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作 百年第一人╳記者╳文獻文學獲獎 作品授權52個國家,翻譯成47種語言 俄文直譯繁中版2016年首度上市,由吳佳靜老師(政大斯拉夫語系)審訂 台灣版限量作者燙金簽名 戰爭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充滿時代精神,散發報紙氣味的官方語言,一種是被強行掩蓋的個人真實,像是女人的聲音,一如戰爭中不該有女人的臉...... 因為她們是女人,不會是英雄,她們的聲音也不會被聽見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系列作,為時代的苦難與勇氣發聲】 2015是二戰終戰70周年,2015年ISIS持續恐攻,2015年難民潮中海灘的小男孩引起全球關注,2014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危機,普丁的強人政治再次受到注目。這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亞歷塞維奇別具意義。她的文字說出了時代真相,記錄了人民的苦難與勇氣。本書於1985年出版,但2002年才改寫完成,那些遭受譴責的片段終於得以完整呈現,說出時代的真相。 【我們是女兵,也是女人】 二戰期間,蘇聯發動一百萬女性上戰場,過去所有絕對男性的崗位上全都有女人的身影,她們是狙擊手、砲兵、坦克兵、通信兵、機槍兵、游擊隊員、司機、空軍飛行員、傘兵、醫生、護士、戰地記者。 談到戰爭,過去無數作品中充斥的是男性的聲音。但在這裡,不再有英雄,不再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琳瑯滿目的勳章,或光榮與勝利,那些曾與男性並肩作戰卻緘默不語的女性,如今,透過她們的眼睛,戰爭有了不一樣的面孔。戰爭裡充滿的是髒污、跳蚤和流不完的血,但戰爭也是她們的青春、生活,甚至是初戀。 【戰爭中沒有女人的臉,戰爭後沒有女人的聲音】 雖然偶爾她們也想念長髮,想念裙子,甚至是一只耳環,但這統統不允許,在戰場上她們被抹去了女性的臉孔。像男人一樣與敵人廝殺。但戰爭後,她們卻被要求閉口不談戰場上的真相。 當戰爭結束後,她們試圖返回一般生活,卻發現被人以奇特眼光注目,因為她們是女人,不會是英雄,甚至可能是蕩婦。她們口中傳述的戰爭不被認可,她們被教導只能說出男性視角的戰爭面貌。在作者訪談過程中,曾有為女性透露前一晚她的丈夫還在「教導」她如何講述戰場上的故事。這本書的出現,她們的聲音終於可以揭開被遺忘的過去,那些黑暗面重創了蘇聯人的心靈,他們從小熟悉的「我們是勝利者」的定論,在這些殘酷真相面前無立錐之地。 【透過戰爭我們看見人性】 書寫的內容跨越1917年到今日,如同啟示錄般的文學,用多種聲音篇貼出時代全景,精確描寫人性與社會。不只是記錄事件和事實,也是記錄人類情感的歷史。我們因此了解在事件中,人們如何思考、理解、記憶,他們相信與否,他們面對哪些希望與恐懼。亞歷塞維奇說:假如我們不去記錄,在數十年後我們會很快地忘卻,或是拒絕面對。或許我們從來不明白何謂戰爭的真實,那不是英雄主義、家國光榮,或用戰爭換取和平所能掩蓋的,唯有透過如此貼近真實的文字,才能讓我們體悟戰爭的殘酷。今日在世界各地仍舊不時發生戰爭與恐攻,處於和平地帶的我們,唯有直視這些苦難,才能面對與理解,或許才能再次喚醒人性的良知,與了解生處和平地區的我們何等幸運。 ◎政大斯拉夫語系劉心華教授總導讀 ◎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歐茵西專文導讀 【感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文靜╱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聰威╱小說家 王薇君╱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 冬陽╱小說書評人 吳玉山╱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員 吳維寧╱以色列自由作家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 首席執行長 李彥龍╱中山女高歷史教師 東年╱小說家 南方朔╱文化評論人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作家 陳仁姮╱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歷史學博士、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陳昭珍╱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 陳祺勳╱個人意見部落格格主 陳樂融╱作家、主持人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郭強生╱作家、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作家 莊德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大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POP Radio節目主持人 蔡英文╱中研院研究員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歐茵西╱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兼任教授 劉心華╱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蕭道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賴盈銓╱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薛化元╱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 蘇淑燕╱淡江大學俄文系系主任 【好評再三】? 「我第一次知道白俄羅斯記者作家亞歷塞維奇,乃因她得了二○一五年諾貝爾文學獎。那年,我很快找到她唯一的在台中譯本著作《車諾比的悲鳴》,訪談文字,鏤刻了車諾比核災此恨綿綿的後遺症。我被感動了,記者可以做的事,真的很多。 終於她的四本記者眼光下的『文獻文學』作品,可以一次呈現於台灣讀者的面前了,我對台灣出版界的誠意,尤其感謝。所有的文字敘述,都有『經驗層次』與『剪裁選擇』的交錯,既是紀實也是創作。亞歷塞維奇讓世人看到了記者的良心,看到了寫作的能量,她在媒體日漸商業化、庸俗化的年代,點起一盞溫暖的燈!」 ——蔡詩萍(台北之音台長、POP Radio節目主持人)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 ——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 ——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二?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出版社 貓頭鷹出版 (城邦)
The Civil War stories of one of America's most beloved writers are gathered in this single volume. The book includes Hospital Sketches, Alcott's fictionalized account of her service as a nurse.
An extraordinary and dramatic depiction of the legendary battle of Agincourt from the number one historical novelist
The rivalry of World War II strains the close bond between the American McGlynns family and the Japanese Todas family
From spies to ordinary heroes and those caught between two cultures at war, this is the epic saga of the Battle of Hawaii–the way it very nearly was. . . .
★海明威诞辰120周年纪念版。?★海明威参展经历浓缩,硬汉笔下的战争与爱情。?★多次搬上银幕,成为影史经典。? ...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永别了,武器》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 ...
“解雇赖克尔先生已经引起哗然。我们已经被抛进了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可不是我使用的一个词语。” “坐下,我亲爱的,”安莱特说。克劳德坐下了,伸出一只手罩在眼睛上。老国王从墙上的画像中在扫视着他们;如今的王后是用便宜的底片印出来的画像,羽毛别在她的 ...
“解雇赖克尔先生已经引起哗然。我们已经被抛进了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可不是我使用的一个词语。” “坐下,我亲爱的,”安莱特说。克劳德坐下了,伸出一只手罩在眼睛上。老国王从墙上的画像中在扫视着他们;如今的王后是用便宜的底片印出来的画像,羽毛别在她的 ...
《十面埋伏》讲述了:狱贞员罗维民有些发怔地瞅着眼前这个脏兮兮,浑身散发着恶臭的服刑人员。据监狱的管理人员说,这些天这个服刑人员的神经似乎有些不正常。整天胡说八道 ...
西班牙内战是奥威尔第一次亲临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萧条,为他以后作品的反战基调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象,从未涉足政治的文人奥威尔面临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的党同伐异时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