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設計故事學:好設計,觸發愉悅、渴望、驚喜和信任感!用講故事的技術,把設計思考作成一部好劇本

圖解設計故事學:好設計,觸發愉悅、渴望、驚喜和信任感!用講故事的技術,把設計思考作成一部好劇本
ISBN-10
9864779990
ISBN-13
9789864779994
Category
Design / General
Pages
20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1-07-01
Publisher
商周出版
Author
艾琳.路佩登

Description

《圖解設計思考》作者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最新暢銷作品


 你可將這本書視為創作行動的腳本。

 在書中所介紹的工具和概念都能應用於當今的設計實務上,現在的設計不僅隨時在改變,也更以使用者為中心。

 你將在書中學到如何使用圖片、表格、寫作和其他方法,來進行創新與分析。

 這本書涵蓋了許多設計師可以用來衡量專案的工具包括:寫作技巧與說故事清單,幫助設計師檢視相關問題,像是:你的作品中有沒有故事情節?有沒有向使用者提出行動呼籲?你有沒有機會與潛在使用者建立共鳴?是否能讓觀眾積極互動、創意觀看?有沒有運用設計元素來邀請使用者參與故事?



第一次聽到「設計就是要解決問題」這句話,是我還在紐約柯柏聯盟學院(The Cooper Union)念藝術的時候。當時是一九八〇年代早期,Photoshop、數位字型或網路根本還沒有出現。老師告訴我們,若想要解決與視覺有關的問題,設計師就要以理性的手法來應用各種簡單的形式。紐約地鐵的標誌系統就是一件能解決問題的傑出作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依然十分出色。設計大師馬西莫.維涅里(Massimo Vignelli)與鮑伯.諾達(Bob Noorda)運用無襯線字體和明色系的圓點,設計出一整套標誌,把越來越凌亂的地鐵路線整合起來。整套視覺系統經過許多年研究,終於在一九七〇年正式上路,一目了然又便於維護,不僅解決了當年的問題,還沿用四十年至今。


當年還是學生的我,常覺得光是解決問題,無法充分體現設計實務的豐富性。美、感覺與感官呢?還有幽默、衝突和詮釋呢?後來我以設計和寫作為業,一路上都仍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對設計和語言間的關係深感著迷,於是便寫了文字設計與語言學的理論。在馬里蘭藝術學院教書之後,我也和學生們一起探索各種不同的應用方法,包含體驗設計、多感官設計、設計思維和感知心理學。


這本書將探索說故事和設計之間的關聯。故事往往描繪事件並激發好奇心,它的篇幅可能比一首打油詩還要短,也可能會如史詩一般長。而設計則是運用形狀、色彩、材料、語言和系統思考來改變事物的意義,舉凡交通標誌、網路應用程式,到洗髮乳的瓶罐或緊急避難所,都會因設計有所不同。設計能體現價值、傳達理念,能為人們帶來快樂、驚喜,進而促使我們採取行動。無論是設計出互動式的產品或內容豐富的出版品,設計師所做的,都是邀請人們進入一個場景,探索其中所包含的意義,並去觸碰、思索、漫遊和行動。本書將以說故事的觀點,來探索視覺傳達的心理學。人們總會不斷找尋方法或創造出自己的一套模式來認識這個世界,當原本的模式受到挑戰,我們往往會感到新奇、刺激,有時也會覺得挫折。而將說故事融入設計,能讓消費者對產品和內容產生想像,進而引發行動和行為。


本書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是「行動」,探索了常見的敘事方法,包含敘事弧線和英雄旅程。設計師在思考使用者與產品及服務的關係時,便可以將這些方法應用在其中,比如當使用者開啟某個小裝置、辦理銀行帳戶,或者到訪圖書館等等,這些過程其實都有各自的敘事弧線,有不同的跌宕起伏,更包含了迥異的期待和懸念。設計就是一門未雨綢繆、預測未來的藝術。若要規劃場景和設計故事,就必須學習使用相應的工具和技術,才有能力去設想未知的情況、反思當下的狀態,進而規劃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第二部份「情緒」則著眼於設計如何影響我們的感覺、情緒和共鳴。「共創」(co-creation)便是其中一種方式,能與使用者建立共鳴,進而設計出改善生活的解決方案。而想要做出引發共鳴的作品,設計師必須認知到,每位使用者的情緒歷程都包括了高低起伏,各個階段中,會有不同的煩惱、憤怒和滿足,畢竟沒有人會成天歡欣鼓舞。


第三部份「感官」聚焦於感知與認知。故事的發展取決於事件,人們的感知也是如此。舉凡凝視(gaze)、完形法則(Gestalt principles)和直觀功能(affordance)等原則,都將感知視為一種創造秩序和意義的動態過程。人的感知是十分活躍的,並且隨時都在改變,每當人們看見、觸摸和使用我們設計的作品,就會產生感知,比如說,光是運用顏色和形狀,就能觸發多種感官的實際經驗。設計當然可以先將人們引導至某種特定方向,但最終,使用者還是會擁有各自的體會。這本書涵蓋了許多設計師可以用來衡量專案的工具,例如,寫作技巧有助於設計師傳達出清晰生動的故事,好讓客戶和同事都能理解,而說故事清單則能在專案執行期間,幫助設計師檢視相關問題,你的作品中有沒有故事情節?有沒有向使用者提出行動呼籲?你有沒有機會與潛在使用者建立共鳴?是否能讓觀眾積極互動、創意觀看?有沒有運用設計元素來邀請使用者參與故事?


這是一本關於設計過程的書,同時也探索了該如何談論設計。設計師能運用故事來觸發情緒或消除疑慮,也能闡述事實或影響觀點。使用一個應用程式的過程就好像歷經一趟旅行,都需要花上好一段時間,過程中會接收到不同的聲音、景象和觸覺回饋。而且就像旅途中會碰到路障,使用新程式的過程中也會遇上一些阻礙,像是電池沒電了、信用卡刷不過,或者不斷跳出來的無意義視窗,不僅破壞了使用體驗,還耽誤了我們的時間。這些都是我們日常劇場中的小場景,可能包含了愉快的感受,也可能帶來麻煩,端看這些體驗最初是如何被計畫的。希望你會喜歡這本書,把它當成你的工具,因為這本書的設計初衷,就是希望能讓設計師一邊創作一邊閱讀。這本書充滿了趣味的圖片,在以文字書寫而成的故事旁邊,講述著屬於自己的圖像故事。

Similar books

  • 設計的心理學: 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
    By 唐納.諾曼

    設計的心理學: 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

  • 设计美学
    By 黄柏青著

    如著名的“马一角”和“夏半边”。马远绘画下笔遒劲严谨,设色清润,山石以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阁楼大都用界尺,而加衬染,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夏圭绘画简劲苍老而墨气明润, ...

  • 設計問題: 體驗與交互
    By 〔美〕布魯斯•布朗、理查德•布坎南、卡爾•迪桑沃、丹尼斯•當丹、維克多•馬格林

    (25)廣告商斯塔希斯·喬治艾迪斯(Stathis Georgiadis)給他的廣告公司取名為英化的「ΜΠΙΖΝΕΣ」(Mpiznes)[商務]。他覺得這個名稱富有創新意識,現代。該公司沒有像其他戰前機構那樣,大多採用希臘語命名。

  • 设计问题:体验与交互
    By (美)布_斯•布朗等主_

    本_共由十一篇文章_成,全部_自美_麻省理工_院(MIT)出版社出版的《____》(Design Issues)_志。__志是____研究_域的_威__刊物,主要刊___的_史、理_和批_方面的研究_文和案例,在___ ...

  • 产品设计可装配性技术
    By 张旭, 王爱民, 刘检华

    《产品设计可装配性技术》从产品设计总体出发,针对产品装配中的工艺规划、手工装配、自动装配以及装配中的连接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产品设计中应当考虑的与装配工艺 ...

  • 設計思考工具箱: 50種策略應用大解析,建構邏輯思維,打造貼近顧客需求的商業模式
    By 麥可・路里克(Michael Lewrick)、派翠克・林克(Patrick Link)、賴利・萊佛(Larry Leifer)

    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商業創業類」暢銷書 讀者評為「任何想使用設計思維的人都無法忽略的一本書」 跟著史丹佛大學教授、「設計思考」創始人賴利.萊佛一起玩轉設計思考, ...

  • 设计学通论
    By 王巍, 唐济川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也”的类似说法。我国是丝织物的发源地,传说是嫘祖把养蚕缫丝的技术传授给人类。除了蚕丝,当时用作纺织的材料还有麻、葛、苎等植物纤维。我国利用植物纤维制作成纺织品,应该是新石器时期的事情。从河姆渡等新石器遗址中,不仅出土有许多 ...

  • 設計概論
    By 李巍

    標價 1500 美元一雙的 Lucehese 牌女靴,用皮極為考究,全部用一歲半左右的小牛皮的肩胛部分製成。製成一雙靴,往往要耗掉數張整牛皮,而且全部用手工縫製而成,精細無比,堪稱女靴中的極品。從消費傾向來看,80 年代以後已進入形象消費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發生 ...

  • 设计问题:创新模式与交互思维/
    By (美)布_斯•布朗等主_;_志祥,辛向__

    《____》(Design Issues)由美_麻省理工_院(MIT)出版社授_翻_。Design Issues是____研究_域的著名__刊物,主要刊___的_史、理_和批_方面的研究_文和案例,在___域具有很大的影_力。本___ ...

  • 圖解設計思考 2 進擊的使用者
    By 艾琳.路佩登

    戴爾.多爾第(Dale Dougherty)是一系列暢銷軟體指南的出版商,在他於二〇〇五年發行《 M a k e 》雜誌之後,「自造者」一詞成主流。《自造者人權宣言》(The Maker's BillofRights)裡包含了「要螺絲不要膠水」(scr e w snot glues)這一類的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