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己,找回親密

找回自己,找回親密
ISBN-10
9861338942
ISBN-13
9789861338941
Category
Self-Help / Emotions
Pages
11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3-09-01
Publisher
圓神
Author
巴小波

Description

★和自己親密,你需要刻意練習!
所有傷口都是未被尋獲的自己,要負傷前行、療癒自己,從刻意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
★和他人親密,你需要找回自己!
弄懂自己,才能與人分享最深的思緒、想法、情感,除去攻擊、防衛、比較、判斷,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 

★《那些愛情裡,我們所受過的傷》作者╱小妮子、
作家、身心靈Youtuber╱艾波、
諮商心理師、作者╱李家雯(海蒂)、
心靈作家╱柚子甜、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作者╱徐慧玲Lynn、
熱門Podcast《好女人的情場攻略》主持人╱路隊長、
諮商心理師、溝通講師╱瑪那熊
──溫暖推薦 

★特別收錄!「情緒輪盤」,仔細體會自己的感受,了解潛藏在心底的,那些沒有被看見的情緒。

【內容簡介】

你知道情緒背後還有情緒嗎?

情緒是心的語言,當有情緒的時候,表示我們的心在說話,越能細緻敏銳地感受情緒在告訴我們的事,就越懂自己的心、知道自己的狀態,與自己變得親密。 

這份與自己的親密,就是情緒管理的基礎。而每個情緒的背後,其實還隱藏著更深的心情,以及沒被接納的自己。

但情緒像小孩,不會告訴你它在鬧什麼、從哪裡來。作者巴小波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帶你一起整理、接納內在細微的情緒,了解沒被看懂的那些自己,也擁抱被深深傷害過的自己。從關係中的衝突,細心探索當中自我的情感,發現背後的需要與焦慮,理解對親密的恐懼,以及面對這份恐懼的解方。

她的分享,曾在自媒體上引起上萬次轉發,幫助許多人認識自己的問題,相信這本更完整的自我探索指南,也將成為你的幫助!

【作者簡介】巴小波

一路就讀第一志願、英國策略行銷研究所畢業、曾任外商行銷經理,卻從小被打、學生時期被好朋友撕破臉、感情多次短命夭折,自認過著被詛咒的人生。
年近三十被神帶回教會,開始重新省思自己的內在狀態,看見自己對人同時存在的渴望與恐懼,下定決心未來不再過著一樣的日子。
在多管齊下的瘋狂學習後,接回了原本砍斷的情緒神經,爬梳了從小到大的生命事件,嘗試成為一個能陪伴自己、養育自己長大成人的母親。
待業期間以行銷專業製作情緒教育投影片發布在粉絲專頁,「你知道情緒背後還有情緒嗎?」系列投影片引爆數以萬計的大量分享。
震驚之餘發現原來情緒知識的匱乏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課題,決定轉行情緒教育,將行銷專業用在推廣自己認同的內容上。 

?個人經歷
2005∼2020年:十二年行銷經歷,涵蓋行銷策略、數位、公關、社群等行銷領域,產業包含消費電子及手機應用程式、手機娛樂等。
2020年:經營Facebook粉絲專頁巴小波,分享情緒議題。
2020年:南海幼兒園情緒議題講師。
2021年:阿德勒親師諮詢師╱親子生活教練認證。
2021∼2023年:臺北市幼教老師教保研習課程情緒議題講師。 
?個人網站:shalomremedy.com

Similar books

  •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重塑大腦,自動產生內源大麻、腦內啡,徹底解放壓力、人際焦慮和孤獨感
    By 凱莉.麥高尼格(Kelly McGonigal)

    全美Kindle(運動健身榜)銷售TOP 1 《富比士》雜誌「20位最啟發人心的女性推特作者」;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師、知名TED講者、暢銷作家 凱莉.麥高尼格最新力作! ...

  • 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 對人對事不上心也是一種職場優勢
    By 莉茲.佛斯蓮, 莫莉.威斯特.杜菲

    切爾藍( )、周馬修( )、尼克.迪瓦德( )、萊恩.迪克( )、艾莉謝謝所有讓這本書成真的人。有些人讀了草稿,有些人分享工作中的高低起伏,也有些人在我陷入瓶頸的時候給了我一個微笑。謝謝瑪莉娜.阿嘉帕奇斯( )、卡曼.艾肯( )、維凡克.艾許克( )、麥特.

  • 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華頓、史丹福、哈佛等名校爭相運用!學會「誘因捆綁」結合「任務拆解」,恆毅力、執行力全面提升!
    By 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

    心情一鬆懈,忍不住又耍廢過一天? 總被說三分鐘熱度,不想再一事無成? 大腦惰性、害怕失敗、錯立目標、沒時間感、難擋誘惑…… ...

  • 駕馭沉靜: 平衡身心靈與內外衝突,通往幸福的情緒練習
    By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上千人4.7星好評 沉靜是釐清思緒的能力,是引導心力的能力, 也是在世界翻天覆地時保持鎮定的能力。 ...

  • 同理心的力量【20年暢銷經典版】: 放開自己,理解他人,用天生的能力,撫慰受傷的靈魂
    By 亞瑟.喬拉米卡利(Arthur Ciaramicoli)、凱薩琳.柯茜(Katherine Ketcham)

    所有的理論,都無法穿透表象、拯救痛苦與絕望, 如何做才能真正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發覺真實的脆弱? 【20年暢銷經典】 心結或連結,隔閡或共鳴,關鍵都在同理心。 ...

  • 理想情緒: 用草藥、精油、適應原找到內在平衡的情緒排毒計畫
    By 莎拉・查納・希爾佛斯坦(Sara-Chana Silverstei)、蘇珊‧高蘭(Susan K. Golant)

    這是一本全方位的情緒照護指南, 寫給被生活折磨得很累的你。 什麼是理想情緒? 了解心情好、心情壞都只是一個循環,情緒波動是正常的。 ...

  • 情緒虐待自癒療法: 擺脫心理暴力的惡性循環,重新走向自我復原之路
    By 泰瑞莎.科米托

    日常生活中,以下這些對話或許會出現在我們的親密關係裡, 我們可能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 人到中年好好过
    By 蔡建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当中年人被人以老李、张、老王相称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了然而自己似乎还有很多事情没做,还有很多心愿没了,于是开始为自己的年龄感到恐慌了。女性多为自己的容颜渐老而焦虑;男人多为年岁渐长事业却没有多大 ...

  • 我睡不著的那一年: 獻給無眠者的自癒之書,與你一起擁抱那份無形的不安
    By 薩曼莎.哈維

     ☾ 失眠苦主版《愛麗絲夢遊仙境》  ☾ 亞馬遜四顆星推薦  ☾ 輕巧且愉悅的的閱讀,有種永恆的寓言感,令人回味無窮——《衛報》  ☾ 穿越失眠的噩夢,進入一處奇妙的無眠之境——《每日郵報》  「什麼時候睡眠成了一種信仰?」  當我不睡覺的時候,我是根本沒睡。  那些日子裡我並不全然是個不好的睡眠者,我是個不眠者。  我同時也是個不好的睡眠者,但睡得不好的夜晚都算是美好的夜晚,  因為至少有睡。  午夜、凌晨兩點、三點、四點、甚至五點,沒有差別  不管數了幾隻羊、燃起精油或助眠音樂,努力告訴自己不要在意  進入夢鄉的意欲依舊全無  而睡不著的夜晚是最長,最大,最像洞穴般深遠的事⋯⋯  關於失眠,你是否做過這些嘗試?  ✘在正式進入睡眠前,提早一小時上床醞釀睡意  ✘戒掉咖啡因和糖  ✘正念減壓  ✘找諮商師或是治療睡眠診所就診  ✘針灸、或是各種預算能夠負擔的民俗療法  ✘身心靈諮商溝通  ✘✘✘✘✘✘✘……   但是這一切的努力,一點用都沒有。  無形的黑暗和思緒迷霧,在每個睡不著的夜晚裡,不斷蔓延;  而無法入眠的恐懼和焦慮,助長了失眠,彷彿老虎在場。  ...

  • 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 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
    By 安娜貝爾.岡薩雷茲(Anabel Gonzalez)

    ★「情緒治療」權威醫師,寫給焦慮時代的療癒處方★突破困境的關鍵,不是時時保持樂觀,而是找出與壞情緒相處的方法,把爛事變好事!負能量也沒關係,這是大腦在提醒你「多愛自己一點」,先與自己和解,就能讓壞情緒與你和平共處!★ 面對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你是誰生活中的問題從沒少過,各種情緒也隨著大大小小的狀況被引爆。然而大多時候,我們都選擇了錯誤的應對,導致身心俱疲。想想看,你是不是也像這樣:▶ 壓抑憂慮,不斷告訴自己「沒問題」過度強調積極樂觀,反而使人試圖壓抑憂鬱,成為背景運作的APP,造成頭痛、失眠、記憶衰退,直到某天情緒爆發。▶ 暴怒生氣,把問題都推給別人問題通常沒能解決,還會在日後反覆發生,同時也會造成肌肉緊繃、疼痛。▶ 自責羞愧,以為自己就是問題中心無法將憤怒歸咎於他人,只好轉而譴責自己,如此一來,情緒將越陷越深,使我們更加痛苦。▶ 放任情緒流淌,不願做任何努力「既然一切都無法改變,我乾脆刻意忽略情緒」看似豁達,卻會導致長期疲倦,心理負擔將轉由身體承受,引發更多問題。★ 壞情緒也可以是好事,為什麼?碰上倒楣的爛事,多數人習慣壓抑,不願展現自己的負面情緒。然而,只要換個想法,你會發現,壞情緒其實很有用。例如:◎ 生氣會讓你在衝突時變更強大,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奮鬥。◎ 傷心可以換得旁人的關心,稀釋情緒並減輕痛苦。◎ 不安將引發恐懼,提高大腦警覺、身體進入警戒,你會更加保護自己。◎ 自責使我們更合群,並激發同理心、社會參與以及自我改善。★ 有效調節壞情緒,漸漸與自己和解「情緒治療權威」安娜貝爾.岡薩雷茲醫師,在書中提供了許多調節情緒的好方法,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首先,練習不再鑽牛角尖,並適時停損在同一個點上不停打轉,會讓痛苦越來越深。練習踩煞車,轉而去想我們實際可以做的改變,情緒便會好轉。◎ 接著,放下你的控制欲,享受不確定性讓情緒顯露出來,保持生活中的彈性,甚至稍微任性一點都沒關係。◎ 最後,觀察身體與內心、接受情緒,然後放下認知並接受情緒,這將帶領你前往更好的方向。除此之外,找個懂你的人聊聊,甚至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協助,都對情緒有極大幫助。千萬記得,你不需要獨自面對這一切。情緒是好事,情緒化只會壞事!人的一生註定要與情緒相伴,學會如何有效調節、與自己和解,將是生命中必須持續學習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