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大歷史

貿易大歷史
ISBN-10
9865511398
ISBN-13
9789865511395
Category
Business & Economics / Economic History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10-28
Publisher
eCrowd Media Inc. 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uthor
威廉.伯恩斯坦

Description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預測,貿易量增加,主要受益人,會是各國豐富要素的擁有人:在英國是資本家及勞工在美國是地主(也就是農場主)歐洲大陸又如何?總體來說,這些國家資本及土地要素稀少,但勞動要素豐富。「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預測,一八七○年以後運 ...

Similar books

  • 貿易大歷史: 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
    By 伯恩斯坦, 威廉·伯恩斯坦

    貿易大歷史: 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

  • 金融創造文明:從美索不達米亞到世界經濟體的誕生,5000年前至21世紀世界經濟大歷史
    By 威廉‧戈茲曼(William N. Goetzmann)

    吳一揆(中信金控總經理):今天全球是一個複雜經濟體的組合,這個全球文明必須面對金融創新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基本問題:如何平衡當下與未來的需求?如何避另一次金融災難的 ...

  • 中國金融大歷史(二版):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西元960~1644年)
    By 陳雨露, 楊棟

    ※初版書名為《中國金融史3000年[中]》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 AD 960 - 1644 盛世之道,到底是先「國富」?還是先「民強」? 經濟學家才能發掘出的歷史真相   宋朝發明世界第一代紙鈔「交子」,造成經濟大崩壞? 強大、剽悍的元朝帝國,最後毀於一場貨幣改革? 在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中,大明「白銀帝國」為何敗給西班牙? ▍宋朝政治「積弱不振」,卻在經濟上大放異彩 ▍ ◎北宋太祖開放民間經濟,鼓勵自由競爭,經濟生產力是唐朝的兩倍,汴京百姓比盛唐富足十倍。 ◎南宋高宗無為而治,締造第一代世界海上貿易大國,首都臨安更是世界第一座不夜城。 ▍元朝大汗寶座用錢換,中國史上第一個官營海外貿易的時代 ▍ ◎蒙古大汗搶錢不擇手段,鹽鐵專營還不夠,畜牧、海外貿易也全收歸國營,佔盡天下之利。 ◎元朝海外貿易發達,商人汪大淵曾兩次橫穿印度洋,到達非洲東岸桑吉巴島,造就古代中國航行最遠紀錄。 ▍明朝坐擁世界一半以上白銀,為何兩度錯失全球霸主地位 ▍ ◎鄭和七次下西洋,足跡遠至南洋與非洲赤道,卻因明成祖要權不要錢,不但沒創造財富,還賠光帝國家底。...

  • 經貿臺灣與大歷史
    By 林滿紅

    這本書指出,中國、日本和美國等如何透過經貿影響臺灣四百多年來的歷史。 這本書收錄作者中研院林滿紅教授8篇有關臺灣經貿史的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的學術著作。每篇著作出版資訊,註於各篇起始處。這些著作發表收入此書時,都經過修改。這8 篇學術著作,就出版形式而言,有2篇論文、2 篇研究回顧、2 篇書評、2 篇重要史料指南。就所涵蓋的時間而言,有從古史到臺灣當代歷史者3 篇,置於本書綜論部分;另有分別集中談清末臺灣者3 篇;談日治時期臺灣者1 篇;談中華民國時期臺灣者1 篇;本書分別將它們收入其所討論的時代單元。這8 篇著作,如果要一言以概之,可說是:臺灣經貿史的一個跨時地、跨面向、跨領域回顧。 這本書回答的問題包括:1.《隋書》〈流求國傳〉的「流求」是琉球還是臺灣?2. 漢人何時大舉來臺?其背後與中國絲與日本銀間的貿易有何關連?3. 漢人何時由臺灣的少數族群變多數族群?4. 清末臺灣的開港何以與幕末日本的開港有同一根源?5. 清末臺灣的貿易何以比中國大陸快速發展?6. 清末臺灣的貿易何以有減少族群械鬥的作用?7. 馬關條約如何影響臺灣的貿易對象由中國大陸為主,轉為之後百年之以日本或以美、日為主?該約簽定之後的50年間,兩岸財政支出有何不同?8. 仰韶文明與明治維新如何在臺灣交會?這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土地改革有何關係?9. 蓬萊米、公醫制度、跳舞的年代在那個時間點同時步上臺灣歷史的舞臺?10.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臺商的大陸經貿經驗對戰後臺灣有何啟示?11. 中國、荷蘭、英國、日本、美國對臺灣的商業經營分別留下哪些影響?12. 不同的經濟史研究法各有何利弊得失?

  • 香江茶事(增訂版)
    By 林雪虹

    茶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常見於茶餐廳、茶樓等生活場域,甚至出現在我們的紙幣上。別小看這一小杯飲料,它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及我們的殖民地歷史。本書嘗試透過文本整理、訪問老茶行及茶人,細說由十九世紀至今香港的茶貿易變遷與發展。品一杯茶,讓我們從茶杯裏輕輕窺探香港由開埠發展到國際都會的起跌,與茶一起見證海峽兩岸和香港關係的變化,從中尋找本地茶文化的根源、現象和未來的路向。增訂版新增一章,特別分析近代普洱茶在香港的歷史發展,以及香港在推廣普洱茶上的角色。目錄序言(劉智鵬)引言第一章 早期香港茶貿發展本地的茶葉生產茶馬古道與香港香港茶行業的發展  林奇苑茶行:二十世紀香港及中國火紅時代的茶事    九洲行:淺談二十一世紀的中港茶行業起跌第二章 一九八○年代以後的發展新式茶館的興起由政府推動的茶文化活動由私人推動的茶文化活動基督教與茶文化教育活動以茶文化交流的民間組織其他活動及課程第三章 香江茶事香港的茶樓文化香港與紫砂文化本地茶人的故事  福華茶莊:專訪「熟茶之父」盧鑄勲    劉裕發茶莊:劉國浩的茶倉    茶藝樂園:陳國義與八八青工夫茶的傳承 顏奇香茶莊:潮州人在香港   工夫茶舍:工夫茶年輕化香港的品牌與精神:專訪福茗堂李少傑第四章 時代巨輪下的變遷新式茶舖的崛起與生存之道  台式手搖飲料店    現代茶藝館百花齊放    新生代尋求突破      香港國際茶展香江以外的茶事      香江茶事在內地概況  訪問香江茶人     訪問香港茶人(一):何景成     訪問香港茶人(二):楊智深訪問香港茶人(三):白水清第五章 普洱茶在戰後香港的發展普洱茶在戰後香港的發展(一) 重整時期:1945-1972年(二) 革新時期:1973-1999年(三) 鼎盛時期:2000-2010年(四) 衰退時期:2010年後總結

  • 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
    By 布琮任

    18世紀的清皇朝,真的是一個漠視海疆的內亞帝國嗎? 從測繪海疆、伐木造船與海防方略,到《海錯圖》、追逐魚翅與渡海詩文, 讓我們重探一段被遺忘的盛清海洋大歷史! 我們已習慣利用以大陸為軸心的史觀,去分析滿清統治中國的歷史:滿洲人馳騁天下,建立一個橫跨中亞的陸上帝國。他們對海洋的認識,對海疆的重視,往往不如前朝鄭和下西洋的積極。若不是19世紀西方列強相繼由海路侵擾中國,清政府也不會意識到鞏固海防,發展海事的重要性。 但史實真是如此嗎? 《海不揚波:清代中國與亞洲海洋》希望追溯清帝國的海洋關懷,證明清代中國在歐美列強紛起入侵前,不是一個漠視海疆的陸權國家。 全書第一部分聚焦於康雍乾三朝在測繪海疆、伐木造艦,以至在渤海一帶發展海洋軍事化等議題,引證清廷的籌海方略與其帝國性的展示,合理地還原十八世紀清政府對海疆的關注及謀劃。 第二部分則自國家層面轉移到以學人、商品為中心的討論,從《海錯圖》的想像與書寫、對魚翅的消費與追逐,以至創作於往返閩臺之間的渡海詩文,探索盛清時代人和海洋的互動與連結。 布琮任試圖透過「去陸地化」的觀點,以淺顯生動的筆觸勾勒清代中國與海洋世界的脈動,從而呈現清帝國在鴉片戰爭之前的海洋意識,試圖為海洋史和盛清史灌注新的思維與色彩。 名家推薦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專文推薦 王一樵(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李其霖(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胡川安(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盧正�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 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 從古希臘城邦經濟到華爾街金錢遊戲
    By 陳雨露, 楊棟

    ※初版書名為《世界金融史3000年》 BEST SELLER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暢銷榜!★   從古希臘城邦經濟到華爾街金錢遊戲 Every True History is Financial History! 想要擁有更多錢,驅使商人發明各種金融機制,一步步影響世界發展! 三千年來,許多看似與金融無關的歷史事件,經過作者抽絲剝繭後, 我們總會驚訝地發現,文明與政權版圖的興亡關鍵,大多與財力息息相關。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法國前總理Michel Rocard 連袂推薦   ▉三千年來,歷史總是不斷重演,金融巨輪如何推動歷史進程?   ★希臘雅典與斯巴達城邦打仗,需要軍費、糧食而催生海事借貸。 ★羅馬共和時期的《十二銅表法》確立金融基本概念:財產私有、權責對等。 ★北歐海盜撬開封閉的城堡、莊園小農經濟,在各港口進行交易,堪稱全球第一批國際貿易商。 ★聖殿騎士團因十字軍東征累積財富,利用在歐、亞的據點,向商人提供匯兌,成為另類的金融機構。 ★想要賺更多錢驅使商人優化交易方式,荷蘭商人發明:交易所、信託、公司、期貨。 ★十八世紀英國,號稱擁有祕魯、墨西哥灣貿易壟斷權的「南海公司」,放出假的利多消息,刺激股價翻升。其他空殼公司起而效尤,卻被南海公司告上法庭,法院為此炮製「泡沫法案」。...

  • 中國金融大歷史: 從西周封建經濟到唐朝盛世真相(西元前1046~西元907年)
    By 陳雨露, 楊棟

    ※初版書名為《中國金融史3000年[上]》 從西周封建經濟到唐朝盛世真相 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 1046BC - AD 907 經濟學家才能發掘的歷史真相 無論盛世或亂世,都有金錢力量在背後驅動! 顛覆傳統政治史觀,從「經濟社會」角度,改變你曾經以為熟悉的歷史。   漢武帝打壓商人,卻培育出更可怕的「官商」? 魏蜀吳三次貨幣戰爭,孫吳為何大敗而歸? 武則天廢除關稅,民間創意大爆發,挑糞也成一門好生意? 本書以獨創的金融角度與生動詼諧的語言,剖析歷朝歷代的盛衰密碼。從正史、奏摺、文學、畫作,到歷代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乃至於審判卷宗,參考豐富的史料文獻,挖掘出教科書沒說的歷史真相。 ▌漢朝文景之治,是拜呂后所賜 ▌ 呂后做到了真正的耕者有其田,當時貧富差距僅25:1(2017年台灣113:1); 農業勞動生產力世界第一,是當時的西歐1500年後才能到達的水準。 ▌曹操的屯田令,是蜀漢敗於曹魏的關鍵因素 ▌ 曹操蒙受千古罵名,其實他治理有方,分給每個流民無主土地,北方由大亂變成大治、經濟繁榮; 而劉備與諸葛亮卻用兩次貨幣改革,搞垮蜀漢經濟。...

  • 晚明海外貿易數量研究: 兼論江南絲綢產業與白銀流入的影響
    By 李隆生

    本書主要從數量的角度,呈現晚明(c.1550.1644)中國的海外貿易。絲銀貿易幾為當時中國海外貿易的同義詞,所以本書亦用了兩章的篇幅,分別討論海外貿易對晚明江南絲綢產業發展的影響,以及明末「中國十七世紀白銀/貨幣危機」這兩個主題。 晚明史是引人入勝、饒有興味的領域,至今仍有不少有待解析的歷史之謎,晚明的海外貿易便是其中之一。1514至1662年間,中國政府和人民捲入和受到「現代世界體系」發展最初階段的影響。這些牽涉和影響是經由連接全球各大洲的海上航線所導致,經由這些航線,商品、作物、疾病、概念進行了交換。 作者的經濟學背景,使他的研究具備歷史學者所不具備的獨特視角和處理方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他依據西文資料以及研究成果,對晚明海外貿易所達到的水平,作出一個清晰的數量分析。文中大量統計數字與圖表,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是一項計量史學的實證分析。 本書主要以文獻探討方式進行,作者蒐集中外學者的著作、論文和歷史文獻,資料十分豐富。對於歷史資料散佚不全的貿易數據,則以其經濟學的知識與方法,進行大膽的推估,歷史學者或謂推估不等於歷史研究的真實,但對亟欲瞭解晚明海外貿易全貌的人,則提供了具體方便完整的參考數據,其用心嘗試值得肯定。【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戰略大歷史:戰略是人類永恆的遊戲規則,懂戰略,你就能理解世界、定位他人,掌握自己的優勢
    By 勞倫斯‧佛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

    ★金融時報年度好書★自人類文明以來,從戰場、政界、商場、人生選擇…人人都需要擬定戰略,因為戰略無所不在  戰略領域最知名學者×最宏大著作 首度引進繁中版 勞倫斯‧佛里德曼展現他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級戰略思想先驅,他認為與權力平衡相比,戰略更是源自形勢的核心藝術。──哈佛教授約瑟夫•奈伊 戰略並非專為面臨生死抉擇、成敗決斷的王侯將相所獨有,更多的世間事物都少不了它。當在實現中,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遭遇障礙,或者需要判斷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順序,戰略就不可或缺。 在商業領域,企業CEO負責公司的整體戰略(商業領域通常稱「策略」),其下的採購、市場、人力資源等部門則各有各的策略。醫生需要臨床的策略,律師有起訴的策略,社工人員則得提供諮詢服務的策略。至於個人,不管是職涯發展、購屋、納稅,也都需要具體的策略來協助。事實上,在當今世界,只要是人類活動,哪怕再微小、再普通,都要懂策略。 戰略思想家勞倫斯‧佛里德曼在《戰略大歷史》中,以時代為經,戰略思想為緯,從聖經、古代希臘神話、孫子和馬基雅利身上,找尋戰略的起源,以極富吸引力和洞察力的描述,分五層次分析戰略嵌入人類生活的進程。 在「武力的戰略」,他引領讀者爬梳了從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戰略思想大師約米尼、賽局理論專家謝林的核武戰略,直至新軍事革命時期的資訊戰。在「底層的戰略」,他對政治戰略展開分析,從馬克思對政治的革命性分析入手、到主張非暴力的甘地,直至美國總統雷根、歐巴馬的競選策略。在「上層的戰略」,對商業策略展開了全面性歷史敘事,二次大戰後,經濟領域成為各國競爭要地,經濟學的策略論述也成為當世顯學,佛里德曼在此介紹了泰勒、斯隆、彼得‧杜拉克、麥可‧波特等關鍵人物,以及蘭德公司、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等機構在決策科學化的角色。在最後一部分「戰略理論」,講述了當代社會科學正在重塑我們對戰略概念的理解。在本書你可以學到: ●為什麼孫子說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最偉大的戰略家必須是詭詐大師,有時可以在敵國君臣之間製造分裂,有時也可以挑撥敵國與盟友的關係,使它們相互猜疑而彼此疏遠,這樣就能讓它們中計。 ●馬基維利的《君王論》為什麼說領導人必須是狐狸、又是獅子? 生存是最高目的,像狐狸一樣狡猾,才能認識陷阱;像獅子一樣有力,才能驚駭敵人。 ●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指什麼? 兩國的敵對狀況若不能經由外交談判獲得解決,最終只有訴諸戰爭,戰爭本身是一種對策。換言之,戰爭目標選擇仍應以達成戰爭目的為考量。 ●甘地與金恩的非暴力戰略為什麼有效果? 當全世界都充斥著暴力和動亂,非暴力訴求占領道德制高點,遊行、罷工和抵制等群眾運動操作成功,讓對手難以招架。 ●二十一世紀的非正規戰爭:資訊戰是怎麼打的? 恐怖分子、激進組織一般不會發動正面進攻,而是會採取「蜂群戰術」,在一個由手機和網際網路連成一體的網路中,用不同方法、不同方向,以小集團的形式發起攻擊,讓政府對迅速發展的民意束手無策。 ●戰略為何在經濟管理領域被引用,甚至發揚光大? 戰後洛克菲勒(標準石油)、福特(福特汽車)、斯隆(通用汽車)等大企業,如同帝國般影響了勞動階級的生活態度和消費方式,高階管理者將戰爭所需的智謀和資源融入商業模型中。 ●商場如戰場!企業也講求策略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的競爭即是經典案例。一旦企業成了彼此交戰的軍隊,就要思考如何克敵制勝。麥可‧波特、金偉燦等學者研究競爭策略以保持優勢。 「評估環境態勢、掌握敵人地位、找出自身優勢」正是戰略的核心要務。尋訪不迷失方向、不陷入混亂的智慧,勞倫斯‧佛里德曼視野恢弘地概述了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戰略家與理論。遠在大衛以智計擊敗哥利亞,直至當代經濟領域中運用的賽局理論,這部宏大巨著總結了古往今來對戰略的反思,讀者能從中理解與評估古往今來戰場、政壇、商場、人生選擇的戰略良窳,並提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做出精準判斷,採取更有效行動。 本書特色 1.戰略思想史上最宏觀之作 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有系統、最宏觀的戰略理論史,從聖經故事、生物演化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包羅四千年史上事件、主題及諸位戰略思想家。是一本深具雄心、非凡浩大之作,宛如《人類大歷史》戰略版! 2.大師領路,走一趟戰略巡遊之旅 作者以大師之眼,帶讀者俯瞰一遍戰略理論的演化與人類文明版圖的拓展。不止探討軍事面向,還全面統整及分析政治、社會階級、商業等策略,由起源、武力、底層、上層、理論,五層次分析,是全方位理解戰略的難得、也是唯一之作。 3.商場即戰場!戰略思考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