地尊重與對待,而這也會讓孩子學到能夠如何好好地對待自己。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知道,在情緒的養成中,要先讓孩子安心地依賴父母,未來他才能夠健康地依賴自己。──張閔淳,諮商心理師、作家

  •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By 蔡宜芳

    他們,能好好長大嗎?國中校園第一手最震撼,也最令人心疼的輔導故事。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一個青少年的崩潰吶喊。青少年自我傷害,甚至走上絕路,逐年攀升,屢創下新高。我們能不能看見青少年在憂鬱、憤怒背後,那些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惶惑?我們能不能理解青少年在看似乖張的行為背後,那一顆顆渴求關愛的心?擔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多年的蔡宜芳心理師,以溫柔同理及諮商專業,卸下青少年的武裝與敵意,她接住每一個表面上難搞,但其實內心正哭泣的青少年。▌25篇文章,皆附有父母、老師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的具體建議。本該是大人世界的問題,青少年卻以憂鬱、傷害自己的方式,全然承受;以沉默退縮、反抗、說謊、拒學等方式,築起內心的高牆。青少年心碎吶喊:◆ 為了考上前三志願,她拚命讀書,焦慮地拔眉毛、拔頭髮……◆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為了怕爸媽不愛他,他考試作弊,讓自己維持前三名。青少年絕望嘆息: ◆ 剛考上台灣前五志願大學的新鮮人,因情傷而自殺,住進精神病房。◆ 「老師,割腕不夠痛了,還有什麼更痛的方法嗎?」◆ 「如果這個家沒有我,是不是大家都會開心一點?」家族治療指出,孩子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家庭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例如「你追我逃」,當父母管得越嚴格,孩子就越反彈;當孩子越反彈,父母就更覺得這個孩子太叛逆了,不得不管,如此產生惡性循環。但從沒有哪個世代,青少年長大的路是如此煎熬,而為人父母也備嘗艱辛。父母是愛孩子的,但當父母因為婚姻、經濟、工作壓力、原生家庭,乃至於社會結構等所滋生出的困境,而無法給予青少年適切的陪伴與愛,那麼,正值青春狂飆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走偏,甚至向下直直墜落。從小成績優異,但在念了高雄中學音樂班後卻受挫的宜芳心理師,她因而更能理解青少年所面臨的苦痛、絕望和掙扎,也更能與他們站在一起。於是,她總能以無盡的耐心傾聽、理解與支持,也透過家庭訪視與家族會談,進一步了解青少年及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她彷若青少年與父母之間,溝通及對話的橋梁,而她提供給父母各式專業又實用的具體建議,讓父母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心。因為當大人能給予孩子更多穩定的愛與陪伴,孩子也就更有力量向前邁進!推薦序刑志彬(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沈雅琪(資深教師/神老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暢銷作家)疼惜推薦彭菊仙(親職作家)、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蘇明進(老ㄙㄨ老師/國小老師/親子專欄作家) 好評推薦◎ 我很喜歡宜芳諮商心理師在書中用三個角度來呈現文章,一個是自己的成長經驗,一個是孩子故事的角度,另一個則是用諮商心理師的專業角度,提出一些實務上的專業見解。因為大人對於孩子身上所經歷的事,始終不如孩子自己說得真實、貼近。透過「心理師想說」、「父母、老師可以怎麼做」,宜芳心理師分享了心理專業的觀點,陪伴、等待的歷程,並教導父母可以怎麼做,以及一些小練習,這不僅僅反映當前學校場域常見的一些需要被理解的孩子的類型,也進一步減少父母在協助某些孩子時的焦慮感受與負面情緒。──刑志彬(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本書裡,用了很多真實的案例,讓我們跳脫孩子照顧者的角色,透過諮商心理師的角度,看見孩子這些看似叛逆、失序的行為背後的原因,也提供了很多實務的經驗,能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到孩子想透露出來的訊息,也更貼近孩子真實的感受。──沈雅琪(資深教師/神老師)◎ 有一次,有個女孩問我:「我要怎麼知道,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除了提供一些憂鬱症自我評估的資源之外,我還順道問她,發生什麼事了。她告訴我,好一段時間與同學相處不來,總是看別人不順眼,別人也不喜歡她。「這樣的事情,有誰知道呢?」我問。「沒有人……」「父母或家人,都不知道嗎?」「他們不知道。我已經很久不跟他們講話了。」原來,這孩子自從上國中以後,就不再主動找家人聊天。原因是,說什麼都被罵。她說:「他們不願理解我,只會說我不夠用功、不夠積極,可是我努力嘗試了,就是提不起勁。他們不願意聽我解釋,我也放棄向他們說明了。」……謝謝宜芳寫了這本好書,為世間的大人帶來諸多提醒:我們都該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大人,給孩子更多成長的力量!──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暢銷作家)◎ 「如果可以重來,我會對自己好一點,我不會選擇雄中音樂班;但正因為無法重來,我很感謝在我這麼年輕時,有這樣一段讓我摔了重重一跤的旅程。因為唸了雄中音樂班,讓我更能理解個案的苦痛、絕望和掙扎的感受,而更能靠近我的個案;因為唸了雄中音樂班,磨掉我的完美主義和傲氣,開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唸了雄中音樂班,讓我在大學選擇了輔導諮商,重新找到我的熱情所在。」──摘自本書後記〈回憶是人生中的堆肥:過去的「不夠好」,讓你成為獨特的自己〉。

  • 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放下憂懼,陪伴I世代孩子,共同迎接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
    By 瑪德琳‧勒文(Madeline Levine)

    為什麼這時代的孩子充滿無力感?為什麼不想努力?為什麼厭世又憂鬱?焦慮的父母養出焦慮的孩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你更需要穩住自己!給每一位過度用力的父母,與無能為力的孩子。I世代的孩子若想在波瀾萬丈的未來出類拔萃,不可或缺的各種技能有:適應力、心智的靈活性、好奇心、合作性、對挫折的耐受性、韌性,還有樂觀的心理。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若我們能養育出懂得善用這些不確定性,也懂得帶著期待、樂觀與熱情去迎向這些不確定性的孩子,那我們就算是盡力為他們做好了準備,而他們也將在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裡開心地接下我們的棒子,創造出一個新的時代。每天醒來,我們所知的世界都變得更加令人不安、更加陌生,也更加充滿威脅。在自身接受過不確定性與快速變遷的洗禮後,成年人們正變本加厲地搬出高壓的親職風格,逼著孩子在智育上表現優異。但這些高聳參天的期待,加上家長在有意無意間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壓力,正讓一整個世代的年輕孩子感到不知所措。這些孩子在疲憊而苦惱之餘,更完全沒有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我們確知的,是孩子正在受到的傷害,我們無法確知的,是孩子長大後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世界。繼續把智育成績與體育表現奉為圭臬,只會讓孩子更加無法面對充滿挑戰性的未來世界。但希望是有的。集合神經科學與表觀遺傳學(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交會點)的知識,加上收穫自產業巨擘、創業家、軍事將領、科學家、學界領袖與未來學專家的深刻研究心得,勒文確認出了孩子們想在波瀾萬丈的未來出類拔萃,不可或缺的各種技能:適應力、心智的靈活性、好奇心、合作性、對挫折的耐受性、韌性,還有樂觀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勒文具體分享了該如何日起有功,才能讓我們養育出胸有成竹、熱情如火,蓄勢待發要以自信與樂觀迎向未知世界的孩子。本書特色. 焦慮症已成為現代文明病之一,無論是成年人的焦慮、父母的焦慮、或是青少年的焦慮,都嚴重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作者分析焦慮的原因,以及大腦在焦慮狀況下的運作方式。. 孩子為什麼充滿無力感?為什麼不想努力?為什麼厭世又憂鬱?作者點出父母的過度干涉反而剝奪了孩子的能力。. I世代必備的基本技能,不再是學科能力,而是:適應力、心智的靈活性、好奇心、合作性、對挫折的耐受性、韌性,還有樂觀的心理. 實地採訪六個真人案例,讓讀者看見所謂「成功的人生」絕非一條直線,而是不斷從嘗試錯誤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鼓勵父母活出自己的人生,並且加入社區團體、投身公共事務、關心環境與公益,以樂觀和積極的態度主動參與社會,從自身出發,用身教引領孩子做出改變。共同推薦▍專文引讀李玉華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好評力推李崇建 親子作家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黃琬茹 臺北巿芳和實中校長劉安婷 「為臺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蔡淇華 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專家媒體佳評「想走快,一個人走;想走遠,一群人走。一起看《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我們一起慢慢陪孩子走得穩穩的、遠遠的。」——李玉華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本書點出這個世代,教育上根源性的問題,讓教養、教育者更多覺察,看見一條寬闊的路,非常重要的視野。」——李崇建 親子作家「誠摯推薦這本書,這本書可以同時帶著我們準備好自己,也清晰描繪了一個我們跟孩子攜手前行的新時代方向。」——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作者在書中的論述精彩、有憑有據,閱讀起來很燒腦,但也十分過癮。」——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若我真的愛我的孩子,我就不能只愛我的孩子』,這本書用經驗與科學深刻又溫柔的體現了這樣的視野。打從心底推薦這本好書。」——劉安婷「為臺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勒文將令人眼界大開的數據與為家長量身打造的智慧,提供給在這個一夕數變的世界中努力養孩子的爸媽。希望這本書一定要落到最需要它的人手裡,因為那會讓我們所有人共同受益。」──《紐約時報》書評「一本洋溢著智慧的實用指南……以帶著同理心的筆觸,勒文探究了家長與孩子對於『難以逆料之紛亂世界』所抱持的真實焦慮,並勾勒出了孩子需要去開發的『基礎』技能……這份講述如何讓孩子準備好面對未知世界的論述,推薦給所有一定會受益良多的為人父母者。」──《出版者週刊》
「(勒文)分享了一則說服力十足的扎實訊息:家長必須讓孩子發展出獨立性,才能讓他們具備能在未來世界中存活下來的自信與能力。書中經得起推敲的親職建議在這麼一個不斷加速的世界裡,確實就是焦頭爛額的爸媽所需。」──《科克斯書評》「深思熟慮、切中要害的指引……在詳實的研究基礎上,勒文提供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親職建言,但也不曾對在今日世界中該如何為人父母與達成自我成長懷抱著不切實際的預期。最棒的是,她巧妙地在現實與樂觀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勒文成功為世界再添了一筆珍貴的教育資源。」──《書單》雜誌(星級評論)「當年我曾嘗試理解我在耶魯大學教授的學子──這些資優生工廠的倖存者都在想些什麼?──而我求助的正是麥德琳‧勒文的作品……勒文始終站在與親職扮演過度與社會地位崇拜抗衡的最前線。在《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一書中,她再一次集結了其獨特的智慧、臨床經驗與深刻的溫厚之心……在教養二十一世紀青年的艱鉅任務上給了我們指引。」──《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威廉‧得雷謝維奇(William Deresiewicz),著有《優秀的綿羊:耶魯教授給20歲自己的一封信,如何打破教育體制的限制,活出自己的人生》。「感謝老天賜給我麥德琳‧勒文,謝謝她證明了在親職的世界裡也存在過猶不及。勒文指出的前路要我們首先去處理好自身的焦慮,以便我們的孩子可以去控制好他們自身的生命,並在對他們至關重要的事物上展現堅毅。《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無疑是對處於關鍵時刻的家長們一本至關重要的作品。快放下你家孩子的作業簿,來讀讀這本書吧!」──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著有《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以長年從事心理輔導的臨床執業經驗、涉獵廣泛的研究工作,還有強大的道德感作為底蘊,麥德琳‧勒文的最新作品以極具說服力的方式,描繪了親師在這詭譎的世界中面對的挑戰。但她最大的貢獻,對於一心想要協助孩子在二十一世紀發光發熱的我們而言,仍得算是其滿溢智慧與溫情的建議。《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是我在很長一段時間的閱讀生涯裡,感覺到相當不虛此行的一本書籍。」──暢銷書作者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著有《教出競爭力:劇變未來,一定要教的七大生存力》與《教出創造力: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
「勒文博士過往的每一本書都在我的書架上佔有尊榮的地位,新增的《焦慮世代的安心教養》也毫不遜色。今日的爸媽往往會因為得在不確定且快速變遷的世界中養育孩子,而感受到隨時會爆炸的焦慮與擔心,而這本貴重的指引正可以替這些爸媽拆除引信。我愛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將讓教育觀念改頭換面。」──潔西卡‧雷希(Jessica Lahey),著有《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失敗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 仙女老師的有溫度課堂:讓學生不想下課的教學和班級經營心法
    By 余懷瑾

    體制內外教師與企業講師一致暖心好評推薦TED×Taipei講者、榮耀無數的SUPER仙女老師,不藏私分享教學技巧與班級經營!108課綱的素養該怎麼教?讓仙女把撇步教給你,學生上課精神百倍! 分明認真備了課,但上課的時候,學生覺得沉悶而睡成一片、桌下滑手機,或是跟左鄰右舍聊個不停?還是上課時,一旦問了問題,學生要不是一片靜默,沒人舉手,眼神閃閃躲躲,就是全然不理會,彷彿沒他的事?讓學生回去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能做到的一班沒有幾個?…… 前述都是教室中常見的景象,但這些情境要如何解決?在仙女老師的班上,這些都不是問題! 怎樣讓青少年學子上課熱烈得像開演唱會,又會自動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班級團結、全班氣氛超和諧,其他老師對班上學生也都讚不絕口?仙女老師無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她將自己上過許多專業講師課程後的心得融入教學技巧與班級經營中,讓學生對她愛恨交織! 愛仙女──上課像上益智節目或玩尋寶遊戲,氣氛熱烈可比演唱會,好玩到不行,精彩到出人意表;除了學校課程內容,還有各種專業理論(如黃金圈、六頂思考帽、曼陀羅思考法……)與技巧(簡報、溝通與表達技巧)都能輕易學會……即使上了大學或出社會,肯定都比別人早一步。 恨仙女──上課中各種挑戰,搶答讓人心臟怦怦亂跳,擔心分數被扣光光;分組賽輸了要罰唱歌;各種創意學習單,讓學生回家想破了腦袋,拚命想要寫好寫滿……雖然現在恨仙女,畢業之後卻無比懷念她給予的訓練和支持。 來上一堂仙女的創意教學課,教學技巧肯定讓學校同儕刮目相看,學生上課愛到不行,專注聽課又對老師的授課內容回應滿滿!更棒的是,學生都樂於努力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 〈專文推薦〉頂尖上市公司簡報教練&講師教練 王永福連續創業家暨財報講師 林明樟諮商心理師、知名作家 陳志恆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謝文憲 〈暖心推薦〉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資深教師 沈雅琪(神老師)慈大附中校長 李玲惠知名作家 (健人)林育聖高雄市立鼓山高中校長 莊福泰國立政大附中校長 張麗萍諮商心理師、作家 許皓宜利眾公關董事長、政大廣告系助理教授 嚴曉翠 這本書,將為你揭開教學的秘訣,讓你知道、也讓你學會,仙女老師的教學設計,以及背後的秘密。……這本書還會跟大家分享,仙女老師是怎麼帶領著一群高中生?怎麼做好班級經營?讓整個班級變成一個學習團隊!──頂尖上市公司簡報教練&講師教練 王永福 這本書是仙女老師十多年的班級經營與教學武功秘笈,在書中可以看到她如何將學生視為團隊成員,透過團隊的建立、共讀、創意教學法與各種不設限的嘗試,將課堂打造成有趣、有料、有用的學習環境,最後將一班又一班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轉變成熱愛學習的共學夥伴,這真是對一個不愛讀書的孩子一輩子最大的禮物!──連續創業家暨財報講師 林明樟 仙女老師總是樂於分享,把她多年在教學與班級經營中的策略、方法與原理,毫不藏私地寫在這本書。你不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除了依樣畫葫蘆,還能學到眉角在哪裡。更令人期待的是,你也會在這本書中學到「素養」導向的教學究竟如何進行。──諮商心理師、知名作家 陳志恆 不論教學資歷長短,許多老師期待擁有一支仙女棒,能幫助他們將事先準備的教案在教學現場適切運用,讓教學變得生動,讓學生喜歡學習。余懷瑾老師(仙女老師)不藏私地分享了這支仙女棒,讓我們透過本書看見創意教學與班級經營的訣竅,以及認真等待每位孩子的心。──國立政大附中校長 張麗萍 教學與班級經營心法與技巧的這類書籍,不只要看她怎麼寫,或聽她怎麼說,一定要看她每回處理教學現場的難題怎麼做,才能定義她是不是一位偉大的老師,我想;余懷瑾,仙女老師,她就是。──企業講師、主持人、作家 ...

  • 脫癮而出不迷網: 寫給網路原生世代父母的教養書
    By 陳志恆

    ★面對迷「網」兒,我們不需要苦苦相逼,掌握數位教養,和孩子一同擺脫3C勒索。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諮商心理師|胡展誥、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陳品皓、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誠摯推薦  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不需要把它當成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把握教養核心,有時催油門,有時踩煞車,有品質的陪伴即是最終解方。  「再玩一下子就好!」 「為什麼同學都有手機,我卻沒有?」 「你們也在滑手機,為什麼我不行?」 「你們不給我上網,我就去死一死算了!」 如果你的孩子以死相逼,吵著擁有自己的手機; 如果他一碰到網路就「上得去,下不來」; 如果你用「因為你還小,等你長大就能用手機了」無法說服孩子…… 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你不再是孤軍奮戰,也不會手無寸鐵、孤立無援,相反地,你將擁有更多辦法,迎接數位時代無可避免的教養挑戰。  《擁抱刺蝟孩子》作者、最受師長歡迎的心理師──陳志恆老師籌備一年的最新力作,教導我們該怎麼建立數位教養的正確觀念、羅列出家長最常面臨的十三個孩子3C成癮問題,設身處地地提供最實際的解方,面對在「網海」中載浮載沉的孩子,我們都可以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陪伴孩子脫「癮」而出。 陪伴孩子成長,很辛苦,但也很甜美;放下3C,認真凝視孩子,我們一起持續練習。 |誠摯推薦| ◆這本書中的每一段字句都值得父母仔細咀嚼,好好停下來思索與自我覺察。面對3C網路的想法與心態、過往與孩子關於3C網路的交手與過招,重新檢視自己的教養模式,加以修正與微調,好陪伴孩子的成長,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與親密。──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與其說這是一本討論孩子手機成癮的書,我更覺得這是一本深入理解孩子內在需求、提升親子關係品質的重要著作。 面對「手機成癮」這個已經存在多年的議題,志恆心理師的這本書來得有些慢了,但卻一點也不晚。因為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依舊是許多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甚至連大人都深陷其中。我相信,這本書將會成為解決手機成癮、改善親子關係的重要參考手冊!──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除了許多觀念的闡述與釐清以外,志恆心理師把許多我們現實生活中都曾遇到的情景,直接拉回到書中,細心又具體地帶著我們一步一步理解、分析、實作。 在這個過程中,不禁增加我們對孩子的理解面向,也讓我們在理解中找到能夠真正執行的方法,更令人敬佩的是,當你看完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從網路沉迷這個主題出發,不知不覺在過程中,逐步鬆脫了各式各樣原本框住我們的觀點,最終回歸到網路沉迷這個問題更核心的本質:身為一個人的價值。──米露谷心理治療所執行長|陳品皓 ◆陳志恆老師的這本書《脫癮而出不迷網》,就帶給我們許多的方法。趁孩子還年幼時,只要運用得宜、用對方法,3C對於孩子才會是助力,而不會是阻力。──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作者簡介】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長期為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巡迴各地心理成長講座╱課程累積上千場。 在經歷近十年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助人夢正在開展中。 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擁抱刺蝟孩子》《從知道到做到》《正向聚焦》《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等暢銷書。 學經歷:...

  • 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
    By 宋怡慧

    透過星座了解自我、找到正確適性的讀書術, 讓自己從閱讀中跳脫侷限,實現更好的人生! 你不是不愛讀書,而是沒有挑對書! Comeback Stage!怡慧老師的閱讀課強勢回歸 12星座經典性格 + 閱讀配對大解析,找到你命中注定的那本書 如果你也有以下任一症狀: 1. 相信星座運勢 2. 不愛讀書 3. 對讀書提不起勁 4. 只讀幾行字就開始分心 5. 碰到書本就會馬上打瞌睡 6. 想讀書卻總是沒時間翻開書本 7. 人生卡卡、書讀得卡卡、運勢也卡卡 8. 極度熱愛書本嗜文字 請服用怡慧老師的閱讀處方箋—— 遇到困難的時候,她習慣回頭從閱讀中找答案。她說,永遠別小看閱讀的力量。致力於推動青少年閱讀的宋怡慧老師,一再挖掘能讓孩子更喜愛閱讀的方法。意外發現,能迅速讓孩子與自己拉近距離的話題,是星座。 你我都是天上的一顆星,什麼星座的你,適合在什麼樣的人生時刻、閱讀什麼樣的書呢? 不愛讀書、對讀書提不起勁、想讀書卻總是沒時間翻開書、面對生命難題卻不曉得如何解決……透過星座學觀點,宋怡慧點撥你我的「盲目我」(blind self),並引導適合的閱讀文本,開發你我的「未知我」(unkn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