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裝著我們的所想所望, 也會留下供後人思念的痕跡。 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這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 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 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 ╳ 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 聯手打造一場關於生死的對話練習 亞馬遜讀者4.8顆星感動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你為什麼不讓我好好跟爸爸說再見?這成為我終身的遺憾。」一直不知道父親早已車禍過世的女兒,哭著對媽媽說。 「我死了以後,希望有人能幫我照顧媽媽。」罹患絕症的九歲小女孩跟創傷治療師說。 「我喜歡你在我身邊織毛線,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性格怪異的獨居老人跟年輕志工說。 今日的我們陪伴親友逝去,明日的我們則要和自己告別。 當生命邁向終點,你會想要怎麼離開? 我們都害怕死亡,所以習慣避而不談,但死亡仍然會來,並且讓我們措手不及,難以好好跟最親近的人告別,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可以早一點談論自己希望的臨終和死亡,也許我們就更能承受生老病死,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世代之間的聯繫,更是人生自主的最後機會。 本書由兩位作者的對話開始,以德國的觀點和政策為鏡,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將臨終和死亡融入生活和社會之中,學習傾聽並表達內在的需求,更能擁抱需要慰藉的人。 兩位作者是多年至交,皆致力於臨終關懷的推廣,並從中體認到世人對死亡的避而不談,時常造成自身與親友的遺憾,這促使了他們在二○一六年聯袂寫下《告別的勇氣》,除書寫自身經歷親友離開人世的過程,也探討老人集居住宅、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等議題的重要性,呼籲社會需推動更人道的臨終文化,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學習如何陪伴在臨終者身邊、學習如何陪伴身邊有親友過世的人,以及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這是一本十分個人的書,也是一本充滿社會關懷的書,甫推出即登上德國各大書籍排行榜,並引發熱烈迴響。 【好評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阿潑|文字工作者 袁瓊瓊|作家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簡媜|散文作家 【專文推薦】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藝術,良好的生命教育必須從小、從幼稚園開始教起,以心靈為導向,重視生命的品質與人性的尊嚴,同時對生命抱者感恩、敬畏的心。……《告別的勇氣》內容充實,引用了許多思想家的經典名言,秀丹很真誠地推薦給您。 ——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 感謝商周出版翻譯了這本德文書,使我們得以借鏡德國文化來學習死亡,除了擴展世界觀之外,更體認到在生死大事上,其實全人類是共通的!……兩位作者一再強調「學習活著道別更勝於生存的藝術」,但我還想再更多些,時時做好「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即放下)」的「四道人生」,才是一種直到最終的自主人生啊!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在我們每個人都會走入的晚年,為死亡做好準備絕對有其必要——不管是自己的死亡或親友的死亡。本書觸及的死亡各議題如道別、安寧醫療、臨終照護、陪伴、安樂死等,對於邁向老年化國家的台灣很有參考價值。……死亡很強大,但我們可以用新的姿態定義並面對它,以帶給他人撫慰、自己也從中獲得撫慰。愛,能夠更強大。 ——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真正的民主精神不在制度,而是活躍於你來我往,與各種不同意見的人溝通,找出大家得以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 每個國家都面對一些意見分歧的問題:高教未來該何去何從、老貧人口誰照護、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甚至轉型正義能如何在回望痛苦中探究真相又不挑起對立?德國尤其如此。 德國,國情與歷史複雜,是個始終不和諧的社會。但即使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失敗,還是有能力在廢墟中重建國家、與東歐和解、處理納粹問題、完成統一的和平革命與許多驚人的成就,成為歐洲的心臟、世界的強國。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德國一直存在著「爭論文化」(Streitkultur)。 爭論文化貫穿西方歷史,影響思潮。德國更深信據理力爭才能釐清事實,不管社會多麼激烈分裂,爭論仍是維繫成熟民主政治的必要手段,能將國家與社會帶到更好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捧著一小塊台灣,是值得我們激烈呵護的新生民主。 勇敢使用理性,我們需要民主,但此刻民主特別需要我們。 作者蔡慶樺,兩度獲得人權新聞評論獎、並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長年派駐德國,對德國社會文化與德意志思考,有深入觀察與見解。他在本書以許多德國社會的爭議,包括國族認同、移民議題、同婚與其他同志權益等,闡明德國如何在歧異中據理力爭,不放棄尋找,得以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爭論中逐漸走向成熟。 這些問題也可以在臺灣的脈絡中見到。 希望能藉由這些高度複雜、立場鮮明的爭論中觀察一個國家,反思台灣。我們爭執了,然後呢?摩擦如何再轉為尊敬?針鋒相對後如何團結合作? 異中求同,而不是求同一。即便在知道最後可能無法共享同一立場的情形下,仍然願意一起爭論,一起接受一個不和諧的社會,彼此共容。即使困難重重,也值得學習。強力推薦 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 駐德記者 林育立 德國文化觀察家 & 作家 神奇海獅(李博研) 教師 & 作家 蔡淇華 廣告導演 & 作家 盧建彰 (依姓氏筆畫排序)好評推薦 報導者總編輯 李雪莉 慶樺是個專注認真的思考者,做為他的編輯,常有機會拿到他第一手所寫的文章,他的文字總能跳脫現下的嘈雜音浪,但又緊貼這個時代的各種爭論,試著理性提出各種觀點,為平行的世界嫁接起可能的藤蔓,讓絕緣的生命體異中求同,即便最後不真正同意彼此,卻能理解、尊重、善待那些在我們眼裡不同的異議者。...
越是活在嘈雜的時代,越需要一場靜謐好讀—— 建中老師邀你——!起!來!讀!書!凌性傑精選書單,親身傳授寫作祕笈。一場最全面、最耀人的紙上讀書會,42則暖心筆記與你為伴,解放生活桎梏,換取書冊間的璀亮輝芒!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張愛玲〈愛〉 潛入蕭紅的黃金時代,遙望呼蘭河江水悠悠,或自張愛玲《小團圓》、胡蘭成《今生今世》,拼湊絞纏大半輩子的傾城絕戀。當所有情感、真相任時間湮滅,一切破落壞朽之際,文字是最明澈的軌跡。於是蔡素芬的《燭光盛宴》,亂針刺繡般縫補舊時代女性欲望,王盛弘《大風吹:台灣童年》則溯回彰化八斗子老家,一路撿拾記憶,也尋回自我。到了二○一四年三月,立法院前人手一枝太陽花,羅毓嘉以詩留下證據,他說:「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當時光編結成書,被淘洗過的那些將永恆留下,讓人銘記,也讓人心安。 身處噪囂現世,請用一本書,為自己拉開一個寧謐宇宙。凌性傑憑其多年文學經驗,對生活、對人情悉心敏銳的洞察力,既是說書人,亦為領航者,帶著人們划向冊頁深處,經由廣袤文字填滿內裡孤獨。有書作伴,更能直視生命,平添過去不曾領會的意念和美學;蟄伏字裡行間的燁燁繁星,遂成現實中最溫暖的光照。 本書分三輯:「黃金時代」主要介紹各個文學名家及其重要作品,在動盪年歲如何冶煉文字?經過離合悲歡,如何以書寫療癒自身?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讀,完整俱現蕭紅、林語堂、張愛玲、魯迅等作者的生平事蹟與創作圖像;時代流過,至今仍飄散郁郁清香。輯二「陪你讀的書」為現代中文創作書評,從書寫內容、時代背景、技法文風細細品嚐,沒有艱澀難懂的論述,而透過簡潔筆觸深度剖析,切開華文創作層次分明的肌理。輯三「生活的重量」為引介國外貼近生活的文學譯作,探究性別、文化與社會諸多面向,知識與各種思辯隨之傾洩而出,體現文學落實於生活的實用性質。 【本書特色】◎ 42則精選書單,自經典文學言及現代生活的深情脈脈,全面關照青年與成人,適合親子共讀,更適合老師帶著學生,一同進入文學殿堂,分享閱讀樂趣。 ◎ 身兼詩人、作家與高中國文老師,凌性傑以深入淺出的語彙,縮短人與文字的距離;無論陷入生命囹圄或正逢青春迷途,閱讀皆是最好的陪伴。 ◎ 自重要經典叩問作者生平,爬梳為文間條條思路,溯游至創作源頭,作者本身也是一部巨大歷史,與作品兩相輝映,關於書寫的全貌也逐漸明晰。 ◎ 現代中文創作精采書評。含括散文、小說、新詩,更擴及飲食雜文和心理勵志,篇篇觀點獨具,以現代思維在閱讀中闢鑿寬廣視野。 【同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王盛弘(作家)王聰威(小說家)李崇建(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林明進(作家、建中老師) 范宜如(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陳美桂(北一女中老師)廖玉蕙(作家)羅毓嘉(詩人) 出版社 麥田 (城邦)
儘管眼前埋伏廣袤的原野和恐懼 儘管還一無所有 但在幻想中,感覺自己擁有一切,那就是青春 陳文茜與10位夢想飛行者的人生相談 蔡康永、周杰倫、五月天阿信、劉若英、嚴長壽、林懷民、蔣勳、羅大佑、許芳宜、潘石屹 他們的人生故事,也是懷抱著夢想的你的故事 他們的信念,帶給這個時代的青年,最有力量的信念與箴言 本書收錄陳文茜主持、中天電視製播《中天青年論壇》節目,各位與談人的精采人生故事,藝文界大老、音樂人與作者,這些具有影響力的創作人,他們的個性、背景、人生故事以及夢想的實踐歷程,點燃生命的花火,帶來美學、音樂、創作上的美好;他們的故事,將給你啟發與熱能,獻給所有懷抱夢想的你。 ●「不是一切努力,都會流失於沙漠。」――陳文茜 ●「你不用急著完成你的夢想,可是你要不斷地靠近夢想。」――蔡康永 ●「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生老病死不是我們可以控制,但我們可以控制的是內心的堅強。」――周杰倫 ●「堅持很孤獨,可是你要堅持,最終被看到的,都是堅持下來的人。」――五月天阿信 ●「年輕最不怕的,就是失敗。」――劉若英 ●「你必須得先把自己的手搞髒,你必須能夠蹲得下去,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的深入。」――嚴長壽 ●「當我疲累的時候就會告訴自己,不能背棄初心。」――林懷民 ●「生活裡面的溫度,生活裡的溫暖,不完全是用你看待物質的條件來看,有時候可能要看更多更多。」――蔣勳 ●「要走得夠久,不要讓自己安於所擁有的。」――羅大佑 ●「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許芳宜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歸根到底,世界是你們的。」――潘石屹
失去母親這件事
那些我們無法原諒自己的時光,都不會毫無意義。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暢銷作家雪兒.史翠德, 在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後,寫下拯救你靈魂的療傷之書。 插畫由紅點設計獎得主Dyin繪製 你不需要為了取悅別人,達到他們認定的成功。 也不需要向別人解釋你的人生規畫, 因為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度過這一切。 即使你不明白,為何要承受這些痛苦和傷害, 也請你相信,這會是你生命轉變的開始。 .明明害怕,卻還是坦然面對,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付出的努力趕不上期待、犯下的錯使你滿懷內疚、交付了真心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我們總是這樣,一邊後悔一邊度日、一路失去一路前進,直到回過頭才發現:人生就是由這些好與不好的時光涓滴而成,即使痛苦不會消逝,我們可以依然可以拿出勇氣,等未來的自己給予它新的意義。 本書收錄了132則療癒人心的語錄與思想,從人際相處的困惑、成長途中的掙扎,到人生課題的體悟??雪兒證明了──無論生活多令人沮喪、發生了多少壞事,文字都擁有讓人重新振作起來的力量。 談到底線,雪兒說:「人際界線讓別人學會如何對待你,也讓你學會如何尊重自己。」 談到嫉妒,雪兒說:「你得記住你擁有多少東西,而且別人的成功對你的成敗毫無影響。」 當你羨慕起別人的生活,她提醒你:「許多看似諸事順遂的人,其實也經歷過痛苦掙扎。」 當你無法原諒自己之際,她叮嚀你:「把心力投入在自我厭惡上,不會讓你變得更好。」 迷惘的時候,請翻開這本書,保持心中的愛、多一點耐心、用同理心對待別人、原諒自己。 請相信,絕望總會有消失的一天。 ★本書使用方式 .Step 1 靜心準備:深呼吸,靜下心,給自己10秒清理思緒,將手放在書上準備提問。 .Step 2 心中默想:專心地默想你的煩惱或問題,同時拿起書籍隨機翻頁。 .Step 3 得到答案:在直覺適合的時間點停下,打開頁面,即可得到本書想告訴你的答案。 ★本書特色 1.歐美療癒天后雪兒.史翠德,勇敢活出自我的第一本人生語錄。...
★金鼎獎、卓越新聞獎、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大獎、吳舜文新聞獎得主,近年來最受矚目的國際新聞記者。 ★卞中佩(政大創新學院助理教授)、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張潔平(Matters創辦人 )專文推薦(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五年、橫跨八國,一個臺灣灣記者來自前線的第一手採訪與關鍵實錄 近年來網路與社群媒體的興盛,人們的連結、互動與訊息共享變得更容易,然而,這也使得民主國家面臨前所未見的考驗。極端主義以網路為工具點火,使穆斯林青年成為恐攻分子;境外勢力可以跨海介入另個國家的總統大選,使社會分裂;當網路行銷與政治利益結合,傳遞的是人民的聲音,還是產業的聲音;日漸極端化的立場,又如何在每一個國家樹立新的「柏林圍牆」?寄生於網路的「真相產業」,從政治、商業到社會心理層次,如何在全球演變,成為亟需理解的新課題。 記者劉致昕二○一六年以布魯塞爾為第一站,從訪問傷心卻不絕望的聖戰士媽媽開始,帶著我們深入真相製造在不同國家造成的致命效應,橫跨比利時、法國、印尼、德國、中國與臺灣,不僅有第一手的採訪,透過這些國家呈現真相產業不同面向的威脅,最珍貴的,是採訪到的每一個人物。劉致昕的報導當中沒有絕對善良的好人與邪惡的壞人,被這些處境所傷害吞噬的人們,起身對抗挽救頹勢的人們,在其中牟取套利空間的人們,這本書寫的是他們的故事。故事的基調是鋪展他們所在的社會結構,為何如此行動,以及提出時代趨勢往何處去的警示。 這個時代我們就置身其中,共同經歷、見證過一些事件,但總是很難說得清楚,在假新聞讓一切真假難辨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
輻射好可怕?關鍵是「劑量」 一次搞懂手機、X光、微波爐、基地台、電視、核電廠的輻射真相 以醫學影像及放射科專業,破解與輻射相關的科學謠言。 本書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講述有關輻射與放射線的基本知識,各篇均輔以幽默插圖和清晰易懂圖表,讓讀者對日常生活中與輻射相關的事物能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因了解真相而得以安心。 你必須知道的生活輻射知識-- ◎只要是插電或裝電池的東西都有輻射? ◎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吃了容易致癌? ◎用手機上網的人容易腦殘? ◎什麼是「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 ◎我家門口有高壓電怎麼辦? ◎照X光一定要穿鉛衣嗎? ◎輻射劑量可以「吃」嗎? ◎磁振造影是用核能做檢查? ◎溫泉也有放射性? ◎機場的X光檢測機會導致不孕? ◎福島核災後,日本進口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輻射猶如雙刃刀,在醫療診斷及治療上,對人類有無可取代、極大的貢獻,但在取用其好處之餘,也不免要承受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此外,在生活環境中也免不了受到微量輻射的可能。為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對輻射知識的了解與推廣極其必要,作者彥朋是我長庚大學的學生,他以生活化的語法來說明與介紹輻射的正確觀念,相信可讓讀者在極短的閱讀時間內吸收到正確的資訊。~洪志宏 長庚醫院副院長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很容易閱讀的書籍,作者以詼諧輕鬆的文字,在兩百多頁的篇幅中,將大家在生活中的各種輻射憂慮包括醫用輻射、電磁波、紫外線和天然輻射等一次掃盲成功。 ~萬永亮 長庚大學教授、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主任兼所長 居禮夫人說:「生活中沒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只有需要理解的東西。」輻射在醫學、通訊等當代科技中被廣泛應用,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又總是對應著從未消弭的謠言與誤解。作者以學理基礎為本,盤點並解釋各類常見的輻射疑慮。期望本書的推廣與傳播,能拉近人們對輻射科學的資訊落差,進而成為輻射議題溝通的關鍵前提。 ~廖英凱 泛科學網站專欄作者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生活觀,閱讀這本書能讓你認識有力量的思想, 或者,最好能挑戰你現有的世界觀。」--湯姆?巴特勒-鮑登 本書涵蓋入門哲學四大主題: ...
楊家將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