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健保改革之路

第三波健保改革之路
ISBN-10
9864799398
ISBN-13
9789864799398
Category
Medical / Health Policy
Pages
36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7-20
Publisher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Authors
劉淑瓊, 黃煌雄, 江東亮

Description

落實醫療資源分配正義 推動健保永續,促進全民健康 2011年,立法院剛通過二代健保修法; 兩星期後,「我國全民健康保險總體檢調查報告」出爐, 台灣邁出第三波健保改革的腳步。 如何合理使用資源、保障資源分配正義, 是這波改革關注的重點。 1995年,台灣開辦全民健保制度, 至今已嘉惠無數台灣民眾。 時隔二十五年,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 防疫工作也因有了全民健保,更快建置完善。 透過多年來累積的全民健保資料庫, 「口罩實名制」得以快速建立認證機制, 旅遊史、病史等資訊的即時查詢與分享, 也因「健保雲端系統」而得以實行, 並且能夠即時掌握病患居住地區或工作場所是否有通報個案聚集, 與健保資料勾稽,再回饋疫情指揮中心與醫療院所, 協助醫療院所醫師與醫療人員及時判斷下一步該如何做, 避免疫情進擴大或導致院內感染。 再加上,健保推動「分級醫療」, 建立上、下轉診制度,醫療院所各司其職, 有助疫情流行期間民眾就近取得醫療照護服務, 避免病患湧入醫院所可能引發的群聚感染。 然而,民眾與醫護人員在健保體制下, 卻是截然不同的情境。 近年來,「醫護人員血汗」議題不時躍上媒體版面、 給付制度引起多方討論…… 令世界稱羨的全民健保,開始出現永續危機。 第三波健保改革,刻不容緩。 改革的核心,從重振四大科與守護社區醫院切入, 關注面向含括無效醫療的調整、安寧緩和醫療的推動, 其後更擴及醫療支付制度、醫療財團法人的角色與經營等, 在關鍵時刻緩減健保制度的崩壞危機, 持續為落實醫療資源分配正義與健保的永續經營而努力。 本書詳述這些年來分配正義的實踐經驗, 邀集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就醫療科技評估、支付制度改革、 合宜的醫療品質、醫療財團法人的定位與改革、 健保署的定位挑戰與展望、台灣醫療體系的永續經營等面向提出建言。 因為,唯有健全的全民健保制度,才能在每個需要的時刻,守護全體國人健康。

Similar books

  • 兩個太陽的臺灣:臺灣文化、政治與社會運動的狂飆年代 (增訂新版)
    By 黃煌雄

    1921年之後,日本統治臺灣已逾25年,臺灣人明白武裝抗日行不通,乃積極轉以非武裝方式與殖民當局對抗。文化協會成立,《臺灣青年》、《臺灣民報》創刊,逐步喚醒民眾的抵抗意識,而後至1931年之前,陸續出現的農民組合、臺灣民眾黨、工友總聯盟、臺灣共產黨、臺灣自治聯盟等組織,路線左右紛呈,譜成臺灣第一個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因此,這十年不僅是一段重要的抗日史蹟,對於臺灣社會啟蒙與本土社會運動發展,也深具歷史意義,而當時先覺者的觀念,例如解放婦女,並不落於今人之後。 此外,其他的日治史著作,多半述而不論這段歷史,對於當時的人物,不論立場、路線是否始終如一,多半一律稱頌。本書作者以「歷史週期表」的概念,給予各個人物合適的歷史位階,還諸位先賢一個歷史的公道。 今日增訂版,在內容文字及照片略有增修,另新增六篇文章、附錄三篇,讓作者評論的觀點更形突顯,更具時代意義。

  • 看不見的行動能力: 從行動者網路到位移理論
    By 林文源

    看不見的行動能力: 從行動者網路到位移理論

  • 誰在吃健保?你所不知的祕密
    By 謝啓瑞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環境下,很多廠商的營運計畫都要「打掉重練」,作者的專業生涯也不例外。打掉重練的第一步是走出學術象牙塔,以科普書籍的寫作方式,將多年來對健康經濟與健保政策的研究成果與觀察,整理成一般大眾可以理解的內容。本書以說故事方式,講述醫療市場所面臨的各種重要決策難題,並藉由國際比較凸顯台灣制度的優勢與缺失,最後提出可以讓健保永續經營的三個改革方向。這本書從全球性的高醫療費用現象開始,說明帶動醫療支出成長的主要經濟力量。然後系統性地介紹構成各國醫療體係差異的三個重要決策變數:如何籌錢,如何提供服務,如何付錢給服務提供者。然後再以美國,英國,德國的制度為例,說明全球主要醫療制度的資源分配方式與面臨的主要挑戰。綜合學理的論述與各主要國家的實際經驗,本書進一步提出台灣制度的最致命性弱點與改革的方向。最後的結論則是指出台灣需要一個專責的健保研發機構,將本書所提的三個改革構想付諸實施:(1)建立多元就醫體系,(2) 建立一個按療效結果付費的支付制度,(3)設立一個專責生產醫療品質資訊的機構。

  • 生存革命
    By 楊志良

    台灣社會正持續崩壞中 當危機威脅到生存,就應該及時革命 從個人、社會乃至於國家,重建公平與公義 為何民主未必帶來幸福快樂?為何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為何台灣醫療水準高,國民健康卻比不上別人?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觀察到台灣社會當前的問題:政府施政無能又貪腐,為了選票亂放民粹式的福利政策;權、錢、媒結合,社會資源跟財富愈益集中,貧富差距擴大,階級固化;高齡化與少子化速度愈來愈快,社會及健康醫療保險都面臨破產;用意識型態防疫,造成無辜人命的犧牲,以及經濟的重大損失;種種因素交疊加成,終將引爆生存危機! 有鑑於此,楊志良決定發起新一波的革命,從國家、社會、健康三大議題切入,提出具體有效的解方: •針對罷免與公投修法,還權於民 •公營事業股票全民配股,還錢於民 •調漲公立學校學費,資源公平分配給學子 •支持稅改,讓社會福利能夠永續 •推動第三家庭以因應超高齡社會 •重視預防保健,醫療體制更完善 如果你也關心台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這本書將為你揭示政治與社會的亂象,以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影響,並回到實務層面,提出保健、社福、政治制度的改革與重建,以及如何落實分配正義,讓社會福祉的效用極大化,進而讓這個民主國家回歸「民有、民治、民享」的核心價值。

  • 中美外交秘辛: 對日抗戰勝利-文化大革命
    By Nancy Bernkopf Tucker, 唐耐心, 徐啓明

    中美外交秘辛: 對日抗戰勝利-文化大革命

  • 有效閱讀: 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5大閱讀策略,9種課堂情境,19篇操作練習與引導示範,有效提升閱讀素養!
    By 鄭圓鈴

    跟著閱讀教育的資深教授,打破只依循備課用書教學的上課模式,帶領學生搭建「蜘蛛式」的主動閱讀鷹架,進而具備「蜜蜂式」的創造性閱讀能力。 透過示範選文與實際操作,提供最有效的學習地圖、提問口訣與教學策略,讓課堂從「回答標準答案」邁入「思考與討論」,更讓孩子真正領略閱讀的美好滋味。這是讓閱讀教學從五花八門推廣活動式的「量變」,邁向扎實帶領孩子深入思考討論,幫助閱讀教育產生「質變」的第一本專書。在這個Google就可以搜尋到所有標準答案的年代,教育應該要培養下一代搜尋、綜整資訊,正確解讀、判斷資訊,以及思考、表述觀點與意見的能力,才有能力躋身愈來愈需要創意與思考的全球化舞台。而國語文教師如何跳脫傳統國文課只是形音義辨識、美言佳句修辭介紹的講授式語文教學,漸次轉為透過「有效提問」,幫助學生學會「有效閱讀」,本書提供了務實可行的示範性做法。 本書重點內容包括:3種閱讀層次與3大閱讀歷程,從螞蟻式的被動閱讀,蜘蛛式的主動閱讀,到蜜蜂式的創造式閱讀,透過「檢索與擷取」、「統整與解釋」、「省思與評鑑」3大閱讀歷程,循序漸進提升閱讀素養。5大閱讀策略,從「找一找」開始,帶領孩子統整並「說出主要的」文章概念;透過「為什麼」與「想一想」,解釋文本的表層訊息與深層涵義,並用「你認為」再次思考,學習推論與省思,說出觀點與看法。3大文體8類文本,從圖表、知識短文與文學作品3大文體出發,再細分為數字表、統計圖、分類圖、說明類文章、評論類文章、散文、小說與戲劇等8種文本,各自說明可使用的閱讀策略、有效的閱讀步驟,並列舉閱讀範例演練與操作步驟解析。9種課堂情境相互對照,犀利描述課堂問答狀態,穿梭於課堂師生對話中,幫助教師省思自我教學樣貌。19篇操作練習與引導示範,包含課外文本與課內教材,透過有效的提問用語與引導建議,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有效提升閱讀素養!本書特色資深教授,為閱讀教育引路:曾任試題研發委員的師大資深教授鄭圓鈴,集結多年閱讀教學工作坊精華與經驗,犀利點評國語文課堂樣貌,詳述有效提問口訣與現場教學步驟,最貼近中學教師現場需求。有效閱讀如何讀的最佳導航:第一本深入探討如何有效閱讀「圖表」、「知識短文」與「文學性」等不同文本類型的專書,以不同類型的課外文本進行示範,透過實際動手操作與練習,裝備自己成為「有效閱讀者」。有效閱讀怎麼教的最佳地圖:以中學生國語文教材的課內文本示範,藉由規劃學習地圖,設計建構式學習單,並逐步搭建學習鷹架,教師可直接應用於課堂之中,進而教出「具備閱讀素養」的學生。這樣設計,讓學習單更有效:根據學習地圖與閱讀策略,示範如何設計非選擇題式的建構式學習單,不僅幫助老師了解學生閱讀理解的過程,更有效發覺學習困難與盲點。搭配題本,閱讀策略更純熟:本書可搭配鄭圓鈴教授另一著作「閱讀素養一本通」題本,指導學生實際操練閱讀理解素養的知識與觀念。誰能從本書受益?十二年國教浪潮下,希望提升教學專業與提問能力的中學語文教師 希望能帶領孩子深度掌握閱讀技巧的家長、閱讀志工與各領域教師 對五花八門的閱讀活動感到厭倦,希望培養孩子深度閱讀力的師長 任何想培養統整、省思、評鑑能力,領略創造式閱讀樂趣的自學者

  • 生死之間︰柯文哲從醫療現場到政治戰場的修練
    By 柯文哲

    急重症外科出身的柯文哲,以開刀般銳利的方式剖析自己; 這本書,是柯文哲之所以成為現在柯文哲的故事。 過去的柯文哲,在科學醫療中斟酌人性; 現在的柯文哲,在人性政治中運用科學。 ----------------------------------------------------------------- 成就你的,也可能毀掉你;挫敗你的,轉念即是重生。 世俗的成敗,在死亡面前,不過放下而已。 我是柯文哲。三十年急重症外科醫師的經歷,我看過無數生死;我經常穿梭在一床床病患間,問自己:怎樣才算活著?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當你被生死折磨過,你的邏輯會跟別人不一樣,你會懂得勇敢,你會看淡挫折! 我的人生很簡單。前半輩子在台大醫院裡做了三十年,每天看到的不是病人就是家屬,說話對象總是醫護人員。如果沒有後來的波瀾轉折,這輩子應該都是醫生。二○一四年二月十七日早上八點,我值完大夜班,脫下白袍掛在牆上,下定決心離開。在那之前,我是頂級的醫學專家;那一刻之後,我把一切歸零,走向政治。 從柯醫師變成柯市長,從「生死之間」走向「是非之辨」,這是我一路走來的反省和紀錄。 【本書特色】 .最多故事、最善感、最真實的柯文哲 穿上白袍的第一天,第一個病例就讓我終生難忘。一對新婚夫妻,先生碰上工安意外腦死,妻子淚眼汪汪坐在旁邊……忽然間我發現,當醫生不是想像中那麼快樂的事。醫生固然有治療成功的喜悅,卻無可避免要面對病人很可能死亡的無奈:要剁掉病患的雙腳繼續治療,或是關掉儀器讓他走了;要治療到什麼程度為止,才算夠了?判定死亡是醫生的特權,更是責任。 .急診室與加護病房裡體悟的生死智慧 二十幾歲剛當醫師時,我只看到病患;四十歲時,我看著心電圖、病理切片、抽血檢查數據就可以診斷治療,不必也不用看到病人;過了五十歲,我又看到病患了,我看到一個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和社會糾葛不清的病人,還看到病患旁邊的家屬。我慢慢領悟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切只能盡力,但求問心無愧。 .將「生命邏輯」帶入「政治邏輯」的柯文哲市長 是人生的種種遭遇和行動,證明了我是誰,決定了我是怎麼樣的人。從柯醫師變成柯市長,我深深體悟,許多醫療問題出在,當醫生不再對病人的痛苦覺得不安;種種社會不信任則是源自,當為政者不再對人民的痛苦覺得愧疚。 ----------------------------------------------------------------- ...

  • 編劇高手
    By 黃英雄, 黄英雄

    編劇高手

  • 把脈中國: 對習近平的第一手觀察
    By 林洸耀

    解讀現代中國不可或缺的著作! 完全剖析蔡英文的新對手:習近平 2016台灣必須面對的新挑戰現任路透社北亞首席記者林洸耀,爬梳三十餘年記者生涯點滴,從各方角度觀察中國與現任領導人習近平的一舉一動,同時希望兩岸能夠不因誤解而兵戎相見。他提醒台灣讀者:擺脫敵對思考,在事實中發掘真相;從權力運作出發,深入思索大國作為;知己知彼,正視中國大陸的未來趨勢,再次找出台灣發展新方向。本書重點之一:對習近平與中國社會的看法。 從基層做起、痛恨貪腐的習近平提出「正能量」一詞,打擊貪汙、導正社會風氣與充實精神生活將是他任內厲行的政策。此舉對中國社會將產生何種影響?重點之二:對中國經濟和外交的分析。 中國是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發展的重點國家。無論是擘畫「一帶一路」藍圖,或是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習近平「中國夢」的一部分。但接二連三的中國股災,是否預視了「中國模式」不可行?重點之三:對兩岸關係的預測。 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的「馬習會」,是兩岸領導人在分隔六十六年之後,首度在公開場合會面。兩岸問題是習近平任內必須面對,也是新任台灣總統蔡英文無可迴避的歷史共業。究竟兩岸能否在習近平與蔡文的帶領下,走出新路線?解讀現代中國不可或缺的著作! 作為路透社歷史上最資深、最受尊敬的華人記者之一,他保持新聞業者崇尚的獨立、客觀、冷靜。此書能夠為全世界讀者提供獨特的價值。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總編輯王豐林洸耀是我所見過長年對北京政治觀察最敏銳、最深入的國際記者。 ――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當今,做一名記者,不做聳動新聞、不去揣摩報導、不揭發內幕,而對一些名人、名事都是具實報導,這樣的風格,讓林洸耀先生成為很難得的一位記者中的君子。本書出版,必定洛陽紙貴,有益於求知若渴。 ――佛光山開山宗師星雲大師林洸耀可說是我們這一代的新聞社派駐中國的記者中,最傑出的。他毫無畏懼地報導中共高層的決策內幕,帶給讀者少見的融合內外觀點的新聞報導。 ――前路透社經理裴士高京城名記。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以上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 法拍屋實戰寶典:法拍教父黃正雄教你投資法拍賺千萬
    By 黃正雄

    法拍教父黃正雄第一本不藏私法拍屋操作寶典!76個經典案例,超過30年、1850件法拍屋寶貴經驗!對抗不景氣的最佳房產投資術!◎隨書收錄完整法拍屋相關法律條文,一本抵三本!臺灣的不動產景氣從SARS以來,歷經約11年的多頭榮景,但經2年奢侈稅的閉鎖期及2016年開始施行「房地合一稅」後,空頭終於翻轉不動產市場,投資客幾乎陣亡或退場,或是移師投資海外不動產,例如日本、美國、英國及東南亞地區,造成嚴重資金外流。到了2022年左右,臺灣人口結構將面臨老人化及少子化死亡交叉,人口紅利慢慢消失。尤其最近內政部營建署公佈,臺灣地區已庫存大量餘屋尚未消化,但每年建商仍大蓋預售屋,不動產市場明顯產生供需嚴重失調,市場上瀰漫著低靡的觀望景氣,每個人都認為「房市快要崩盤了」。不動產可分為四大區塊: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法拍屋,筆者從事不動產教學及投資逾20年,建議大家現今要降低投資預售屋或新成屋,因為許多不動產專家共同的看法,未來國內不動產趨勢將緩跌四年、盤整四年,換言之,未來八年的房地產是看跌。綜觀市面上各種投資理財工具中,能獲取高利潤的理財,不外乎法拍屋、期貨、股票、外匯、黃金或共同基金等,但根據科學統計結果指出,投資上述商品真正賺錢的投資客約只有8%左右。所謂高利潤高風險,有人說:「不動產愈不景氣,法拍物件愈多,相對利潤也愈高。」法院不動產拍賣市場是一座永遠挖不完的寶山,是一條快速致富的捷徑。依據統計,長期涉足此行業,不是大富,也有小康,沒有大賺也小賺。比起其它行業的投資報酬,的確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此行業可當主業,又可作兼職。目前市面上的法拍屋相關書籍,大多數是律師或法官利用法條來解析,全書過於深澀難以了解,而本書以說故事圖像化方式,針對不同法拍的筆錄內容來解析,以及所要採取的因應措施,讓讀者看完法院公告時,心中自然有一把衡量的尺。法拍屋一般可分為四類,愈複雜利潤愈高:A、點交利潤5%;B、不點交利潤10%;C、共有物變賣20%;D、地上權、典權、承租基地建屋、土地分割等利潤25%以上。法院拍賣市場,如果能事先詳細研究案情,徹底瞭解相關法律規章,此條路可說相當平坦,「不大賺,也不會虧」;相反地,如一知半解,橫衝直撞,也難保不會失敗。本書將多年實務及教學精華,以口語化、圖像化及故事方式,和讀者分享法拍屋的賺錢方程式。房產景氣愈不明朗,法拍屋的案量愈是急速增加。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事前多做功課,絕對是殺敵致勝的關鍵,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逢低買進,逢高賣出」,投資法拍屋能使「窮人翻身,富者愈富」,黃土變黃金,礦石變鑽石。【重量級推薦】月風╱「富豪居」創辦人王派宏╱「王派宏財商教育」聯合創始人及首席培訓講師JAMIE╱「輕易豐盛學苑」創辦人林宏澔╱「創世紀不動產教育訓練中心」總經理陳桂銘╱「高仕不動產科技(股)公司」總經理曾文龍╱「大日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黃蜻蜓╱「宸熙學習網」總監蕭繼光╱「新新探索企業」、「互助法拍」總監籃茂山╱《透明房訊》雜誌社、「104法拍網」總經理?出版社 布克文化 (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