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創傷:不是每一種傷痛,都能被看見

凝視創傷:不是每一種傷痛,都能被看見
ISBN-10
9863429600
ISBN-13
9789863429609
Category
Psychology / Emotions
Pages
36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8-05-11
Publisher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Author
大衛.J.莫里斯(David J. Morris)

Description

★入圍「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獲《紐約時報》編輯特別推薦,席捲《紐約時報》、《科克斯評論》、《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書評》、《出版商週刊》、《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副刊》、《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書評》、《華爾街日報》等歐美圖書界榜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深度採訪報導! ★亞馬遜讀者好評4.7星 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一瞬間就進入你的大腦, 你卻要付出餘生去理解它。 幾千年來,有一種疾病從未受到承認; 在人類歷史的多數時候,有一種痛苦都是無人所知。 那就是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一個直到近代才為社會大眾熟悉,如今已經遍及世界的精神疾病。 我們常常看到各種媒體報導描述,世界各處都有人深受其害, 還有大量的文學、影劇以PTSD為主題, 然而如同許多的精神疾病一樣,到底什麼是PTSD?誰會罹患PTSD? 為何海嘯、颶風、地震帶來的傷害較小,倖存者罹患PTSD的機率更低? 為何人為創傷或人際暴力,例如性侵、戰爭、家暴, 犯罪者是越熟悉越親密的人,創傷的程度就越高? 作者大衛.J.莫里斯,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尉, 二OO四年曾在伊拉克擔任戰地記者,也因此罹患PTSD; 他以自身實際經歷PTSD治療、參與三項PTSD研究, 並且走訪美國三間歷史博物館,採訪大量的研究者們, 嘗試從醫學、歷史、文學、文化等不同領域去探索「創傷」, 了解它帶來的餘波與各個階段,從而在喪失與苦痛中找出生命的答案—— 「思考PTSD的方式有很多種。 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藏在第一個字母『P』。 解離、麻木、覺察,這一切都只能發生在『後來』(post)。 在事件發生之後,我們才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已經不是從前的自己了。 承認創傷的存在,接受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可以摧毀我們, 才能開始尋找發生的這一切的意義。」

Similar books

  • 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位精神科醫師對創傷後壓力症最溫柔懇切的臨床紀實,與最前線的療癒科學研究
    By 謝莉・珍恩

    「創傷經驗雖使你痛苦,但我願在此地陪伴你的所有不堪。」 從罹病者的生命傾訴,到新興的治療技術、藥物與研究,以人文、實驗與臨床醫學多角度探詢PTSD的完整面貌 《科克斯書評》、《出版人週刊》、《書目》盛讚,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退休榮譽教授 歐文・亞隆、《分心不是我的錯》共同作者愛德華・哈洛威爾推薦 余欣蓓   作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胡海國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廖士程   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 賴芳玉   律師 蘇冠賓   中國醫藥大學安南醫院副院長──推薦 創傷之所以成為疾病,不是因為我們太脆弱,而是因為它的質量遠超過了我們所能承受。從親密伴侶暴力、校園霸凌、車禍、天災、強暴、猥褻到戰爭,這些在生活中略有耳聞的事件迫使我們暴露在遭遇創傷的風險之中。但如果我們到頭來無力完全逃避風險,那要如何才能在這樣的氛圍中安度,甚至與創傷共存呢? 本書作者謝莉・珍恩為美國的精神科醫師,也是一名創傷後壓力症領域的專家。她透過本書分享自己執業十餘年來在臨床接觸過的數十件案例,其中許多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例如:遭遇家暴的少婦如何對丈夫產生極大的恐懼,只要丈夫即將下班回家,就手抖發麻、心跳加速;兒時目睹父親車禍去世的司機,如何在自己也出了車禍後,讓他光想到駕駛這件事就冷汗直流,脾氣火爆;一位看似治療成效良好的大學教授,在最後一次面談治療時,竟然才終於鼓起勇氣,說出當年被母親猥褻的創傷……。閱讀本書,我們得以近距離凝視創傷,也能經由作者一線醫護人員的視角,看見成醫之路上必經的許多後悔與自省。 除此之外,作者也在書中淺談近年精神醫學上的新興治療與預防方法,例如簡述虛擬實境暴露治療,思辨藥物在精神治療中的角色,以及探討精確預防創傷後壓力症所需的組織合作、普及與公民教育等。透過科學實證,作者破除了許多關於精神醫學的盲點與謬誤,她也將透過近年的重大研究,向我們證明社會支持對創傷壓力復原的重要性。這是一本記錄痛苦與掙扎的臨床紀實,也是一本創傷後壓力症的最新研究與治療手冊,它將教我們如何在人情的同理與科學的證據下,遠離吞噬你我的悲傷,走上一條復原之路。 ▎國內外推薦 這是一本珍貴的理解之書,透過閱讀我們看見那些絕處逢生的韌性,是如何隱藏在不被述說的傷口中;也體悟在隱沒之處疼痛的記憶,是如何發出求救的訊號。作者透過獨特的醫療史,爬梳全球性事件、社會傷痛、家族悲劇,如何牽引個人悲慟;也帶領讀者進入一扇神祕的窗,窗裡的火燭映現出絕望,也閃爍著同理與慈愛。──余欣蓓 作家...

  • 闇黑之眼
    By 丁‧昆士 Dean Koontz

    █ 超衝擊的預言故事,劇情震驚全世界 █ █ 原來,人類的未來,都寫在了故事裡 █ █ 2020年你不能錯過的話題小說 █#中國武漢市實驗室 洩出不明病毒#狀似感冒的病毒,致死率奇高#中國科學家叛逃美國#軍事等級的生化實驗#危及全世界的巨大陰謀#1981年問世以來再版不斷,經典暢銷驚悚小說◆美國亞馬遜書店4.5星好評,全球話題沸騰!◆美國懸疑大師兼《紐約時報》暢榜作家丁‧昆士1981年經典之作,全球銷量突破400萬冊,多年蟬聯美國亞馬遜書店暢榜!◆博客來外文館2020年4月份推薦書單!◆數度登上全球CNN、BBC、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台灣的TVBS、自由時報、聯合新聞網、今周刊、東森新聞)等媒體版面,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網路超過一千三百萬筆相關討論!【內容簡介】「救救我!」「帶我離開這裡!」「我沒有死!」蒂娜是一位單親媽媽,她在一場疑點重重的事故中痛失愛兒丹尼。就在她終於準備走出傷痛,開啟新人生時,卻開始頻繁遭逢一連串不可解的超自然事件。這些神秘現象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丹尼真的死了嗎?還是............蒂娜依循著未知力量的指引,一路來到內華達深山中的一所神秘實驗室。在這裡,科學家正在研究一款來自中國、危及全球的人造病毒(症狀類似感冒,致死率奇高),同時蒂娜發現丹尼可能還活著,並在這裡遭受殘酷的實驗!蒂娜有辦法成功解救丹尼,逃離這場人類浩劫嗎?【本書特色】▌2020年度必讀話題小說,絕對不能錯過!▌大師作品,文筆流暢,帶給你久違的閱讀饗宴

  • 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
    By 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va Eger)

    ★走出心牢,打開傷痛送給你的禮物,活出強大有選擇的自己! ★享譽國際的心理治療師、全球暢銷書《抉擇》作者全新力作!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心理作家╱海苔熊、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小國也可以偉大》作者╱楊佳恬——專文推薦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斯蒙、臉書營運長╱雪柔、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榮譽教授╱菲利普•金巴多等國際知名人士、《養氣》《養心》作者╱高堯楷醫師、律師作家╱許峰源、小說家╱陳雪、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作家╱彭樹君、閱讀人╱鄭俊德——感動推薦 ★Amazon讀者好評連連—— ?書中每一章都教你如何治好過去的創傷,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挺身前進。作者後來還在四十歲成為精神科醫生,她以九十二歲高齡分享的智慧真的是「禮物」! ?我認為教科書當中也應該要有像這樣的書,以賦予年輕人迎接人生挑戰的力量。我要把這本書推薦給每一個人。 ?前作多是關於作者個人的經驗,這本續作則是她的學以致用之作,淺顯易讀但內容深刻,而且發人深省。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原生家庭、因為自身經歷, 被關在自己創造的「心牢」中,悲傷、失落、絕望、恐懼…… 但這些磨難中卻隱藏著珍貴的禮物,使我們在傷痛中更珍惜當下! 享譽國際的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有著不平凡的過去:在二戰時,她曾被抓進納粹集中營,挨餓受凍、遭到士兵的毒打與羞辱,目睹過難以言喻的慘劇,但她卻活了下來。 她在本書中分享她的故事,指引我們挖掘深埋在傷痛、挫折中的禮物,也替我們上了十二堂發人深省的課。 她說:?你我的人生可能截然不同,但許多人都受困於自己的心牢。?這些心牢包括:原生家庭給予的創傷、因為過去而選擇逃避、受制於他人期望中、無法告人的祕密、失去至親的痛苦、不斷陷入衝突局面、怨恨帶給你傷痛的人、因病而產生絕望的念頭、內心的憤怒等等。 儘管我們可能無法消除痛苦、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始終擁有選擇的能力:或是苦守心牢,或是給予生命新的風貌。 本書是一本實用的指南,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心牢,並找到走出心牢、獲得自由的工具。當我們選擇走出心牢時,我們不只掙脫了束縛,更擁有了行使個人意志的自由,可以拯救自己的人生。 重要的不是我們的際遇,而是我們拿自己的際遇怎麼辦!不斷成為真正的你,就是開啟自由的終極之鑰! 【作者簡介】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va Eger) 原籍匈牙利,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和大屠殺倖存者,輔導過退伍軍人、軍方人員和身心受創的受害者。 一九四四年,還是個少女的她經歷了人類史上最殘暴的惡行。在納粹占領的東歐,她和家人因為猶太人的身分,被送往慘無人道的奧斯威辛死亡集中營。她的雙親命喪毒氣室,但伊蒂特的勇氣支撐她和姊姊活了下來。 一九六九年,她從艾爾帕索的德克薩斯大學拿到心理學學位,並在加州拉霍亞開設診所,同時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擔任教職。 常受邀至全美各地及國外演講,曾出現在諸多電視節目中,包括CNN有線電視新聞網和歐普拉脫口秀。 著有《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  【譯者簡介】祁怡瑋 專職英中譯者,譯有《情緒自癒:七種常遇心理傷害與急救對策》等數十冊。 個人網誌:ewaychyi.medium.com

  • 找回睡覺本能: :我為什麼睡不著?如何自我復元?
    By 汪淑媛

    失眠如一面明鏡,映照出一個又一個心魔, 推著我去深思好好存在的路徑。 睡覺是所有生物的本能,睡不著問題大部份來自後天困境所累積的焦慮與防衛習慣;只要勇敢自我凝視,對己溫柔慈悲,聽一點他人的經驗,了解失眠的普遍性,過度的防衛會剝落,焦慮恐懼會蒸發。 本書作者很早就意識到自己難入睡,但只要睡著,仍能一覺天亮,不以為意。然而,隨著年紀增長,難入睡狀況逐漸嚴重,且半夜醒來無法再睡的頻率也增加。因睡眠長期不足,工作量又龐大,身體常覺得被淘空般疲憊。 「書寫」向來是作者研究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文字會幫忙開路,寫的同時就會思考分析推敲,會發現更多問題。一次魔幻之夜的經驗,作者開始如實紀錄觀察每天睡覺狀況,寫下睡好的滋味,睡不著的狼狽,分析為何能睡好,又為何睡不著,也同時閱讀涉獵與睡覺相關的研究,理解、追蹤睡不著的原因,嘗試各種幫助入睡方法,為自己實驗如何翻轉睡覺品質的馬拉松探索。 分析自己睡不著的歷史與原因,幾乎等於重新審視與自己的關係,才看見長期以來的自我苛求與壓迫,看見身體被意識價值所統管。雖然每個人的故事與經歷都不同,但所面臨的存在議題以及生命發展應有許多雷同處,我們都在社會化過程中失去了部份的天性,妥協了部份的自己,甚至過度犧牲自我去適應他者而失衡,身心靈皆傷。 幸運的是,人有回觀與自我分析能力,只要開始覺察,因應與療癒就啟動了。在每天清晨不間斷地書寫,總能發現問題,化解恩怨,超渡釋放被囚禁在體內的孤魂幽靈,讓身心放鬆自由一點,終於有一天,找到深睡裡的國度! 睡覺是身體的治療、修復、整合、重生的時機,是美好的存在,是與更高自我、更大宇宙的連結。好睡有可能是與先天氣質與身體因素相關,是個人的天賦,但也像所有的技能一樣,可以藉著後天的練習而精進。只是,睡覺能力與一般能力的訓練過程與心態不太一樣,並非再去擁有什麼,而是反向運作還原,一次又一次練習讓念頭脫離,讓情緒溶解,能與所有的人、事、物暫別,回到單純的存在,作者期許親身的經歷與探究,能給難入睡的朋友們一些參考與陪伴,根本解決失眠之苦。

  • 絕對的孤獨者 (3): 凝結者
    By 川原礫

    ★暢銷作家川原礫老師網路小說第三彈! ★異能戰鬥的極致描寫!「我喜歡『特課』的人們。拜託你,實同學。請你守護大家。」 「孤獨者」──也就是空木實,成功打倒了兩隻凶惡的紅寶石之眼。 而這樣的他,被擁有同樣能力的「同伴」所聚集的厚生勞働省安全衛生特別課── 通稱「特課」的組織挖角了。 實跟號稱「特課」最強能力者的「折射者」小村雛搭擋,挑戰潛入敵方藏匿處的作戰行動。 他在那裡目擊到的是,最強最惡劣的敵人「液化者」意外的真實身分……! 陷入九死一生的絕境,實跟雛的命運將會……!

  • 非凡韌性: 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By 梅格.潔伊

    紐約時報暢銷榜、 全世界狗狗最希望主人看的故事 全心守護著你,就是我生生世世的使命 紐約時報暢榜小說《為了與你相遇》正宗續集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愛書 一再一再牽動淚腺、撫慰人心 改編電影熱映──因為愛,永續前緣! 杜白(知名獸醫,著有《動物生死書》)╳ 魯智森(專業訓犬師)╳ 艾將媽、牧牧拔、噗優媽(台灣狗醫生協會志工)╳ 潘麗婧(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理事)──淚眼力推 眼淚滑過的地方,將以真心熨燙撫平 老弟是乖狗狗。 他經歷了生生世世,完成不同的陪伴之旅,不論人們愛上他的毛色、活潑、貼心與熱情,也不論他們用哪個名字呼喚;生死輪迴,他的愛絲毫不減。不過老弟一直以為此生已任務圓滿,終於可以安心沉睡。 但是老弟又出生了。成了步伐不穩、努力適應新環境的小狗莫莉,而當她跟著少女克蕾婷回家,才驚訝發現這女孩竟然渾身是傷,她的生命不斷跌撞碰壁,甚至連自己都討厭自己。 莫莉守護著女孩,盡力使她快樂,可是總有壞事壞人惹她傷心。莫莉好擔心萬一自己無法陪伴女孩一生,誰能繼續保護她的女孩?如果她想方設法再次重生,女孩能認出眼前的小狗就是守護她的天使狗狗嗎? 沒想到一場意外,衝撞了她和女孩之間深深的羈絆…… 生生世世,竭盡所能地愛與追尋, 因為你,就是我存在的意義。 ★各界感動熱推★ 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遇見因車禍只能爬行的幼犬斑斑。 手術後斑斑開始練習行走,幾個月之後竟能跳上九十公分高台。牠激勵我,陪伴我開創訓犬事業,卻在我推廣人犬教育十三年後的某天夜裡一睡不起。 我們總是遺憾愛犬的壽命太短,在小說《狗狗的旅程》裡尋找愛犬的影子。 感謝與我相遇的狗狗﹔你是上天派來鼓勵我的天使。──魯智森(專業訓犬師) 對剛痛失摯愛毛孩的我而言,原以為這節骨眼看這部小說根本虐心,不料讀完後卻被深深療癒。全書以狗狗視角出發,一路伴隨你觀想人生旅程。小心一旦啟程,會讓你欲罷不能想一口氣看完,忍不住字字咀嚼、細細品味,深怕錯過任何讓人捧腹的觀點,及熱淚滿盈的感動時刻。 誠摯推薦給生命中曾有過失去、經歷傷痛的朋友。──潘麗婧(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理事) 隨著書中狗狗的轉世,穿梭在不同家庭,經歷不同的問題與困難,這故事書一直吸引我不斷讀下去,急切想知道問題如何解決,下次轉世又碰到什麼樣的難關。狗狗一直用正面積極的態度與主人一起承擔,讓我忍不住想抱抱我的狗,讓他知道:狗狗的旅程,有我的陪伴!──艾將媽、牧牧拔、噗優媽(台灣狗醫生協會志工) 暖心又讓人難以自拔……沒看到最後,你都會在故事裡流連忘返——務必準備好大量的面紙。——《摩登狗》雜誌 卡麥隆又一次精準探索汪星人的因緣業力,從狗的角度抒發對生活的慧黠見解。——《書單》 一本讓人頻頻拭淚的書,雖是虛構小說,寫的卻是事實:世間沒有什麼能與狗對人類不變的愛相比擬。──《圖書館月刊》...

  • 荷歐波諾波諾的幸福奇蹟
    By 伊賀列阿卡拉.修.藍博士, 櫻庭雅文

    ◎完整揭露!荷歐波諾波諾秘法全貌,解答你所有疑問。 ◎見證蜂擁!知名作家吉本芭娜娜、建築師、醫師、音樂家等,各界菁英,透過清理,與神性智慧結合,進而改變人生的體驗! 見證荷歐波諾波諾的幸福奇蹟! 唯有自己開始清理,才能親身體驗!  ◎「學習荷歐波諾波諾後,我開始大幅改變,眼前的路變得光明且具有明確的目標。」──作家 吉本芭娜娜  ◎「經過持續清理後,連最難治療的病人也痊癒了。」──醫師 石川真樹夫  ◎「原來對小麥過敏的兒子,一夕之間完全好了。」──麵包業者 高木女士  ◎「荷歐波諾波諾不但幫助我改善與兒子之間的關係,也讓我成為一名成功的廚師,更進一步讓我透過料理療癒了客人的心。」──名廚師 小川 除了以上見證,本書中還提到一位建築師運用荷歐波諾波諾,建立起成功的事業,不僅工程內容,甚至整個團隊都受到業主的誇獎!一位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小主管,被部長警告再不改善就滾蛋,持續清理一年後,威脅他的部長被調職,他的情緒也受到控制了。另外,夏威夷大學也曾針對高血壓病患進行荷歐波諾波諾的療效測試,結果通過了審查委員的確認…… 繼《零極限》《零極限之富在工作》後,修.藍博士除了在本書中完整揭露荷歐波諾波諾回歸自性法的全貌,也提供許多實際操作的方法和不同的清理工具,例如,如何有效改善親子關係,如何消除數千年來女性對男性的怨恨記憶,如何減輕憂鬱……並且更深入、更完整地解答讀者在運用時的疑問。 作者介紹 伊賀列阿卡拉.修.藍博士 Ihaleakala Hew Len, PhD. 將夏威夷傳統的問題解決法「荷歐波諾波諾回歸自性法」(SITH)推廣至世界的權威。曾在夏威夷州立醫院任職,治癒了醫院裡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目前以聯合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首,在世界各地從事相關演講、講座活動。著有《零極限》《零極限之富在工作》《內在小孩》等。 中文網站:http://hooponopono-asia.org/tw/ 美國網站:http://self-i-dentity-through-hooponopono.com 櫻庭雅文 1953年出生於秋田縣。以出版製作人身分從事書籍與雜誌的企畫、寫作、編輯、製作。活躍於科學、商業、經濟、社會、心靈等廣泛的領域,曾推出多本暢銷書。 〈譯者簡介〉劉滌昭...

  • 下一秒,戀愛中
    By Sophia

    蘋果日報華文排行榜暢銷作家Sophia 帶來今春最浪漫傾心的美好邂逅 在愛情裡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 全心全意的愛著一個毫不相干的人, 被一個毫無關聯的人愛著, 正因為這樣才更能體會到愛的本質與真實性── 然而,越簡單越純粹的愛情往往越令人難以直視。 曾經受過傷而後退的你 因為她而前進的我 在愛情邊境交錯的我們 在終於對望之後 下一步是踏進 還是退後? 最難卸除的是沾染在呼吸之間的他的氣味, 黏附在肌膚之上的他的碰觸, 或者滲入生命的他的影子。 那是沒有辦法被切割的, 要捨棄就得連自己一併扔掉。 相互拉扯、相互矛盾,卻也相互沉淪, 越愛越無路可退。 以充滿寂寞與孤獨的冷調文字 精妙刻劃愛情的細微末節 捕捉接近透明的曖昧心緒 一如清晨陽光映照的葉上水珠 純淨而耀眼無比

  • 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死亡、哀痛、癒合、前進,一個家庭的重生旅程
    By 傑森.格林

    書評網站Goodreads破三千名讀者近五顆星感動推薦:「這是一本會讓你哭泣,但也會讓你微笑的書。」☆☆☆☆☆有沒有一套指南,可以教我如何在沒有葛瑞塔的星球上呼吸?☆☆☆☆☆「這座城市殺了我的孩子!」兩歲的葛瑞塔與外婆坐在曼哈頓上西城的一張長凳上,一塊紅磚從附近八層樓高的地方橫空飛出,重擊她的頭部。小小身軀當場出血、失去意識,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事情來得太快太急,傑森.格林與妻子史黛西唯一能做、最簡單的決定竟是——捐贈器官…… ★美國亞馬遜書店當月選書、《紐約時報》當月矚目新書★美國版高規格首印150,000冊、美國獨立書商聯盟(IndieBound)推薦書單★《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觀察家報》(The Observer)、Vulture網站、《ELLE》雜誌、《Bustle》雜誌,選為2019年最受期待書籍★《泰晤士報》(The Times)、《Glamour》雜誌、《Poets & Writers》雜誌、Book Riot網站,評選為2019年最佳書籍 這本書,獻給每個生命曾經出現缺口的你我——你將走進他們的生命,感受他們從混亂、哀傷到面對傷痛,如何療癒重生、走向未來;他們也將走進你的生命,讓每一位曾體會生命脆弱的你我,一同回憶活在心中的摯愛。★★★★★「誰都不該遇上這樣的事。」一塊紅磚讓傑森.格林不只要面對女兒的腦死,還要應付對這件意外窮追不捨的媒體……。「噢,對了,我是在地獄裡。」失去葛瑞塔的頭幾個月,他對著天空哭泣;對著河水大吼大叫……哀傷就像是他身體的附件,如影隨行。「會沒事的,我們即將進入難以想像的生活,但終究會熬過去。」為了感受葛瑞塔的「陪伴」,他決定提筆記下與女兒的互動與思念,記錄下數百個日子以來,殘酷的現實,真摯的情感,強烈的痛苦,以及他每分每秒的心情寫照。 我們如何熬過難以想像的悲痛?在無可形容的傷痛後,仍可找到前進的道路?深淵之中,人們如何找到重生的喜悅、信心與韌性? 傑森.格林以質樸的真誠、深刻的情感和細膩的柔情,描述他與妻子史黛西如何面對這段人生的黑暗長廊。從面對死亡的難以接受、混亂,夫婦兩人獨自處理傷痛,到擁有第二個孩子、往前邁進……。這段完整的自我療癒之旅,告訴每一位讀者——漫漫人生,我們終究無法逃避悲傷,但我們一定有勇氣與力量走過生命中每個最艱難的時刻。 對於《當呼吸化為空氣》、《當我即將離你而去》的讀者而言,這是一本令人難忘的回憶錄,勇於探索生命、家庭及人生。更讓我們猛然想起,人生即便最平凡的日子都是幸福──不是說明死亡的強橫或生命的無常,而是見證愛的力量堅不可摧。《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將改變你看世界的角度。  ──||感動推薦 ||──(按姓名筆畫排序)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葉揚│作家許皓宜│諮商心理師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番紅花│作家凱若│親子暢銷書作家  ──||各界讚譽 ||── 一本扣人心弦而美麗的書,關於面對難以想像的傷痛時,因愛萌生的力量。──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我們如何從椎心之痛中發掘美好?如何在傷心欲絕時探索並找到意義?在這本為靈魂灌注正面力量的書裡,傑森.格林恰恰做到了這兩點。《在沒有你的星球,學會呼吸》不僅是人性的一次驚人成就,更是文學的出類拔萃之作。──丹妮.夏彼洛(Dani Shapiro),《紐約時報》書評家 在本書中,傑森.格林具體呈現養兒育女的勇氣、哀傷的瘋狂,以及各種形式的愛如何持久不衰。這本書探索了傷痛與家庭的意義。風趣、透徹、情感豐富──證明寫作高手確實能把自己的特殊經歷,轉化成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的共通故事。──露西.卡拉尼提(Lucy Kalanithi),《當呼吸化為空氣》作者遺孀 這部傑作提醒了我們,決定人生的莫過於我們最深的愛,其餘一切──甚至極度的悲傷──都無可比擬。──凱特.鮑樂(Kate Bowler),《你是我一生的願望》作者 美麗……令人心碎……問題的答案就在於:人怎麼能在這樣一場毀滅性的悲劇中倖存下來……這個故事不僅關於失去,而是關於非凡的愛……對生命充滿希望……光明。──《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 寬恕:是終點,還是起點?
    By 瑪琳娜.肯塔庫奇諾

    從911恐攻、伊拉克戰爭、烏克蘭戰爭再到以巴衝突 ,仇恨的連鎖犧牲了上萬條人命。寬恕會是無盡黑暗中的一線曙光嗎? 我們每個人都被傷害過、也傷過人,需要被原諒,同樣也需要原諒他人。然而那些無法抹滅的意外傷害、暴力侵犯、甚至是蓄意謀殺,讓憎恨與原諒間的巨大鴻溝,難以跨越。對於那些造成我們永久傷痛的人,以及那些無法改變的歷史與集體暴力事件,我們能夠放下仇恨並寬恕嗎? →目睹以色列軍隊殺害巴勒斯坦孩子,巴桑.阿拉敏在十六歲時嘗試投擲手榴彈,轟炸以色列軍隊車隊。多年來飽受以色列軍隊殘暴折磨的他,最後總算一報血仇。他說:「我內心深深渴望報仇,於是加入解救城鎮災難的團體,雖然我們自稱是自由鬥士,但外界稱呼我們恐怖分子。」→蘿比.戴米里恩的兒子大衛在以色列軍隊擔任後備軍時,遭到巴勒斯坦籍狙擊手槍殺身亡,當政府派人到家中通知噩耗時,她說出:「請不要打著我兒子的名義尋仇報復。」→真.亞隆本來是為了保衛以色列加入以色列國防軍,數度參與對抗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圍攻後,他開始後悔加入國防軍,質疑他怎能自詡是一個關愛孩子的父親,卻不把巴勒斯坦的孩子當人看待。 英國獨立出版商圖書獎(IPPY)時事類金獎記者、非營利組織「寬恕計畫」創辦人瑪琳娜.肯塔庫奇諾,深入調查、探索了複雜難解又扣人心絃的「寬恕」主題長達二十年,範圍涵蓋個人、團體、宗教、組織、社會,乃至國家;採訪了上百位需要「自我寬恕」以及「寬恕他人」的人們,並蒐羅他們的故事。這些人包括: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目睹兒子被處以死刑的母親、被父親強暴的女孩以及意外害死自己的朋友、寵物和孩子的人……有些人憶起並直視內心傷痛,並且開啟寬恕與解決的可能。有些人為了復仇,而緊抓痛苦的記憶。有些人拒絕寬恕,導致身體生病且難以康復。有些人無法原諒自己,一輩子活在羞愧和罪惡感中。因而對於寬恕的體認也有千百種:寬恕不是原諒罪行,而是人性本質。寬恕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一個持續修復自我的過程。寬恕並不是忘記過去,而是摒棄那些傷害我們思想和生命的毒刺。透過這些悲傷而動人、真實又深刻的故事,糾結徘徊於原諒與憎恨間的人們,我們能夠更理解、思索「究竟什麼是寬恕」如何突破痛苦帶來的循環,以及最終,修補一顆破碎的心。本書獻給每一位曾經在寬恕他人或正在取得寬恕中掙扎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