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護理師的腳步,走進醫院最隱密的動人場景 慈悲是聾人能聽到、盲人也能看到的語言。——馬克‧吐溫 擁有二十年經驗的護理師,在父親罹癌的當下,重新以家屬及專業護理人員的雙重身分,帶領讀者走入醫院最不為人知的角落,揭露醫護生活的個人故事,以及時時面對的兩難情境。 二十年的護理師生涯造就了這部深刻細膩、強勁有力的作品。克里斯蒂‧華特森打開醫院的一扇扇門,揭露醫學的神祕世界。跟著她的腳步,我們將穿過醫院走廊,造訪不同的病房,認識她難以忘懷的病患。 在新生兒病房,我們看見以馬內利寶寶包在三明治袋子裡,跟他一樣的早產兒正在生死邊緣與生命奮戰。癌症病房裡,護理師正在幫病患做化療。當藥物都失效之後,更重要的工作才要開始;然而,作者要到罹癌的父親臨終之際才會體悟。在兒科加護病房,護士為火災喪命的女童清洗沾染煙味的頭髮。急診室總是人滿為患,一波又一波的藥癮、酒癮患者湧進醫院。此外,也有像貝蒂這樣的病患——突然一陣胸痛,虛弱又孤單,最近才失去老伴。別忘了還有老人病房;葛萊蒂和跟她一樣的年老病患,呈現社會上最弱勢成員面臨的困境。 護理師透過最細微的動作,給予病患所需的照顧和關愛。人都會生病,終有一天會需要護理師給予我們支持,維護我們的尊嚴。然而,從來沒有人歌頌過站在第一線護衛你我健康的男女護理師。在這個充斥著恐懼、仇恨和分裂的時代,這本書提醒我們人類共有的價值,以及社會迫切需要的慈悲胸懷。 ■ 本書結合回憶錄、紀實和非虛構文學寫作。華特森從父親罹患肺癌寫起,她以家屬和專業護理師的雙重身分,看到護理人員對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對自己從事多年的這個行業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動。 ■ 擁有二十年護理經驗的得獎小說家,以洗鍊的文學語言和豐富的照護經驗,帶領讀者深入醫療體系中最重要卻也最被忽略的護理世界。文字帶著節制的情感,效果更甚一般報導文學。 ■ 作者強調護理師代表的是診斷、藥物、治療以外的一股柔性力量,亦即「慈悲的語言」。語言不囿於說出的話語,也包含所有沒說出來的肢體語言。那份照護周全與否,對病人的重要性不下於精湛的醫術。 ■ 我們一生中難免遭逢病痛,而在每個人最脆弱的時刻,都必須倚賴護理人員的專業照顧,但是這些在醫療體系第一線的男男女女,卻總是隱身幕後的無名英雄。《慈悲的語言》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 作者的話:「二十年的護理工作讓我失去很多,但獲得更多。我想跟各位分享這個了不起職業的悲喜甘苦。跟我一起走進病房,歷經出生到死亡。經過嬰兒加護病房和一道道雙扇門到內科病房;穿過走廊,趕去處理急救事件;經過藥局和員工餐廳,再進到急診室。我們會探索醫院本身,以及護理工作的不同面向。……沿途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有病患、家屬和護理人員,這些人或許你早已認識。因為在人生的某些階段,我們都受過他人的照護。你我都是生命的『護理師』。」
禅是给你一把钥匙,你必须自寻门户、自投锁孔、自开悟门! 古人多将庞大的佛言祖语喻为导迷标月的手指, 可惜的是,世人虽然渴望见到月亮的光辉, 反被多姿多彩、争艳斗妍的指阵所迷。 大家指望从禅籍中,悟到一些「本来面目」的消息, 竟被陷入文字障中不能自拔又不自知。 让那些古怪有趣的疯言疯语,弄得眼花撩乱, 还真以为是摸到了自己的鼻子, 就在嘴唇的上边。 ──圣严
禪是給你一把鑰匙,你必須自尋門戶、自投鎖孔、自開悟門! 古人多將龐大的佛言祖語喻為導迷標月的手指, 可惜的是,世人雖然渴望見到月亮的光輝, 反被多姿多彩、爭豔鬥妍的指陣所迷。 大家指望從禪籍中,悟到一些「本來面目」的消息, 竟被陷入文字障中不能自拔又不自知。 讓那些古怪有趣的瘋言瘋語,弄得眼花撩亂, 還真以為是摸到了自己的鼻子, 就在嘴唇的上邊。 ──聖嚴
不敢說出口的祕密,最需要被聽見。 說出你我的故事,療癒家庭的情緒創傷。 當祕密不再是祕密時, 眼淚洗刷去滿布灰塵的心,我們就自由了。 別讓家庭創傷「卡」住你! 開口說自己的故事,讓自己被聆聽、被理解,也被療癒。 做不到孝順,不是你的錯; 沒有情分的親子關係,不是你的錯; 走上離婚之路,不是你的錯; 爸媽不快樂,不是你的錯; 為家人犧牲,必須「適可而止」……… 如果你對生命失去熱情,對許多事物都不感到興趣;如果你活著經常感到悲傷、沮喪,甚至憤怒; 那表示,你的生命「卡」住了,你被卡在過去某一個創傷經驗裡,出不來。 唯今之計,就是勇敢地從傷痛中,把自己解救出來。 通過故事的療癒(the healing of storytelling), 我們說故事,認回每一個傷口、接納那個受傷的自己。 當我們徹徹底底認回了那個受傷的自己、焦慮的自己、悲傷的自己、憤怒的自己,我們才能為那個自己,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 當我們「安放」好這些情緒與創傷時,我們的靈魂,便不再漂泊。於是,我們就可以安穩下來,好好度日了。我們的孩子,也可以解脫「家」鎖,活出他們自己的生命。 在故事裡,我們原來都一樣。 在故事裡,讓我們不再感到孤單、寂寞、無人懂。 在故事裡,讓我們的靈魂相通、生命相互取暖。 故事,給出強大的生命療癒力量。 ◆各界推薦 ◎蘇絢慧、黃錦敦、謝文宜、張德芬、張淑媚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周志建...
何謂人間佛教?人間佛教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包括南傳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它的契理性或佛法性,及其契機性或時代性在哪裡?如果說,佛教是佛法契機示、教、利、喜人類眾生的形式,那麼,人間佛教就是佛法化導現代社會人生的新模式,星雲大師開創的佛光山正是此人間佛教新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創造性的典範。《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一書,運用典範轉換理論,論述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之間的關係,強調其佛法性和現代性。星雲模式人間佛教的特色重在當代社會人生的實踐,而這種實踐源自于星雲大師對佛法的覺悟。本書以大乘佛教「不二法門」為理論依據,系統探討星雲大師佛學與世學、入世與出世、生活與生死、佛法與生活、生活與修行、現代化與化現代、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等不二思想和實踐。。本書並且進一步論述建立佛光宗的現代意義,以及佛光宗與傳統佛教宗派之間變與不變的不二。
書號:5E07 實體書籍購買連結:http://goo.gl/k9El5u 各類考試介紹連結:http://goo.gl/Q3edo7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14篇關於禪學與淨土思想的精采演講。主題涵蓋禪宗特色、禪堂清規、禪者與文人、生活、文學及其現代意涵;淨土思想之脈絡與建立、人間淨土之建設等。藉由大師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介紹,讓人對於習禪、修淨產生偌大的信心。
後後現代的中國存有學: 後解構與後差異的中國哲學導論
《多声部的和谐:解构主义翻译观研究》内容有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到解构主义翻译观、残缺的和谐:本雅明的翻译观、完满的和谐:巴别塔、深邃的和谐:相关的翻译、寻找和谐: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学翻译、与《多声部的和谐:解构主义翻译观研究》关系较为密切的德里达的论著一览表等。
預約 2020 慈悲年 慈悲,是感受自己與萬物相互依存, 慈悲,是完全地涉入和奉獻。 透過觀察與練習,我們將找回最溫暖的那一念心。 為了見到遍佈世界各國的弟子,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從西藏出走至印度, 再從印度前往西方國家弘法利生。 2017至2018年間,他走訪加拿大、美國與英國各地弘法。 《法王說慈悲》十五篇文章,精選法王於加拿大、美國與英國的主要演說。 內容闡述慈悲心的生起與修煉的心態與方法。 這些內容的集結,完整呈現出圓滿的佛法修持所必備的一切要素―—從整個修行道的總覽,到面對煩惱和修心各個層面的細微指導。 藉由此書,我們得以跟隨噶瑪巴走上慈悲之道⋯⋯
本书是净慧法师讲述生活禅的文集。用佛教禅学生活禅的理念解答读者的困惑,既有阐述,也有问答,融古通今、妙语连珠,对于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