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喧嘩

眾聲喧嘩
ISBN-10
9861739181
ISBN-13
9789861739182
Category
Literary Collections / Asian / General
Pages
206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3-05-01
Publisher
麥田
Author
王安憶

Description

這麼多聲音裡,哪一句是戀人絮語?

王安憶筆下的每一座城市,都像自己對深擁著的戀人耳語,如此款款深情,喃喃繾綣。

我們的生活也許貧脊而孤獨,但全因喧嘩的眾聲,我們因而感受存在,因而悲喜。
在生命的眾聲中,《眾聲喧嘩》是王安憶置身文明城市表達原始的欲望,書寫啟發人類、豐腴靈魂的另一頁。

「寫小說的人,尤其是我這樣的現實派,可能不太喜歡特別傳奇性的東西,倒是對生活的表象,尤其是那種日常性的東西會比較感興趣。」
——王安憶
  
《眾聲喧嘩》收錄王安憶最新中篇小說〈眾聲喧嘩〉,以及〈愛套娃一樣愛你〉、〈釋夢〉、〈林窟〉、〈戀人絮語〉、〈閃靈〉、〈遊戲棒〉、〈陽光下的魅影〉、〈流螢〉等短篇作品。生活在上海,以上海作為寫作背景和舞臺,王安憶說:「我的全部經驗就在其中。」然而上海之外,書寫布拉格、巴黎、羅馬等城市的王安憶一樣精采,她的筆像針一樣細利,穿走於布疋般皺褶、複雜的心,織縫出的《眾聲喧嘩》,是她最理性與感性的書寫。

本書主軸中篇小說〈眾聲喧嘩〉,主要書寫上海市井小人物的故事。三個市井小民主角:一個在上海待了大半生,深諳人性的「歐伯伯」,因病癒後說話吃力,為不給兒女添麻煩又能打發餘生,他開了一個幾乎無利可圖的鈕扣店排遣寂寞;另一個高大英俊卻善良到不諳世故的社區保安「囡囡」,因口吃拙於言,與歐伯伯一見如故。兩人的寡言,參差對照著生活中喧嘩的眾聲。另一位是小店出現的不速之客、東北女子「六葉」,以賣衣維生,幹練潑辣又能幹,她的出現,將會在上海這座大城的邊陲,掀起一場巨大的風波。

【精采內容】
孤獨、瑣碎和日復一日的生活,三人相處之間混合著彼此關懷的些許溫暖,然而,原本淡泊的友情,卻演繹出睿智與激情情結,他們將上演一段上海市井傳奇。《眾聲喧嘩》描繪偌大的上海城,猶如刻畫著生命荒涼而安靜的角落,令人低徊。

〈愛套娃一樣愛你〉
是寓言式的人生記錄。王安憶用魔幻的筆觸,以層層相套的俄羅斯娃娃做譬喻,悲憫卻不著痕跡地釋讀人一生的簡史。

〈釋夢〉
將城市的歷史建築在潛意識裡更為深遠的夢境之城上,一個個夢境憑藉其間若有若無的聯繫,以及如謎語般的詰問,構成囈語般的詩篇。

〈林窟〉
是關於記憶的書寫。什麼才是永恆?作家從自身出走,走向大自然,在山體林窟中探索生命與時間,以及回憶四十年前母親走過之路的史前般記憶。

〈戀人絮語〉
明寫情話,暗裡卻是對這個城市聲音的記錄,我們如何在嘈雜擾攘的市聲中,張開耳朵聽見曖昧又簡單的戀人絮語??

〈閃靈〉
從布拉格的光拉開序幕。王安憶敘說布拉格給予她的感受,有如天地自然成形的光的神祕感,使人聯想及悠忽的愛情。布拉格的光、玻璃、木偶,這三者的合謀是什麼呢?它們的原始性加上文明程度,再加上現代性,孕育的果實是什麼呢?作家說是愛情。作家在老城市裡,遇見自己深邃的老靈魂。

〈遊戲棒〉
裡作家在巴黎櫥窗偶遇昔日熟稔的遊戲棒,觸發作家在面對巴黎的老建築下與對自己生長的上海疾速變遷,形成強烈熟悉而陌生之感。這被誘發的回憶,令她一發不可收拾。

〈陽光下的魅影〉
是王安憶的羅馬經驗談。昔時的羅馬古城於今日的作家眼中,是怎樣的一番風貌?侷促逼仄?什麼都要疊加起來?擠著來?不,作家的羅馬處處驚喜,像漫遊仙境的愛莉絲。

〈流螢〉
寫熱帶南亞的凋零礦區,那熱帶植物與蟲獸生機蓬勃的雨林,處處流淌黏乎乎,溼答答的愛與性欲。遍地的流螢是流鶯,流螢也是穿行三千米底下挖掘雪錫礦產的老礦工。流螢是一種倏忽而去的幽光,也是一縷魂魄。

王安憶特別鍾愛「眾聲喧嘩」這個書名,因為它可以涵蓋很多東西。面對眾聲喧嘩的世界,王安憶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我的生活與歐伯伯很像,他是賣鈕扣的,我是寫字的」。

王安憶以她特有的靜謐之心傾聽著喧囂的眾聲與眾生,並為人們呈現上海這座城市不斷變幻卻清淨如一的靈魂。

【本書特色】
◎繼上海顧繡傳奇《天香》之後,王安憶續勘城市集體情感與記憶,再現上海灘市井小民生命傳奇!?

◎關注上海的邊緣小人物與生活,探討城市與愛情的深情書寫!

◎王安憶以高度詩意的語言,探問市井生活、記憶、愛情、文明反噬等主題,記錄與回顧我們已然失去或者尚未失去的簡單之心。

Similar books

  • 伪满时期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作品卷·伪满洲国俄罗斯作家作品集
    By , 王亚民, 杜晓梅

    本书收录伪满时期俄罗斯进步作家的代表作品。特殊历史时期的生活体验使朝鲜作家们对民族、国家、历史等的感受更具紧迫性和真挚性,对自我和他者的审视也更加鲜明和深刻。他 ...

  • 红尘好活着更好
    By 姚忠在

    她新片连开,开始时独当一面,逐渐习惯群戏,常跟张瑛、杨茜、吴楚帆、白燕、姜中平合作,还拍了《好冤家》《金枝玉叶》《弃妇》《慈母心》《相见欢》《金粉世家》《落霞孤鹜》《夫凭妻贵》,档期频密。

  • 動物農莊(收錄原版作者序〈新聞自由〉)
    By 喬治.歐威爾

    ◆台灣唯一正式授權中譯版,首度獨家收錄1945年遭刪除之原版作者序〈新聞自由〉 ◆榮獲雨果紀念文學獎、史密斯書店暨企鵝圖書世紀傑作獎 ◆《時代雜誌》評選百大不朽小說 ...

  • 华文老师趣味故事
    By 穆军

    我讶异于这种奇特的现象,常常和学生之间进行这种有关“偶像”、有关“流行歌曲”话题的闲谈。时间长了,我反客为主,经常也询问一下学生的偶像。“周俊龙同学,请问你的偶像是谁?” “老师,我姓周,我的偶像也姓周。你猜猜是谁?” “嗯——周润发,周——”我吞吞吐吐。

  • 不关猴票的二三事
    By 龙永华

    康康说。“是已经没话可吵了,他们要离婚,分开住,我们俩也要被分开了!”婷婷说。“吓!不明白。” “这事等你长大后自然会明白,现在最重要的是你有什么功课要问或其他东西不明白的赶快问我......或者你还想听什么故事,姐姐讲给你听。” “什么叫离婚?我们会分开吗?

  • 我不要遲到!
    By 王蕙瑄

    我不要遲到!

  • 教华文有故事
    By 李静/袁立红/穆军

    教华文有故事

  • 人之初
    By 洛心

    那年我們15歲。 有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互有好感的曖昧對象, 有青春無敵的陽光,也有…… 也有……碎裂到再也回不去的友誼, 和背後讓人無法堅強的耳語。 ★ 專業推薦(順序依筆畫排列) 李吳澤 諮商心理師 |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 林俊成 臨床心理師 ★ 最初推薦(順序依筆畫排列) 不朽 | 王淨 | 反芻 | 柏森 |黃繭 ★ 推薦語 不朽| 青春是條越過時間的傷痕,多年之後,仍是鮮明得刺痛。 王淨|...

  • 醫生,不醫死: 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
    By 傅志遠

    病人之死未必與醫療疏失有關。 事實上,醫療有其極限,醫生更不是神, 許多積重難返的病人早已不是醫生能夠挽回…… 繼《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之後,身處夾縫中的小醫師除了道盡生命第一線所見,也回頭審視醫療體系的掙扎及醫病糾結的關係。 這是20個人性糾纏的故事,一幅急診室裡最赤裸的人性百態--醫師、病人、照護者,在生死拔河間,體現人性的光輝與體制的殘酷,從中也映照出你我每一個人面貌。 急診室裡,24小時不停上演的人性劇場, 這不只是別人的故事,也可能是明天的你我…… 非親非故的外籍照護者,是唯一為過世病患掉下眼淚的人; 病床前體貼孝行的背後,竟是別有用心的計算; 人前稱兄道弟的朋友,背地裡卻希望對方的病比較嚴重…… 一個看似單純、甚至冷血的決定,背後往往有其因果; 從不同角度與身分來看同一件事,解讀竟有天壤之別。 「醫師,您把我媽醫死了,可否請您到我媽靈堂前去道個歉?」 「誰叫我出院,我就告誰!不怕我找媒體投訴你趕病人出院?」 「跟隔壁床的比起來,胃癌應該比膽管癌容易治療吧!」 「失敬、失敬!請問總醫師和主任誰比較大?」 身處夾縫中的小醫師,放下手術刀, 以醫者之筆,記錄病歷表上永遠也不會寫的真實-- 人性貪婪、德行光輝,醫病對峙、勾心鬥角…… 而這些,都是沒有答案的生命選擇題。 

  • 結痂
    By 追奇

    傷口有沒有好 原來要不斷掀開 才會知道 繼《這裡沒有光》後 追奇推出第二本詩集 總和2015年冬天至2017年夏天的日子 80首記載 擦撞、流血、結痂 所有你可能也經歷過的 努力復原的過程 人生是一條長長的路,我們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以為就快要接近痊癒的終點。然而真的存在著終點嗎?許多事件的發生,記得或不記得,都使我們成為結痂的人。這層痂,也許厚也許薄,也許是靠自己想像──皆說服了自己擁有防護,可以敵得過未來任何形式的突襲──直到某個夜半再禁不住內心叫喊,回到那片曾經溺斃的海洋,才澈底曉得,傷口還在疼。 本書分為三章節:「擦撞」、「流血」、「結痂」,暗喻一個不斷輪迴的過程。 終點停在哪裡,由你決定。 我不沉睡 沉睡的人有清醒的夢 夢裡的傷都結了痂 只有我的,無法結 ──〈結痂〉 我曾經是可以非常相信一個人的。我也曾經很善良,善良到回想起來,會覺得愚蠢又無知。 可是現在的我卻不斷地捍衛、防守,甚至想耍狠起來,強調自己不會被欺負。誰敢欺負我呢。跟三年前相比,我一樣是「不畏一切」的,然這份「不畏一切」的堅強,已經徹底變質了。你要曉得,願意受傷的人和抵禦傷害的人,是截然不同的啊--而我認為,這便是為什麼要把這本書取名為《結痂》,最好的原因。 我們以為好了的事,到頭來似乎不能算是真的好了。這樣的結果,我一點也不後悔。 ──追奇(節自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