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達格,被遺棄的天才,及其碎片:集純真與褻瀆於一身的非主流藝術家,無人知曉的癲狂與孤獨一生

亨利‧達格,被遺棄的天才,及其碎片:集純真與褻瀆於一身的非主流藝術家,無人知曉的癲狂與孤獨一生
ISBN-10
9863447668
ISBN-13
9789863447665
Category
Biography & Autobiography / Artists, Architects, Photographers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4-28
Publisher
麥田
Author
吉姆‧艾雷居

Description

「亨利‧達格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奈良美智 他驚世駭俗的畫作,為他引來戀童癖與性虐待的污名 但他的墓碑所銘刻的,卻是「藝術家與孩童的守護者」 他是二十世紀受誤解最深的藝術家、被世人背叛的天才 ▍中文世界第一部翔實考證亨利‧達格生平的珍貴傳記 ▍ 陳潔晧(藝術家)/駱麗真(台北市當代藝術館館長)/謝佩霓(藝評人,策展人) ◎傾心推薦◎ ◎「我被帶去給醫生檢查好幾次,醫生說,我的心放錯了位置。」──亨利‧達格 ◎「兒童應有的權利為:『玩樂、開懷、做夢,以及夜晚能正常入眠的權利;接受教育的權利;有平等的機會去發展我們內心一切事物的權利。』」──亨利‧達格為「不真實的國度」孩童們所撰寫的《獨立宣言》 ▍本書特色 ▍ ◆ 亨利‧達格乃當今非主流藝術史上最著名、地位最崇高的畫家,亦是二十世紀被誤解最深的藝術家。本書為中文世界第一本翔實考證亨利‧達格生平的珍貴傳記。 ◆ 奈良美智曾說:「亨利‧達格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村上隆亦曾說過:「頂級藝術的祕密不過是能夠隨機應變地『創造驚奇』,並呈現給世人。依此意義來看,亨利‧達格是用了自己的一生,創造了一個稚拙但沉重的驚奇。」 ◆ 內附亨利‧達格精美全彩畫作拉頁與珍稀黑白照片,包括他筆下最負盛名的雌雄同體角色「薇薇安女孩」、他臨摹雜誌模特兒的草圖、他生前蝸居的創作據點韋伯斯特街八五一號公寓,以及達格與和他相伴數十年的疑似同性伴侶之合照。 ◆ 達格的小說《不真實的國度中,薇薇安女孩及兒童奴隸叛亂引起的安吉利尼亞與格蘭德林尼亞戰爭風暴》共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五頁,據稱為世上最長的小說。 ◆ 紐約的美國民間藝術博物館於二○○一年設立了亨利‧達格研究中心,龐克搖滾名人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亦曾於美國民間藝術博物館演出,活動名義是為亨利‧達格舉辦慶生會。達格的作品後來水漲船高,甚至拍出七十五萬美元的高價。 ◆ 二○○四年,導演Jessica Yu拍攝了紀錄片《不真實的國度》,完整探討神祕的亨利‧達格及其龐大的作品。影片連結:https://youtu.be/sRlvDKcDvsI ▍內容簡介 ▍ 所有的生命,一開始都渴求著愛 所有的黑暗,一開始皆來自愛的不可得 但藝術讓他從黑暗裡倖存,開出絢麗駭人的花朵 一八九二年,亨利‧達格出生於芝加哥貧民窟,四歲時母親過世,十二歲時,父親因他的自瀆行為,將他送入精神病院。到了十六歲,亨利在精神病院中聽聞父親亡故,決心逃離,一路步行了近兩百英里才回到芝加哥。此後,他在當地的天主教醫院擔任工友,一晃眼就是五十五年。終其一生,他被視為瘋子,貧窮孤獨;寥寥數語,便能交代完他檯面上的人生。然而在蒼白的描述底下,他擁有的,是另一個詭譎而燦爛的幻想世界,是他一手創造的雌雄同體、生著陰莖的「薇薇安女孩」,還有,一個隱形的愛人…… 世上絕大部分的人都只能活一次,然而憑藉著藝術創作,達格活了兩次。 即使第二次的人生,帶來了更巨大的爭議,至今成謎…… ╱ 亨利‧達格在一八九二年的芝加哥貧民窟出生,從小,他就時常與其他底層的孩子們流連於貧民窟周邊最危險的紅燈區。這類男孩被稱為「阿飛」或「小羊」,他們或是群聚偷盜,或是藉由與成年男性進行「交易」,換取金錢。十二歲時,小達格因有自慰習慣──當時,這是精神異常的如山鐵證──被父親親手送入伊利諾兒童精神病院。他在裡頭記下了精神病院殘酷而扭曲的階級生態,卻也深深受其形塑,自此與正常人生絕緣。 十六歲接獲父親死訊後,少年達格開始試圖逃亡,第四次才終於成功。其後之事,便是他的餘生──他在芝加哥北區的聖約瑟夫醫院覓得清潔工之職,接下來的五十五年,他輾轉於掃地、收垃圾、捲繃帶之間,從十七歲的青澀少年,直到成為鬢髮斑白的七十三歲老人。 達格死前數週,他的房東內森‧勒納於其住處發現了厚達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五頁的長篇幻想小說手稿:《不真實的國度中,薇薇安女孩及兒童奴隸叛亂引起的安吉利尼亞與格蘭德林尼亞戰爭風暴》,還有他為小說所繪製的數百幅故事插圖。身為攝影師的房東一眼看出畫作價值所在,大感驚異;然而達格拒絕回答任何關於畫作涵義的問題,不久後便去世。 在《不真實的國度》裡,許多雌雄同體的小孩結成軍隊,為了自由而與邪惡的成人抗爭。這些孩子在戰敗時飽受折磨,被處以勒脖或開膛剖腹之刑,但在達格筆下,凌虐的圖像卻充滿了幻想童趣。此外,他在畫作中對複合媒材的嫻熟應用,對宗教主題和廣告名人肖像的巧妙融合,以及純真與暴力的激烈對比,在在吸引了藝術界的目光,但圖像中時不時觸碰了兒童與性的禁忌,卻又成為詮釋他作品時最棘手的難題。這些,都加深了達格在非主流藝術史上的傳奇性。 之後數十年,藝術史學者普遍將達格視為變態份子,言之鑿鑿地指稱他有殺人傾向。然而吉姆‧艾雷居卻在長達十年的考證後,提出獨樹一格卻又極富說服力的論述,嘗試翻轉藝術界的偏見與臆測。艾雷居除了從資料文獻中追溯達格生平,亦調查了達格生前居住的街坊,盡可能細膩還原二十世紀初的芝加哥貧民窟;他甚至委託律師對伊利諾州政府提起訴訟,以獲得權利查閱達格住過的精神病院相關資料。透過他驚人的毅力,世人方得以重新理解,人性的最陰暗與最耀眼之處是如何互為表裡,同時存在。 在旁人眼裡,達格只是個古怪、易怒的獨居老人,外表幾與遊民無異,但他卻為「不真實的王國」孩童們寫下《獨立宣言》,並於其中宣布,兒童應有的權利為:「玩樂、開懷、做夢,以及夜晚能正常入眠的權利;接受教育的權利;有平等的機會去發展我們內心一切事物的權利。」《亨利‧達格,被遺棄的天才,及其碎片》所要嘗試的,是以弱勢者的視角去重述,並由此帶出一個極可能被誤解了的藝術家不為人知的真實一面。這部傳記試著勾勒出一個既複雜又純淨的靈魂,一個生而不幸、但仍掙扎求生的人,還有他的藝術──證明藝術與愛如何能夠帶領生命超越創傷,跨過重重荊棘。 ▍各界好評 ▍ ◎ 面對亨利‧達格的史詩級藝術作品,在評論家試圖解開謎團的諸多嘗試之中,本書應占有一席之地。──《芝加哥論壇報》 ◎ 歷經十年的研究,本書為這位非主流藝術家的生活畫下了一幅滋味醇厚的肖像。──《紐約藝術雜誌》 ◎ 在熱愛悲劇藝術家神話和以獲利為主之藝術品炒作的諸多傳記裡頭,本書是讓人最接近藝術家真實的作品。──Bookslut ◎ 多產的作家和編輯艾雷居為自學成才的芝加哥藝術家亨利‧達格寫下了一部極富同情心和冒險精神的研究傳記。憑藉他廣泛的調查和敏銳的心理,艾雷居的辯解犀利而令人信服。他認為達格描繪的酷刑以及他對報復和救援的幻想,都是一種宣洩,反應其遭受的創傷。現在,在達格去世四十年後,艾雷居藉由他為這位藝術家所描繪的肖像,讓世人知道達格是一個被冤枉、錯待的人,將正義還給他。──Booklist,星標評論 ◎ 在世時被蹂躪,去世後又受誹謗,亨利‧達格是美國終極的反英雄角色。艾雷居揭開了達格的另一面,他是一個受創的,恐懼的男同志,活在一個周遭人們並未意識到兒虐或同志所蒙受的羞恥會對一個人造成何等影響的世界,然而他的古怪藝術超越了創傷。──迪克‧多納修(Dick Donahue),《出版人週刊》編輯 ◎ 「吉姆‧艾雷居以扎實、明晰且深具見解的文字,使亨利‧達格的一生躍然紙上,讓我們深入認識這位介於清潔工與非主流藝術界聖人之間的傳奇人物,這位執著於美麗的藝術家,這位過去一直以神祕暗影的形式,徘徊在極具前瞻性的作品邊緣的謎團。艾雷居在書中詳述達格與威利一生的戀情與友情,從被遺忘的歷史中,拯救奇幻藝術品背後那屬於藝術家與人類的真摯故事。」──布拉德‧古奇(Brad Gooch),《弗蘭納利:弗蘭納利‧歐康納的一生》作者 出版社 麥田 (城邦)

Similar books

  • Wally's World: The Brilliant Life and Tragic Death of Wally Wood, the World's Second-best Comic Book Artist
    By Steve Starger, J. David Spurlock

    Pearson became one over . He was hung up in a of Wood's closest friends and very Freudian way about longest associates . witzend women . He bought all that contributor Ralph Reese was Freud stuff lock , stock and listed as “ staff " in ...

  • Ralph Adams Cram: Medieval, modernist, American ecumenical
    By Ralph Adams Cram, Douglass Shand-Tucci

    Ralph Adams Cram: Medieval, modernist, American ecumenical

  •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Picasso
    By John Berger

    At the height of his fame, he was the artist as royalty: incalculably wealthy, universally idolized--and wholly isolated.In this stunning critical assessment, John Berger--one of this century's most insightful cultural historians--trains ...

  • Robert Whitman: Playback
    By Robert Whitman

    Robert Whitman: Playback

  • Navajo Folk Art: The People Speak
    By Donald J. Hagerty, Chuck Rosenak, Jan Rosenak

    New York : Holt , Rinehart and Winston , 1972 . Goossen , Irvy W. Navajo Made Easier : A Course in Conversational Navajo . 1967 . Reprint . Flagstaff , AZ : Northland Press , 1977 Faris , James C. The Nightway : A History and a History ...

  •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
    By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你以為你會從地球的邊緣墜落,結果你發現了新大陸。 「我必須把自己丟入這種狀況之中,給我自己帶來這麼大的情感傷痛,才能擺脫這一切,才能把他從我的生命中驅除。而我確 ...

  • 中华书局出品——南开校父严修画传
    By 陈鑫, 郭辉著

    袁世凯称帝时的照片民国建立,袁氏成为总统,请严修出任教育总长等职,又被严修拒绝。为避官,严修于1913年自请率袁氏诸子赴欧洲留学,远离权力斗争的中心。 本。不想袁氏虚与委蛇,不听其劝,并把严修所住之处改名为“先生乡”。将自己和严修比喻为汉光武帝与隐士 ...

  • 建筑师在做什么 第二辑
    By 有方编

    钱强 2004年回国时我带了40箱书回南京,2010年又从南京搬了25箱书到上海,上个月搬家已经增加到了35箱。现在对书的基本态度是退休前书已经用不完了,不许买书了,尽管每次出国还是手痒要买。现有的书当作“词典”来用。对于我们“60后”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读书的 ...

  • 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
    By 艾文茵

    艾文茵. 康桥河畔是散步的好去处,徐志摩曾在那里向林徽因诉说衷肠,他说只要自己在林徽因的身边,便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写出无限诗句,几度诗意泉涌他终于后知后觉,金融学根本不是自己的兴趣,周身铜臭怎配拥有林徽因的眷顾,他立志以后要做一个诗人, ...

  • 孤独与疯狂——梵·高
    By (荷)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著, 张汉彬, 杨立群编译

    跟柯罗夫人一样,这些女人对大师的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大师们诗歌的字里行间或者画作表达的情感背后,都能感受到这些女性对他们的影响。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即使面临着忍饥挨饿、物质匮乏的境况,他们也要为了艺术而创作。鲜为人知的伊斯拉埃尔斯在一贫如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