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哈佛神經科學家寫給每個人的大腦記憶全書,遺忘不是敵人,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陪你走的更遠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哈佛神經科學家寫給每個人的大腦記憶全書,遺忘不是敵人,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陪你走的更遠
ISBN-10
9863987018
ISBN-13
9789863987017
Category
Psychology / General
Pages
264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1-07-28
Publisher
Common Wealth Magazine Ltd
Author
莉莎.潔諾娃(Lisa Genova)

Description

時間流逝,記憶,終究會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嗎? 最會說故事的哈佛神經科學家莉莎・潔諾娃 寫下暢銷小說《我想念我自己》,撫慰失憶的痛苦與恐懼 這次她用淺白的語言解釋大腦的運作,每個人都能擁有好好記憶一直到老的方法 •《紐約時報》暢銷書,《紐約客》《出版人週刊》《柯克斯書評》好評報導 •TED演說「你要如何預防阿茲海默症」觀看突破五百萬次 年紀愈大,記憶一定會愈來愈差嗎? 開始會忘記想說的話、想不起別人的名字,是大腦退化的前兆嗎? 仰賴手機記事情,會不會因為動腦不夠多、更容易變笨? 忘記參加會議、忘記另一半說的話,這種忘記代表不夠用心嗎? 我們其實不了解記憶是怎麼一回事。 作者潔諾娃十多年來致力於對全球聽眾講述記憶與阿茲海默症。無論到哪裡,她都會碰到讀者提問,擔憂自己的健忘是不是疾病的前兆。她發現,大家的恐懼來自於不了解。於是,她決定寫一本書,幫助大家理解記憶的運作。書中以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說明不同類型的記憶各有不同的特性,用對方法,就能提升記憶表現。書中更釐清我們對遺忘的許多誤解。 忘記有時很惱人,但不是需要被打敗的敵人。 我們往往把遺忘視為偷走記憶的反派,但其實忘記不但不是病,還是大腦重新整理、去蕪存菁的重要功能。忘不掉反而會讓我們被過量資訊壓垮,無法正常生活。我們不用成為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後十萬位數記憶冠軍,但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記住重要的事。了解記憶,我們可以更輕鬆看待遺忘、養成善待記憶的生活習慣。 在本書中,你可以學到: 【提升記憶力的方法】 •想加深記憶,兩個方法最有效:反覆練習+賦予意義 •視覺化能把東西變好記,運用宮殿記憶法等方法幫大腦「看見」要記的事物 •記憶很仰賴情境,準備報告時喝星冰樂,報告當天也喝星冰樂,表現會更好 【如何改善健忘】 •記憶需要注意力,想不起來車停在哪裡,可能不是健忘,是一開始就沒留意 •大腦很不擅長記待辦任務,別再為難自己,試著外包給手機、藥盒等提醒工具 •記憶不是錄影,它會增刪、修改、變形,了解記憶的不可靠,才能找方法記錄重要回憶 【完整健腦指南】 •睡眠是記憶的黃金工作期,每天睡足七到九小時、甚至是小睡片刻,都能守護記憶 •短暫的壓力有時能提升記憶力,長期慢性壓力卻是記憶的天敵 •預防阿茲海默症有方法,從飲食、運動、到持續學習新事物,都能保護大腦遠離失智風險 重量推薦 「潔諾娃結合了哈佛的深厚訓練,加上天生的說故事魔力,沒有人更適合講述人類的記憶。」──哈佛心理學教授、暢銷作家平克(Steven Pinker) 「沒有人能把大腦與心靈的連結寫得更精彩了!關於記憶最重要的著作──記憶是什麼、如何運作、記憶被奪走時該怎麼辦。融合科學知識與文學,你不會忘記的一本書。」──哈佛心理學教授、暢銷作家吉伯特(Daniel Gilbert) 「潔諾娃在這本書中教我們如何與記憶相處、為什麼記憶是珍貴的禮物,以及我們的價值不等於我們能記住的事物。」──哈佛醫學院教授譚茲(Rudolph E. Tanzi) 「腦科學已經摘去了記憶的神秘面紗,而潔諾娃博士是講述這個精采故事的不二人選,以她科學家的眼以及詩人的耳,一本難忘之書。」──史丹佛神經科學家伊葛門(David Eagleman)

Similar books

  • 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123個創作練習,陪你一起找回快樂
    By 盧建彰 Kurt Lu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創作, 要為了讓自己快樂而創作, 讓創作保護你免於生命中的困頓吧! ——40篇文章 X 123個練習題,喚醒創作的純粹快樂—— 你是人,你就會創作。每個人身來就有創作的才華,還不識字,但握起筆就能畫畫;還不懂得樂理,但隨口哼唱就可以自得其樂;還不知道舞台,但幾個水瓶樹葉就能扮家家酒。你創作出的世界,讓你一個人也能很快樂。然而這些與生俱來,經常在成長中一點點被忘記了。因為大人說,創作不能當飯吃;因為有人說,創作不會讓你成功。 當代最嚴重的議題,可能是心理健康的問題。那些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他們變相剝奪你找尋快樂的機會,他們拿走你保護自己免於困境的可能。最愛說故事的導演盧建彰,在本書中諄諄說服/溫柔呼籲:「為什麼你需要創作」。金錢、掌聲與名留青史都是其次,而是為了在痛苦的日常生活,無助的生存壓力下,將創作當成「生命的下課時間」,在有限的生命裡,為了自己自由,為了自己快樂,為了自己創作。 「你不創作其實不會怎樣,只要你活得快樂。 但如果你活得不快樂,我建議,除了去努力賺錢外, 努力創作可能更能解決你的快樂問題。 創作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絕對是你的問題。 ……你的苦悶,你的無法動彈,你的急於擺脫, 都會是創作的動力,都將是創作的原點。 你創作,就是為你自己。」——盧建彰 誰需要這本書 ☞忘記創作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人 ☞篤信不創作就不會有失敗的人 ☞想創作卻不知道如何開始的人 ☞創作時面臨瓶頸卡關焦慮的人 ☞害怕自己不夠好而不創作的人 ☞擔心自己沒有下一個作品的人 ☞以為創作永遠與自己無關的人 ☞作品曾被批評而產生創傷的人 ☞被別人笑說創作賺不了錢的人 ☞曾在別人的作品中被拯救的人 Kurt的創作心流 ☞人生多數時間都是痛苦的,但創作的時間就是下課時間,讓我們在貧瘠的生命裡有修復的機會。 ☞創作時,唯一需要說服的人是自己,你只要肯去創作,就開始創作了,比世上任何事都還簡單。...

  • 老樣子──從神話史詩到現代小說,跟著西方經典作品思考「老化」這件事
    By 陳重仁

    「老化」是無可避免的生命歷程,亦是經典作品中的不朽命題、人生意義的終極問答!人類對「老化」的觀察記述,始自神話與史詩的時代。希臘眾神不老不死,對比凡人的脆弱無助;《荷馬史詩》裡歲月無情、造化難測,激發人類將有限生命活出永恆意義。柏拉圖、塞內卡跟西蒙‧波娃等哲學家,對「老」的過程進行思考辨證;希波克拉底、培根與虎克,則用理論與觀測,探求人體老化的秘密;莎士比亞、狄更斯、海明威筆下老人的遭遇,更豐富了人們對各式各樣老化情境的想像。透過經典作品的刻劃,「老化」從不可逆轉的命定,轉變成探索生命意義的不朽命題。★為什麼希臘神話與史詩裡面,神都不老不死,人類卻要面臨有限的生命與身體能力?為了長相廝守,女神向宙斯祈求賜予愛人不死,卻忘記許下青春永駐的願望,讓美少年日復一日老去;大英雄阿基里斯都已經有刀槍不入的設定了,為什麼卻還是要留一個腳踝的致命傷?特洛伊戰爭因海倫的美貌而起,難道女性的青春美貌就只是戰利品?在超凡神祇的對應下,希臘羅馬神話史詩所表現出的人類有限生命與身體能力,其實點出了積極的生命觀,正因為無法永恆,更應該積極把握、創造意義。 ★如果人體如同機械,是由精密的零件組合而成,那透過科學是否能汰換老朽的器官,甚至製造生命?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為人類帶來理性的光輝。假如生命如同機械,是精密零件彼此連結運作的結果,那我們能不能透過科學來觀察、實證身體與宇宙的運行,甚至反過來製造生命?於是科學家或者透過精密機械來模擬生命體,或者以科學實驗來驗證生命的運作方式,進一步再刺激對生命的想像,於是創造出《科學怪人》這樣影響後世深遠的文學作品。 ★一舉一動充滿「男人味」的海明威,其實對於老化感到焦慮不安?西蒙‧波娃如何透過哲學,思考老年與性別的一體兩面?棒球、拳擊、狩獵、吃生蠔……,當我們提到海明威,除了他筆下作品的精采洗鍊,也很常連結到他本人的「陽剛」氣息。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他是個豪放直爽的人,但細看他的作品角色,卻可以發現有很多老人與年輕人的對比,並從中流露出對於老化的恐懼與焦慮?大家都知道西蒙‧波娃的《第二性》,以及她本人在性別論述上的重要地位。但其實西蒙‧波娃還有一本《論老年》,談論了老年所受到的歧視。也因此無論是女性或老年,都面對了不公平、不合理、不人性的壓迫歧視,不應該被動接受。 ★從神話史詩到現代小說,西方經典作品中如何敘述、思考「老化」?我們又可以從中看到哪些「老」樣子?「老」是生命的歷程,是人生的終極問答,也是文、史、哲學家筆下的不朽命題。人類觀察「老化」、描述「老化」、探求「老化」的價值,從《荷馬史詩》到《老人與海》,我們在故事中看到老化的現實、歲月的無情,但仍期望在有限生命中找到永恆意義;柏拉圖、塞內卡跟西蒙‧波娃等不同時代的哲學家,則對「老」的過程進行思考辨證;希波克拉底、培根、虎克等醫學、科學家,用理論、觀察與記錄,探求人體老化的秘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化」?為何「老化」一事會成為古今諸多經典作品的主軸?「老」是否只有單一路徑、刻板想像與病痛的交纏?人類對生命本身有怎樣的想像與未來展望?本書依時序探索西方經典作品當中對「老化」的論述與想像,這些作品與作家對於時間、身體、記憶的書寫,是後世讀者藉以思索「老化」的重要途徑,引導我們回顧每個人自身終將面臨的課題:「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老化」。【誠摯推薦】王德威|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平路|作家林繼宇(魚葛格)|精神科醫師、IG「精神科與身心療癒筆記本」創作者陳韻如|臉書專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蔡甫昌|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臺灣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學會理事長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兼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簡媜|作家(依姓氏筆畫排列)作者以深厚的學養,曉暢的文筆,深入淺出的方式,綜覽西方從古至今有關老化的再現與論述,為身兼「文普」與「科普」之作。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老後就要直線進入疾病嗎?我們應跳脫無形框架,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有成就。本書透過西方經典重塑對老化的理解,值得一讀再讀。陳韻如(臉書專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

  • 超級記憶術:改變一生的學習方式(三版)
    By 李鵬安

    開啟記憶寶庫的終極金鑰,就在這套風靡全球的全腦記憶法!資訊爆炸的時代,人人必懂的記憶要訣,左、右腦並用,啟動你的記憶潛能,讓你記得快、憶得久……有了《超級記憶術》學生─大考小考免補考老師─教學評比得第一家庭主婦─生活有序變有趣業務人員─業績長紅必分紅公司職員─交辦事項是好樣商務人士─簡報談判No.1這是一本不分年齡、行業皆可適用的魔法書,讓你不需死記硬背,便能迅速突破記憶障礙!

  • 50個,受用一生的增強記憶法
    By 黃桓瓊, 翁燕然作

    良好的記憶力,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礎,更是學業與事業成功的關鍵。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教你探索人類大腦記憶的潛能,傳授你增強記憶的祕訣,無限擴充大腦記憶體的容量。透過行動的實踐與持續練習,你必定很快突破學習瓶頸,創新學習技巧。 本書特色: -超強記憶祕笈,讓你過目不忘- 生活的一切都跟記憶脫不了關係,尤其是學習。本書提供五十則增強記憶的方法,讓你循序漸進掌握記憶的祕訣,不斷累積新知,讓你的頭腦成為知識百寶箱,從此當個超強記憶王!

  • 全新6周正念练习法: 全球最热潮流, 人人都在追求的内在整理, 让你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活出愉悦人生!
    By Ruby Wax, 韋克斯, 韦克斯茹比

    全新6周正念练习法: 全球最热潮流, 人人都在追求的内在整理, 让你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活出愉悦人生!

  • 一生必學的100道經典家常菜: 自炊、請客、好友相聚的必備萬用食譜,單身貴族、小家庭、大家庭都適合,不管是排隊名菜、人氣料理或眷村菜、經典料理等應有盡有,在家就能簡單做,輕鬆享用!
    By 蔣偉文

    讓人無法招架、念念不忘的100道經典美味料理,喚醒記憶的珍貴瞬間! 讓人無法招架、念念不忘的100道經典美味料理,喚醒記憶的珍貴瞬間! 不管是三杯雞、客家小炒、蒼蠅頭或醉雞、回鍋肉、蔥燒鯽魚、麻婆豆腐等等, 排隊名菜、熱炒店人氣料理、懷念的家鄉美味通通囊括! 從肉類、海鮮、蛋、豆腐、蔬菜到麵飯、湯品,應有盡有! 食材易取得,做法簡單易上手。一生必學的美味料理,想做就做,想吃就吃,超滿足! 誰說在家煮飯就要大刀闊斧、風風火火?輕鬆簡單才是王道,只要掌握每道菜的小訣竅,廣泛運用,就能輕鬆變化出屬於自家的經典料理。不管是最能代表台灣菜的三杯雞、客家小炒、蒼蠅頭、白菜滷等,或已入境隨俗、經過改良的中國名菜如宮保雞丁、醉雞、回鍋肉、蔥燒鯽魚、麻婆豆腐等,或其他國家已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泰式檸檬魚、大阪燒、親子丼、玉米濃湯、羅宋湯等等,排隊名菜、熱炒店人氣料理、懷念的家鄉美味通通囊括!從肉類、海鮮、蛋、豆腐、蔬菜到麵飯、湯品,應有盡有!自炊、請客、好友相聚,單身貴族、小家庭、大家庭都適合,在家就能簡單做,輕鬆享用! 本書共分為一生必學的經典肉料理、豐味海鮮料理、蛋、豆腐與蔬菜料理、家常麵&飯料理與美味湯品等五大單元,即使隨意選擇組合,都能烹調出一桌精彩絕妙的美味! 本書特色: ◆內容豐富,菜色變化多端:不管是最能代表台灣菜的三杯雞、客家小炒、蒼蠅頭、白菜滷等,或已入境隨俗、經過改良的中式名菜如宮保雞丁、醉雞、回鍋肉、蔥燒鯽魚、麻婆豆腐等,或其他國家已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泰式檸檬魚、大阪燒、親子丼、玉米濃湯、羅宋湯等等,排隊名菜、熱炒店人氣料理、懷念的家鄉美味通通囊括!一生必學的經典料理,想做就做,想吃就吃,超滿足! ◆烹調方法化繁為簡,新手必學:從肉類、海鮮、蛋、豆腐、蔬菜到麵飯、湯品,應有盡有!食材容易取得,省麻煩、不費工,做法簡單易上手的100道料理,在家就能輕鬆搞定。即使是完全沒下過廚房的料理新手,也能快速學會各式各樣的美味烹調法! ◆食材處理技法,快速掌握美味秘訣:如何事先簡單處理食材,加上作者獨門的烹調秘訣,絕不藏私,完全揭漏,讓您在烹調過程中更容易成功,隨手完成一道道美味的經典料理。 ◆完整食材索引,絕不浪費:細心貼心實用,淺顯易懂又容易閱讀,讓您不論何時何地都能依所需馬上找到想要學習的各式料理,享受下廚的樂趣。

  • 記憶林: 秋笛文集
    By 秋笛

    我坐在病房的塑料椅子上,耳邊那有節奏的聲音不停地響著,這聲音已經陪伴母親整整一個星期了。假如母親能說話,她一定會讓我們把那助吸器給關掉。只是,母親,她已無法反抗了。 人的一生不會是平平安安,沒有狂風暴雨,也有那細雨紛飛的日子。就因為有這些風雨,更要珍惜那平順甜蜜的日子。作者以雋永的文字,娓娓道出埋藏在記憶中的深情故事,讓人格外深刻……【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活學:終生受用的人生高效能解密
    By 金惟純

    台灣最具影響力雜誌《商業周刊》創辦人──金惟純,人生顛峰時,無意間闖進一趟生命探尋之旅,終於學會面對自我矛盾,重新學「怎麼活」! 人生到最後,只剩一件事,就是:活好! 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光。 世上到底誰是英雄?生而為人該怎麼活?我還能為世界留下什麼好事? 我如今體會到,「學怎麼活」、每天換一個「更好的自己」,是人世間最高效能、越早開始越好的事。 個性能化、心念能轉、過去的遺憾都可再度圓滿,何況未來的命運? 人生哪有比「活好」更歡喜的大解密! 人一生重複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頭」。所以,管好你的念頭,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你是否是個不願意「看見」自己的人?過著「不得不」的半吊子人生, 對自己的處境既不願面對、接受,又無法處理、放下。 問自己,你到底要不要快樂?這個決定,超越其他一切的決定。 ※本書精選《還在學1》、《還在學2》,並增補作者近年來更深刻的生命學習心得,完整體現「活學」豐富而美妙的旅程。 從事業顛峰引退後的金惟純,在人生下半場回歸生命的學習,透過自我修練的經歷和心得,引導人們走上有意義的人生。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人生最重要的事」像一面鏡子,赤裸裸照映出你的內在面貌,終於如實的認知自己;第二部分「最高效能的人生」,分享如何透過「事上練心」,重新圓滿人我之間的關係,找回真正的快樂;第三部分「跟人在一起」,談在職場乃至組織及世界的領域中,如何對待,如何與人共修,讓生命環境更美好: ●不得不,就是半吊子人生,對自己的處境既不願面對、接受,又無法處理、放下。 ●因為沒有接受全部的自己,也難怪做人那麼累。 ●人一生重複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頭」。 ●焦慮的來源,與面對什麼處境無關,只與自己的想法有關。 ●抓住道理不放,是心性成長、事業發展和人生圓滿的障礙。 跟著金惟純踏入學習之旅,一同體會最赤裸的人生省思,揭開你不敢觸碰的深層內在……本書特色 1.作者分享從《商業周刊》的企業理念、育才,接班想法、世局觀察中,淬鍊出的經營想法。 2.更新近10年的人生學習體悟,讓你跟著作者一起成長與學習。同時,也貼近成功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自我成長與成功的關鍵要素。 3.集成功學、人生哲學、自我學習於大成,一本書讓你看透。

  • 大腦這樣記憶,什麼都學得會: 精通所有技能的最高學習法,比爾蓋茲、記憶冠軍、高績效人士一生受用的記憶習慣
    By 喬許.弗爾(Joshua Foer)

    開始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在回憶錄中,譚米特深刻描寫了亞斯伯格症候群對他成長過程造成的影響。「我不知道其他小孩會怎麼看我,因為我對他們毫無印象。對我來說,他們只是我的視覺和觸覺經驗的背景。」童年時期,譚米特對細瑣知識無比熱中, ...

  • 醫道習慣:心、身、情、食、寢,習慣成自然
    By 蔡璧名

    心、身、情、食、寢, 習慣成自然 習慣可以自主選擇,可以自由製造。 浮生急景,心身康健,方可安步當車,逆境如順境! 紅塵情濃,先愛自己,才能愛而不傷,相忘於江湖! 心、身、情、食、寢,是良好生活的根本!沒有健康的體魄,其他全無意義;沒有舒暢的心情,再好的身體也會慢慢耗損。《醫道習慣》為你開啟養成良好習慣之旅!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可能面臨有形無形的衝突、孤獨、無意義。透過醫、道經典能啟發我們在出現衝突時看見希望與和諧,在感傷孤單中發現自由與美感,在感知無意義的途中找到或被喚起生命更核心的意義與價值。 這是「醫道習慣家」的養成之旅,歡迎來到「醫道習慣家」主題列車中,這是一節我們將共乘的「詮釋經典╱歸返生活╱養成習慣」的車廂。習慣是可以自主選擇的,是可以自由製造的。良好習慣,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修習本課程,首先,使你得以在東西方習慣學的基礎上,了解自我舊習,嫻熟習慣迴路;其次,協助你瞭解自身、明確目標,進而透過傳統道家與醫家所提供的「身能輕靈」與「心能安和」的階梯,用最為輕鬆並見效的方法,踏上洗心革面、脫胎換骨的捷徑。 「望氣色練習」和「切脈練習」,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我的身體狀態;「陰陽五行說本草」,讓你懂得選擇餐食的傳統搭配,如何更有益於當下的身體;藉由太極拳、虛實步、穴道導引與「坐」出「緣督以為經」身體質感的實際鍛鍊,練習「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一己,讓保養身心成為你自覺的日常修行。透過「提示─慣性行為─獎酬」三段迴路,養成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的習慣,鍊就「鬆柔筋絡,凝定心神」的習慣,嫻熟「重視美好靈魂」的愛的習慣。 臺大中文系副教授、作者蔡璧名,以她獨特的家學背景,融合傳統中醫、太極拳法、老莊學說,將良好習慣養成的身法與心法逐個解說、示範,讓自我期許心、身、情、食、寢的夢想得以實現。 傳統醫學與道家經典是屬於正向醫學、正向心理學,「病人」可以變?「平人」,「平人」可以變?「真人」;而這些都有賴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在習慣的解構與重構中,與你所在的「天地」融?一體,活出醫道習慣的儀式風景,讓有限的個人生命從潤澤一己到磅礡萬物。 │誠摯推薦│ 于美人(知名主持人) 林麗珍(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邱亞歷(知名化妝師) 唐綺陽(占星專家)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麗珍(美國國家太空總署太空物理研究員) Lulu黃路梓茵(金鐘主持人) 章廣辰(知名演員) 楊小黎(知名演員) 蔡百謹(知名髮型師) 鄧惠文(榮格心理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盧廣仲(音樂鬼才) 蘭萱(蘭萱時間 節目主持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