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最具辨識度與思辯力的封面設計師 ■ 《舊金山紀事報》與美國科克斯書評/年度最佳書籍 ■ 本書作者經手設計的書封超過600個,包括卡夫卡、喬伊斯、卡爾維諾、科塔薩爾等名家經典作品。 *** 侯季然 導演 陳夏民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辜振豐 作家 黃威融 雜誌編輯者 楊佳嫻 作家、國立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劉雪珍 輔仁大學進修部英文系主任 鄭俊德 華人閱讀社群創辦人 聶永真 設計師 推薦 「閱讀就像躲進自己眼睛後方的寧靜修道院。」 由出版界最優秀的書封設計師兼狂熱愛書人,帶給世人這本獨具魅力的好書。書中的視覺與文字範例,帶領讀者多方探討閱讀的現象學,讓人瞭解我們閱讀文學時,如何想像畫面。 我們閱讀時究竟「看」到什麼? 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是否真的描述過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的容貌?美國小說家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是否真的告訴過讀者《白鯨記》主角以實瑪利(Ishmael)的長相?書頁上零碎出現的意象──一隻優雅的耳朵、一撮捲髮、一頂頭上的帽子──以及其他線索與意符(signifier),幫助我們想像出人物畫面。然而,覺得自己熟知某個文學人物,和能否具體描繪出他們,其實沒有太大關聯。 當愛爾蘭作家喬伊斯(James Joyce)帶我們到都柏林,當英國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讓我們踏進倫敦,我們其實是透過他們的眼睛瞭解那些城市。我們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套進作者虛構的場景,然後像愛麗絲的鏡中奇遇,探索先前從未造訪過的世界與年代。 平面設計大師彼得‧曼德森用這本書告訴我們,這種想像畫面的過程是獨一無二的歷程,專屬於閱讀。 本書結合了曼德森得獎設計師的專業資歷,以及他年輕時接受的古典鋼琴訓練,從他這輩子最愛的文學出發,用全面圖像化的現象學,探討我們如何理解閱讀這件事。
In this remarkable work of nonfiction, Knopf's Associate Art Director Peter Mendelsund combines his profession, as an award-winning designer; his first career, as a classically trained pianist; and his first love, literature—he considers ...
本书通过19个短小精悍的章节, 作者考量了阅读与时间, 写作技艺, 视觉敏感度, 幻想, 通感, 信念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作者充分地实现了他的目标, 对阅读的神奇行为展开了妙趣横生, 赏心悦目的哲思.
二○一七年獲頒德台友誼獎章 二○一九年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二○二三年獲頒德國歌德獎章 ■他是戲劇人、策展人和哲學家 ■「一本書必須像一把斧頭,它能擊破我們心中那片冰封的海」──卡夫卡。 作者耿一偉老師,身為一個愛書人,多年來為文學、哲學以及藝術等領域的中文出版著作撰寫導讀,和讀者分享他的閱讀經驗,吟詠回味,不知不覺中,這些導讀便累積成繁華似錦的書評書介著作。本書收錄了作者為以下著作撰寫的導論,就像一個說書人,為讀者們打開閱讀的大門。 《在與世界的對抗中:慢讀卡夫卡》《莎士比亞故事集》《城堡》《牆:沙特短篇小說》《邁向王道》《卡夫卡日記》《我就是夏洛克》《瘟疫》《生命是一場尋求慰藉的旅程》《雞皮疙瘩》《證詞》《我們人生的最初》《後戲劇劇場》《曾經,有個偉大的素描畫家:卡夫卡和他的41幅塗鴉》《超現實主義宣言》《空的空間》《劇場與城市》《激進美術館學》《短暫的永恆》《未來藝術革命手冊》《開放的門》《海鷗》《透明社會》《時間之書》《對面的瘋子》《意猶未盡的黃金時代》《童話治療》《在阿爾卑斯山與尼采相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愛欲之死》《跟莎士比亞學創作》《編劇的藝術》《千面英雄》《作家之路》《想清楚,寫明白:好的影視、劇場、小說故事必備的七大元素》。 「閱讀是走向心靈泉水的練習」,作者希望讀者也在不斷加速和自動複製的社會當中停下腳步,享受慢讀和細讀的況味。
創新的第一步就是觀察。 用觀察力擴充想像力,在躁動的世界裡,把心留住。 ◆本書賣點 ●面對現代人的注意力恐慌症,暫停一下,練習留心觀察,重新打造靈活的感官接收力,拉 ...
一天過得好不好,不再只是運氣問題。 如何擺脫「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的生活方式,把每一天變成最好的一天? ■ 《企業》及《富比士》雜誌2016年度最佳必讀商管書。 ■ 《財富》雜誌最佳資訊類自我成長書籍。 ■ 800-CEO-READ權威商業書評網:「有些書提供承諾,卡洛琳‧韋伯則給了行動與答案。」 ■ 《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丹尼爾‧品克、《安靜,就是力量》作者蘇珊‧坎恩同聲推薦。 ■ 已翻譯成十七種語言,在六十國出版。 ■ 「接下來五年,書架上有這本自助書就夠了。」──《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經濟學家、前麥肯錫合夥人卡洛琳‧韋伯(Caroline Webb)從行為經濟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近日的研究出發,協助讀者改造每日的工作生活。 行為科學的進展讓現代人更加瞭解大腦運作的方式。我們人是如何做出選擇、怎麼樣才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現在都有了解釋。不過如何把科學上的發現應用在生活中,有時不是那麼清楚,因此本書跳出來助大家一臂之力。 本書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大家把三大科學概念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現代職場有許多常見的挑戰。同事很難搞?開會很無聊?信箱塞爆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些問題作者都有解答。只要我們增強活力與個人影響力,排出每件事的輕重緩急,讓一天不只是二十四小時,我們其實可以輕鬆、順利地面對一個又一個難關。此外,平日的人際互動要抓準人性,協助自己、也協助他人克服大腦的當機時刻,一起享受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 本書舉出真人真事,介紹眾多人士如何靠著作者的建議改善工作滿意度與績效。本書可說是職場版的《推出你的影響力》(Nudge)、《決斷兩秒間》(Blink)與《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協助讀者將引人入勝的科學發現應用在人生與工作上。 誰不希望每天過得開開心心?一天要過得順利,其實有方法,本書協助大家不再被外在的環境牽著鼻子走,活出一生的好日子。 ■ 根據「好日子配方」,遇到危機,該如何保持冷靜? ‧貼上「情緒標籤」:事情講出來就沒那麼嚴重了 ‧拉開一點距離 ‧問會刺激大腦獎勵系統的問題 ‧來點腹式呼吸 ‧不要害怕未知數
本书依据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荐必读文学名著选编,配以精美插图,并加注拼音,便于学生阅读,旨在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友情、亲情、梦想、勇气等成长主题,给孩子无尽 ...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应用篇。理论篇简要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阅读障碍的基本认识、经典理论框架和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篇重点介绍了如何应对阅读障碍,从评估到干预都有详细的说明。
Twelve-year-old Nate Twitchell tells of the preposterous events which occurred after his pet chicken hatched a dinosaur egg.
每天4小時 3個月建立基本語言架構 6個月能做一般性溝通 1年可流利用該語言思考 2年可像母語溝通無障礙 強力推薦 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李家同 耕莘護理專科學校校長 楊克平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作者通過圖書館業務及社會化全民閱讀工作的多年實踐,深度探索閱讀文化內生動力與推進方法。上卷描寫了眾多讀書人的閱讀故事,下卷精選了一位元閱讀推廣人的部分薦書文章,相映成趣,可讀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