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先生辭世30年
宋楚瑜曾擔任經國先生14年祕書
特以口述歷史,闡釋經國先生治國領導的理念、風格與做法
經國先生曾在手記上說:「大小諸事只要自己一不留心,就會出事。
經國先生辭世已30年了,「經國學校」學生、
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政府不能不當一回事!
追隨經國先生是宋楚瑜早年人生規畫中的一個「意外」。這個「
宋楚瑜一直在經國先生身邊受教,學習揣摩為政之道,
政治是藝術,也是科學,或許每時每地所遭遇的對象和情境不一,
本書憶述經國先生許多故事,並歸納整理他的治國領導十大特質,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 祕書長馬樹禮以年事過高為由,向蔣經國主席表明引退之意時,就曾傳出經國先生有過由年輕的首席副祕書長宋楚瑜接任祕書長的主意 ... 報告》第10 章),經馬樹禮親筆記錄下來的文字,就成為國民黨推動該項政策的原初依據,這只是馬樹禮交給宋的諸多紙條之一。就 ...
一九七二年六月蔣經國接任行政院長, 也是本書作者張祖詒開始跟隨蔣經國的起點。 一直到一九八八年一月蔣經國辭世,張祖詒始終是蔣經國的重要文膽, 見證了那一段台灣政治與經濟的重大變革。 本書是張祖詒追憶在蔣經國身邊十六年的日子, 他眼中的蔣經國,是總統,也是一個平凡人;是長官,也是一個工作狂, 透過他的回憶文字,我們看到一個美好年代的領導人,尤其是他的晚年生活, 觸及當時接班的敏感話題,以及台灣幾次的重要歷史事件,是重要的史料記錄。 本書特別邀請馬英九總統撰寫推薦序。 馬總統是蔣經國提拔的人才,曾在他身邊擔任祕書與翻譯的工作, 從他的眼裡看這本書,「要瞭解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與總統期間重大決策的背景, 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書。我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關心臺灣的人。」 馬英九總統點出了這本書的重要歷史價值。 名人推薦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不是作者揭露了鮮為人知的政壇內幕,而是作者經由近身觀察, 披露了經國先生在許多重大決策背後的心境與思維, 這些心境和思維凸顯了經國先生改革創新、無畏橫逆的性格, 也因為這種性格,使他在遭受內外環境挑戰時, 總能沉著因應,推動革新,帶領國人突破困境, 為台灣的榮景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關心臺灣的人。 ──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 馬英九 如果沒有本書的問世,蔣經國晚年多采多姿、可敬可親的身影, 將無法如此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
蔣經國先生全集
沈昌煥(1913-1998),江蘇蘇州吳縣人,上海光華大學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碩士。曾任蔣中正英文祕書、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兩度出任外交部長、駐西班牙、教廷與駐泰國大使、國家安全會議祕書長、總統府祕書長,主導中華民國外交系統近30年,有「外交教父」之稱。本書為沈昌煥先生逝世20周年研討會紀念實錄,內容包括研討會照片與紀要,以及由蕭明禮、陳立文、楊善堯、陳世局、許峰源、洪紹洋、任天豪、王文隆八位學者所寫的相關論文,書末更附有沈昌煥先生少年時期所寫的七篇文章,並特別收錄珍貴照片兩百餘張,以紀念沈昌煥先生對中華民國外交上的貢獻。
一个人慢慢整理完这本集子,好像在独自回忆一段即将消逝的时光,又像是在兴冲冲地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忽而,意识到,自己内心还是有些许感动、落寞以及慨叹的。当它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一切都不重要了,我把自己,把我爱的人以及爱我的人,统统装进这个紧致的匣子里,于是我便心安理得地放下了,准备开始下一段未知的旅程。
本書收錄蔣經國在民國39至49年以及52年的手札,內容包括手條、手函、讀訓心得及家書四大類。手條是蔣經國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兼救國團及總統府資料室主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行政院退輔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期間,對部屬下達工作指令的手寫條子;手函是在這段期間寫給上司、部屬、師長、學生、友人、親人的信函或電文;讀訓心得是閱讀總統蔣中正關於政治和軍事方面訓詞後的長篇心得報告;家書則是寫給家人的信函或電文。這批手札以較為感性的文筆,生動地呈現蔣經國在這段期間處理公私事務的情形,頗能反映蔣經國的行事細節、個人風格以及內心想法,並且勾勒出時代背景,具有第一手史料的珍貴價值。
本書是由「生活隨筆」與「城鄉紀事」的兩部分彙集而成。「生活隨筆」專欄的書寫內容,敘述自由思想的生活樂趣;「城鄉紀事」的16篇文字,則是記述城市或鄉間的所見所聞,可說是學術生涯中的田野調查,或生活紀遊的一部分,也是城鄉景點的記憶。
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也沒有遍地開花的科學園區、工業區? 更沒有台灣傲世全球的電腦、半導體、電子面板三大產業; 它們2021年創造超過三千億美金的產值! 台灣工業發展最關鍵的人物李國鼎,是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 因著他的使命感,讓台灣成就偉大! 也因此帶動了一群為台灣工業全力拼搏的時代人物。 活在世上,除了金錢以外更需要什麼?在追求名利之外, 還要具備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可以為社會帶來貢獻? 「使命感」、「做對事」指的是什麼?可能不同人有不同解讀。道理很簡單,只要先將自己本事培養起來,能力被看到了,就有更多機會,待遇也就越高,成功水到渠成。但「本事」不只是專業能力,也包括了管理能力與領導力,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個特質:對改善國家、社會及產業的那種強烈「使命感」與「企圖心」。 台灣的經濟奇蹟,是李國鼎的格局、視野及使命感,努力不懈、卓越領導打下基礎的結果。而嚴家淦、孫運璿、石滋宜、趙耀東這幾位官員,他們在李國鼎一生成就中扮演什麼角色?本書貫穿台灣工業七十年的發展,提供您另一個對台灣經濟的認識。 本書的橫軸是工業化,縱軸則是介紹以李國鼎為主,及陳誠、嚴家淦、尹仲容、孫運璿、趙耀東、石滋宜等數十位影響台灣工業發展的關鍵人物,探討他們如何在不同階段,驅策政府各部門,帶領產官學研,共同在廣泛的科技產業──資訊、通訊、電子、半導體、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等,上下通力合作,創下全世界開發中國家都羨慕的經濟奇蹟,以及龐大出口產值,改善了全台灣人民由農轉工,由貧轉富的生活水準。他們的使命感驅使他們的一生,抱著格局與視野努力向前。七十年當中,將台灣每個階段的經濟、產業不斷擴大、精進,最終推動了台灣成為世界電腦、半導體、智慧手機等上百項產品的製造之王。 本書列舉的人物剛好貫穿台灣工業化的四個階段:台灣工業化從無到有(1950年-1965年)、工業區崛起(1965年-1980年)、電子電腦產業發展(1970年-2000年)、半導體光電產業形成(1980年-2020年),其中李國鼎先生更是橫跨這四個階段,是對台灣工業發展投入最久最多,貢獻無人能比的關鍵人物,因此他的故事是本書的主軸核心,在各章中會做詳細的介紹。此書詳細介紹李國鼎及他創造的十個典範,他的做事態度、方法,人生觀,值得細細的品味與學習,教大家怎麼學李國鼎做事!
... 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後積極推動行政革新,強調「當官不要做生意,做生意不要當官」,讓曾任蔣介石機要秘書的人事行政局長王正誼 ... 報告》乙書指出:蔣經國在擔任行政院長與總統的 16 年間,人民平均所得從 482 美元成長到 5,829 美元,最高與最低所得差距從 4 ...
從《蔣經國日記揭密》到《門裡還是門外?》, 獨家採訪郭禮伯之子,獲悉關鍵證言, 以最新考證,再探蔣家世紀身世之謎! .寫在日記裡的白紙黑字, .是真實心聲的吐露?還是政治考量的包裝?抑或了斷情緣的決心? .日記裡的關鍵頁面為何失蹤?50年代發生什麼事,讓蔣經國從不去看雙胞胎? .隨著郭禮伯全新事證的出現,答案已呼之欲出! 有關「蔣家門外的孩子」──孝嚴、孝慈這對雙胞胎的身世,觸及幾位主要人物,包含上猶縣長王繼春、將軍郭禮伯、蔣經國與章亞若的多重關係,本書將逐條探索深究。 *「一生貧病苦,滿門鰥寡孤」的王繼春 王繼春是蔣經國建設新贛南的患難夥伴與知交,王家境貧寒,身材矮小、又染有肺病,得年僅三十五歲。從出身背景看,時髦年輕、且家族食指浩繁的章亞若,不可能愛上家徒四壁的王繼春,蔣經國卻在王病逝十一年後,於日記中寫下「他(繼春)生時曾與章姓女相識,未婚而生孿子……」,此一證據直指王繼春儼然是雙胞胎的生父,然推敲王繼春死後,追悼會上乃由年過七旬的老父在靈前代為答禮,若非因其無兒無女,豈會如此安排? *不只是蔣經國情婦的章亞若 章亞若十五歲就嫁給遠房表哥唐英剛,她能歌善舞、能詩能賦,打扮入時、喜歡嘗試新事物,唐英剛則重禮教,觀念上比較保守,性格上的差異使這段婚姻以悲劇告終,在其夫死後,章被唐家人以謀害親夫之嫌扭送拘留所,郭禮伯「英雄救美」對章伸出援手,章感動萬分,此後便開啟兩人長達七年的交往。但郭禮伯是有家室的人,章亞若雖希望郭家能承認她的地位,卻遭元配趙氏反對,未能如願…… *蔣經國的「大哥」郭禮伯 郭禮伯是黃埔一期畢業,蔣介石的嫡系門生,在老蔣的指示之下,郭禮伯給予蔣經國許多教導,亦師亦友,蔣經國對郭則一直以「兄」相稱,因兩家人來往密切,自然知道郭禮伯和章亞若的關係,也幫郭保密,這段期間,蔣經國均以「大哥的女人」的態度對待章亞若。日後,章亞若輾轉進入行政公署,與蔣經國往來互動頻密,感情迅速升溫,直到一九四二年三月六日,蔣經國在日記寫道:「接電報知亞若生二男,心中喜極。」……一九四九年遷台以後,蔣經國在每年的六月十六日南下出席陸軍官校校慶時,均會順道探訪郭禮伯,與郭把酒暢談。是否郭、蔣二人酒酣耳熱之際,提起過章亞若的兩個孩子身世,否則一直以來對章家的接濟,在五○年中期怎會突然中止? 蔣經國與章亞若的私生子之謎,至今仍是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話題,透過蔣經國日記挖掘出的一條線索,以及郭禮伯將軍的回憶錄祕辛,讓人對雙胞胎孝嚴、孝慈的身世充滿無限想像。 蔣孝嚴究竟是誰的兒子? ──姓蔣?姓王?還是姓郭?! 當事人雖多已逝世,以今日科技,檢驗DNA是否仍有可能? 二○○四年四月十八日,蔣孝嚴正式換領象徵「認祖歸宗」的身分證,由從母姓「章」依法改姓「蔣」,然而,隨著蔣經國日記於二○二○年公開,此一經法律承認的事實似乎又受到動搖……。 蔣孝嚴的生父會是誰呢? >>>是在關鍵日記中堅決否認的蔣經國嗎? >>>還是蔣經國在贛南的革命夥伴王繼春? >>>又或者是與蔣、章關係密切的郭禮伯? 作者黃清龍鍥而不捨追蹤這則「蔣家祕辛」的蛛絲馬跡,在廣閱資料交叉比對、提出假設且嚴謹求證,並獨家取得全新證言之下,許多謎團終於得到合理解答,真相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