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馬塞爾今晚離開我們了─── 普魯斯特的最後一頁: 普魯斯特的最後一頁

親愛的馬塞爾今晚離開我們了─── 普魯斯特的最後一頁: 普魯斯特的最後一頁
ISBN-10
9862139064
ISBN-13
9789862139066
Category
Biography & Autobiography / Personal Memoirs
Pages
20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8-08-01
Publisher
大塊文化
Author
亨利•哈齊默

Description

普魯斯特之死 馬塞爾的永恆 最令我感動的部分,應該是透過這種「塵俗」的視角所呈現的馬塞爾:他讓我安心,知道他的一生不是只有「那本書」;就算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只剩三年可活,但他終究真真切切地活了一場,在人世中,而非只在追憶裡。─── 陳太乙(譯者) 《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費時十多年完成的兩百萬字作品,共計7卷,《在斯萬家那邊》、《在少女們身旁》、《蓋爾芒特那邊》、《索多姆和戈摩爾》、《女囚》、《女逃亡者》、《重現的時光》,一直以來為意識流手法寫作的經典,內容架構在主角對往事的回憶,可以四十多頁的篇幅描寫輾轉反側的夜晚,一百九十頁以上盡訴一場三小時的聚會⋯⋯如果回憶與書寫可以說是普魯斯特生命的全部,五十一歲的光陰,他總共花費了三千頁來記錄。 普魯斯特個性敏感,使他對周遭世界封閉自己的內心,而日漸嚴重的哮喘病,使他從三十五歲起,大部分時間都蝸居在門窗緊閉的房間裡,修改、增補他的作品,改了又改,補了又補;偶爾抱病出門的原因,也是為了印證書裡某一位人物的特性,或某一件服飾的細節⋯⋯即使到了人生的最後。 「最後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盡僅剩的力氣滋養它。吞下所有藥物,有時為了補補未能真正成眠的睡眠,小憩一下,幾個鐘頭,或者幾天;有時為了能再清醒幾個鐘頭或者幾天,以便激發新的感受,更完美地追憶他筆下某幾位人物之垂死狀態。」 本書一開始,普魯斯特正展開人生最後一刻與時間的賽跑,他既是一個是竭力想完成畢生傑作的作家,又是一個面對死亡迫在眉睫的病人。「終結」會是什麼呢?事實上,對普魯斯特而言,《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不斷發展的作品,因為創作靈感來源於他的生活,他周遭的人(沒錯,幾乎每個角色都有它對應的人物),因此這本書將永遠不停地變化、改變、繼續下去,何況還有許多他的不放心。創作與死亡相互拉扯,都想佔據他僅剩的奄奄一息。 「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懂。他並不是為了抵抗死亡而掙扎。他掙扎是為了讓他的文字,最後的文字。不久之後,在他上方,棺木即將蓋上,那將是他那本書的封面。但願人們不要誤解、誤讀,願成品如他當初所希望的那樣,願人們讓他沉睡 ⋯⋯ 然後死去,這樣就好,不要痛苦,他要求的就只有這些。他知道他的作品將延續他的生命。」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立體、嚴肅、詼諧的刻畫了偉大作家的多元面向,以及這部已出版130年的經典,更呈現普魯斯特與長期隨侍在旁的忠僕之間宛如母子的情感,令人鼻酸,為那樣的溫馨,也為那樣的孤獨。 「您可否替我買一點蘆筍,為我烹調?我也許吃也許不吃。等我按鈴您再替我送進來。我也許按鈴,也許不按。如果我按了,請您立刻進來。假如我沒按,您還是進來看看是否一切安好。」

Similar books

  • The Diaries of John Gregory Bourke Volume 1: November 20, 1872--July 28, 1876
    By John Gregory Bourke

    These volumes are a first person narrative of a soldier in the West during the Great Sioux War and the Cheyenne Outbreak as well as other important Indian battles.

  • Twelve Years a Slave: Narrative of a Citizen of New-york, Kidnapped in Washington City in 1841, and Rescued in 1853,...
    By Solomon Northup

    Twelve Years a Slave: Narrative of a Citizen of New-york, Kidnapped in Washington City in 1841, and Rescued in 1853,...

  • Personal Memoir of Daniel Drayton: For Four Years and Four Months a Prisoner (For Charity's Sake) in Washington Jail
    By Daniel Drayton

    Personal Memoir of Daniel Drayton: For Four Years and Four Months a Prisoner (For Charity's Sake) in Washington Jail

  • In Search of Alberto Guerrero
    By John Beckwith

    The 1920–21 series of three “Tuesday nine o'clocks” at Jenkins Art Galleries featured the Hambourg Trio along with the English baritone James Campbell-McInnes who was, like Guerrero, a new arrival on the Toronto musical scene.9 ...

  • The Bosnia List: A Memoir of War, Exile, and Return
    By Susan Shapiro, Kenan Trebinčević

    Pero - Kenan's beloved karate coach - showed up at his door with an AK-47 - screaming: "You have one hour to leave or be killed!" Kenan's only crime: he was Muslim.

  • 163256: A Memoir of Resistance
    By Michael Englishman

    Ritter had made it very clear to the camp commandant that he had been given the responsibility for getting the factory operating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hat his orders came directly from German military headquarters.

  • 我們所能承擔的,多過我們所能想像
    By 瑪雅.桑巴格.朗恩

    被人需要是一項禮物 混亂複雜的人生是美麗的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早安美國》母親節選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編輯選書 書評網站Book Riot必讀回憶錄 專文推薦 朱國珍|作家 ...

  • 与母校同行:商界骨干之优秀校友访谈录
    By 赵辉主编

    刘仕说,带给她的,是整个人综合质的塑造。在此环中,受大学围的熏,受老师的指导,整个人在看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式上,有上过大学的人是全不一样的。走园,寻找向 2006年毕业后,怀揣梦想的刘仕一心想资企业工作。于是她毕业后便来了中日韩中心, ...

  • 我家的故事:陈白尘女儿的讲述
    By 陈虹

    信中也同样谐谑了起来——不仅直呼对方为“丹阳王”,而且落款处竟是“南京臣顿首再拜”。栋生兄知道玩笑开大了,赶快来信纠正,不料父亲的回信更幽默: ......“王”位之封,是阁下(在信封上)自封的,在下不过是“南京臣(陈)”耳,哪敢裂土封王乎?

  • 我曾經的名字叫知青
    By 子蘊

    只有宣傳股的于英不知疲倦,把大家脫下的濕漉漉的鞋,一雙雙放到火上烤。于英是上海青年,短短的頭髮,略方的臉。她平時積極上進,總是朝氣勃勃的,而且很大氣,不管什麼場合,不管人多人少,周股長只要說:「于英,給大家唱一個吧!」她就毫不忸怩地站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