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故事: 令人著迷卻又難以捉摸的生命核心(Heart: A History)

心臟的故事: 令人著迷卻又難以捉摸的生命核心(Heart: A History)
ISBN-10
9861372806
ISBN-13
9789861372808
Category
Medical / History
Pages
33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9-09-01
Publisher
究竟
Author
桑迪普.裘哈爾(Sandeep Jauhar)

Description

以醫師之眼與詩人之心完成的力作!


★ 美國公共電視網《新聞時刻─紐約時報俱樂部》選書

★ 《星期日郵報》年度選書

★ 科學星期五年度最佳科普書籍

★ 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年度最佳非文學書籍

★ 2019年英國惠康圖書獎入選


心是人體第一個啟動的器官,也是最後一個停止的器官;

心是盛裝隱喻的容器,也是與生命最強的連結。

對心的認知越多,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也越深。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第一名,而且這個問題可能會日益嚴重?

◆ 從某方面來說,情感的確是記錄於心的?

◆ 「心碎而亡」並非形容詞,成真的可能性其實很高?

◆ 直到一百年前,心臟仍是醫學禁區,動手術和祈禱的存活率竟然差不多?

◆ 不小心插錯地方的管子,讓冠狀動脈的治療露出曙光?

◆ 心臟以電驅動,但它竟會不小心電死自己?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心似乎已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不僅以難以捉摸的方式跳動,某種程度上也被視為情感的驅動力,更是靈魂的所在,而直到近百年前,心臟仍是禁忌的器官,一切關於它的外科技術更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


本書從作者個人的家族故事出發,透過屢屢讓人倒抽一口冷氣和驚訝不已的醫學進程,探討這個數百年來令哲學家與醫師深感著迷卻又難以捉摸的器官。心臟一度被視為是人類行為與思想的中心,是勇氣、欲望、野心與愛的源頭;現在的我們雖然清楚,心臟不過就是一堆肌肉和血管,但這個不具先天意義的臟器,卻因為我們賦予它許多意義而變得有意義。而即使這些聯想早已顯得過時,卻仍與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器官,以及這個器官如何形塑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


◆各界推薦


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蘇上豪|泛科學主編 雷雅淇──有心推薦


作者利用時間流的歷史故事做連結,介紹醫學史上人類研究心臟的解剖構造、生理功能,以及治療心臟疾病的演進,甚至是病因病理學的建立,讓讀者能輕鬆上手,是本讀起來沒有壓力,又不失專業的科普書。另外,作者也以自身行醫的經驗,探討醫病關係與生死議題,內容發人省思,更值得大家細細品味。──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蘇上豪


亞馬遜書店選書,媒體好評連連!

讀者盛讚:閱讀本書就像搭乘雲霄飛車,隨著心臟的跳動和醫學的發展不斷起伏!


★ 開頭幾頁就牢牢抓住了讀者。──《紐約時報》書評

★ 本書是何等迷人的一堂課,關於這個人人身上都有,但我們對它知之甚少的器官。──《華盛頓郵報》

★ 作者是位說故事的天才,他引人入勝的文字讓我們樂於花時間,與他、他的病人及家人一起閱讀許多心臟醫學先驅的故事。──洛杉磯書評

★ 本書的構思如此優雅,寫作的方式也十分優雅,從中世紀的波斯到當代美國,他毫不費力地闡述所有的歷史,而且充滿熱情與能量。──《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 作者從家族的悲傷過去出發,讓我們對常被誤解的內在器官進行巧妙而真誠的思考。──《書單》雜誌

★ 這是一本以醫師之眼與詩人之心寫出的作品,是對人類最重要器官的最高敬意。──瑪麗蓮.亞隆,《乳房的歷史》作者

★ 利用個人經驗、家族歷史、臨床訓練、專業知識與對心靈的描述,跟權威重新理解心的故事。──彼得.克拉馬《神奇百憂解》作者

★ 我們這個時代最有才華的醫師作家之一!──艾瑞克.托波爾,《未來醫療》作者

★ 巧妙地將醫學史上鮮為人知的故事,與他個人及專業經歷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本關於人心的豐富作品。極其引人入勝、充滿歷史瑰寶!──琳賽.菲茨哈里斯,《李斯特醫生的生死舞台》作者

★ 充滿啟發性!閱讀本書就像搭乘雲霄飛車,隨著心臟的跳動和醫學的發展不斷起伏。──美國讀者

★ 將一般醫學書籍容易忽略的精神影響提出來討論。──美國讀者

★ 本以為只有醫學解剖式的器官分析,但書中結合歷史、哲學、醫學,讀來欲罷不能。──美國讀者

 

作者簡介


桑迪普.裘哈爾(Sandeep Jauhar)


醫學博士、物理博士、長島猶太醫學中心心臟科主治醫師、霍夫斯特拉─諾斯韋醫學院副教授,專攻心臟衰竭,同時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曾以傑出的醫學人文寫作榮獲南亞記者協會頒發的特別榮譽獎。

文章常見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等媒體及專業期刊,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實習醫師:一位醫師的起點》和《成為醫師:一位美國醫師的幻滅》。


作者有心臟病家族病史,內外祖父皆因心臟病而過世,成為他對心臟深感痴迷的主因。在長年的行醫生涯中,他不斷從患者身上與新科技的發展中對心臟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對自己能活在人類雙手已馴服心臟的時代感到幸運。女兒的要求是他撰寫本書的起點,讓普羅大眾能更了解自己的心臟,則是他最大的心願。


目前與妻兒定居於紐約。

個人網站:http://sandeepjauhar.com

推特:@sjauhar


譯者


陳信宏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

譯作包括《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系列作《我愛身分地位》《幸福建築》《宗教的慰藉》《新聞的騷動》《藝術的慰藉》等。

Similar books

  • Cocaine: From Medical Marvel to Modern Men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1884-1920
    By Joseph F. Spillane

    "Arguing that the underground drug culture had origins other than in federal prohibition, he concludes with some thoughts on what our early experience with legalization and prohibition can tell us as we face questions about drug policy ...

  • No One was Turned Away: The Role of Public Hospitals in New York City Since 1900
    By Sandra Opdycke

    Director, Dept. of Hospitals'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to Epstein [first name not listed], Mayor LaGuardia's office, 15 January 1940, Folder: Mayor's Office: Epstein, ... S.S. Goldwater to Charles G. Hill, 29 March 1939.

  • The Lady's Assistant for Regulating and Supplying Her Table Containing One Hundred and Fifty Select Bills of Fare, Including a...
    By Charlotte Mason

    In its determination to preserve the century of revolution, Gale initiated a revolution of its own: digitization of epic proportions to preserve these invaluable works in the largest archive of its kind.

  • 君王、疫疾、世界史:看疾病與大規模傳染病如何扭轉歷史,改變人類命運的方向
    By 羅納・D・葛斯特

    三月五日時史達林已處彌留之際,他的女兒斯維特拉娜(Svetlana)描述了最後的場景:「他在最後一刻突然睜開眼睛,凝視著房間裡的每個人。那個表情十分可怕,有些瘋狂甚至帶有生氣,但同時又強烈害怕死亡的到來。突然他舉起左手,彷彿想指向什 麼東西來詛咒所有人 ...

  • 黄帝内经说什么6本套装
    By 徐文兵, 梁冬

    我研究李老(名老中医李可)的医案后发现,李老不建议滋阴。他认为人之所以 会干渴,是因为阳气没有能力把喝进去的水转化成体液去滋润身体,所以他给患有干渴症的人用的还是热药。我觉得他的理论根源就是从这儿来的。名老中医李可认为:人之所以会干渴, ...

  • 醫學簡史:疾病與醫學的故事,科學醫學體系的困境(二版)
    By 若伊.波特

    細數疾病與醫學的歷史糾葛, 由鮮血與膽識所編織的動人故事 數千年來,人類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抗疾病,有的巧妙、有的古怪、有的可怕。從放血療法到X光攝影,從簡陋的肢體割 ...

  • 黄帝内经素问
    By 周鸿飞, 范涛点校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视其象,虽远可知也。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 极简新药发现史
    By 彭雷编著

    在古代,人们对药物的寻找、加工和应用,始终处在一个天然经验、简单技术水平上的阶段。虽然大部分药物来自植物和它们的简单提取物,并且药物研究对于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发展 ...

  • A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Gross Product and Purchasing Power
    By Irving B. Kravis

    A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Gross Product and Purchasing Power

  •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
    By Nigel Wiseman, Ye Feng

    An etiological factor of crippling wilt . Elementary Questions ( sù wèn , wéi lùn ) states , “ When yang brightness ( yáng ming ) is vacuous , then the ancestral sinews are slack , the girdling ( dài ) vessel fails to conduct ; h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