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手法系列4-法醫人類學:聽!骨頭在說話,美國傳奇法醫人類學家梅普斯自傳暨案例集,直擊魔鬼潛伏的淵藪

犯罪手法系列4-法醫人類學:聽!骨頭在說話,美國傳奇法醫人類學家梅普斯自傳暨案例集,直擊魔鬼潛伏的淵藪
ISBN-10
9863447404
ISBN-13
9789863447405
Category
Medical / Forensic Medicine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4-28
Publisher
麥田
Author
威廉.R.梅普斯博士

Description

那些骨頭對我講述他們所受暴力折磨的故事, 它們從不說謊,謀殺終會敗露── 罪行愈陰險,答案就愈耀眼。 我們的疾病史,傷處和弱點,勞動和鍛鍊習慣,最隱密的罪和讓人羞愧的虐行…… 你我經歷過的所有, 都被銘記保存在我們的骨架上, 只有當最後皮肉落盡,它們才會裸露出來,揭示一切。 而解讀所有這些事情——就是法醫人類學的藝術。 ◎美國傳奇法醫人類學家及該領域先驅威廉.梅普斯博士曾主持國際知名的「C.A. 龐德人類鑑定實驗室」,專為法醫和驗屍官提供鑑識服務,經手超過一千兩百件鑑識案,亦曾參與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凶案鑑識:包括對西班牙遠征祕魯的服者法蘭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美國第十二任總統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身體嚴重畸形的「象人」約瑟夫.梅里克(Joseph Merrick)、俄國末代沙皇羅曼諾夫家族謀殺案等知名人物的遺骸鑑識…… 書中就其法醫生涯中最奇異、最引人興趣的十六個主題展開,講述法醫科學路上的探索歷程,並介紹在美國有重大影響的十幾起刑事案件以及歷史謎案。如果你對於鑑識真實運作的血淋淋詳情,以及對於做為一名真正的法醫人類學家的樣貌有興趣,那麼你就來對地方了!本書內容集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情節生動、詞藻優美,不但是Goodreads佳評最多的法醫普及書之一,也是美國多所高校法醫學、人類學的經典推薦讀物。 **** 梅普斯博士對切割凶器等瞭若指掌,檢查過各種各樣的骸骨:包括古代的、現代的,著名的、平凡的,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各地,以及美國本土的每一個角落。除了獵槍、來福槍、手槍、刀子、短斧和斧子這些常見的凶器之外,還有切肉刀、開山刀、冰錐、刺刀、鐵錘、扳手、螺絲起子、鐵撬、撬桿、二乘四木料、樹枝、千斤頂手柄、建築模塊、拐杖、義肢、黃銅床腿、鐵管、磚塊、皮帶、領帶、褲襪、繩索、鞋帶、毛巾和鏈條,甚至是一條冰凍的火腿! 溫馨提示→內含三十二頁骸骨相關照片。 本書很適合那些真正有興趣輕鬆閱讀一些該領域相關研究以及破案故事的人(尤其是對本系列前一本「蟲蟲」耐受力強的讀者),但是不太適合很容易嘔吐的人。如果你喜歡一邊吃東西一邊閱讀,最好還是等到食物消化完全再看吧。 **** 調查者必須具備勇氣、知識、經驗和毅力, 把雙手深深埋入那些可怕罪行殘留的腐爛遺跡中去仔細摸索搜查, 從遺骸中抓住那微微閃耀的真相之光。 冬陽 推理評論人/宋世祥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李承龍博士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副教授、卡達警官學院犯罪現場重建中心特聘鑑識專家/杜鵑窩人 資深推理迷/哲儀 小說家、編劇/邊鈺皓 法醫人類學家──讚譽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哲儀,小說家、編劇: 作者本身令人驚嘆的豐富學經歷,以及近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裡,總數經手處理超過一千兩百件鑑識案中,每每成果卓著深受讚譽,其中針對諸多細節的邏輯判斷充分展現出其觀察鉅細靡遺的專業。在故事內容的文字陳述過程,將個別事件的疑點結論,透過科學解剖、分析論證的方式,案件結果的輪廓逐一清楚地描繪出來。 也許缺少煽情灑血的情緒起伏和吊人胃口的驚恐氣氛,但是,在作者的專業論述及描寫下,引領著讀者抽絲剝繭從各種疑霧迷團中找出真相,都是讓人血脈賁張的過程。本書閱讀,專業知識的介紹充足、人文關懷的提醒引導、迷團案件的引人入勝,在在都是讓人捧讀難放的理由。 *《書單》(Booklist): 梅普斯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職業是在他還是大學新鮮人時,當時他想要上的一門課額滿,於是他的指導教授建議他選修另一門關於人類學的調查課程。梅普斯很幸運,任何不怕噁心而拿起他的書的讀者也將是幸運的。他在書中述說自己是如何學習觀察殘缺的屍體,並解釋他如何發掘出諸如鑑定骨骼樣本這類極富成效的技術。縱使法醫人類學往往讓人感到死氣沉沉,但並不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梅普斯清晰生動地描述了他所經手的案件,他形容擺在他面前的遺骸(或遭焚毀無法辨識的屍體),形容他所尋找的是什麼,並且引領讀者爬梳他的思考脈絡,搜尋更多的線索與訊息。 *卡爾.海森(Carl Hiaasen),《母語》(Native Tongue)作者: 當梅普斯醫生沒有在打破有關蛆的迷思時,就是在欣喜地解決真正的謀殺難題,或舊或新。他不只是一名聰明的法醫學偵探-也是一名詩人、哲學家。 *普立茲評論獎得主喬納森.亞德利(Jonathan Yardley),《華盛頓郵報書世界》(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不論梅普斯的故事角色是名人或是無名屍,令這本書如此迷人且──以其特有方式──討人喜歡的是他說故事的方式。 *羅威爾.列汶博士(Dr. Lowell Levine),紐約大學法醫齒科學家,紐約州法醫部門主管: 梅普斯博士是真正少數能夠理解司法系統需求的法醫人類學家之一。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威廉.R.梅普斯博士與麥可.布朗寧本可寫出一本枯燥的法醫人類學臨床分析;反之,他們說故事的方式要比死者本身能為自己述說的故事更佳。 出版社 麥田 (城邦)

Similar books

  • Scientific Evidence Review: Admissibility and Use of Expert Evidence in the Courtroom
    By Cynthia H. Cwik, Clifton T. Hutchinson

    See , e.g. , Sterling v . Interlake Indus . , Inc. , 154 F.R.D. 579 , 587 ( E.D.N.Y. 1994 ) . However , where a party's failure to disclose experts is inexcusable , courts will take the " drastic remedy ” to exclude the experts .

  • Jervis on Coroners
    By John Foreman, Paul Matthews, John Jervis

    Jervis on Coroners

  • Instrumental Data for Drug Analysis, Second Edition
    By Terry Mills, William H. Wall, Kevin Lothridge

    Volume 6 of this classic set contains approximately 150 new drugs of interest with analytical data. As in the previous volumes, the authors include the six currently most popular analytical techniques:

  • Zoonoses and Communicable Diseases Common to Man and Animals: Bacterioses and mycoses
    By Pedro N. Acha, Boris Szyfres,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Truman, R.W., E.J. Shannon, H.V. Hagstad,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origin of Mycobacterium leprae infections in the wild armadillo, Dasypus novemcinctus. Am J Trop Med Hyg 35:588–593, 1986. Walsh, G.P., W.M. Meyers, C.H. Binford.

  • Death's Acre: Inside the Legendary Forensic Lab the Body Farm where the Dead Do Tell Tales
    By Bill Bass, William M. Bass, Jon Jefferson

    Nowhere is there another lab like Dr. Bill Bass's: On a hillside in Tennessee, human bodies decompose in the open air, aided by insects, bacteria, and birds, unhindered by coffins...

  • Medicine in the Litigation Process
    By Giovanna Roccamo

    Medicine in the Litigation Process

  • Law & Ethics for Medical Careers
    By Karen Judson, Sharon Hicks

    This text prepare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legal and ethical issues inherent to working in a medical office. The text includes informative legal cases, anecdotes, and sidebars related to health-related...

  • 從法醫到人醫:貫穿七個醫界現場的白袍啟示
    By 林啟嵐

    面對醫病關係、站在生離死別的路口, 一堂寫給社會大眾的生命醫學課! 從「監獄醫師 」,經歷「CSI法醫」,再到加護病房「重症醫師」, 看一個平凡的醫師如何戰勝2003年SARS戰役, 如何面對2005年監獄收容人HIV大爆炸! 不同凡響的學涯及職涯,貫穿七個醫界現場最誠摯的白袍啟示! 【本書特色】 .醫療糾紛與醫病關係的關聯性 .醫院的經營管理,人性的刻劃一覽無遺 .提供用價值反思的人生視角 .醫界唐吉訶德的奇幻漂流 台灣的醫療保健舉世稱羨,更不待言。但時代在變、世態在變,人心在變,醫病關係也隨之在變。往昔,病患視醫者為恩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坦然以對;如今,醫病之間形成契約關係,一方提供醫療服務,他方提供金錢給付,醫病之間成了「拿人錢財,為人消災」的對價關係。當彼此只論權利義務,關係變得十分冰冷無情與緊張對立,如此脆弱的信任關係若不慎或不料破裂時,即淪為相互指責攻訐甚至對簿公堂。 本書記錄一個醫師訓練成長過程,兼具人文與歷史,足供我們閱讀與省思。而作者波浪起伏的醫學人生經歷卻也證明一件事,就是每一位選擇醫學生涯的醫師都必須本諸奉獻的初心,則不論遇到任何困境都可以透過努力來克服……。 【專業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教授 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涂達人檢察長 前疾病管制署署長╱張峰義教授 醫策會董事長╱林啟禎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飛鵬教授 輔仁大學副校長╱陳榮隆教授 這本書不僅可以讓醫學生和醫療人員體會行醫的各種不同角度和層面,也提供了一般民眾欣賞一位非傳統醫師行醫生涯的機會,從而瞭解一位「良醫」的養成不易,或許可因此提高對醫師的尊重和信賴。──前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林其和教授 作者林醫師經歷有別於大多數的醫師,監所醫師、地檢相驗法醫師都不是一般醫師願意屈就的工作,在這冷門的領域中,我們也看到了林醫師的堅毅與堅守崗位,那是多麼的不容易,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仍然堅持視病如親。──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涂達人檢察長 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不論是有醫學背景或一般民眾均可對作者長達二十幾年,迥異於一般醫師的職業生涯(胸腔專科醫師�W監獄醫師�W法醫�W重返臨床)產生好奇心,並在作者以平易近人、溫柔誠懇的娓娓道來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每個有趣的生命故事裡,和作者並肩悠遊了一趟曲折而獨特的醫涯旅程。──前疾病管制署署長╱張峰義教授 ?嵐醫師其人其事其遭遇,算是醫界唐吉訶德族又一人的奇幻漂流。這些波浪起伏的醫學人生經歷卻也證明一件事,就是每一位選擇醫學生涯的醫師都必須本諸奉獻的初心,則不論遇到任何困境都可以透過努力來克服。──成大醫學院特聘教授、醫策會董事長╱林啟禎教授 本書最特別的是林醫師記錄了2006年「法醫師法」實施前的法醫風雲,以及監獄收容人在2003年納入「全民健康保險」之前,他以一位監獄醫生的角度描述的那些艱辛而有趣的事物與?程。這兩項紀錄,個人認為是非常獨特,又難能可貴的經驗分享。──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飛鵬教授 法醫與獄醫對醫界而言,是鮮有的經歷,對外界來講,是難窺的「祕境」,林醫師以莊嚴神聖的精神揭開它神祕的面紗,並以積極正面的態度投注生命力量,為這塊荒漠引入甘泉。──輔仁大學副校長╱陳榮隆教授

  • The MMPI, MMPI-2 & MMPI-A in Court: A Practical Guide for Expert Witnesses and Attorneys
    By James Neal Butcher, Kenneth S. Pope, Joyce Seelen

    "This book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successfully prepare for trials and participate in court testimony involving the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It organizes the information to make it...

  • Secrets of Women: Gender, Gener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Human Dissection
    By Katharine Park

    Toward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 medical writers and philosophers began to devot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what they called "women's secrets," by which they meant female sexuality and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