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課綱正式上路,
如何用閱讀培養核心素養、啟動自學能力?
宋怡慧老師爲你量身打造,用書為生命「脫魯」的三面二十力。
新課綱強調的「素養」不會自動複製到我們的生活情境,因此,
宋怡慧老師:「
本書特色
◎正確應對十二年國教課綱,也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教戰手冊。
◎跨域閱讀,如何選書?
作者簡介
宋怡慧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畢業,
2017、2018、2019年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諮詢會委員、
帶狀廣播節目:中廣青春好好Young青少年書房分享人、
推動台灣閱讀教育與教學歷程:
台灣文化部第39次線上主題書展策展人、文化部「
榮獲特殊獎項:
教育部第一屆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
受邀台灣各大報章雜誌及電視節目進行閱讀教育議題之專訪,
著作(繁體字版):
《愛讀書-我如何翻轉8000個孩子的閱讀信仰》、《大閱讀:
從花開花落四時美景,找到生命的祝福; 捕捉人性善意,成為別人眼底的溫柔。 這是宋怡慧的向光生活, 36則暖入心扉的浪漫靈思, 把未來釀成一個春季。 林明進(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凌性傑(作家、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張西(作家) 許榮哲(小說家、最會說故事的人) ──文壇名家,暖心推薦 讀宋怡慧老師的散文,就像聽她說話一樣,從容,優雅,睿智,並且洋溢著幸福的能量。怡慧老師以深情之眼凝視日常生活,在動盪的時局裡安頓自己,編織成這本《有情人間》。這本散文集裡,怡慧老師熱情地分享閱讀體驗,將柔軟的心念坦露出來。此外,我也讀到冥想靜心的療癒效果、流行音樂的洗滌、血緣親情的羈絆、成長路途上的諸多風景……。這一切都是意義的依託,也是文學世界裡無盡的寶藏。《有情人間》裡,有一方純潔的心境──「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風雨晨昏,與素心人相往來、彼此分享生活體會,就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凌性傑 徐志摩說,很多人不知道現在最美。 宋怡慧說,人生如同花開花落一場,生是偶然、老是自然、病是突然、死是自然。 在時光長河中,你我皆短暫,每人都與眾不同,是獨一無二的風景。 即便繁花落盡的凜冽時節,梅花仍始綻放生機,鼓舞著自己盡情享受寒風刺骨,即便人生有坎,也可成為「何其有幸」的祝福。 一如王維用溫柔的眼神,望向劫後餘生,苦痛和風霜反而綴點隨遇而安的生命風景,雖是孤獨卻也絕美。 在喧鬧酒吧裡,她識得詩仙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瀟灑;在海天一色湛藍下,體會山水詩人謝靈運「異音同至聽,殊響俱清越」的心境。 失意的夜晚,讀著寫著,彷彿讀懂太史公的舉重若輕,文學的力量能讓人款款回身,溫柔面對世界,遇見大澈大悟的豁達。 作家觸動靈犀的文字,彷如漫步在柔波裡,在翻頁的歷程裡,結下段段無聲的靜好因緣。 母親許給她的生命花季,以愛為名,傳送快樂與智慧。 人生的寂寞,常因母親而有了甜味;走在迷霧,也因母親的提燈,看見前行的方向。 曾經堅強的靈魂搖搖欲墜,無情風雨襲來,是母親的棒喝,或溫柔絮語,讓她知道困境是修煉,放下是豁達。 她以文字為緣分的絲繩,珍惜每個相逢一瞬。 學生是教學系譜彩光熠熠的句讀,秉持師者痴心,陪他們走一段,在時序遞嬗中尋覓天地驚喜、相知相隨的溫柔。 幻身煢煢微光,盡力為他們守護純良餘暉。 若說人生有何意義,她是為了孩子的一?笑靨而來。 生活中的每個微小幸福、鏡花水月的連結,成就了生命的相遇與相忘。 宋怡慧始於深情卻不滯於情的綿綿細語,映照出生命中熠熠閃亮的良善光影,如冬花燦爛。 行旅有情人間,願能看見每個真心時刻,留住每道溫暖微光。
在《原子習慣》全球熱銷超過1000萬冊、 中文版紙電銷售邁向60萬冊之際, 為你獻上臺灣在地真人實證版! 閱讀傳道士、暢銷書作家宋怡慧, 暢談如何將《原子習慣》應用在學習、教學和生活中! 從運動、飲食、人際溝通、閱讀,甚至思考慣性, 怡慧老師在繁忙的教學工作和演講邀約之餘, 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許多人好奇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這本書,會給你答案與啟發。 「這是目前我所讀到有關《原子習慣》的最佳實踐版!」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特別收錄「子彈原子筆記術練習表」,巧妙連結原子習慣+子彈筆記, 讓你為自己的每一天做全盤規畫! 怡慧老師曾是一個能搭車絕不走路的人,但有一天醫生告訴她,雖然她瘦削,體脂卻偏高,再不運動,可能內臟脂肪數值會過高,最終影響健康。 這猶如晴天一響雷的警訊,讓她不得不開始正視運動的必要性,卻不知該如何去做。剛好《原子習慣》這本書上市,她便帶著好奇與探索的心情,將書中的法則運用在建立運動習慣上。因為頗有成效,她便展開了原子習慣實證之旅,將之延伸運用在自學、教學與推廣閱讀上。 在這個過程中,怡慧老師改變了飲食、運動、人際溝通等習慣,甚至突破思考、閱讀、書寫、工作的慣性思維,完成了眾多讓人不禁懷疑「你是不是都沒在睡覺」的不可能任務—— 一年出版三本書 完成學校加速器三年的任務 擔任金石堂愛書大使 受邀到新加坡擔任世界書香日&文學四月天開幕嘉賓 國立臺灣圖書館讀書會邁向第三年 國際閱讀進入第三年 「Song讀」閱讀社群邁向第五年?? 在本書中,她將以自身實踐經驗,分享如何將《原子習慣》中提到的概念和法則運用在學習、教學及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學生╱自學者,或家長╱老師,以及所有希望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人,相信都能從中了解在實務方面的應用與訣竅。...
越是活在嘈雜的時代,越需要一場靜謐好讀—— 建中老師邀你——!起!來!讀!書!凌性傑精選書單,親身傳授寫作祕笈。一場最全面、最耀人的紙上讀書會,42則暖心筆記與你為伴,解放生活桎梏,換取書冊間的璀亮輝芒!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張愛玲〈愛〉 潛入蕭紅的黃金時代,遙望呼蘭河江水悠悠,或自張愛玲《小團圓》、胡蘭成《今生今世》,拼湊絞纏大半輩子的傾城絕戀。當所有情感、真相任時間湮滅,一切破落壞朽之際,文字是最明澈的軌跡。於是蔡素芬的《燭光盛宴》,亂針刺繡般縫補舊時代女性欲望,王盛弘《大風吹:台灣童年》則溯回彰化八斗子老家,一路撿拾記憶,也尋回自我。到了二○一四年三月,立法院前人手一枝太陽花,羅毓嘉以詩留下證據,他說:「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當時光編結成書,被淘洗過的那些將永恆留下,讓人銘記,也讓人心安。 身處噪囂現世,請用一本書,為自己拉開一個寧謐宇宙。凌性傑憑其多年文學經驗,對生活、對人情悉心敏銳的洞察力,既是說書人,亦為領航者,帶著人們划向冊頁深處,經由廣袤文字填滿內裡孤獨。有書作伴,更能直視生命,平添過去不曾領會的意念和美學;蟄伏字裡行間的燁燁繁星,遂成現實中最溫暖的光照。 本書分三輯:「黃金時代」主要介紹各個文學名家及其重要作品,在動盪年歲如何冶煉文字?經過離合悲歡,如何以書寫療癒自身?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讀,完整俱現蕭紅、林語堂、張愛玲、魯迅等作者的生平事蹟與創作圖像;時代流過,至今仍飄散郁郁清香。輯二「陪你讀的書」為現代中文創作書評,從書寫內容、時代背景、技法文風細細品嚐,沒有艱澀難懂的論述,而透過簡潔筆觸深度剖析,切開華文創作層次分明的肌理。輯三「生活的重量」為引介國外貼近生活的文學譯作,探究性別、文化與社會諸多面向,知識與各種思辯隨之傾洩而出,體現文學落實於生活的實用性質。 【本書特色】◎ 42則精選書單,自經典文學言及現代生活的深情脈脈,全面關照青年與成人,適合親子共讀,更適合老師帶著學生,一同進入文學殿堂,分享閱讀樂趣。 ◎ 身兼詩人、作家與高中國文老師,凌性傑以深入淺出的語彙,縮短人與文字的距離;無論陷入生命囹圄或正逢青春迷途,閱讀皆是最好的陪伴。 ◎ 自重要經典叩問作者生平,爬梳為文間條條思路,溯游至創作源頭,作者本身也是一部巨大歷史,與作品兩相輝映,關於書寫的全貌也逐漸明晰。 ◎ 現代中文創作精采書評。含括散文、小說、新詩,更擴及飲食雜文和心理勵志,篇篇觀點獨具,以現代思維在閱讀中闢鑿寬廣視野。 【同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王盛弘(作家)王聰威(小說家)李崇建(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林明進(作家、建中老師) 范宜如(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陳美桂(北一女中老師)廖玉蕙(作家)羅毓嘉(詩人) 出版社 麥田 (城邦)
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在回憶錄中,譚米特深刻描寫了亞斯伯格症候群對他成長過程造成的影響。「我不知道其他小孩會怎麼看我,因為我對他們毫無印象。對我來說,他們只是我的視覺和觸覺經驗的背景。」童年時期,譚米特對細瑣知識無比熱中, ...
十億生靈迫切地需要信仰的安慰,佛教、道教、儒家傳統蓬勃復興,基督教也急遽發展,但是,共產黨能許諾他們一個宗教的淨土? 普立茲獎得主──張彥(Ian Johnson)最新力作 五年訪查,遍及北京、山西、四川、上海 當代中國黎民百姓精神生活最貼近的報導。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心靈精神的復甦,其規模有如十九世紀美國的『大覺醒』宗教運動。這個發展中的國家正因為劇烈的社會與經濟變遷而徬徨不安。人們湧入新而疏離的城市,在這樣的城市中,他們既沒有朋友,平日生活也願意互相關照的力量。人們殫精竭慮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為何在這裡?什麼才能讓我們真正感到快樂?從個人到社群乃至於國家,我們該如何安身立命?什麼才是我們的靈魂?」 以上是張彥在本書開宗明義的一段話,清楚指出當代中國迫切的精神危機。正當全球的焦點都放在中國的經濟崛起、政治霸權,與中美衝突時,張彥帶領大家回到了一個更根本、更貼近人性的主題:作為中國人,他們如何在一個現代社會安身立命? 所有人類都有信仰、道德、情感的需求,但這個問題對中國人特別迫切,也特別艱難。過去百年來中國經歷了一場規模與深度都難以比擬的巨變:極權統治、文化大革命,最後又以當今社會最赤裸、最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告終。這一切不僅摧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抹煞了中國人對於價值、意義與信仰的理解。 然而,中國人也積極地從傳統或外來的文化尋找答案。因此宗教,不管是古老的佛教、道教、儒家與民間信仰,還是西方引進的羅馬天主教、基督新教,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據統計,今天全中國約有兩億左右的佛教與道教徒。就連處處受到中共掣肘的基督教,據估計都多達將近六千萬信徒,在1949年之後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 這場巨大的宗教復興現象是如何展開的?《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張彥試圖為這場運動留下歷史見證。張彥花了五年的時間走訪北京、山西、成都、上海、蘇州、金華等地,採訪中國的佛教、道教與基督教徒,以及傳統民俗的實踐者,記錄了中國老百姓是如何在政治高壓、道德淪喪的社會中,一點一滴在灰燼中挽救幾乎被毀滅的精神與文化遺產,同時試圖在時代變局中開創新意義。 本書的主人翁遍及中國多處,包括北京妙峰山進香團的倪振山、倪金堂一家、山西陽高的陰陽先生李滿山、李斌一家、弟子遍布政商高層的儒學大師南懷瑾、內丹師傅王力平,以及成都「秋雨聖約」教會與其牧師王怡等等。他們有的名聞全中國,有的只是市井小民。有的透過冥想、讀經、求神問卜、酬神進香,安頓一己的身心靈;有的致力於社會倫理的昇華改造,甚至勇於挑戰當局底線。共通的是他們都是中國方興未艾的宗教復興的一部分。當外在的世界已經無可期待,他們回頭追求內在的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政權對宗教的態度是又愛又恨的。一方面北京刻意扶植官方認可的傳統宗教以恢復民族自信、鞏固政權,一方面對外來宗教卻充滿敵意,深怕宗教團體會擴大為可能挑戰政權的「公民社會」。儘管中共對宗教的管理日益緊縮,但張彥相信,長期來看,宗教力量可以為中國帶來價值與信仰的重生,有助於中國成為一個成熟、健康的文明社會,甚至在一個惶惶不安的時代,有助於全球的文明對話。 ★專文推薦: 邢福增(香港中文大學神學院院長)...
世界愈是混亂無望,我們愈是不能放棄自由思考的能力。 繼《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 暢銷作者莎拉.貝克威爾再次展演哲人們用生命獻唱的饗宴 看偉大作家、教育家與思想家們如何在災禍絕望中找尋光芒,為人類文明開創燦爛篇章 沙特說:「存在主義即人文主義。」莎拉.貝克威爾則認為,人文主義並不只是一種思潮,更是前人對真理真相的執著、奮勇不懈的展現,是璀璨光輝的生命軼事。 十四世紀的佩脫拉克與薄伽丘,在荒煙蔓草中找尋失落的古羅馬文本,保存了讓後世足以研究的質料;十六世紀的蒙田憑著對生活的熱愛,奠定了人文主義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而十八世紀的伏爾泰對啟蒙理性的堅持、休謨在治學上的審慎與寬容,以及近現代的密爾對女性主義與人性教育的進步視角、羅素在戰後推動的人文主義運動,對當代人類的思想都有著重大影響。他們在不同的時代面對不同的困境,卻憑著自由思考的能力,為人類爭取更幸福的未來。 從幾世紀前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近代的多元主義、意識流文學、民權解放、公民不服從、種族與性別平權、LGBTQ+……當今社會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都是七百多年來,作家、教育家、思想家們,在黑暗與困頓中,透過探索與提問,一步步建立成形,而這一切思想發展的漫長旅途,將透過莎拉.貝克威爾優美、幽默而博學的講述,完整呈現。
本书以“经世知识”为研究中心,使用知识考古学、知识社会学、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角度对中国学术史上的传统课题“经世之学”进行了研究。试图重构“经世之学”的知识背景,并进一步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来源及其流变。围绕“知识”这一核心概念,讨论了儒学史、思想史、政治史上与之有关的诸多问题,就知识、学术、政治、社会等问题维度之间的影响与互动关系,做了比较周全的讨论。
不是跟對的人結婚, 幸福感就能持續漲停 ★從相愛、相處到相契,最坦誠清晰的婚姻觀察 每個人,終究還是孤獨的,不管結不結婚。 「婚姻要運作良好可能有不變的真理吧,但是對我來說,真正把我們綁在一起的,並不只是兩個人和諧分工的日常。而是那些如果不是因為結婚,根本不會發生的,一次又一次的緊張和對話。因為那些衝突,我們認識了別人沒有辦法知道的自己和對方。所謂的夫妻並不是只是多出一張結婚證書,而是以夫妻這種身分相處,共同生活的點滴。」 ──羽茜 相愛,我們不夠盲目;相處,我們不夠聰明。 當時到底為什麼結婚,可能一輩子都在這解謎的過程啊。 戳破戀愛時,彼此是天造地設的美好想像,我們開始學習和「真實」的對方相處 對單身的人來說,學習面對孤獨很重要。但對已婚的人來說,更重要。因為我們並不會因為已婚,就有一個可以填補空虛、寄放孤獨的對象。 不再認為「我結婚,就是因為不想要一個人。」而是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功課」,不把這份功課轉嫁到伴侶身上。知道自己有能力讓自己快樂,這種認知能讓我們克服對關係的恐懼,變成一個更有能力讓彼此快樂的人。 這是一段透過婚姻,越來越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幸福,接納彼此真實內在的旅程,於是我們能夠在孤獨中,牽著彼此的手繼續前行。 /關於婚姻裡的孤獨,她說: 婚姻裡,最讓人感到孤獨的是什麼?不是原本就沒有這個人,而是有這個人,他卻不用你期望的方式待你──真實的你。 /關於一起承擔不理想的生活,她說: 人一旦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至少是能夠適應的生活,在情感上要對別人柔軟,就會變得如此之難。 /關於婚後性生活,她說: 夫妻之間真正的危機,不是表面上性生活的有無,而是面對最親密的人,卻無法坦承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 /關於理性溝通,她說: 在婚姻裡越是想要強調自己是對的,就越是可能全盤皆輸。永遠要記得──自己並不是自以為的那樣理性。 /關於婚姻與原生家庭,她說: 對於在原生家庭沒有辦法感到放鬆的人來說,結婚最大的吸引力應該是──建立自己的家庭。不是擴大或延伸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不是增加家人,而是重新建立一個新的、獨立於原生家庭的新的組織。 /關於真實的自己,她說: 在婚姻裡我看見自己的脆弱,也看見自己能力的極限,很多我沒有辦法靠自己面對的真相,是這個人推著我去看見。 /關於婚姻的相處模式,她說: 良好的親密關係不是一套完美運轉的模式而兩個人優雅的各司其職,也不是一個永遠資深的前輩在照顧經驗不足的菜鳥,反而更像是兩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在學習相互扶持。 /關於幸福,她說: 在人的內心深處,不管經過美化的自己再怎麼令人嚮往,還是會渴望這個真實的、不完美的自己能夠被接納,感覺到自己確實被對方接納的時刻,會突然領悟到那就是婚姻的幸福,不管是短暫或恆常。 好評推薦 黃之盈/心理諮商師、作家...
第一集大受好評,今年載譽歸來,再度出擊! 英語達人Patrick Sir,挑戰更新更潮流行語! 英語、通識「通通都識」的英語達人Patrick Sir,去年推出《小學雞英語1》,教大家如何用英語表達香港的日常流行用語,如「小學雞」、「蝦碌」、「好柒」等等,廣受好評,反應熱烈,今年決定再接再厲! 新一集《小學雞英語2》,秉承上集輕鬆學英語的原則,繼續以鬼馬生動的中英例子和插圖,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用英語。緊貼潮流的Patrick Sir,嚴選出來的詞彙當然不會out!這次亦收錄了七十個大家耳熟能詳、每天掛在口邊的流行用語,從網路流行語「葡萄」、「好chok」、「好hea」,到最近大熱的「特事特辦」,都一一教授! 收錄七十個最流行、最日常的香港流行用語,有相當日常的「搵笨」、「照肺」、「硬食」等,有流行於互聯網的「葡萄」、「男神/女神」、「公主病」,更有貼合時事的「特事特辦」、「自由行」等。本書將這些詞語在不同場合的含義拆解,再以英語正確表達出這些意思,更附有生動中英例句,讓讀者瞬間就能掌握詞語的意思與運用。 本書特色 收錄大量現今社會最潮用語,轉換成貼切的英語,formal與informal並重,應付日常對話無難度! 大量中英對照例句,助你更易掌握如何在不同情況下運用英文表達,更貼切地傳達意思。 全部例句皆以口語寫成,簡單易明之餘,亦相當爆笑有趣,令枯燥的英文教科書變得好玩起來。 把詞語按「行為篇」、「回應篇」、「人品性格篇」、「眼耳口鼻篇」及「情境狀況篇」分門別類,書到用時,按「詞」索驥,方便快捷。 同一詞語,同時列舉名詞、動詞、形容詞、短語、成語或諺語各種表達方法,總有一種方法你最順口! 部分內容附有網上短片,聽作者教你正確英語發音之餘,透過生動情景,亦能助你更易記憶!
從今天起,以脈絡性思考的全新角度,全面理解人類文明變遷。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 黃春木 老師曾任 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歷史科教育實習課程教師 / 建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召集人彙整逾二十年教學經驗,「學好歷史」的關鍵方法首度完整公開 這是第一本專書,針對台灣中學生,講述如何「學習歷史思考」的方法,強調: ★ 結合自然學科思維,全面理解歷史發展★ 概觀式的認知架構,擴大歷史學習格局★ 掌握脈絡性思考,深入通曉歷史全貌 學習歷史,目的不在強記死背拿高分,而在於開啟格局與視野,提升思考能力。本書詳盡說明如何脈絡性思考,整合零碎重點,讓你看懂歷史變遷,從人類文明的發展中獲得啟發,放眼現在與未來。 在歐美,中學歷史課堂上著重進行「歷史思考」的教學型態已行之有年。透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建立多元、全方位的觀察角度,強化思辨能力,其目標正是為了培養文明社會所需的理想公民。 近年來,這股學習趨勢已吹向台灣,大考命題也開始順應潮流,打破「背了就能得高分」的鐵則,答題時更需要靈活思考。 因為學歷史的價值,是要能從古人的智慧中獲得啟發,所以我們該了解的是,歷史課不應只有僵硬的知識灌輸,必須能系統性地學習,跨學科地探究文明進展。 考高分不等於學好歷史,但學好歷史,才能使你成為無往不利的現代社會理想公民。 【熱烈推薦】歷史教授 周樑楷 /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 徐建國校長 /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 陳偉泓前校長 /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 李慶宗校長 /國立武陵高中 林清波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