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遺物整理師(暢銷新裝版)

我是遺物整理師(暢銷新裝版)
ISBN-10
9865082810
ISBN-13
9789865082819
Category
Self-Help / Death, Grief, Bereavement
Pages
256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4-01-12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遠足文化
Author
金完

Description

「但凡有生命的存在,必然也會面臨死亡,誰都無法自外。

然而每當有人死去,那麼我的工作便開始了……」

 

黴菌叢生的牆面、充滿穢物與動物屍體的地板、

散落的藥袋或雜物、被血水浸濕的棉被……

你曾經想像過那樣孤單寂寞的風景嗎?

 

穿梭在各種死亡現場的「遺物整理師」,

一邊清理死亡現場的血跡與遺物,一邊思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這些曾在懸崖邊掙扎的生活痕跡、不分年齡與性別的孤獨死亡,

既沉重、哀傷,又充滿了對社會的無限諷刺。

 

然而,這些死亡的細緻陳述,終將成為病毒抗體般的存在,

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更有價值。

 

  ◆清理往生者留下的血痕及生活用品,在死生交替之地工作的「遺物整理師」

 

  盡可能壓低聲響,轉開門把進入屋內,在黑暗中摸索打開電燈。往生者留下的乾涸血跡、帶著刺鼻異味的生活用品……遺物整理是件沉重又嚴肅的事,可是遺物整理師卻像在人們面前無法露臉的幽靈職業,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這種行業的存在。

 

  在遺物整理師的工作場域,充滿了各種「死亡故事」:自殺臨死前做好資源回收分類的女子、自殺前先諮詢了整理費用的中年男子、詢問如何無痛自殺的女子、一同躺著迎接生命終點的夫婦……

 

  隨著遺物整理師金完的視線,我們目睹了每一條生命在踏上死亡之路前的孤獨與絕望。

 

  「我經常出入自殺現場,目睹奪命的手段仍然留在現場的情景。解開掛在陽臺、天花板或天然氣管上的晒衣繩,將野營用簡易火爐上堆積如山的木炭灰燼抖落,那都是我必須做的工作。」

 

  ◆以某人的死亡維持生計是種諷刺,懷著罪惡感,也肩負著社會責任

 

  「清掃亡者的家時,曾見過鬼嗎?」

  「工作時不覺得痛苦嗎?」

  「完成工作後有什麼意義?」

  

  從事特殊清潔的作者金完,不時會收到類似的提問與媒體關注。然而,生與死就像硬幣的兩面,只有單面是不成立的,在死者離開人世的地方,其實會更鮮明地展現他的生活與存在:尚未寄出的履歷表、使用多次的搬家箱子、信箱裡的催繳帳單、一落一落的心理勵志書……

 

  隨著「孤獨死」時代的來臨,遺物整理師在死亡現場見到的,是不分年齡與性別,隱藏在陰暗角落裡的掙扎,以及不得不屈服於社會框架的悲鳴。

 

  「靠死亡維持生計是這個職業的諷刺,但我相信這些紀實內容會產生作用,這是一種社會責任的自覺,激勵我繼續寫作。」金完深信,這些針對死亡的細緻陳述,終將成為病毒抗體般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更有價值。

 

  「在決定自殺後,還擔心善後工作的男人;自己打電話打聽死後清理價格的男人。這世界到底有什麼無血無淚的殘酷事由,將一個人推向窮途末路還不夠,還逼著他要預先擔負活著的人為死者留下的東西清理的代價?」

 

Similar books

  • 行至生命盡頭: 對於死亡與瀕死之坦誠、直接與慈悲的思索
    By 莎莉.蒂思戴爾

    在死亡前的幾周或幾個月裡究竟會發生什麼事?當一個人死掉時以及之後,整個情況是怎麼樣的?本書也含有幾節簡短的實用建議,一點點佛教思想、幾個死亡的故事,以及如何為死亡做準備等。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思考你真的不想要去思考的一些事。

  • Mysteries of Life and Death

    Mysteries of Life and Death

  • Living Through Mourning: Finding Comfort and Hope When a Loved One Has Died
    By Harriet Sarnoff Schiff

    Losing a loved one is one of the hardest parts of life. With sensitivity and wisdom, Harriet Sarnoff Schiff shares advice to help mourners find comfort admist grief and hope...

  • A Child Dies: A Portrait of Family Grief
    By Joan Hagan Arnold, Penelope Buschman Gemma

    A Child Dies: A Portrait of Family Grief

  • 伴,安寧緩和護理札記
    By 胡文郁、汪慧玲、周思婷、姚佩妏、許佩裕、許維方、陳怡安、陳姍婷、陳新諭、葉惠君、蘇靖嵐

    難走的路,因為互相陪伴,似乎就不那麼苦了!「為什麼跟說好的不一樣?」這道問題的解答,我也不會。我只能代替離開的人抱抱你,讓我們都能夠再次想起彼此的愛。病人的痛苦、家屬的捨不得、護理人員的感同身受,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明明走著同一條路,怎麼會越離越遠?從「背對背」,到「手拉手」,互相陪伴是繼續向前的力量!安寧緩和療護箴言──善終,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的決定。➤我們在意───病人的意向與生活「我不想再活了,放我走……。」漫長的疾病治療過程,在希望與失望之間擺盪,「無奈」蠶食著病人的身心靈。讓我們陪著你,在黑洞裡梳理困境,找到彼此的手,尋回面對的勇氣。〈全家福〉「我要奮戰到底,要為孩子奮鬥,我不可以死!」珊珊每次都這樣說。她並不接受安寧療護,可是也不排斥我的探訪,我常到病房看她,試著與她建立關係。漸漸地,我感受到她遠嫁異鄉的孤獨……。〈請讓我,喚妳一聲親愛的!〉「嗨,親愛的,今天好嗎?我們要來打抗生素囉!」只見她瞪大眼睛狐疑地看著我:「為什麼叫我親愛的?」是啊!為什麼喚她親愛的?我自己也愣了一下,或許是同事的陳述讓我覺得:眼前這像刺蝟般防衛的文文心裡,其實躲著一個需要被關注和疼惜的小女孩吧!〈X!要走就走不要拖!〉「給我兩針!一針這裡(指左下腹部隆起的腫瘤)、一針這裡(指太陽穴),然後再見!」虎哥帥氣有如《艋舺》電影角色,乾淨俐落地表達「訴求」。他的太太雙眼承載了許多委屈,流著淚低語:「他要我放他走……。」➤我們關心───家人的調適與自我照顧「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面對宛如海嘯般撲面而來的哀慟,允許自己的難以面對,慢慢沉澱這份椎心之痛,提醒還能為至親做的事情,往往內心的愛會迸出力量,給予最圓滿的祝福與力量。〈我們回家吧!〉「我覺得他還不能回家,現在還沒到這個的時候……,他在家裡要是喘起來,要怎麼辦……?」我牽著她來到氛圍稍微輕鬆的會客室,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她伏在我的肩上放聲大哭。「如果爸爸怎麼了,我怕媽媽會怪我……。」鈺欣終於說出她心底最深的害怕。〈妳是我最棒的女兒〉「有空嗎?我現在非常需要妳這個垃圾桶!」電話這頭的我,靜靜地聽著她連珠炮般宣洩,不時「嗯」、「嗯」回應著,讓她知道我在聽。與其說是垃圾桶,我覺得更像一個避風港,她雖然總是強悍,卻有著不易察覺的委屈與迷惘,讓她稍微「靠」一下,然後更有力量去戰鬥。〈美惠〉「天哪!妳辛苦了!」我忍不住上前擁抱三姊,驚覺三姊好瘦。心疼這弱不禁風的身體要承擔這麼多,不管是照顧阿中還是安撫媽媽,三姊都一力承擔,我的心被狠狠地擰著。這樣的三姊沒有自己,只有家人。可能她早就生病了,只是她都忽略了,我們也沒有想到怎麼會這樣子。➤我們體悟───生命這份禮物護理,是一份工作,但更多時候是人與人之間更真切的交流。陪伴的過程,我也被陪伴著,在彼此的「心」注入一些平安與勇氣,努力讓離開的與留下的人,都能夠不再有遺憾。〈回家,有我〉謝謝妳,雅婷,用自己最後的人生,讓我學習每一次的付出就是得到,讓我有更豐富的內心,再去為需要的人提供協助,也讓我,找到了自己的護理價值。安寧就是帶著病人與家屬去尋找、去發現那些溫暖的存在,然後將彼此的心連結,把心中的愛串起,才能安穩平靜的一直走下去。〈舞者.武者〉哈囉!文叔,最近臉書的動態回顧,不斷提醒我去年的攝影茶會,想和你說,我最近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努力「穩住自己」!就像攝影對你的力量,我有加油喔!還沒被打敗,我還在安寧的工作崗位上。只是好想念你。〈平安的路,怎麼走?〉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許是看不到哀傷盡頭的急救過程,也許是正氣凜然的生前告別式,每一個病人的故事,都有著不同的啟發。安寧照顧的目標是善終,但其實善終並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最好」的決定,只有最「適合」的決定。每一位病人的善終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陪伴病家走過幽谷,是我們不變的心意。安寧就是帶著病人與家屬去尋找、發現那些溫暖的存在,平安地走下去。更多護理師臨床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伴,安寧緩和護理札記》。安寧緩和療護箴言──病人的痛苦、家屬的捨不得、護理人員的感同身受,從「背對背」,到「手拉手」,互相陪伴是繼續向前的力量!本書特色✿ 安寧緩和團隊護理師「病房、共照、居家」全方位守護✿ 十八個真實案例,照顧「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三大面向✿ 十八個揪心故事,完整帶入病人醫療抉擇以及陪伴者的情緒關照✿ 護理師團隊合作帶領彼此,從哀慟中調整,從淬鍊中成長✿ 護理前線最貼近人性的真情記錄,深度直擊護病現場✿ 最暖心的生命書寫,最實用的臨終課題✿ 深入瞭解安寧緩和積極正面的意義力量名人推薦王 浴 臺大醫院前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邱泰源 立法委員、臺大醫學院教授陳月枝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所名譽教授陳石池 臺大醫院院長陳榮基 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慶餘 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名譽教授楊玉欣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蔡兆勳 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蔡致中 燃點公民平台創會理事長(依姓名筆畫排序)溫暖推薦語每個人必經的人生大挑戰過程中,有許多像珍珠的眼淚,有著護理師的溫暖陪伴。──臺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 呂立我相信:醫師的成長,是踏著病人的血與家屬的淚前進。因此,從擔任住院醫師開始,不論是成功或失敗的案例,都深入探究其原委,為的是: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次。然而數十年之後,我發現:有些病人的血與家屬的淚,未必源於技藝不夠精進,而是沒有得到完美的句點。原來,成長之路是那麼崎嶇而漫長,要學習的絕不只是知識和技術。不變的是: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次!――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李啟明安寧緩和醫護如溫暖和風,讓生命春草年年綠,感恩!――立法委員、臺大醫學院教授 邱泰源在困頓中注入一絲勇氣,而心與心相近的時刻――見到了點點溫暖的陽光。――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社工師 吳家鳳一個最黑暗的時刻,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刻;一個絕望的時刻,也是一個充滿盼望的時刻。慈愛的天父為我們預備了天上永恆美好的家鄉,你不過先走一步,我隨後就來與你在永恆相會。――臺大醫院牧師 吳傳健摯愛的人放心離去,您安心地道別,且看安寧緩和護理師的細訴。――臺大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林綉珠陪伴末期病人是人生的歷練與智慧。――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姚建安心裡放下,才是真正的安寧。安寧護理師無私的陪伴和關懷,讓病人完美地走完人生旅程。――臺大醫院院長 陳石池在末期病人照護中,最不容易的是一直保有慈悲的心,努力用專業與愛去修補每個不完美的結局。但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我親愛的安寧公主們,妳們讓我驕傲!――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許美柔跟妳們一起奮鬥,讓我相信這世上真的有天使。――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化學治療科主治醫師 許駿有幸與一群天使般的安寧團隊一起共事,人美心更美的護理師們,一路走來始終保有初衷,一點一滴的努力,陪伴著臨終病人與家屬,參與了他們生命的一段,從真誠無私的互動,面對生命不確定的恐懼,彼此相互支持陪伴,寫下美麗又動人的故事,留下這短暫又永恆的瞬間。――臺大醫院護理督導長 陳幼貴無論是身心煎熬的臨終病人,或是被牽掛的家人,這群有著堅強翅膀的安寧天使,用溫柔且堅定的信念,一一完成病人及其家人的心願,故事的結尾雖然是淚水代替了掌聲,同時也將陽光帶進幽谷。――臺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護理部主任 陳瑞儀這是一本透過文字,分享安寧照顧的溫馨與血淚的好書。――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 Handbook of Bereav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Advances in Theory and Intervention
    By Margaret S. Stroebe

    In this state-of-the-art volume, leading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nd clinician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cross-disciplinary overview of how rigorous research on bereavement translates into practice. They identify new developments and controversies...

  • 生死學十四講: 心靈工坊Master 8
    By 余德慧、石佳儀

      十年前,余德慧就跟楊國樞教授在台灣大學心理系,開設了國內第一門「生死學」課程。當時,每一堂課都大大爆滿,可見國內對於「到底什麼是生死學?」有著強烈的求知需求。  後來,余德慧離開台北,來到花蓮的東華大學,並持續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既深刻體會到身體一步步毀敗對人們心理的撞擊;同時也見證到人們身上的靈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剝落之後,幽然顯現。生與死,在安寧病房的特殊時空中,更清晰浮現出互為表裡的本質和意味。  活著是一齣熱鬧繁華的戲,死去也可以是一首轉化之歌。余德慧自己這兩年也曾遭逢重病,對於死亡有更切近的照看,因而導引出更寬闊的對生死之學的體悟。  「我們在世的繁華有多少操心?多少遮蔽?我們如何能突圍而出,尋得澄澈的本真,讓自己從日常世界走進靈性世界,瞭解回到宇宙的母體是人們最終的歸返。於是向死而生,因瀕臨之心而行於生死學的修行之路,在生活中既認真又不認真,遊戲而又自然,了悟生寄死歸,死亡也是一種存在。」余德慧認為,貼身近觀死亡之後,對生命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二○○○年起,余德慧於慈濟大學重開生死學課程,本書是二○○二年的上課記錄,文中以海德格、齊克果的思想為經緯,作者學養與體驗交織,融合了臨終照顧實務、研究累積的學術理論及自身體驗,文聲如清水潺潺,提供人們一條「通往徹念的擺渡」之路,也是一本寓世修行之書。  推薦:林欣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慧開法師(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教授)、蔡錚雲(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陳福濱(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吳庶深(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 Beyond Death's Door
    By Maurice Rawlings

    All through recorded history people have predicted life after death. But only now, with modern resuscitation methods, are we beginning to see Beyond Death's Door. Does death represent the end...

  • Saying Good-Bye to the Pet You Love: A Complete Resource to Help You Heal
    By Lori Greene

    From a psychologist with twenty years of experience as a pet bereavement specialist, comes the first title to offer cognitive tools and exercises for validating and supporting the particular grief...

  • The Last Dance: Encountering Death and Dying
    By Lynne Ann DeSpelder, Albert Lee Strickland

    New edition of a basic text surveying attitudes, cross-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socialization, health care systems, living with life-threatening illness, funerals and body disposition, the experience of loss, death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