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會這樣?:喜歡這些,討厭那些,從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解釋我們的喜好、情緒、行為與想法,重啟一趟人類的認識之旅

我,為什麼會這樣?:喜歡這些,討厭那些,從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解釋我們的喜好、情緒、行為與想法,重啟一趟人類的認識之旅
ISBN-10
9862358424
ISBN-13
9789862358429
Category
Science / Life Sciences / General
Pages
34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6-02
Publisher
臉譜
Author
比爾.蘇利文

Description

你的思考不是你的思考,你的喜好也不是你的喜好

因為操控行為的,是你體內的科學。

 

從基因、微生物、激素和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

解釋人類行為與思考背後的科學影響力。

 

2019年BookBub夏季最佳書單

 

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大衛.伊葛門、《我們只有10%是人類》作者艾蘭納.柯琳 推薦

 

怪奇事物所 所長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黃俊儒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謝伯讓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推薦

 

一直以來,人類總相信自己對自身有完全掌控權,但其實我們可能連喜歡吃什麼都無法控制。小從對食物的喜好、選擇什麼樣的伴侶、容不容易物質上癮、是憂鬱還是樂天,大到對社會體制的觀點,其實可能都由不得我們決定,我們的意志能夠自主操控的範圍,其實比你所想的還要少。

 

那究竟是誰凌駕在我們的意志之上,控制著我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呢?答案是基因、微生物以及各種生物化學分子。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教授、《科學人》等媒體的專欄作家比爾.蘇利文將藉由本書帶你到各地的科學實驗室,探究近年在科學上的新進展。他以輕鬆的筆調與生活化的比喻帶你從表觀遺傳學、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等面向,打破我們對自身的迷思,並注入新見解。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當沙發馬鈴薯?

原來可能不是因為好吃懶做,而是基因搞的鬼。

為什麼有些老人脾氣特別暴躁?

原來可能是因為長年吞下的抗生素,殺死了腸道細菌而導致。

為什麼原本活潑溫和的人會突然性情大變?

原來不是因為著魔,而是得了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為什麼父母經歷的恐懼會對小孩甚至孫子造成影響?

原來恐懼也能代代相傳。

為什麼有些人崇尚自由,有些人比較保守?

原來可能不是因為環境或教育,而是腦部結構不同。……

 

讀完本書後,你可能會問,既然如此,真實的自我存在嗎?我們可以脫離被這些自然力量控制的命運,反過來掌握自身嗎?今日蓬勃發展的醫學工程或許能為人類討回一點掌控權,但究竟科學家致力研究的基因編輯、表觀遺傳藥物以及腦機結合等尖端科技,能夠如何幫助人類在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呢?

 

▎國內外推薦

一場百年一遇的冠狀病毒瘟疫,讓我們見識到在醫學昌明的今天,人類仍輕易受制於微生物而被搞得七葷八素。然而,讀了這本有趣的書,會更瞭解到即使沒有哀鴻遍野的疫情,我們的行為和心理也早就飽受微生物的影響。除此之外,作者也幽默風趣地以自身經驗和故事,述說現代生命科學的諸多新發現,讓我們多方地認識自己,並且看見微生物、基因、環境等複雜交互作用帶給人類的全新可能性。──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蘇利文用淺顯易懂和讓人為之驚嘆的筆法,讓我們重新認識「真實的我到底是什麼樣子?」雖然我們很容易就相信是自己掌握了命運,但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在外在其實受到了不可見力量的影響,會讓你大開眼界。──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博士、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作家、美國公共電視PBS《大腦》(The Brain)節目主持人

 

引人入勝。《我,為什麼會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是結合了哲學的科普書。它融合了作者的親切和智慧,讓我們瞭解自己這臺生物機器。它使我對於身處的大自然感到驚奇,並對那些被和怪癖聯想在一起的人感到同情。──艾蘭納.柯琳(Alanna Collen),《我們只有10%是人類》作者

 

 

出版社 臉譜 (城邦)

Similar books

  • 強菌天敵
    By 史黛芬妮.斯特拉次迪, 湯姆.帕特森

    我鑽回被窩裡身體冷得發抖有一天天還沒亮我的電話就響了是湯姆的專屬鈴聲托馬斯多爾比的她用科學使我失明我連忙起身跌跌撞撞的找到了電話我們掛上電話但我已經沒辦法再入睡了我用錐形濾杯泡了一大壺咖啡湯姆是咖啡愛好者他堅持一定要用這種方式泡咖啡我一 ...

  • 詩人的祕密花園
    By 瑪塔.麥可道威

    皮拉特(Ignatz Pilat)也造訪過狄金生家,並在那裡住了幾天。皮拉特陪著他們去哈德利的沃納山(Mount Warner)遠足。 ... 的嬰兒車──宜人的日子──卡羅走在後面,伴隨著──各來自常青之屋與家宅的一隻貓──看到這麼小的孩子在奧斯丁家門外,真是太有趣了。

  • 和動物說話的男人
    By 康拉德.勞倫茲

    被譽為「能和動物說話的男人」——諾貝爾獎得主不朽科普經典 「沒有一種動物的生活方式,能像狗一樣改變得那麼徹底;相反地,沒有一種動物像貓一樣,和人類相處達數千年之 ...

  • A Photographic Atlas for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Laboratory
    By Kent Marshall Van De Graaff, John L. Crawley

    A Photographic Atlas for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Laboratory

  • 物种起源(全新修订版)
    By 何滟编译, (英)查尔斯·达尔文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查理·达尔文重点阐述和论证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渐演变而来的进化论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颠覆了自然历史的基础学说。它不仅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也让人们知道生命和物种来源于大自然。同时,它为社会哲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独特的思维空间,为现代生物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細胞遺傳技術與應用
    By 方菊雄, 劉怡均, 李桂芳

    內容簡介 本書包含常用的血液細胞染色體、羊水細胞染色體、骨髓細胞染色體的製備方法之外,也把多年來在生殖細胞方面研究的經驗納入,希望能提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學生或研究人員於製備生殖細胞染色體分析時的參考。另外,由於近日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的發生,引起社會大眾的疑慮,輻射是否會引起染色體的變異;輻射生物劑量與染色體變異的相互關係如何,目前的理解仍相當有限。因此,本書也將我們初步的經驗編入,提供輻射引起染色體變異分析的參考。

  • The Role Of Markets In The World Food Economy
    By David Gale Johnson, G. Edward Schuh

    The world food situation: rcent and prospective developments; World hnger: extent, causes and cures; Prices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markets in Africa; The role of trade in...

  • Frontiers of Life: Cells and organisms
    By David Baltimore

    Frontiers of Life: Cells and organisms

  • 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
    By Katherine E. Cullen

    Intended to complement the material typically taught in high school biology and introductory college biology courses, Encyclopedia of Life Science is a two-volume reference set based on the National Science...

  • 蝴蝶森林
    By 杜虹

    台灣素有「蝴蝶王國」的美譽:珍貴稀有的黃裳鳳蝶,在乾旱的春天正逢羽化節氣,閃亮著金黃後翼快速飛行,而大紅紋鳳蝶紅斑鑲綴的薄翼,每次揮動都灑落春天的信息;多雨的夏天,人們為了讓保育類的黃裳鳳蝶幼蟲有較豐足的食物,處決了身軀鮮紅的紅紋鳳蝶幼蟲;秋天結成的蝶蛹,一季的等待過去仍沉溺於休眠歲月,以為終將死去時卻毅然破殼而出;即使冬日冷鋒一波波,恆春半島的珊瑚礁林裡,仍有令人神迷的彩蝶繽紛,大量青斑蝶聚集,蝶影宛如花瓣隨風翻飛,無以倫比的精采絕無冷場。 於國境之南的懇丁國家公園,擔任生態解說員的杜虹,依循四季波光流轉,尋找保育類蝴蝶的足跡。她走入春雨濕滑的綠林,尋覓蝴蝶食草馬兜鈴;夏日穿梭熱帶叢林,為防蚊穿上兩件長袖上衣且頭套紗罩,為防蛇又穿上高筒雨靴;秋天行在寧靜如畫的草原,讓乾爽天風吹去一身濕黏;寒冬驚天動地的落山風,吹得浪頂水珠和衣衫飛散如亂髮,仍堅持在林間體悟各種生物的存活之道。 透過她流暢優美的筆觸、觀察入微的視角,我們彷彿親眼目睹神奇的造化:把龜殼花從樹枝抖落的千鈞一髮、大白斑蝶翩躚翻飛的結婚舞蹈、颱風與黃裳鳳蝶的繁盛衰敗、宛如體操表演般吐絲織帶的化蛹過程、破蝶蛹而出竟是蝴蝶以外異形的驚悚…… 杜虹說:「那林間的種種顏色、種種聲音、種種畫面、種種故事,會長留在心上,成為生命向前的能量。」她以充滿哲理的文字謳歌自然,鮮活呈現了森林和蝴蝶的微物之美。我們可能聽過或看過蝴蝶,卻對其生命故事的繁盛興衰一無所知,原來一片樹林,一條蝴蝶小徑,可以是領略墾丁千變萬化之姿的捷徑,而杜虹生動簡潔的書寫,堪稱是了解這座森林中維持蝶族血脈香火的祕笈,更是南方自然書寫的經典。 本書特色 ★一個熱帶叢林,一對翩飛蝴蝶,一座海角停車場,都可以引領我們從大自然的變化中,體會生命的哲思。   作者簡介 杜虹 本名謝桂禎,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博士。是研究植物與蝴蝶生態的科學人,也是生活於大自然中的自然文學寫作者,文字一貫展現溫柔縝密與輕盈婉約的風格。而長年生活於恆春半島的創作背景,使其作品在台灣自然寫作的光譜裡,展現少有的南方視野。著有散文集《比南方更南》、《有風走過》、《秋天的墾丁》、《相遇在風的海角》。作品曾獲第六屆中央日報文學獎、第七屆及第八屆梁實秋文學獎,並以《比南方更南》一書獲第五屆新聞局小太陽獎最佳文字創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