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設計思考 2 進擊的使用者

圖解設計思考 2 進擊的使用者
ISBN-10
986272773X
ISBN-13
9789862727737
Category
Design / General
Pages
139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5-04-30
Publisher
商周出版
Author
艾琳.路佩登

Description

我們正走向更全面性的設計觀,它將會為更多的個人、社群、與世界帶來衝擊。──比爾‧摩格里吉 誰是未來的使用者? 隱藏在「可用性」之後的是什麼﹖ 難道不是所有的設計都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嗎﹖ 「設計者」,儘管歷史多所曲折,不會再以美感為主要考量。他們會探索並改造權力、回饋、與溝通的系統,傳達出更寬廣的文化與社會經驗。 設計師在進行產品、空間、或媒體創作的過程中,總是會不斷地思考人類是如何與他們的作品互動的。的確,許多設計師認為滿足人們的需求是設計的基本要務。誰是設計師千方百計想要了解的對象﹖ 「使用者」在設計流程中扮演了各式各樣的角色。他們可能被描繪成理想或標準的典型,可能是被觀察、被評量、或甚至被操弄的「消費者」,也可能是積極參與問題解決的夥伴。 今天,使用者本身已然形成一股創意力量,進而打破了設計師與使用者、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分界。而隨著創意團隊尋求與日益見多識廣的社會大眾建立更平等的關係,「人本設計」(designing for people)一詞也逐漸被「讓人參與設計」(designing with people)所取代。 比爾‧摩格里吉曾說:「工程師先有技術,然後賦予它用途;商人先有生意點子,然後找尋技術與消費者;設計師則是先有人,然後再從人的角度發展解決方案。」 誰是未來的使用者?價格愈趨合理的3D列印技術許了我們一個屬於個人設計與製造的新時代。隨著新時代的展開,專業設計師們會設立資料庫,讓人們下載各種可以組裝各種元素的樣式與工具。由於產品只需要滿足單一觀眾,設計師很可能會成為引領自造者探索需求與動機的諮商師與趨勢專家。 隱藏在「可用性」之後的是什麼﹖在《關鍵設計報告》中,摩格里吉詳述了人因研究的層級,並將人體解剖學(人體測量學)的尺寸丈量放在最底層,愈往上複雜度與研究度愈高。從人體測量學往上分別是生理學(physiology,人體如何運作)、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心智如何運作)、以及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了解人類狀態)。位在人因層級最頂級的是生態學(ecology),探討的是所有生物間的互賴關係。回想過往的使用者,摩格里吉認為只講個人需求的視野對設計思考的未來而言過於狹隘。 難道不是所有的設計都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嗎﹖不是的。事實上,製造商的短期經濟利益、設計師基於個人情感或理論的意圖、以及整體社群根深蒂固的習慣與風俗等等,這些都是影響產品開發的外力。物品之所以具備現在的外型,有時候是因為這樣製作起來最省錢、最快速;有時候是因為設計師或業者選擇以這種方式表達他們的個人觀點或創意靈光;有時候則是因為它一直以來都長這樣...... 「二○一三年三月,十五歲的拉維(Ravi)得到一台槓桿式傳動輪椅。在此之前,他的移動範圍只侷限在家中。住在印度德里(Delhi)的拉維沒有能力自己單獨外出。他的父母親給他一副拐杖,但他沒有辦法使用。現在,拉維不需要陪伴也可以離開屋內,和社區內的孩子們相處互動。他每天在戶外待上四到六個小時,他的父母親說他現在比以前更懂事、理解力更強,也能夠輕鬆地與別人交談。他變得更快樂、更有自信。他的雙手比以前更強壯有力,食慾也改善很多。拉維自己說:『駕駛這台槓桿式傳動輪椅很好玩。我會自己在外頭晃來晃去,我真的很喜歡它。我會和我弟弟去比較遠一點的地方,我們玩得很開心。我還會自己去商店裡買巧克力吃。』」 然而不論外力因素為何,建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流程顯然是當代設計主流。在這個強力的道德觀點下,「使用者導向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致力於改善主要關係人的生活,以及探索出人意表的解決方案。找尋尚未被滿足的人類渴望與需求讓設計流程的結果充滿各種可能性…… ﹝進擊的使用者.關鍵字﹞ 收入各式各樣的設計原則及方法,從使用者研究、破解、開放源到自造者文化;從傳統手工藝到機械工程、3D列印無所不包…… ◎人的尺度:人體沒有單一標準;它可以是高、矮、胖、瘦、乾癟、畸形、或扭曲的。 ◎「握把」(handle):人類看到握把,會自然而然地做出抓握的動作。它是人們與產品之間的連結點。「抓握」視為生物與物品之間一種活躍、有生命力的交流。 ◎「移動性」:標準規格的輪椅一遇上世界各地使用者在許多鄉鎮地區遭遇的崎嶇地形,輪椅就沒辦法發揮作用。 ◎「介面」:由於智慧產品開始模擬人類的行為,有些人會以依戀、信任、或同理的情感來回應這些裝置。 ◎「黑客」:「黑客」(hacking)一詞原本與破解電腦軟體機密有關。使用者會將消費性產品拆解再重組,他們視「製成品」為可供重組或重寫的零件工具箱。 ◎個案研究 使用水壺的九種方法/塞妥珠單抗家用注射器/Iomai免針頭疫苗傳遞系統/Sabi THRIVE藥物整理盒/Sabi HOLD/哈利斯刮鬍刀/餐具/模組化義肢手臂/槓桿式傳動輪椅/STRiDA LT自行車與識別標誌/依薩爾瓦楞紙板自行車/老無所依:協力手杖組/「艾克瑞瑟姆」溫控器/Nest學習型溫控器/歐格斯特智能鎖/Neato掃地機器人自動吸塵器/人體掃描設計/免費通用組合零件/透明工具組/即興吸塵器/福洛斯塔Z衣帽架/Roomba攝影機/Makey Makey/CONSTRVCT軟體與印花布料/STRVCT鞋/Aros窗型空調

Similar books

  • 圖解設計思考:好設計,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
    By 艾琳.路佩登

     創意大師.德博諾博士(Edward de Bono)說:「當一個新的點子泉湧而出的時候,它不可能沒經過『思考』。」   Design→THINKING →設計×思考=從概念構成、研究、原型、到使用者互動的過程。 →設計×流程的最高境界就是整合了對藝術、科學、與文化的渴望。 →設計×靈感的微妙關係很棘手,尤其當它阻礙你思考其它選項的時候。 →設計×形式=概念進化成實體物件、具體圖像、或可用系統,或是……深深地著迷。  ...

  • 圖解設計故事學:好設計,觸發愉悅、渴望、驚喜和信任感!用講故事的技術,把設計思考作成一部好劇本
    By 艾琳.路佩登

    《圖解設計思考》作者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最新暢銷作品 你可將這本書視為創作行動的腳本。 在書中所介紹的工具和概念都能應用於當今的設計實務上,現在的設計不僅隨時在改變,也更以使用者為中心。 你將在書中學到如何使用圖片、表格、寫作和其他方法,來進行創新與分析。 這本書涵蓋了許多設計師可以用來衡量專案的工具包括:寫作技巧與說故事清單,幫助設計師檢視相關問題,像是:你的作品中有沒有故事情節?有沒有向使用者提出行動呼籲?你有沒有機會與潛在使用者建立共鳴?是否能讓觀眾積極互動、創意觀看?有沒有運用設計元素來邀請使用者參與故事?第一次聽到「設計就是要解決問題」這句話,是我還在紐約柯柏聯盟學院(The Cooper Union)念藝術的時候。當時是一九八〇年代早期,Photoshop、數位字型或網路根本還沒有出現。老師告訴我們,若想要解決與視覺有關的問題,設計師就要以理性的手法來應用各種簡單的形式。紐約地鐵的標誌系統就是一件能解決問題的傑出作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依然十分出色。設計大師馬西莫.維涅里(Massimo Vignelli)與鮑伯.諾達(Bob Noorda)運用無襯線字體和明色系的圓點,設計出一整套標誌,把越來越凌亂的地鐵路線整合起來。整套視覺系統經過許多年研究,終於在一九七〇年正式上路,一目了然又便於維護,不僅解決了當年的問題,還沿用四十年至今。當年還是學生的我,常覺得光是解決問題,無法充分體現設計實務的豐富性。美、感覺與感官呢?還有幽默、衝突和詮釋呢?後來我以設計和寫作為業,一路上都仍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對設計和語言間的關係深感著迷,於是便寫了文字設計與語言學的理論。在馬里蘭藝術學院教書之後,我也和學生們一起探索各種不同的應用方法,包含體驗設計、多感官設計、設計思維和感知心理學。這本書將探索說故事和設計之間的關聯。故事往往描繪事件並激發好奇心,它的篇幅可能比一首打油詩還要短,也可能會如史詩一般長。而設計則是運用形狀、色彩、材料、語言和系統思考來改變事物的意義,舉凡交通標誌、網路應用程式,到洗髮乳的瓶罐或緊急避難所,都會因設計有所不同。設計能體現價值、傳達理念,能為人們帶來快樂、驚喜,進而促使我們採取行動。無論是設計出互動式的產品或內容豐富的出版品,設計師所做的,都是邀請人們進入一個場景,探索其中所包含的意義,並去觸碰、思索、漫遊和行動。本書將以說故事的觀點,來探索視覺傳達的心理學。人們總會不斷找尋方法或創造出自己的一套模式來認識這個世界,當原本的模式受到挑戰,我們往往會感到新奇、刺激,有時也會覺得挫折。而將說故事融入設計,能讓消費者對產品和內容產生想像,進而引發行動和行為。本書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行動」,探索了常見的敘事方法,包含敘事弧線和英雄旅程。設計師在思考使用者與產品及服務的關係時,便可以將這些方法應用在其中,比如當使用者開啟某個小裝置、辦理銀行帳戶,或者到訪圖書館等等,這些過程其實都有各自的敘事弧線,有不同的跌宕起伏,更包含了迥異的期待和懸念。設計就是一門未雨綢繆、預測未來的藝術。若要規劃場景和設計故事,就必須學習使用相應的工具和技術,才有能力去設想未知的情況、反思當下的狀態,進而規劃出可能的解決方案。第二部份「情緒」則著眼於設計如何影響我們的感覺、情緒和共鳴。「共創」(co-creation)便是其中一種方式,能與使用者建立共鳴,進而設計出改善生活的解決方案。而想要做出引發共鳴的作品,設計師必須認知到,每位使用者的情緒歷程都包括了高低起伏,各個階段中,會有不同的煩惱、憤怒和滿足,畢竟沒有人會成天歡欣鼓舞。第三部份「感官」聚焦於感知與認知。故事的發展取決於事件,人們的感知也是如此。舉凡凝視(gaze)、完形法則(Gestalt principles)和直觀功能(affordance)等原則,都將感知視為一種創造秩序和意義的動態過程。人的感知是十分活躍的,並且隨時都在改變,每當人們看見、觸摸和使用我們設計的作品,就會產生感知,比如說,光是運用顏色和形狀,就能觸發多種感官的實際經驗。設計當然可以先將人們引導至某種特定方向,但最終,使用者還是會擁有各自的體會。這本書涵蓋了許多設計師可以用來衡量專案的工具,例如,寫作技巧有助於設計師傳達出清晰生動的故事,好讓客戶和同事都能理解,而說故事清單則能在專案執行期間,幫助設計師檢視相關問題,你的作品中有沒有故事情節?有沒有向使用者提出行動呼籲?你有沒有機會與潛在使用者建立共鳴?是否能讓觀眾積極互動、創意觀看?有沒有運用設計元素來邀請使用者參與故事?這是一本關於設計過程的書,同時也探索了該如何談論設計。設計師能運用故事來觸發情緒或消除疑慮,也能闡述事實或影響觀點。使用一個應用程式的過程就好像歷經一趟旅行,都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過程中會接收到不同的聲音、景象和觸覺回饋。而且就像旅途中會碰到路障,使用新程式的過程中也會遇上一些阻礙,像是電池沒電了、信用卡刷不過,或者不斷跳出來的無意義視窗,不僅破壞了使用體驗,還耽誤了我們的時間。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劇場中的小場景,可能包含了愉快的感受,也可能帶來麻煩,端看這些體驗最初是如何被計畫的。希望你會喜歡這本書,把它當成你的工具,因為這本書的設計初衷,就是希望能讓設計師一邊創作一邊閱讀。這本書充滿了趣味的圖片,在以文字書寫而成的故事旁邊,講述著屬於自己的圖像故事。

  • 社會設計:理論與方法
    By 廖世璋

    現在,全世界各地正發生重大的歷史交叉點:社會發展走向設計思考、設計發展走向社會思考。因此,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並不是設計的社會責任(生態、環保、永續、人文等)而已,社會設計應為社會與設計二者共同關聯的廣大領域。本書採取正反面論述,分析社會設計所需的理論、技術與方法,同時反思各種理論方法的問題,除了正反面理解社會設計所需相關知識之外,也分析在實務操作時各種理論方法其能與不能之處。本書有層次系統性的分析論述社會設計工作所需的相關知識,並提倡各種社會設計工作者的身分,為「社會設計師」(social designer)。當社會不夠美好就是社會設計師的機會,讓社會更好就是社會設計師的任務,在各領域中,讓社會更好的工作者都是社會設計師。本書適用的範圍涵蓋社會與設計兩大層面:1.「社會」領域,包括:地方創生設計、社區營造設計、地方再生設計、文化治理設計、社會計畫設計等。2.「設計」領域,包括:文化創意產業中各類型的文創設計、產品設計、遊戲設計、服務設計、地方產業設計、文化觀光設計等。而且,政府部門的政策、計畫、法規、制度等,其實更宛如是一種社會設計。

  • 圖解設計思考: 好設計, 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
    By 路佩登艾琳

    圖解設計思考: 好設計, 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

  • 設計思考全攻略: 概念X流程X工具X團隊,史丹佛最受歡迎的商業設計課一次就上手
    By 賴利・萊佛(Larry Leifer), 麥可・路里克(Michael Lewrick), 派翠克・林克(Patrick Link)

    專家錦囊以六何問題法探索核心問題一如我們已知的,在發散階段六何問題為我們的構想整理出基本架構,並探尋核心的問題。何地?何時?何事?何人?如何?何故?尤其是在設計思考初期的階段,六何問題極其重要。它能協助我們分析、詳細審視已經蒐集到的資訊, ...

  • 圖解字型思考:寫給設計師、寫作者、編輯、以及學生們的重要指南
    By 艾琳.路佩登

    暢銷書《圖解設計思考》作家艾琳.路佩登,暢銷十年經典,字型思考不敗守則!這不是一本關於字型的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使用字型的書。假使你就像大多數的平面設計師一樣,喜歡對小細節斟酌再三、斤斤計較,那麼翻開這本書你將會發現許多讓你……愛不釋手、五體投地、焦慮不已的內容。國外各大設計學院都在使用,設計人書架上都找得到!◎字體編排設計養成工具書◎四平八穩、清晰易懂◎簡約卻結構紮實◎適合隨手翻閱◎反映字體編排設計的各種面向:包括書的歷史、理論、與創意◎從印刷紙張到發光螢幕、是涵蓋各種視覺設計媒體的書《圖解字型思考》由三個單元組成:字母(letter)、文本(text)、和網格(grid),從最基本的字母樣式開始,一直談到將文字融入條理一致的內容主體、以及可靈活變動的系統當中。每一單元的開頭都有一篇敘事性的短文,探討在各種媒體上影響字體編排設計的文化性與理論性議題。緊接在短文之後的範例,除了展示字體編排設計「如何」架構之外,同時也說明「為什麼」的理由,以證明設計的慣例有其功能與文化的基礎。在這本書裡,設計實務的範例一一展現出字體編排系統的彈性--而其中的規則(幾乎)全都是可以打破的。『《圖解字型思考》在二○○四年首次出版,問世不久便被公認為必備的設計工具書。最新增訂版增加了四十八頁的全新內容與數十張插圖,帶給讀者更多精彩的案例、令人大開眼界的演示、以及增益功力的實作練習。』【各界讚譽】「『字型』(type)是印刷與網頁設計的基礎。關於『字型』的設計思考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本書就前一版的經典內容做了詳細而與時俱進的更新,每位設計師、寫作者、編輯、出版商、業主的書架上都該有一本。」——傑佛瑞.澤爾曼(Jeffrey Zeldman)「這本設計精美的書對字型設計加以探究,填補了一大塊空白。藉由深具啟發性的實例與作者熱切、直白的解釋,讀者得以掌握字體編排設計的基本原則。」——寶拉.雪兒(Paula Scher)「這本書不但是設計科系學生的基本讀物,對於已然極度昏沉的設計老手來說也是絕佳的清醒藥。」——約翰.前田(John Maeda)「這本迷人的著作傳授原理但不流於說教,陳述歷史但不談難解的奧秘。簡言之,這是一本關於精通字體編排設計實務的指南手冊。」——安德魯.布羅維特(Andrew Blauvelt)「艾琳.路佩登是位引領潮流、而且傾囊相授的明師。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阿勃特.米勒(Abbott Miller)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 設計思考工具箱: 50種策略應用大解析,建構邏輯思維,打造貼近顧客需求的商業模式
    By 麥可・路里克(Michael Lewrick)、派翠克・林克(Patrick Link)、賴利・萊佛(Larry Leifer)

    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商業創業類」暢銷書 讀者評為「任何想使用設計思維的人都無法忽略的一本書」 跟著史丹佛大學教授、「設計思考」創始人賴利.萊佛一起玩轉設計思考, ...

  • 進擊:未來社會的九大生存法則
    By 伊藤穰一 Joi Ito, 郝傑夫 Jeff Howe

    唯有進擊,才能晉級! 你懂的一切 只有50%是未來需要的   這是一本未來世界新系統的操作提示 指導你如何在快時代有效生存,不被潮流拋在腦後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指數時代,變化加速,處處可見不對稱的顛覆技術、複雜的跨域知識,和不確定的未來。未來會是如何,沒有人知道。比起預測未來,書中的九大法則更值得我們去學習、思考、執行:   群起勝過權威──群眾力量能改寫歷史,也能改寫未來 拉力勝過推力──與其被動承受,不如主動出擊 羅盤勝過地圖──在無法預測的年代,決定方向比決定目的地更可行 冒險勝過避險──承擔足夠的風險,才能擁有足夠的安全 違逆勝過服從──沒有反抗,就沒有改變 實行勝過理論──變化成為常態,慢慢來不會比較快 通才勝過專才──愈多的能力,代表愈多的機會 柔韌勝過剛強──面對失敗,柔軟與韌性能避免攔腰折斷 系統勝過個體──再強大的個體,也比不上一套強大的系統   MIT媒體實驗室負責人.日本網路教父伊藤穰一,與MIT媒體實驗室訪問學者郝傑夫,為我們帶來的不是未來展望,而是能面對各種情況、逆轉思考的未來生存法則。當我們為求生存而選擇進擊,在加速變化的世界中邁步前行,就會發現眼前風景,正是我們心中憧憬!   專文推薦   創新工場董事長暨首席執行官 ...

  • 服務隨創:少力設計的邏輯思維
    By 蕭瑞麟

    創業精神首要便是將舊有資源注入新能量,以創造新財富。──彼得・杜拉克未來可能只有一種行業,叫做服務業。為什麼成功企業反而缺乏創新能力?下一個殞落的「柯達」是誰?──解密「僵思效應」造成的盛極必衰為什麼傳統產業可以在劣勢中持續成長?曜越科技負負得正的秘密?──轉換手邊現有資源必備的革新邏輯為什麼研華能由強尋弱?如何找出強勢者的脆弱點?──逆轉勝最需剛柔並濟的「逆強原則」服務創新的根本,是人。當我們進行研發的時候,總以為手邊會有豐沛的資源可供使用,但實務上,我們所面臨的是一連串的制約、匱乏以及令人無奈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有些企業能夠隨手拈來就是創新,又能夠突破困境,由逆轉勝?成功的要素並非機運,而是以人為本的不斷創新。本書是質性研究權威的精心著作,作者多年來親自深入各大企業,用踏實的田野和訪調累積成豐厚的書寫材料,不但有豐富的真實案例,作者更仔細梳理脈絡,與理論不斷對話,抽絲剝繭的找出企業劣勢創新的邏輯思維。無論是想從劣勢中翻身,或是想在優勢中更上層樓,本書都是這個世代所有創新者必讀的大作。 •豐富的現場調查案例,提供最深入的服務創新作法。•深入淺出的學理分析,讓案例更容易理解;展現學術與實務的完美結合。•以質性研究帶讀者進入現場,找出以小搏大的脈絡,理解如何以「少力設計」翻轉劣勢。

  • 進擊的文案!: 從文采到情采,新媒體商業寫作完全攻略
    By 蘇芯

    *暢銷書《好文案,都有強烈的畫面感》作者蘇芯最新力作*資訊爆炸時代,商業文案寫作的遊戲規則已被改寫。如何用新玩法撬動流量?如何攫取用戶注意力?本書帶你全面透視新媒體傳播規律,洞察用戶心理,練就樣樣能寫、十項全能的文字變現力!新媒體時代,資訊傳播的底層邏輯已經改變,靠一個金句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行銷和廣告文案寫作面臨了新的挑戰。《進擊的文案!》從這個原點出發,介紹網路時代的資訊傳播規律,為現代文案人培養應當具備的各種知識技能,寫作功力與時俱進,好靈感信手捻來!本書共分為背景篇、理論篇和實戰篇三大部分。背景篇介紹網路時代資訊傳播規律的改變,理論篇著重文字技巧的打磨和文案素養的提升,實戰篇則瞄準新媒體商業寫作各種問題、各種風格的寫作技巧。從理論到實踐,順應新要求、新技巧、新趨勢,全面覆蓋新媒體行銷人士多層次的需求:★ 新要求:講好故事、戳中淚點、紓解壓力、製造糖分新的媒介改變了用戶的閱讀習慣和思考方式,利用五大病症與五大心理(注意力渙散症、後真相沉迷症、微情緒心理等)投其所好,並在內容品質與用戶喜好間取得平衡,才能創作出受歡迎的文案。幫助用戶構建人設、製造「情緒顯微鏡」、製造Wow Moment等溝通策略,能讓用戶產生共鳴,提升參與度和傳播度,促使用戶自主傳播。★ 新技巧:產品思維、流量思維、成長思維、用戶思維面對新媒體,寫作不再只是單純針對產品描述,還需要觀察用戶的喜好與需求,懂得解析大數據,進而靈活營運。不論是一則文案、一篇文章或一段影片,在數位時代都是一個產品。透過KISS原則、彩蛋原則、AARRR模型、槓桿原則等技巧,讓你的產品被看見!★ 新趨勢:數據大爆炸、注意力稀缺、碎片化閱讀、演算法分發瞭解新興媒體與當代資訊流動的邏輯與規則,與平臺上的用戶頻率一致,才能進一步撰寫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搞懂用戶的社交關係鏈、以使用記錄來分析閱讀習慣與偏好、謹記發文20字訣,徹底掌握容易廣泛傳播的內容都具備了哪些特徵。在網路數位媒體當道的時代,創作者本身就必須身兼媒體人,《進擊的文案!》將為你注入全新的寫作思維,掌握各種類型的新媒體文案創作技巧,讓你在懂文字之外,更懂用戶、懂產品、懂營運、懂成長、懂技術,成為能寫又懂得經營媒體的「複合型新媒體創作者」!本書特色1. 本書提供在新媒體時代下,各類產業皆一體適用的媒體營運策略。2. 作者從新媒體時代下的背景談起,進一步探討寫作理論、提升文字能力,最後則以日常生活中的文章為命題,分析各種受歡迎廣告文案或文章,全書架構分明有條理,讀者容易吸收並學以致用。3. 文中特別歸納整理企業公關稿、網路推文的寫法原則,是市面上同類型書籍較少收錄的題材。專業好評辛蒂 Cindy|FLiPER總編輯周麗君Alice|台灣/電通mb創意長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婉昀|女人迷主任製作人黃思齊|我是文案創辦人劉鴻徵|全聯福利中心行銷部協理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Dustin|零一行銷創辦人(依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