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 心理師和那群拯救我的人

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 心理師和那群拯救我的人
ISBN-10
9861373160
ISBN-13
9789861373164
Category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 / Group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1-03-03
Publisher
究竟
Author
克莉絲蒂?塔特(Christie Tate)

Description

說出心中的話,可以讓人轉化,甚至拯救生命。 這是一本關於如何愛人與讓自己被愛,以及享受美好生命的精采之作!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蘿蕊?葛利布大讚推薦! ★「瑞絲?薇絲朋讀書會」選書 ★ 2020年美國亞馬遜年度最佳好書 ★ 2020年10月CNN最佳圖書 ★《紐約時報》熱門暢銷書 ■ 方格正、王意中、有隻兔子、周志建、洪仲清、胡展誥、陳志恆、留佩萱、黃天豪、劉仲彬、蘇益賢──合力推薦 ■ 隨書超值好禮大放送:精采導讀、讀書會討論議題、作者訪談 改善飲食失調,只需打通電話給朋友報告自己吃了什麼? 要減輕恐懼,就在大家面前彈奏吉他? 對付失眠,只要睡前向周遭的人尋求肯定? 想要親密的關係,可以先學習吵一次架? 原來,想要擺脫各種心理障礙或改變惡習, 不需藥物、不需治療,只需有人見證。 法學院優等生克莉絲蒂?塔特儘管擁有了一切成就,卻覺得自己被深沉的悲哀與孤獨所纏繞,更不用說從小開始的神經性暴食、不斷干擾她的失眠問題,以及老是以失敗收場的親密關係,與在一旁伺機而動的死亡陰影。 因緣巧合下,她遇見了古怪的羅森醫師,戰戰兢兢地踏上令人畏懼又讓人重生的團體治療之旅。唯一的條件就是:必須在6名陌生人前完全坦白每一樣事情,不容許有祕密。 面對這樣的挑戰,還有羅森醫師看似荒謬的各種要求,她開始赤裸裸地剖析自己的心理和情緒,揭露自身靈魂的一切。聚會成員一次次幫助她放下防線,而她也一步步面對自己的恐懼、感受,並體驗到建立親密關係時必須付出的代價。自此,她明白了「聯繫」的真義,走上通往幸福的道路。 這是一場充滿恐懼、羞愧、憤怒、氣餒、不安、悲傷,到最終重獲與人、與自己連結的旅程。為了接受人類情感關係中的混亂現實,你我需要的不是解藥,而是見證者。 【好評推薦】 ●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博士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對於作者寫「要成為一個真實的人」非常有感觸。我們活在一個強調快樂的世界,社群網站的興盛更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再真實,而是充滿了比較和展示。要成為一位真實的人,就要好好面對自己—去面對和感受自己的所有情緒,情緒不需要被趕走,只需要一個被見證、被傾聽的空間。我非常感激作者如此真摯地分享她生命中經歷的議題,以及她如何在團體治療中,慢慢讓自己成為一個真實的人。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每一個人開始看見自己,以及開始分享真實的自己。 ● 黃天豪,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首席顧問臨床心理師 有些故事使人愛不釋手,便想一口氣讀完;有些故事讓人縈繞心頭,更願一次次回味—我認為這本書兩者皆是!閱讀本書,我們將隨著一同見證與重新發現:祕密對生命的戕害、勇氣是改變的因也是果、敞開是親密的必要條件(但脆弱不安總伴隨而來)、而允許受傷才能依附相伴??身為心理師,跟著體驗團體治療與生命的歷程,縱有部分驚訝,但更多的是感動!我已推薦本書給許多案主,而我相信任何一個重視關係的人,都能從這本書得到共鳴! ●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雖然早知道心理治療從來就不只有一種方式,讀完這本書仍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團體治療有如此多的可能、原來治療者與個案的關係可以如此真誠。我們時常知道,卻又不夠相信的是,親近的關係終將帶來療癒,能拯救彼此的,也就只有彼此。 ●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在團體治療中,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的角色,總是耐人尋味。在團體動力的舞臺上,帶領者如同手持一面神奇的魔鏡,反映著團體參與者的生命,讓他們看見自己如同編、導、演,改寫著自己的人生腳本。時而扮演主角,時而轉為配角,時而化身觀眾,一次、一次又一次,整合了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放眼未來。擺好姿勢,舞動自己的人生。 ●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很多人都知道心理治療是一對一、個別性的,卻不知道還有所謂的「團體心理治療」。這本書讓你一窺團體治療的究竟,如何運作、如何發揮療效。不只是治療師,坐在你身旁一同接受治療的陌生人,都可能是使你人生蛻變的貴人。 ●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雖然書裡羅森醫師使用的治療策略,有些值得商榷之處。但做為一個故事,本書劇情一邊發展的同時,也讓許多團體治療的療效因子慢慢浮現。我們得以看見團體治療如何慢慢地轉化參與者的生命,一次一次地、一點一點地。 ● 瑞絲.薇斯朋,演員、好萊塢超級閱讀推手 這本令人難以置信的書,讓我在閱讀每一頁時都在想:「真希望我二十五歲時能讀過這本書。這對我有很大幫助!」不管日子是好是壞,我們都需要彼此。請與你所珍惜的一群朋友一起閱讀這本書。 ● 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在諮商師面前展現自己的靈魂需要勇氣,但加上六個陌生人時,這便成為一種信仰行為。在本書中,作者帶領我們踏上令人心碎又令人驚訝的救贖之旅,並在最後證明了這種聯繫的力量。最勇敢的舉動,也許就是作者與我們分享了她的故事,以及我們多幸運能見證她所做的一切。 ● 麗莎.塔迪奧,紐約時報暢銷書《三個女人》作者 普希金使我想要搬到俄羅斯、《小婦人》使我想要有姐妹,而這本書則讓我想倒退十年,與許多陌生人和一名薩滿醫師坐在一起,赤裸裸地活著。這本不受控的回憶錄是我讀過最令人震驚的書籍之一。它將使你想要變得更好。 ● 莎拉.海波拉,紐約時報暢銷書《關機:回想我藉酒遺忘的事》作者 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真正的轉變並不適合膽小的人,在書中,作者捕捉了她在所有痛苦和歡喜中的演變,以及隨著我們成長而互相見證的美麗。這本書提醒我們:我們受到他人的傷害,但我們也可以被他人治癒。該死!我現在就想加入聚會。 ● 莉迪亞.約克娜薇琪,《格格不入的人生宣言》作者 在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和脆弱中,這本書從內到外講述一個身體的故事。痛苦和快樂之間有一段距離,而作者的身體就是這個詞。這本書將提醒你,即使你想放棄,也要回到自己身邊,去做讓你笑、讓你哭,幫助你呼吸的事情。這本書將挽救許多生命。 ● 艾達•卡胡恩,《什麼我們無法入睡》作者 絕望對我們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在這本深具治療性的精采作品中,作者講述自己如何克服創傷並找到愛情的故事。對那些遭受失落、孤獨或冒牌者症候群的女性而言,這本書正是一個福音。她辛苦得來的致勝策略,就跟她說的一樣說來容易做來難:持續參與就對了。 ● 莎拉.蓋爾曼,亞馬遜編輯,年度好書評語 本書展現了從人生低谷攀向正常時,所展現的誠實、心碎和歡樂樣貌。說「這本書讓你又哭又笑」聽來很老套,但我保證你絕對會在閱讀時進入這樣的狀態,並進一步檢查自己的生活和幸福??即使你不想。 ● 《紐約時報》 作者克莉絲蒂.塔特來之不易的愛與被愛意願,最終塑造了一個直達混亂世界中心的故事,暗示著我們自己的局限和最深切的渴望,無論這場旅途將帶我們走向何方。 ● 《時人雜誌》 這條坦率的康復之路既有趣,最終也非常令人感動。 ●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 作者克莉絲蒂.塔特的寫作,使讀者成為她的見證者,在她為自己的心理健康奮鬥的過程一邊看著、歡呼著??她不以成功治療者的身影出現,而是聚會的固定班底,並為此自豪,更有幸擊敗一些非凡的惡魔。這本書中有著始終如一的堅定和感激,以及對這群聚會成員的深厚情感。 ● 《早安美國》 有趣、充滿情感和見地。這本表現出色的書使讀者深入了解集體療法,肯定會引起轟動。 ● 《時代雜誌》 無所畏懼的坦率和脆弱性。 ● 《波士頓環球報》 狂野的旅程??完全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 《出版者週刊》(「星」級推薦) 令人眼花撩亂的回憶錄??讀者將被作者尋求真實而持久愛情的熱情和機智所吸引。 ● 《書目雜誌》(「星」級推薦) 這本作品展現了清晰、簡單、閃閃發光和智慧的奇妙組合。裡頭充滿引人入勝的敘事,使讀者能更了解自己的生活。 ● CNN 這本書使讀者踏上改變人生的復興之路,從而找到希望、人脈和新的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克莉絲蒂?塔特(Christie Tate) 芝加哥出身的作家與散文家、成功的律師,也是名心理治療患者。 其作品曾刊登在《紐約時報》《華盛頓日報》《芝加哥論壇報》《McSweeney 網路趨勢》與各大文學雜誌等。美國作家基斯?萊蒙(Kiese Laymon)將其散文《應許之地》入選2019年《新俄亥俄評論》秋季號的非文學競賽。 曾在《華盛頓郵報》上以專文討論女兒拒絕讓她把所有成長紀錄上傳到網路,積極捍衛自身隱私權。結果被廣為轉載,還有上百名網友留言討論。 其文壇出道作品《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於2020年10月出版後,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瑞絲?薇絲朋讀書會選書,以及亞馬遜當年度最佳書籍。她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大眾重獲力量、享受美好人生。 【譯者簡介】魯宓 德州大學藝術碩士。

Similar books

  • Group
    By Christie Tate

    在咨商师面前展现自己的灵魂需要勇气,但加上六个陌生人时,这便成为一种信仰行为.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踏上令人心碎又令人惊讶的救赎之旅,并在最后证明了这种联系的力量 ...

  • 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
    By 南琦

      當「心」開始裂了、崩潰了,如何修補平復?  找個適合的人,聊心也療心。  只要勇敢向前走,就會有亮光。                           ◎我沒有我想的那麼OK,你我都是潛在的「神經病」?    ‧近年來,精神科的門診量堂堂登上醫院科別的前三名。     精神科甚至精神病患收容機構都成了不願說出口的「佛地魔」。   ‧全臺最大的精神醫療慢性機構,竟在花蓮玉里?     許多被視為「不正常」的人聚在一起,成了另種「正常」。  ◎在我們所處的空間中,外表正常而內心痛苦的人不知凡幾!        ‧很多時候,心理問題才是身體出狀況的關鍵:    何謂「準爸爸症候群」?新兵扣完扳機手指為何動彈不得?    老夫老妻吵架,妻子竟然瞬間癱瘓,這又是哪招?   ‧更多時候,來看病的不一定不正常,強押你看病的反而更有問題:      父親老是嫌女兒不夠好、新手媽媽產後憂鬱,竟是遇上恐怖情人?  ◎找個療心的人,你不用什麼問題都獨自面對:    ‧每個人都是處理自己問題的專家。但你該如何發現自己的不對勁?    有哪些「不對勁」是必須就醫的程度?書中提供指標供你評斷。   ‧最完整的精神科使用守則,看這裡!    臺灣的心理治療師如何養成?健保給付與自費有何差別?    臨床心理師和心理諮商師並不一樣,你知道嗎?   ‧坊間所謂心靈導師與成長課程真的可信?我該怎麼選擇?    心理治療要解夢、催眠嗎?隔空問診(網路、電話)行不行?   心理問題類似感冒或牙痛,有點困擾但又好像沒什麼大不了。  本書教你如何在需要的時刻,找到最需要的資源。       第一次找心理師就上手。推薦的話第一次找心理師就上手                    ...

  • 當時無法說出口:「意義療法」給你坦誠的勇氣,解開束縛不再沉默,迎向自由的人生
    By 伍衛.波薛麥爾(Prof. Dr. Uwe Böschemeyer)

    「有些真相不該說出來,有些沒必要說,有些絕對要說。」──德國作家威廉.布緒(Wilhelm Busch) 「為什麼不早說?」  受著傷的人,不只被人這樣問,也這樣問著自己;  但在內心深處,渴望有人能夠了解當時的顧慮與委屈──「因為我當時無法告訴你。」 常常我們有些想法、感覺及恐懼想要告訴他人──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因為擔心對方的反應,因為羞愧,或是因為不想傷害談話對象。「沉默」對人際關係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時常要經年累月之後才看得出來,而我們從外在很難判斷,為何對方把祕密藏在心裡許久,卻沒有勇氣說出口。 ★沃夫岡三十年來每年都打一次電話給他的小學同學艾力克。他有成功的工作,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平穩安適,但他始終放不下心底那抹難以言說的情感。「我是同志嗎?」青少年時期的他曾這麼自問,但他知道這樣的人被稱為「同志」「同性戀」,許多人甚至叫他們「變態」。他不願去想自己是或不是,只知道每當他在電話裡聽到艾力克的聲音,就覺得「輕飄飄的」。他不敢向艾力克說起,更不敢讓妻子知道。「如果我告訴她艾力克的事情,她一定會覺得受傷,也許會質疑我們的婚姻。也許她會帶著孩子們離開我。」 ★印果與妻子在外人眼中是一對恩愛夫妻,然而,妻子卻在某日突然自殺,留下了無限悲痛的印果。當警方找到妻子的屍體時,印果得到一封遺書,妻子告訴印果:她非常愛他,但是她再也無法忍受他這麼過度要求相依相隨了。「我不明白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她本來可以告訴我一切的。」她本來可以嗎?那她為什麼沒這麼做?為什麼他的妻子有勇氣自殺,卻沒有勇氣告訴印果,他們的關係出了什麼問題? ★「我真的非常愛我的男朋友,只是我無法告訴他……每次我打算這麼做,我就語塞,嘴唇像被封上了,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化為言語的愛,與付諸行動的愛,哪一種才是真正的愛?比起只是說說卻有口無心,具體行動更重要;又或者,認為話語的意義太過重大,不可輕易掛在嘴上,久而久之,到了該說的時候,反而說不出口……那些說不出愛語的當下,並非代表缺乏愛或不懂愛;呈現出的,其實是在伴侶關係中的無助感。  ■ 走出沉默陰影,讓心更輕盈,生命更自由 外遇、隱疾、性侵、社交焦慮、同性戀、精神疾病、考試不及格、家裡一團亂……那些我們不知該如何開口、壓在心上沉甸甸的重石,成了我們生活上、人際關係上,甚至是個人成長的阻礙。 人們沒有意識到,如果把心裡深深牽掛的事情,告訴應該得知這個祕密的人,會有多大的益處,使人變得多麼自由、輕盈,當下的生命會多麼不同。當然不是隨時都要這麼做,也不是不顧一切的全盤拖出。但是,只要能鼓起勇氣走出沉默陰影,人生就會大不相同。 德國醫學教授暨心理治療師伍衛.波薛麥爾,在本書中透過你我生活中都可能發生的16個案例,鼓勵讀者探究自己那些「說不出口」的原因,將被壓抑的、超過個人心靈所能承擔的事件、經歷托付給某個人,甚至是應該知道的那個人,讓彼此獲得更深層的理解。因為,唯有我們解開痛苦記憶的束縛,我們才能更堅定而自由的生活。 ★★   意義療法 Logotherapy 「意義療法」為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可(Viktor E. Frankl)所創立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其治療策略著重於引導人們探索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並以積極的態度來確立生活目標、正向面對生活的心理治療方法。各界推薦吳南琦(耕莘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那些沒有說出口卻影響我的事」,一旦說出口,就可以得到自由,所以你值得找個人好好說說話。──南琦(《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作者)

  • 創傷會遺傳:解開創傷的世代遺傳之謎,卸下潛意識擔在身上的痛楚
    By 加莉特・阿特拉斯

    ★暢銷書《你發生過什麼事?》、《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一致盛讚!★譯為23種語言的精神分析代表作【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2022年,榮獲美國精神分析發展協會 格拉蒂娃「最佳圖書獎」★亞馬遜編輯團隊選評 2022年最佳圖書你的傷痛裡,可能住著父母祖輩不曾言說的故事打破創傷的循環,找回身心的平靜你,為什麼這麼難過?憂鬱、焦慮、失眠、自卑等種種症狀纏身,卻莫名找不到原因,更不知該如何解決。其實,問題的根源,可能早在我們童年,甚至出生之前,就已埋下。父母、祖父母所經歷的創傷,不論是兒時的忽視、痛失至親,還是性侵與家暴……即使被當成祕密埋藏,也會透過潛意識、表觀遺傳等神祕的方式,在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留下痕跡,使我們無意間背負起世代的創傷。多次獲獎的精神分析師加莉特.阿特拉斯博士,在陪伴個案探尋「創傷遺留」的過程中,交織自身生命經驗。看似描繪別人,讀來卻發現刻劃的是我們自己:對愛與理解的渴望、不被認可的難過、遭人忘卻或鄙棄的記憶、被壓抑的無名恐懼……。也許,不全是快樂的情節,但卻都是真實、屬於我們的故事。第一部 糾纏我們的不是逝者,而是那些不能言說的故事這是關於祖父母留下的傷痕。性侵、禁忌之愛、走過大屠殺的經驗,如何撼動孫子女的人生?而「缺席的母親」、「語言的混淆」、「抑鬱的哀悼」等精神分析的概念,又能帶來什麼幫助?第二部 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才能哀悼,迎接新生這是關於父母的祕密。痛失手足的孩子、不受歡迎的寶寶,以及不能哭泣的男人……。不論我們看起來堅強或淡漠,在意識深處,我們仍然渴望知道、渴望被愛、渴望治癒父母受傷的靈魂。第三部 看見我們對自己隱瞞的祕密,讓傷痕到此為止這是關於自己藏匿的真相。失去摯友、被暴力相向的童年,以及父母離婚的拉扯……。我們不僅繼承了世代的創傷,也繼承了畏懼,於是許多時候我們努力瞞著自己,藉此自我保護。然而,不去觸碰,真能「讓一切隨著時間過去」嗎?或者,只是令我們在不知不覺之間將傷痛傳給下一代?當我們準備好面對自己背負的傷痕時,才能讓心靈騰出空間,才能開始真正認識自己,進而選擇想要的人生,讓創傷的世代傳遞到此為止。

  • 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
    By 呂嘉惠

    「性」談開了,「愛」也不遠了台灣第一本性諮商小說,透過性的語言,說出內心深處愛的祕密。 憤怒的女兒、愧疚的父親、說不出口的愛當往事不願再提,只好沉迷於「性」,當作出口…… 充滿孩童嬉鬧聲的公園旁,一間性諮商中心裡,被女兒形容為「很色、豬哥、到處勾搭、包養女人、讓子女丟盡了臉」的老先生,正和心理師進行性諮商療程。 「我都幾歲了,還要被孩子管?叫我做心理治療,把我當瘋子嗎?」但老先生之所以願意來,是想詢問心理師,該怎麼抒發性慾、壓抑性慾是否不健康。 只是,他沒料到,一旦深入諮商,想逃避的、說不出口的、害怕面對的,全都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心理師,你到底對我爸做了什麼!?」怒氣沖沖的女兒衝進諮商室。 「我在她眼中早已是個壞透了、沒救的變態色老頭……我真不知該怎樣做一個爸爸。」老先生流著淚,低下了頭。 「不,是因為你錯過這麼多,才願意低頭、允許我靠近你。」心理師微笑看著老先生。「我會把每一次諮商當成最後一次,盡全力讓你看見不同人生道路可能預見的狀況。」 臨走前,老先生若有所思地轉頭問心理師:「這一切,都在你預料之中嗎?」本書特色 ★ 台灣第一本性諮商的心理臨床小說。從「性」開始,探索無限深廣的內心世界。 感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王嘉琪(台灣性諮商學會理事長、心理師、性諮商師)李竹薇(心理師、性諮商師、生理回饋治療師)李翊平(台灣性諮商學會秘書長)郝柏瑋(心理師、職能治療師)海苔熊(心理學作家)許佑生(作家、性學博士)喬色分(戲劇療育工作者)賴芳玉(律師)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台灣性諮商學會 各界推薦 「面對自己的真相,才是最深的痛;但穿透「性」的迷霧,你會發現,每個靈魂最深的渴望都是「被正確理解」。───呂嘉惠(本書作者) 「如果你的人生曾經或者是正在被跟『性』關的問題所困擾,那麼這本書,將會蘊含一整座城堡,帶你走進另外一個,從來沒有被好好探索,也不敢向別人提起的世界。」──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看過《性愛自修室》,卻苦盼不到台灣本土的性諮商相關作品?曾經以案主的身分進入過諮商室,卻覺得《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心理師內心戲不夠接地氣?推薦給每次結束諮商都會好奇心理師心內話的案主,也推薦給對於性諮商有疑慮的任何人。性諮商不只是關於性,而是人生而為人的梳理。」──休士頓我們有麻煩了(試讀讀者) 「一本炎炎夏日洗眼睛,靠近性,靠近自己與所愛之人的罕有作品,推薦給每一個在關係裡、在性裡欲求不滿,渴望著更滿足,渴望著擁抱回完整的自己的妳/你。」──Tinghsuan Chen(試讀讀者) 「這是一本精彩輕鬆的性心理解謎小說,也是一本精闢紮實的性諮商教學課本。……令人驚嘆的美,不僅僅是心理師溫柔的帶領、透徹的解析,更是生命如何一步步淬煉出來的精彩,與,永不停歇的可能性。」──李竹薇(心理師/性諮商師/生理回饋治療師) 「很喜歡作者說故事的方式,緩緩的,後勁卻很強!……由垂暮之年的性拉開序幕,性不再只是性,透過每章節不同層次的述說,故事人物的生命發展脈絡與家庭文化也逐漸揭開,而生命中性、愛的印痕,則牽動著關係中每個人的情緒糾葛。這是一本讓人們對人有更有立體的看見,對性有更溫柔的理解的好書。」──王嘉琪(台灣性諮商學會理事長/心理師/性諮商師) 「人因性而誕生,也因性而獨特。……這無疑是目前台灣最特別、刻畫最深刻的性諮商小說。如果你沒有讀過,絕不敢說你懂得什麼是性。」──郝柏瑋(心理師/職能治療師)

  • 渺小一生(上、下冊)
    By 柳原漢雅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人要如何去原諒自己的過去,以及自己無從選擇的成長環境? 人為什麼要執著於只會引發苦痛的某個地方、某種心理狀態?◆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從青春年華到人生終曲,在生命最深的那個黑洞, 纏人的回憶是吸音的彈簧,而友誼是上方唯一的光亮,與垂下的救命索。 「童年,我們的目光瞥向世界一次;剩下的只餘記憶。」 ──美國女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Glück) 麻州一所小型大學畢業的四個同學搬到紐約闖蕩,他們沒錢、對未來茫然,只靠他們的友誼和野心撐下去。善良、英俊的威廉渴望成為演員;機智、時而殘酷的畫家傑比努力想在藝術圈闖出名聲;困惑的麥坎是建築師,在一家很有名的事務所工作;還有內向、才華橫溢、謎一樣的裘德,他成為四個人的重心。 歷經數十年,他們的友誼發展得更深刻也更陰暗,受到了藥物成癮、成功與傲慢的影響。但每個人逐漸明白,他們最大的挑戰,就是裘德這個人。到了中年,他成為一位極優秀的律師,但也愈來愈殘破,他的心靈和身體因為不堪說出口的可怕童年留下傷疤,而且當年的創傷不斷糾纏著他──他擔心那嚴重的程度,自己不但無法克服,還會永遠被這些創傷定義。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情感的出色小說,柳原極其熟練地描繪了一個哀傷的故事,對經驗和記憶的暴虐專橫,進行陰暗而令人難忘的探討。■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榮獲2015年科克斯評論文學獎 ■入選2015年3月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 ■Goodreads 讀者討論排行榜的文學小說第一名 ■Buzzfeed 2015年春季 14 本話題熱門書冠軍 ■廣受各大媒體好評:Vogue時尚雜誌、紐約時報、紐約客、華盛頓時報、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網書評、華爾街日報、科克斯評論、出版人週報 川貝母 插畫家、小說家 吳曉樂 作家 李屏瑤 ...

  • 解憂心理師: 帶你穿越低谷、正念減壓,找回快樂與自在的人生處方籤
    By 李嘉修

    陪伴心情微恙的靈魂,共同走在療癒的道路上開心從來不需要任何道理,但不開心背後永遠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有一種開心手術,它不需要使用手術刀,只需要舒適的沙發;它雖然無法解決生理疾病,卻可以讓人坐著微笑,找到正視自己的角度,重新認識內心不安騷動的靈魂!有過動傾向的男孩、強迫症的女孩、亞斯伯格症的孩子、追求真愛的女人,以及無法為自己作決定的男人……。千百人生中的各種故事篇章,看似不正常,卻再正常不過的各種案例,透過心理師的視野與他最真摯告白,聆聽他們與心理師的故事,想想我們自己的人生。你有多久沒有停下腳步來看看自己,與自我對話了呢?

  • 犯罪手法系列5-認識司法精神醫學:一個犯罪者「究竟是真的瘋了,還是只是壞人」?寫給律師與大眾讀者的精神醫學實務指南
    By 薇薇安.雀恩.許奈德曼

    //我們怎麼知道某人是瘋子還是壞人?//當瘋狂與疾病對決,有可能兩者兼有嗎?或者還有其他選擇?沈伯洋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明傑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 法操司想傳媒張子午 《報導者》主編黃聿斐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臺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  楊添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在那些舉世矚目的重大新聞事件中,我們經常看到一種「二擇一」的心態,某人要不是完全瘋了,就是異常的精神病態者。人們總是大力反彈,說精神疾病只是藉口,「沒有證據」證明這些人有精神疾病,這群暴力的瘋子應該「轉念間回復正常」做出負責任的行為,否則就該關進監獄或處以死刑。『我們評斷,但我們不了解。很重要的是,在做出論斷之前,至少要先努力理解。』在「瘋狂」對上「惡質」的世界裡,其實有許多的瘋狂混跡於劣行之中。也許這群犯罪者當中有些真的是惡棍,有些人生病了,有些是精神病態者,有些則是其他狀況。也許有些人被虐待到根本沒辦法做出任何理性決定的地步……※本書特色◎非精神醫學專業人士也可以輕鬆使用的友善精神醫學指南──涵蓋了我們需要司法精神醫學專家的理由,以及精神醫學在法律實務的應用。精神醫學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本書所提及醫學知識與案例並不會因為司法系統的不同,而有地域上的差異。此外,有鑑於一般人對精神疾病認識的不足,重大刑案的精神鑑定每每掀起社會波瀾,本書既是寫給法律相關工作者,也是一本給大眾讀者的司法精神醫學入門指南。◎什麼情況下須要進行精神鑑定?以及如何判定?──書中介紹與說明對精神狀態檢查、常見精神疾病診斷、可治療疾病與腦損傷、偽裝成精神疾病的健康問題及其他多項主題,並附有一份實用的精神醫學術語表方便讀者參考。作者更附上自己平日工作的基本評估格式,分享給需要的人士。美國司法精神醫學專家許奈德曼醫師長期從事精神鑑定工作,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介紹關於精神疾病的一些常見迷思以及精神錯亂的表現,討論這些症狀可能意謂著什麼,以及該如何完整地了解和解釋它們。這將有助於執業律師辨別出哪些類型的人可能需要聯絡精神科醫師,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領會、解讀和利用精神科醫師所提供的訊息。◎我們怎麼知道一個犯罪者究竟是「真的」瘋了,還是只是壞人?像是介紹如何識別精神病態者,以及如何明瞭和解讀他們的謊言,探討一些主題像是「詐病」與「偽病」的異同,以及引人注目的解離(例如「多重人格」)和失憶症抗辯主張。無論律師代表的是哪一方,對這些問題的基本理解在法律實務上都可能關係重大。◎ 在法律範疇的任何一處,你都可能與瘋狂相遇。律師們時常遭遇各種行為怪異、患有精神疾病、藥物濫用、精神病態、性犯罪、學習障礙、先天缺陷、與其他行為和情緒問題的委託人和案件。他們往往沒有準備好了解精神醫學報告的本質,也不清楚精神評估鑑定的結構,以及如何在法庭上善用和質詢這些資料。本書為法律專業人士提供了辨識精神病患的工具,幫助他們在報告和證詞中掌握精神醫學的訊息和語言,書中主題包含司法精神醫學專家的必要性、精神醫學在法律中的應用、各種精神疾病的介紹,以及專家證人的使用。 ※審訂人黃聿斐|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臺灣司法精神醫學會理事。「作者許奈德曼醫師憑藉其豐富的司法精神醫學專業及工作經驗,嘗試以容易了解的語言及豐富的案例故事,在精神醫學專業與非專業間搭一座橋,以促進彼此的了解,特別是處理精神病犯/患的夥伴──律師或其他司法人員。書中介紹生理疾病、處方用藥、毒品等可能引發精神疾病的樣態,以做為第一線接觸當事人的司法人員的常識。例如從未有過精神疾病史的中年女性,突發的狀似瘋狂的暴力行為,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使用毒品,但也可能是因為治療紅斑性狼瘡大量服用類固醇治療的結果。原因不同,法律上的行為評價自應有所差異。作者並以自己撰寫司法精神醫學鑑定報告的格式,虛構了一篇鑑定報告,例示報告中應該呈現的項目,及各項目應有的內容及相關注意事項,這部分對於司法精神醫學鑑定的初學者,或是不知道從何評價司法精神鑑定報告良窳的法律人來說,極具參考價值。法律與精神醫學雖是二門完全不同的專業,卻在許多領域發生關聯,因此促進雙方專業的互相了解及溝通刻不容緩。這本書雖不可能將法律人變成精神醫學專家,但可以讓法律人初步判斷行為人有否精神障礙的可能、是否需要精神科醫師的協助。至於怎樣才算『適任的』精神鑑定人/專家證人,就交由讀者自行發現了。」(摘自審訂序)

  • 直男系列04 只是有點錯誤: Straight Guys Book series Just a Bit Unhealthy
    By 亞歷珊卓拉?海瑟

    ◎在直男系列第三集中,與蓋比瑞爾隸屬同一球隊的球星、曾被蓋比瑞爾認為「喜歡操縱人心」的崔斯坦,在第四集裡,終於要輪到他的心被俘虜了嗎? ◎柴克遇上了職業生涯中最不正常的一段醫患關係──那個擅長勾引與挑逗的小混蛋總有辦法惹毛他。即使柴克是個已有未婚妻的直男,仍氣得抓心撓肝,只想用身體好好懲♂罰♂對方……對於如此棘手的病患,他該如何是好? ◎媒體面前的崔斯坦光鮮亮麗,但童年陰影始終如影隨形。如今他已受萬眾崇拜,用高傲和任性武裝自己,他仍無比渴望,哪怕只有一人也好,世上有誰能來愛他。於是,那人出現了──儘管是以錯誤的方式,卻是對的人? 網路超高人氣,亞馬遜本本四星以上,廣受好評的直男系列! 人生總是會在陰差陽錯的時刻,轉彎∼∼ 冷峻強勢 風騷撩人 直男治療師×傷患球星 相看兩厭?沒關係! 反正他的情不自禁與他的刻意撩撥, 不過是一場錯誤…… 柴克•海德威的醫療生涯中,從未遇過如此難搞的傷患。 他不明白,以專業和優秀聞名的自己, 為何總會輕易被崔斯坦•杜瓦放浪的言行激怒? 崔斯坦對柴克的反感也不遑多讓。 他是美貌多金的足球金童、媒體寵兒, 這個新來的物理治療師居然敢對他頤指氣使! 最可恨的是……自己竟不自覺地「想要」服從他? 甚至在柴克為他復健按摩時,也能使他的慾望蠢蠢欲動, 崔斯坦咬牙切齒地想,一定是太久沒打砲的錯! 於是,他決定去夜店索求一夜情,不料被柴克逮個正著。 柴克的憤怒遠遠超乎預期,而崔斯坦毫不反省的頂撞, 更讓柴克在盛怒之下,失控地扯下崔斯坦的褲子,...

  • 和我愛的人修補關係,還有我自己:柏克萊心理學家教你,不再為關係煩惱的50個練習
    By 瑞克.韓森(Rick Hanson)

    如何與家人、同事、朋友、喜歡或不喜歡的人…… 還有最重要的自己,好好相處? 是心理學家也是禪修導師的瑞克.韓森博士,帶你練習—— 建立一段剛剛好的關係,有效地與他人溝通,也照顧好自己的心。 ★《紐約時報》暢銷書心理學家最新療癒作品★ 與人們的互動,牽動著我們生命中大多數的喜怒哀樂,或許有時候我們因爭執而不愉快,或許有時候是我們自己在心裡悶悶不樂。但我們始終希望與每個人,還有我們自己,都能好好相處,一起品味生活的美好。 瑞克.韓森的50個簡單練習,讓你不再不安、遲疑、焦慮、受傷……內心堅強了,也擁有最強大的力量修復人際關係,不只收穫美好回報,你也將找到更完整的自己── ● 當你懷疑自己、看輕自己的時候… →練習建立情感記憶庫,會發現你其實一直是被愛著的。你的家人、你的老朋友、你的工作夥伴、還有你的寵物……他們都關心你,都希望你過得好。 →練習送份禮物給自己。收到禮物很快樂,送人禮物也很快樂,那麼,送禮物給自己,就是加倍的幸福。 ● 先愛自己,然後用溫暖的心回應世界 →練習刻意發掘別人可欣賞的特質,別人也能看到你的好,每個人都能看到生活更多美好的那面。→練習發現情緒底下潛藏的訊息,從而更認識自己,也理解對方的心。 ● 衝突發生的時候,可以這樣來和解… →練習放下腦內小劇場,別去預設對方為什麼要這樣,就不會太放在心上。 →練習單方面的善意,就從你這邊來修補關係,對他好只是因為你想這麼做,不是為了回報。 ● 希望走進別人心裡,也希望人們懂你 →練習問對問題:期望的結果?被什麼困擾?人生優先的事?當我們更了解別人時,也就更加了解自己。 →練習慢下來,整理你的思緒和情緒,能更自在地表達你的真心。 美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自然發生,而是需要經營的。本書帶你一步步與自己、與過去、與每一段關係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