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比較視野下的現代性: 從台灣出發的反省

交互比較視野下的現代性: 從台灣出發的反省
ISBN-10
9863503355
ISBN-13
9789863503354
Category
Social Science / General
Pages
544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9-02-04
Publisher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Authors
湯志傑(Chih-Chieh Tang), 吳鴻昌(Hung-Chang Wu), 林峰燦(Feng-Tsan Lin)

Description

近年,在關於現代性的研究中,歐洲經驗已不再是金科玉律,不同區域於何時又是以何種方式進入現代,實有探討的價值與必要。本書站在多元現代性與後殖民理論的反省基礎上,結合實際歷史研究的進展,倡議以交互比較與相互連結的歷史兩種研究取徑,重探現代性的發展,並企圖從台灣出發,追求超越東方╱西方、殖民╱被殖民僵固二分的知識生產模式。 本書透過探討自律市場、文化與文明概念的演變、專業與公民身分的關係、清帝國的早期現代統治理性、台灣民間神明信仰的現代性、中小企業的彈性生產網絡、中國的天朝主義⋯⋯等政治、經濟與文化三大面向,重新定位台灣的現代性經驗,並與西方的發展進行交互比較。 採取交互比較的方法,可避免以本質化的方式把現代性理解為某些特徵;引進相互連結的歷史考察,則可彰顯現代性本身所內含的異質性,皆有助於開展出超越既有多元現代性的另一種研究路數。

Similar books

  • 島史的求索 (台灣史論叢 史學篇)
    By 張隆志、曹永和、周婉窈、吳密察、許雪姬、杜正勝、王世慶、施添福、戴國煇、柯志明、陳其南

    沈傅兩人的交誼可以追溯到留學歐洲時期。1924年沈先生入學倫敦大學大學院,研讀埃及學及英國憲政史,1927年回國,亦任教於傅斯年所執教的廣州的中山大學;不久傅去創辦史語所,沈亦轉任南京的中央大學, ...

  • 孔廟文物與政治: 東亞視野中的臺灣府學文物
    By 陳芳妹

    臺南孔廟存有與清帝密切相關且重要而醒目之文物,即高懸於大成殿的十五座御匾,為世界孔廟所獨見。它們不只保留來自大清帝國的八代皇帝的御匾原件,更及於臺灣至今的七位總統,成為孔廟視覺圖像的文物堡壘。本書以少數僅存的臺南孔廟傳世之紀年文物為中心,重建其時空情境,試圖從最早的「萬世師表」御匾探索,及於到臺官員推動的神聖化政務,從他們記錄番民圍觀迎接御匾的盛況,不只具體闡述皇帝本身如何充當文物創作者,文物背後所隱藏的權力,及合法性視覺符號的強行輸入,更明示臺灣如何被鎖入儒家教化的帝國統治網絡。同時,孔廟文物與政治關係的多元風格現象亦見於日本的德川幕府之湯島聖堂,及朝鮮王朝之韓儒太廟。這些釋奠儀物皆以祭孔尊孔為名,卻各有不同的社會基礎政治考量及時空情境,構成東亞十七、十八世紀的儒教美術表象。

  • 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
    By 王智明

    檢視與分析百年來西方文學知識的引進、翻譯和探討,如何從清末的「西學東漸」,經殖民、冷戰與解嚴,形塑了當前外文研究的建制與發展。《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擷選重要的變化與論辯,以突出形塑外文研究的體制性力量;同時對幾個重要案例──奠基學人、重要機構、關鍵論辯與新興領域──進行分析,以掌握外文研究的知識生產與時代、社會與西方學術的互動,思考其流轉與變異,並藉此回顧,重新測定外文研究自身的價值與意義。究竟,西洋文學與思想如何在落地轉譯的跨國行旅中成為我們的「外文研究」?外文學者以文學思想的譯介來適應與超克殖民現代性的努力,又如何定義與突破外文「之外」的想像,挑戰自由人文主義的基本設定?

  • 西方中心世界的式微與全球新秩序的興起
    By John Dunn、Wolfgang Streeck、Philippe Schmitter、鄭永年、Sandeep Shastri、Thomas Pogge、Peter Katzenstein、Barry Buzan、朱雲漢、劉伯建、Kishore Mahbubani、恒川惠市、王賡武、劉遵義、Daniel A. Bell、Yves Tiberghien

    理解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對於既有的西方中心世界秩序,特別是國際自由秩序,所帶來的衝擊與改變,是掌握當前全球變局的關鍵。本書集聚十五位來自美國、歐洲與亞洲的大師級學者於一堂,從思想、歷史、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等角度,對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與全球政治經濟秩序的演變趨勢,進行理論爭辯與政策討論,各自提出深入分析與獨到見解。書中不同觀點的交鋒,幫助我們釐清西方自由主義體制與亞洲發展模式的優劣與異同,也同時描繪出西方國家回應與接納非西方世界興起後全球新秩序的各種可能樣貌。

  • 靈力具現: 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By 林瑋嬪

    現在大廟要建醮都會把田府請到李府前面坐。對此宋江爺先於李府成為三寮灣庄主的說法,並不是所有姓氏的人都能接受的想法。不過我們可以來聽聽李府祂自己怎麼講。李府千歲的桌頭說:大王爺說他本姓祝,是唐朝時玉帝聖旨函送皇帝策封的三十六進士之一。

  • 永夜微光: 拉岡與未竟之精神分析革命
    By 沈志中

    佛洛伊德留給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遺產,是對於精神的提問方式能夠不斷翻新的知識力量。拉岡重新閱讀佛洛伊德的原因,在於他肯定精神分析是具有前瞻視野的理論,但這個應當對人類知識與實踐帶來革命的理論,本身卻建立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因此,拉岡的理論工作可喻為是對佛洛伊德這棟百年建築的二次施工。只是原本應是美化、修補的二次施工,卻變成了地基的全面翻新。本書的目的不僅是闡釋拉岡的理論觀點,更希望洞察拉岡如何重新賦予精神分析這棟百年建築新的生命。本書為「拉岡學」研究的重要學術基礎,提取拉岡從1950年代起,橫跨二十多年系列講座(Séminaires)的核心概念,試圖以拉岡橫跨時代的講座論述,提出拉岡研究的主體性。作者以永夜微光的比喻,顯示拉岡的未竟革命大業,嘗試點出拉岡是在思考時代的暗影。閱讀拉岡,不是去追逐真理,而是如何在搜尋暗影中,生成人文思想和臨床實踐。只有透過此種策略,以一個綜觀式方法來閱讀拉岡,儘管可能只是微光,都可帶來深切的學術價值與影響力。 The most important legacy Freud leaves for us is the power of knowledge which renovates constantly the way in which the psyche is put into question. Lacan’s rereading of...

  • 課綱中的世界史
    By 林志宏, 張小虹, 花亦芬

    本書特色: ‧展現歷史的全球視野,將世界史領域分為四大主題「臺灣與世界」、「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世界變遷與現代性」。 ‧四大主題皆收錄臺灣與香港的世界史專家學者重要著作。 ‧每篇文章皆由陳思仁和韓承樺兩位教授專文導讀解析,並提供課綱連結與延伸閱讀資訊。 ‧章末皆設計「重點掃描」專欄,迅速掌握文章的核心課題。 探尋現代世界形成的最佳學習地圖 吳翎君、翁嘉聲、張學明、花亦芬、陳正國、萬毓澤、黃文齡、林長寬、賴惠敏、陳思仁、劉文彬、林志宏、魏楚陽、湯志傑、巨克毅、張小虹 精選16位世界史領域專家經典論文(按目次順序) 打造立足臺灣、眺望世界的眼光,必須了解奠定現代世界的基石。 從歐洲文化的建立、多元世界的交會,到當代社會變遷等議題, 本書嚴選世界史領域的重要學者著作,深入探究你不可不知的世界史。 108課綱的實施,在歷史領域強調打破過去通史的傳統,以多元視野、主題式的學習,建立學生的歷史素養,以及屬於自己的觀點。在全新歷史教學的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如何面對課綱帶來的新視野和挑戰?本書配合108高中歷史課綱世界史領域的學習內容,分為四大主題「臺灣與世界」、「歐洲文化與現代世界」、「文化的交會與多元世界的發展」、「世界變遷與現代性」。每個主題底下皆收錄臺灣和香港史學界專家學者經典著作,呈現世界史領域的核心議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為了讓讀者深入了解這些議題,特別邀請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陳思仁老師,以及佛光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韓承樺老師,為各篇文章撰寫導讀,並提供課綱連結和延伸閱讀等資訊。此外,在各篇文章之後規劃了「重點掃描」專欄,整理文章的要點與提示,便利讀者歸納整理閱讀重點,進一步吸收與反思世界史的重要課題。

  • 去往“他处”的旅程:新中国电影空间美学研究(Journey to “Other Places”: Aesthetic Research on the Space of New Chinese Films): 新中国电影空间美学研究
    By 马聪敏

    ... 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强调空间具有社会性;齐美尔的《空间的社会学》是社会学视野下最早专门探讨空间议题 ...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等社会理论大师在现代性的构架下检视空间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对于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构成的重要性; ...

  • 系统科学视野下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西藏为例
    By 杨振之, 张志亮, 李玉琴

    本書採用系統科學的方法,以複雜系統科學理論為框架,從旅遊系統構成要素的耦合關係出發,結合西藏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西藏構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實現途徑。本書介紹了系統科學方法在旅遊目的地方面的研究情況以及西藏旅遊的現狀,闡述了世界旅遊目的地系統模型構建的方式,結合西藏旅遊產品的自組織現象研究,以四維度結構模型和協同學視角、共生理論視角及區域一體化視角研究構建西藏旅遊目的地建設的方向、對策及建議。

  •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By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與中國經驗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進入創新工程兩年來的成果結集,其中有一些篇目曾在近年發表在報紙或雜誌上,有一些篇目則是首次面世。論文集以“轉型期文學史研究”、“民間視角與經驗研究”、“文學經驗與價值研究”、“城外與本土深度互動”四個模組劃分,選取了合適的文章編入,內容涉及了現代文學與民間文學的若干問題,反映了本學科研究的前沿狀況,並打破了傳統研究中的一些隔膜。其無論是從研究方法還是研究思路上都有了重大突破,在文獻考證,田野調查,理論深度上都做到了很好的結合,因此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所在。在論文集的編選上也做到了對於本學科的幾大研究視域的全面觀照,涵蓋了很多重要問題,對推進本學科的研究進展很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