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微觀苔蘚,找回我們曾與自然共享的語言

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微觀苔蘚,找回我們曾與自然共享的語言
ISBN-10
9864893904
ISBN-13
9789864893904
Category
Nature / General
Pages
264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7-01
Publisher
漫遊者文化
Author
羅賓・沃爾・基默爾(Robin Wall Kimmerer)

Description

「古老的傳說說道,

畫眉鳥、樹木、苔蘚和人類,所有的生物曾經共享一個語言。

但那個語言早已被遺忘,

所以我們得透過觀看、觀察彼此的生活方式,才能夠了解彼此。」


★如詩般的植物學書寫★


所幸我們有了羅賓・沃爾・基默爾,

她用來自印第安部落的傳承,以及學術的精準訓練,

為我們尋找人類和苔蘚曾經共享的語言,

也將植物學與自然書寫做了最有機且極富詩意的組合。


◆◆◆

王盛弘|作家 

胖胖樹王瑞閔|植物生態與人文作家&插畫家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 

崔祖錫|山岳探險與旅遊作家 

楊玉鳳|台灣苔蘚學會理事 

黃仕傑|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者 

黃盛璘|園藝治療師 

董景生|林試所植物園組組長 

鍾國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榮獲2005年美國自然文學最高榮譽「約翰・巴勒斯」文學獎(John Burroughs Medal)

★出版17年好評不墜,亞馬遜網站五星評價

★結合「民族植物學」、「科普知識」、「人文關懷」之自然書寫佳作

★作者為當代最重要青苔研究權威之一,羅賓・沃爾・基默爾

★搭配北美知名苔類專家霍華德·阿爾文·克洛姆(Howard Alvin Crum)9幅手繪插圖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楊嘉棟博士審訂



★以小喻大,用印第安精神書寫的科普書


身為美國苔類研究權威,同時也是美國印第安波塔瓦托米族(Potawatomi)熊族後裔,加之身為人母、北美原住民作家等不同的角色經驗與獨特血統,羅賓・沃爾・基默爾既擅長精準的科學語彙,也擅長在字裡行間展現印第安人接應自然萬物的思想與深度。


「我們被教導過,

運用植物就是在向它身處的自然表達敬意,

使用植物的方式要讓它的天賦能夠繼續滋長。」


《微觀苔蘚》收錄了基默爾的十九篇散文,她以科普知識為經,生命經驗與部落傳統為緯,揉合生命故事與研究苔類多年的心得。在這系列散文中,有描寫她與女兒、鄰居的日常互動;有在野外採集的刺激冒險;還有超級富豪假借復育之名,邀請她為深山密林裡一座精美絕倫的仿古青苔花園擔任顧問——但她發現,復育是為了遮掩一場遊走灰色地帶、盜取自然的犯行,而自始至終,她都無從得知富豪的真實身分。


《微觀苔蘚》有流暢優美的自然書寫,也有清晰洗鍊的科學語言,基默爾試著用不同的知識系統,讓我們突破尺度的限制,理解苔類這種微小植物帶來的啟發,和森林同樣弘大。作者筆調有時像哲學家的座右銘,有時也像生態科學家的提醒警示,但更多時候,是像部落長老或母親的教誨,悠遠綿長,溫柔纏繞出人類、苔蘚與自然三者密不可分的關係。


★古老、微小,卻支撐一整座森林的植物


苔蘚是最古老的植物,也是最早離開水域,征服陸地的植物。身形僅有雨林的三千分之一,苔蘚卻能蘊養樹木、保護土壤、涵養水分,為昆蟲遮風擋雨,也讓鳥類與熊取用築巢……在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細細密密地支持起了一座森林的運行。


★長在城市縫隙之間的植物


長在城市裡的苔蘚,和人類有許多共通點:多元、適應力強、抗壓性高,在擁擠的環境也能活得很好,而且還經常旅行!苔蘚的葉片構造和人的肺泡有很多相似點,當它們減少消失,正是向我們示警了空汙;還有苔蘚的抑菌以及吸收能力,都曾在一戰被廣泛當作棉花的替代品以及傷口敷料……


★在印第安傳統裡向苔蘚禮敬


傳統的印第安人採集苔蘚,好擦去鮭魚皮上的黏液毒素,也在手套與靴子裡塞進苔蘚,隔絕冬日凜冽的寒氣;在沒有幫寶適的年代,寶寶的搖籃板裡會塞滿舒適的乾苔蘚;還有,在女性的月事隔離小屋裡,會有一籃一籃精挑細選過的苔蘚,好陪伴她們度過這段印第安人認為的靈性高峰;印第安人也將灰苔做成枕頭,據說,那會讓人做上特別的夢……


【內文摘錄】

「一位來自夏安的長輩曾告訴我,要發現事物最好的方法不能透過尋找。身為科學家的我,覺得這個想法很不可思議。他說要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這樣你所尋覓的自然會出現。」


「學習觀察苔類,比較像是靠聆聽,而非觀看。匆匆一瞥不足以成事。過濾一切雜訊,才能真正聽見樂音。苔類不是背景音樂,它們是交織纏繞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觀察苔的方式,可以像是細細諦聽水流撞擊岩石,溪流有很多種聲音,令人平靜,苔也有各種綠意,使人舒心。」


「在紐約州北部的奧農達加縣,一年當中有幾個向植物表達感謝的儀典,各有其時,首先是楓樹,然後是草莓、豆類、玉米。每年十月在加州的大熊湖鎮就有一場橡實的盛宴。據我所知,沒有一個特殊的儀式是獻給苔蘚的。或許禮敬這些不起眼的小小植物最好的方式,就是尋常的小小方法。溫柔盛托住小嬰兒、接住經血、為傷口止血、保暖——我們不就是這樣在世界裡安身立命的嗎?」


【讀者好評】

「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突然間變得栩栩如生,因我終於明白箇中一二。讀了這本書,我開始帶著放大鏡出門,對著樹幹仔細端詳。羅賓・基默爾為我帶來精微細膩的風景。這不只是一本關於苔蘚的書,還是一個北美原住民女性的發聲,也是一個母親的故事,一種透過人類精神講述的科學。作為科學家,羅賓・基默爾結合了經驗論及各種認知方法,她看待世界的獨特觀點令人讚嘆,等著有心人來聆聽她真正的聲音。

──雅尼絲·瑞伊(Janisse Ray)、《餅乾童年的生態學》(Ecology of a Cracker Childhood)、《萬能棉被:回家的冒險》(Wild Card Quilt: Taking a Chance on Home)(暫譯)作者。

Similar books

  •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By 陳志恆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 你得知道, ────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你得理解, ────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

  • 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學
    By 黃春木

    從今天起,以脈絡性思考的全新角度,全面理解人類文明變遷。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 黃春木 老師曾任 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歷史科教育實習課程教師 / 建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召集人彙整逾二十年教學經驗,「學好歷史」的關鍵方法首度完整公開 這是第一本專書,針對台灣中學生,講述如何「學習歷史思考」的方法,強調: ★ 結合自然學科思維,全面理解歷史發展★ 概觀式的認知架構,擴大歷史學習格局★ 掌握脈絡性思考,深入通曉歷史全貌 學習歷史,目的不在強記死背拿高分,而在於開啟格局與視野,提升思考能力。本書詳盡說明如何脈絡性思考,整合零碎重點,讓你看懂歷史變遷,從人類文明的發展中獲得啟發,放眼現在與未來。 在歐美,中學歷史課堂上著重進行「歷史思考」的教學型態已行之有年。透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建立多元、全方位的觀察角度,強化思辨能力,其目標正是為了培養文明社會所需的理想公民。 近年來,這股學習趨勢已吹向台灣,大考命題也開始順應潮流,打破「背了就能得高分」的鐵則,答題時更需要靈活思考。 因為學歷史的價值,是要能從古人的智慧中獲得啟發,所以我們該了解的是,歷史課不應只有僵硬的知識灌輸,必須能系統性地學習,跨學科地探究文明進展。 考高分不等於學好歷史,但學好歷史,才能使你成為無往不利的現代社會理想公民。 【熱烈推薦】歷史教授 周樑楷 /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 徐建國校長 / 臺北市立建國高中 陳偉泓前校長 /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 李慶宗校長 /國立武陵高中 林清波校長...

  • 英式下午茶的慢時光〔全新增訂版〕: 維多利亞式的紅茶美學×沖泡美味紅茶的黃金法則
    By 楊玉琴(Kelly)

    來一場午茶之約,享受撲鼻茶香、挑動味蕾的點心與茶滋味,傳遞英式紅茶文化的美學與優雅 【跟著英式紅茶專家,深入紅茶文化的迷人世界】如何品味下午茶?由英國名瓷Wedgwood、百年紅茶品牌Whittard、美國精品Tiffany、日本「午後の紅茶」等品牌指定茶會講師──Kelly,帶你深度體驗紅茶文化之美。 「下午茶」源自於英國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其悠閒輕鬆、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反映了這個大英帝國最驕傲的經濟文化全盛時期,而茶會更是當時紳士名媛重要的社交場合。從早茶、上午茶、午餐茶、下午茶、晚餐茶到睡前茶,英倫生活百態,都由「茶」開始。 時至今日,令人驚喜的三層架點心、美麗精緻的茶具、風味獨具的各式茶品、優雅迷人的品茶禮儀,構成了風靡全球的英式下午茶文化。無論是喝一杯午後茶,獨享個人的放鬆時光;還是沖一壺好茶,與三五好友閒話家常,下午茶不僅是喝杯茶,更是品味生活的優雅方式。 【說茶.品茶.享茶,紅茶迷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行家推薦的11大經典茶品牌       一生必去的下午茶朝聖地點       沖泡美味紅茶的黃金守則       規劃一週的下午茶時光       五大經典名瓷鑑賞指南       與紅茶超速配的飲食推薦       產地茶、風味茶品飲一覽表 全書以簡潔易懂的描述,搭配照片和插圖,帶領眾茶迷一窺英國古典下午茶的起源、典故與禮節,為飲茶增添豐富的文化意涵,並介紹各式茶具、人氣茶館、經典茶品牌的特色,以及一定要知道的紅茶基礎知識,更教你如何沖泡出美味紅茶、變化出不同風味的調茶,並布置出符合自己期望的茶會,以充分感受到下午茶的魅力。 【本書特色】● 一定學得會的紅茶基礎知識● 最親民的選茶指引與飲食搭配● 便於閱讀及理解的圖文編排方式● 下午茶朝聖地點及主題精選● 經典茶具品牌推薦與收藏指南 ★ 日本Cha Tea紅茶教室代表、紅茶文化專家   立川碧/專文推薦

  • 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By 法蘭西斯.福山

    p>二十世紀末「高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物質生活突飛猛進, 步入資訊時代的同時,人類福祉是否也同步提升? 或許我們的社會正面臨最新的一波巨大的斷裂! 步入「後工業時代」、「資訊社會」的我們, 是否意識到,全球都出現了嚴重的失序危機? 人類歷史的發展上層面臨兩次巨大的波動, 集體狩獵到農業社會為第一波,農業到工業為第二波,而21世紀的我們,正面臨「第三波」的巨大震盪。 法蘭西斯.福山給邁入資訊社會的我們,一個震撼的警示── 我們的社會結構,隨著科技與經濟迅速成長的影響之下,在不知不覺間造成了毀滅性的衝擊! .經濟產業的改變 從工業社會邁向資訊社會,經濟產業因科技產生巨大動盪,現代的知識經濟讓人們因掌控資訊而更有能力,鬆動了傳統的權威層級。 .社會發生質變 犯罪率提高、生育率、離婚率與家庭結構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著科技的進?而逐漸鬆散,進而對他人的不信任,個人主義凌駕於社會意識,這個時代正發生巨大的斷裂,進而造成社會結構的震盪。 .過度個人主義的陷阱 個人主義發揮在市場與實驗室能帶來創新與成長,蔓延到社會規範的領域幾乎使所有權威產生動搖,也侵蝕了家庭、社區與國家的凝聚力,技術的改變造成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謂市場的「創造性毀滅」。 .大斷裂到大重建 福山援引各類數據與社會學等資料,也借用經濟學到生物學等跨領域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同時福山也指出,在舊秩序瓦解之際,新的社會其實已儼然形成──這便是人類與他人?生聯繫的生物本質,人類會依據環境變化創造新的聯繫方式。而大斷裂之後的大重建時期,人們會自然而然的形成新的社會與道德價值,因為只有根據人類物質進步的現實進行社會調適,才能建立健全的社會秩序。

  • 勇氣媽媽
    By Bertolt Brecht

    勇氣媽媽

  • 植物與人類社會
    By 葉綠舒

    本書介紹大豆、小米、木瓜、番薯、稻米、芋、芒果、芭樂、花生、荔枝龍眼、菜豆、蓮霧、豌豆、香蕉、西瓜、麵包樹等十幾種台灣常見的食用植物。

  • 練習不壓抑
    By 蘇益賢

    壓抑自己,只是把外在的衝突變成內在的衝突。 各種情緒,憤怒、悲傷、委屈、焦慮…… 各種想法,質疑、困惑、批判、討好…… 困在心裡繞啊繞,我們聽不到,卻變得沉重。 練習不壓抑,善用接納與改變的力道, 洞悉情緒、釐清思緒,發現自己在意的事, 邊走邊練習,傾聽自己,朝著想要的人生走去。 【本書特色】 ★將艱深的心理學知識,化為實用方法,讓你不再把壓抑變成壓力 別再假裝不在乎,以為壓抑可以息事寧人。 如果連你都不傾聽自己的心聲,誰又有義務了解你? 坦然面對內心深處的情緒與想法,明白自己的渴望與失落, 才能真正和人交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提到壓抑,你腦海浮現的畫面是什麼? 是下屬面對難搞老闆時的有苦難言? 是瀕臨氣炸邊緣時,努力不讓情緒爆發? 還是阿妹的經典歌詞「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壓抑」常常存在你我之間-- 戒不掉大吃大喝的大學生、 不敢說出真心話的未婚妻、借酒澆愁的上班族、 流連於一段段感情,始終定不下來的漂泊男子漢、 把拖拖拉拉當作例行公事的自由工作者, 又或者在關係裡始終離不開對方的妻子…… 類似的劇本不斷上演, 雖然故事的內容、人物、劇情都不同, 但「壓抑」都是核心因素。 儘管壓抑如此常見,我們卻鮮少深入了解它, 往往等到壓抑變成壓力,才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本書從壓抑的「how」開始,介紹五種典型的壓抑方法。 其次,帶領讀者聚焦壓抑的「what」,探討我們到底在壓抑什麼。...

  • 老葉說ㄏㄨㄚ、學
    By 葉綠舒

    本書介紹胺基酸、糖、嘌呤等化合物的發現史及其家族成員。

  • 四川好女人
    By Bertolt Brecht

    四川好女人

  • 讓自己活的更好: 活出幸福人生的心靈密碼
    By 湯勇權

      要善待自己,按照自己的性向走,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好命。即使你不修行,不講究明心見性的工夫,你仍可以自由自在的活出自己。   修德、修心等正面能量,確實可創造出較好的命運,但這是修行的自然因果。   若你濫用心力的話,反而變成雜念太多,會造成反效果。   福至心靈,心靈清淨與清靜,福氣自然來。   生活要尋求身心靈的平衡,不要一直想著超越別人、超越自己,只要我們活出自己,勇敢做自己,我們已經很完美了。最不忍心看到萬物之靈的人,被物質給困 死,為了謀生而受外在環境的操縱,甘心做一受宰割的牛羊。為了謀生,人必須工作來成全自己,但要找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不能以金錢做唯一的考量。身為哲學 家皇帝,工作可以辛苦,但是對生命,不能太辛苦。若從事一個讓你感到勞心的工作,你會錯過生命中許多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