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我的心臟不再跳動,還是沒人能瞭解……」 十三歲正璀璨的青春年華,為什麼選擇中止自己的生命? 少女遺書血淚指控,揭露校園霸凌黑幕 一樁校園暴力結合現代網路社群霸凌造成的悲劇 掀起軒然大波,震驚全法國學生、家長、教育界 引起無數中學生討論,立即改編為電視電影的轟動之作! 「瑪莉詠,我的女兒。2013年2月13日,13歲的你,在房間裡,用一條絲巾上吊自殺了。從此,我們一家四口,被判了無期徒刑。」 發生在瑪莉詠身上真實且殘忍的悲劇,是所有家長心中最深沉的恐懼 13歲的國二女學生,瑪莉詠是校園暴力與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在2013年2月13日,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一封寫給加害者的信。這些惡意、羞辱和侮辱絕大部分源於快速便捷的社群網路。乖巧貼心的瑪莉詠選擇隱瞞家人,獨自承受。最終,無處可逃的她以最激進的方法讓自己永遠不再受苦:將自己垂掛在一條絲巾上。 瑪莉詠的遺書中寫下:「就算我的心臟不再跳動,我的人生已經很糟糕但沒人明白……」 痛失愛女的母親,諾拉為了尋求女兒自殺的真相展開調查,試著了解發生在女兒生活中,極端痛苦的事件經過,也深入刻畫現代校園內霸凌藉由網路社群媒體,匯聚成更龐大而且無孔不入、無處可逃的惡意:在網路上,瑪莉詠獨自一人面對多達3000封的手機簡訊騷擾、私人臉書洗版的謾罵留言;在校園須承受著非自願觸摸身體的羞辱、朋友持續排擠的精神暴力,甚至是被圓規刺進大腿的肢體傷害。就在自殺前一日,導致瑪莉詠選擇放棄生命的理由是,她收到了來自同學的死亡威脅……但這些霸凌行為並未隨著瑪莉詠的死亡平息,即使她死後仍被許多荒謬的謠言污衊,不得安寧。 母親挺身追查真相,對抗息事寧人的學校、僵化怠惰的政府機構 誓言守護更多孩子,「零容忍」所有霸凌 諾拉直到悲劇發生後,才驚覺到自己竟然對孩子的生活一無所知。 過去放心地將心肝寶貝交給學校,忽略了瑪莉詠許多異常的行為,其實是她無聲的呼救,期盼這個世界有人能夠拯救她逃離現狀。 在追求真相、正義的過程當中,諾拉除了必須面對其他家長的冷漠忽視與抱怨,還必須努力從試圖息事寧人,將所有問題全推給家長的校方尋找線索;同時也突顯出政府教育機構的僵化與惰性。 隨著諾拉追尋真相的過程,喚起了更多家長以及有同樣遭遇校園霸凌的青少年,集結分享自己的經驗,迫使政府單位正視校園霸凌現象,一同推動改變。 這本書,不只是為了紀念瑪莉詠,更是一場和校園暴力、網路霸凌的長久抗爭。 為了讓校園霸凌現象能夠嚴肅看待。為了保護更多的孩子不被任何形式的霸凌推向死亡,防止更多瑪莉詠的悲劇產生,作者諾拉誓言: 「我不要再有哪個父母體驗我所體驗到的那一切。」 「從此,這就是我的戰鬥。」 瑪莉詠自殺前的異狀徵兆 別輕忽這些無聲的求救信號 隱藏成績單,成績大幅下滑 不願意讓家長和學校聯繫 手機收到陌生簡訊 說學校、朋友一切都很好 時常身體不舒服,不想上學 無故遲到頻率增加 身上有不明傷口 小心!你的小孩也可能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 作者簡介 諾拉.弗雷斯(Nora Fraisse) 瑪莉詠的母親。在瑪莉詠在學校遭受同學透過網路社群霸凌自殺後,諾拉於2017年創立了「瑪莉詠基金會」,致力防止其他校園霸凌案件發生。 譯者簡介 黃琪雯 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法文筆譯組畢業。譯有《二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亞瑟與禁忌之城》、《杏仁》、《爸爸,我們去哪裡?》、《我十歲,離婚》、《爸爸沒殺人》、《對不起,她不在了》、《雨傘默默》、《我答應》、《溫柔之歌》等書,以及法語電視影片數部。
為何一再被青少年秒怒?「在即將崩潰的關鍵時刻,你需要這本能秒懂青春期孩子的生存手冊!」教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春期尤其困難,更是大多數父母想躲也躲不掉的夢魘。原本還在你懷裡撒嬌,天真、聽話、需要你保護的小寶貝,突然變成陰晴不定、時常對你甩門咆哮、難以接近的刺蝟!他甚至把你推得遠遠的,以成人之姿告訴你「滾出他的世界」! ▍幸好,這夢魘終有結束的一天。只是這期間,父母該如何先好好安頓自己的心?又該如何放手而不放棄,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風暴?法國暢銷親子作家卡洛琳.法蘭克-德薩吉,以自己的實戰經驗,和多年來與專家、讀者頻繁交流所累積的心得,綜合青少年引發父母焦慮、恐懼的所有「症狀」,分成8大類別,以精簡、敏銳的幽默筆調,分享31個實用的教養心法,讓父母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以及如何對他們做出適當的回應與指引。此書有如一本教養的微百科,當父母被激怒而瀕臨崩潰時,所需要的就是它給予的神救援!許多法國父母讀後,把這本書奉為「在青春期風暴中的最佳求生手冊」。【各界推薦】◆李崇建∣作家、教育家◆陳安儀∣親職教育專欄作家◆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書作家◆陳其正(醜爸)∣親子作家、講師◆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強力推薦! 【法國父母叫好推薦】◎「這本書讓我讀了很開心,儘管我們的青少年有時會遇到複雜的情況。在讀了它以後,我們也發現自己有很多問題,總算理解該如何正確面對。相較於時下有些讀來很有距離的教養書,這本書鼓舞了父母,很推薦為這類問題苦惱的父母一定要來讀。」◎「我有個14歲的女兒。這本書安慰了我,讀著每一頁時,我都忍不住笑了,這一切正是我此刻在經歷的事,從中也理解到我女兒都是在本書所描述的『正常』狀況下,令人相當欣慰。我想邀請家有青少年的所有父母一起來讀,真的很開心能找到這本書!」◎「這本書很像是青春期教養的微百科,它所列舉的青春期問題相當豐富,有些還是我從來不曉得、沒注意到的問題。作者的筆調幽默,讓人讀來感到愉悅、放心,很值得推薦!」
在巴黎鐵塔剛毅的外表下,一段不為人知的戀情;一個在愛情驅動下,打造通天巨塔的鋼鐵男人。 ★ 電影《艾菲爾情緣》原著劇本改編小說,全球二十國浪漫熱映。★ 電影小說熱銷日、義、俄、波蘭等十餘國。 那是個政局動盪不安的年代,也是法國力圖重拾自尊的年代,1889年即將在法國舉行的萬國博覽會,就是他們向世界證明的大好機會。 然而當政府千挑萬選,決定採用艾菲爾提出的「建造三百公尺高塔」計畫時,竟引起各階層反彈的巨大聲浪。 莫泊桑、小仲馬等藝文人士連署抗議,不願美麗的巴黎被一座龐然怪物破壞了;專家也紛紛提出警告,預告高塔倒塌時將造成死亡災難;「可恥的路燈」、「巴黎的恥辱」等等咒罵聲四起,就連梵諦岡也出聲反對,認為鐵塔的高度羞辱了巴黎聖母院! 隨著鐵塔一層層往上搭建,危險性越來越高了,工人拒絕再為微薄的工資賭命,艾菲爾也瀕臨破產,再加上那些激憤的人群逼他拆塔…… 但是艾菲爾知道,這座塔不只是他多年的夢想,更是他一直對初戀信守的承諾,那個不為人知、深藏他心底的祕密戀人……【名家好評推薦】 ◆ 王聰威/小說家◆ 何致和/小說家◆ 高翊峰/小說家◆ 張硯拓/《釀電影》主編◆ 盧郁佳/作家(以上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讀這本書,你也展開了一次自我覺醒的心靈旅程!」 ★ 法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Top10,超過2300名讀者讚評★ 盤踞法國暢銷書榜超過200週★ 單單法國已打破400,000冊驚人銷量★ 謝宜珍(作家、身心靈講師)專文推薦 ◆◆◆一段為了摯友遠赴他鄉的旅程;一段意想不到的自我覺醒之路。瑪耶拉是一家初創公司的財務總監,每天都瘋狂繞著快速的節奏,她的一切就是工作、買奢侈品和上健身房,這種生活幾乎讓她沒有空閒去思索更多……直到罹癌的摯友請求她,希望代替前往尼泊爾找到那件神祕而珍貴的救命寶物。儘管放不下工作,瑪耶拉最終還是決定為朋友遠行,前往尼泊爾,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安娜普納峰,展開一次艱難的旅程……在那個遠離文明之地,瑪耶拉第一次覺醒到,自己心裡真正的渴望……◆ 國內外媒體、名人好評推薦 ◎「這是一本充滿愛與智慧的好書,在此我將它推薦給你。當你對人生感到徬徨迷惘時、想更認識自己、走在身心靈探索的旅程、想自我提升者,這本書會是很好的心靈指引。」──謝宜珍(作家、身心靈講師) ◎「莫德.安卡娃的《零公里》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去體察內心的渴望及選擇。對於茫然,只知道汲汲追求名利的現代人,是很棒的一次心靈探索旅程。」──法國《電視全覽》週刊 ◎「這本著作帶給我們一個寧靜的視野,去觀看你紛亂的思緒及渴求,問自己,你到底要什麼?……一部值得一再閱讀的心靈成長必讀之書。」──帖瑞喜(心靈成長協會認證教師)◆ 各界名人感動推薦.山女孩Kit(作家).李怡如 Sangeeta(正念減壓MBSR與正念瑜珈老師).陳又津(小說家).雪兒Cher(作家).謝宜珍(作家、身心靈講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詠》的作品,然而東立未將其列在轄下的「百合姬」書系,而是列於「少年系列」參見附錄四。[ 1 ]台灣女同志文學的重要作品如一九九 0 年凌煙的《失聲畫眉》一九九一年曹麗娟的《童女之舞》以及邱妙津-九九四年的《鱷魚手記》、一九九五年的《蒙馬特遺書》等 ...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