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諸多疑問,在20世紀才找得到答案 ★《星期日獨立報》年度好書★ 現代思想史經典之作‧首度引進繁中版 社會學巨擘丹尼爾‧貝爾推薦: 彼得‧沃森以一己之力完成的百科全書,涵蓋了20世紀所有思想的歷史。 一部歷史,走過人類百年思辨之路—— 跟隨佛洛伊德、凱恩斯、畢卡索、沙特、霍金……的腳蹤, 追索兩次大戰、共黨興衰、登陸月球、網路世界……的發端, 你會明瞭歷史怎麼轉彎,又是如何改寫現在、定調未來。 「人類如何抵達21世紀,未來又會去向何方?」20世紀這一百年已給了我們答案。20世紀是世局動盪、強權洗牌、文明飛躍的世紀,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一路引領我們走進這個世紀的關鍵年代:相對論、發現DNA、登陸月球、網路興起等科學發展;共產黨崛起、兩次大戰、美蘇冷戰對峙、歐盟建立等政治大事;現代主義、好萊塢電影、汽車普及等文化變遷;喬依斯、聶魯達、費茲傑羅、馬奎斯等文學大家;凱恩斯主義、精神分析、存在主義等思潮演化……20世紀看似多事之秋,實則蘊藏人類進步的原動力,也指引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的20世紀,在思想史大家彼得‧沃森的筆下化為《現代心靈》這部百科全書式巨著。《現代心靈》聚焦於梳理了現代人類境況的觀念脈絡,包含從佛洛伊德到網路興起的全部知識發展歷程,可謂歷史領域的一大壯舉。沃森以綜觀全局的視野、精巧優美的筆法,將人類在20世紀的思想發展娓娓道來,以思想進化論的線索回顧20世紀,從潛意識、量子和基因等學科的基礎性發現,一路推進至網路、蟲洞、人擇原理等人類智慧的結晶。 本書不僅包含哲學、政治學、科學等傳統思想史範疇,更難得將藝術、文學、通識教育、工業設計等具代表性的人類心靈成就蒐羅其中,是堪稱最全面、最經典的一本現代史之作。 「理解過去、定位現在、前瞻未來」正是當下所亟需。《現代心靈》為讀者貫通歷史脈絡,據以理解與評估世界,並凝煉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本書特色─ 1.面相最宏觀多元的現代史巨作,首度引進繁中版! 迄今最為系統、最宏觀的世界近現代史,包含哲學、政治學、科學、藝術、文學,無所不包,百年歷史上的事件、主題及思想家盡在其中。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非凡浩大之作。無論是想掌握整體視野,或是想深入理解各人物事件的讀者,都有啟發與收穫。 2.人類命運的轉捩點:一場歷時百年的人類智力冒險 思想是帶領人類在黑暗中前進的火炬。作者以宏大的格局,帶讀者俯瞰一遍百年來人類思想的演進、智慧的結晶與思潮發展的脈絡。理解塑造和改變了現代人類境況的偉大思想,能啟發我們對現在、對未來的思考與想像。它可以當作現代史的著作,也可作為理解現在、面向未來的思考之書。 3.文筆精妙,讀來不忍釋卷 篇幅達百萬言,作者有百科全書式的博聞廣識,也有提綱挈領的本領,又善於將故事說得鮮活,筆下閃現思想的靈光,引讀者沈浸其中。 ─專業推薦─ 丹尼爾‧貝爾(哈佛社會學家)/弗蘭克‧麥克林恩(英國歷史學家、傳記作家)/陳建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海獅說(知名臉書部落客)/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謝金魚(歷史作家) 「這是一部關於20世紀思想的巨作,展現出作者海量的驚人胃口和百科全書式的博學……沃森有著提綱挈領的本領,又是一位極具天賦的通識作家。」——弗蘭克‧麥克林恩(英國歷史學家、傳記作家,著有廣受好評的《拿破崙傳》及《榮格傳》) 「囊括了無窮無盡的鮮活故事和天才思想,閃耀著20世紀無數發現的激動之情。彼得‧沃森以精準、優雅的筆鋒記錄下幾乎所有學科中重要思想家的閃光之處。正是通過他的筆觸,考古學、歷史和經濟學變得如詩歌、音樂和天體理論一般美妙動人。沃森旺盛的求知欲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他窮盡一切的胃口一定會感染讀者追尋更多的知識。」——《泰晤士報》 「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呈現出那些令20世紀翻天覆地的思想家和行動者……本書不僅涉獵廣泛,而且沃森高超的敘事技巧也值得讚揚,他總是能夠讓這個龐大的故事順暢運行,從不會讓其中的精彩和亮點從他的筆尖滑落。」——《文學評論》
在假新聞 & 另類事實蔓延的後真相時代,哲學家出手的時刻到了! 瑞典當代哲學家、瑞典科學院院士艾莎.威克福斯, 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觀點指出當代知識所遭遇的威脅, 並為讀者提供反擊所需的思想工具。 ☆★ 授出包括德國、挪威、芬蘭、韓國、丹麥等十國以上版權 ☆★ ☆★ 2019年自然與文化科普獎( Natur & Kultur Popular Science Award)、艾福克斯知識獎(The ?Forsk Knowledge Prize)得獎作品 ☆★ //尖銳的衝突意見很容易使人不知所措,想要放棄對理性的信念以及找到真相的機會——這無疑正是後真相鼓吹者所樂見的發展。本書試圖抵消這種挫敗感,灌輸人們勇氣與信心。對抗偏頗和毫無根據,揭穿虛假並撥雲見日,最終找到有憑有據且清晰明確的真相是可能的。可信的來源和運作良好的知識機構確實存在——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捍衛和支持它們。知識在歷史上曾多次面臨挑戰,不過它向來都是最終勝利的一方。畢竟,誠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言,人類是理性的動物。// ——艾莎.威克福斯,本書作者 知識是「建構」出來的嗎? 有些事情對我來說是真的,就你看來卻是假的? 真理是否具有客觀性? ========================== 另類事實,Alternativa fakta /Alternative...
p>二十世紀末「高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物質生活突飛猛進, 步入資訊時代的同時,人類福祉是否也同步提升? 或許我們的社會正面臨最新的一波巨大的斷裂! 步入「後工業時代」、「資訊社會」的我們, 是否意識到,全球都出現了嚴重的失序危機? 人類歷史的發展上層面臨兩次巨大的波動, 集體狩獵到農業社會為第一波,農業到工業為第二波,而21世紀的我們,正面臨「第三波」的巨大震盪。 法蘭西斯.福山給邁入資訊社會的我們,一個震撼的警示── 我們的社會結構,隨著科技與經濟迅速成長的影響之下,在不知不覺間造成了毀滅性的衝擊! .經濟產業的改變 從工業社會邁向資訊社會,經濟產業因科技產生巨大動盪,現代的知識經濟讓人們因掌控資訊而更有能力,鬆動了傳統的權威層級。 .社會發生質變 犯罪率提高、生育率、離婚率與家庭結構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著科技的進?而逐漸鬆散,進而對他人的不信任,個人主義凌駕於社會意識,這個時代正發生巨大的斷裂,進而造成社會結構的震盪。 .過度個人主義的陷阱 個人主義發揮在市場與實驗室能帶來創新與成長,蔓延到社會規範的領域幾乎使所有權威產生動搖,也侵蝕了家庭、社區與國家的凝聚力,技術的改變造成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所謂市場的「創造性毀滅」。 .大斷裂到大重建 福山援引各類數據與社會學等資料,也借用經濟學到生物學等跨領域理論模型進行分析。同時福山也指出,在舊秩序瓦解之際,新的社會其實已儼然形成──這便是人類與他人?生聯繫的生物本質,人類會依據環境變化創造新的聯繫方式。而大斷裂之後的大重建時期,人們會自然而然的形成新的社會與道德價值,因為只有根據人類物質進步的現實進行社會調適,才能建立健全的社會秩序。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 重量級經典再現! 華文世界最佳全譯本! 「簡言之,我希望,一本書不要以文本(texte)的身份出現,那是教學法或批評爛熟的化約對象;我要它瀟脫大方,以論述(discours)的樣貌出現:同時既是戰鬥亦是武器,既是戰略亦是撞擊,既是鬥爭亦是戰利品或傷口,既是時局不是遺跡,既是不規則的遇合亦是可重複的場景。」——傅柯 《古典時代瘋狂史》為法國思想大師暨後結構主義思想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的重要著作,內容衍生自其博士論文。本書的中心議題為:在歐洲的啟蒙過程中,「理性與非理性」以及「理性與瘋狂」如何在歷史的條件中成形與出現。從這一角度,傅柯討論了兩個主要問題:第一,精神病學與心理學作為一種科學,是如何形成與開展的;第二,在舊王室崩潰的過程中,精神病院在 18 世紀末的出現,具有何種意義。要理解傅柯的方法論,此書為不可不讀之作。 傅柯在本書談的主要是由中世紀到 19 世紀一部瘋狂的禁閉史;更深入地說,它企圖透過對監禁結構的研究,建立起瘋狂和非理性之間的對話;最後,它也規劃出一份草圖,談「一部界限的歷史--其內容是一些晦暗不明的手勢,它們一旦完成,便必然遭人遺忘。然而,文化便是透過這些手勢,將某些事物摒除在外。」 本書曾以英文濃縮本《瘋顛與文明》風行知識世界。此次重新出版的中文翻譯是直接源自法文版本,且較英文世界現在流通的全譯版本更早幾年面世,其不僅還原了傅柯這部重要著作的原貌,而且避免許多因版本和英譯本原因所導致的許多爭論與問題。 「《瘋狂史》的中譯絕對要比英譯本更具學習價值。它的出版,無疑是台灣出版界引介西方思潮的新譯標,在這地平線上,讓我們期待更壯闊的氣象!」——李威霆(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 助理教授)
曾經有一個比現在經濟更不平等、政治更加極化、社會更為分裂的時代,但是它沒有繼續沉淪,反而翻轉局面,向上提升數十年 《階級世代》作者普特南充滿啟發的新作 一百多年前的美國與現在相比,經濟更不平等、政治更加極化、社會更為分裂、公眾言論也同樣尖刻粗暴。令人訝異的是,儘管當時的人絕望地認為自己身處最糟的時代,然而一切卻開始反轉,不但沒有繼續往下坡走,反而一路向上提升,直到一九六○年代中期的高峰。在這段期間,貧富差距持續縮減,政治上的尊重合作取代抹黑攻訐,社會參與的風氣也高於私利絕對優先的心態。 作者普特南認為,這幾方面的發展在時間上幾乎完全同步,並非單純的巧合。他巧妙運用各種可得的資料作為衡量的指標,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甚至種族與性別議題編製出趨勢演變的圖像,並透過細膩的敘述,解說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 他認為,討論我們當前難題的時候,一般只關注一九六、七○年代以來開始往下坡走的趨勢,鮮少注意到更久之前我們其實也經歷過跟現在極為相似的糟糕情況。這段歷史最具啟發性的地方在於,美國社會擺脫了惡質的「鍍金時代」,翻轉向上持續數十年。曾經深入研究美國教育與階級逐漸僵化情形的普特南,這次把眼光往前延伸,探討當年美國是如何從令人窒息的絕路當中,成功改造自己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對臺灣或世界各地想改善現況的國家來說,本書的故事都是相當寶貴的參照。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家 為什麼我們會有錢?為什麼我們需要錢? 從貝殼到比特幣,從以物易物到累積財富 華爾街金童帶你探索金錢的生命 從生到死,金錢以各式各樣方式記錄我們一生重要時刻。在印度,大家送錢給新生嬰兒及其雙親。在日本,則送錢給新婚夫妻。在奈及利亞,金錢是陪葬品,跟著死者入土。金錢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需求,甚至讓我們甘願為了金錢冒風險。我們對金錢習以為常,把擁有金錢多寡視為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卻很少探索為什麼金錢會在我們生命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 《錢的歷史》作者賽加爾是人人稱羨的華爾街金童,他目睹二○○八年金融風暴造成的傷害,立志要搞懂金融危機和個中原因。他花七年時間旅行超過七十萬英里,走訪超過二十五個國家,從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到雷曼兄弟金融海嘯,探索金錢有什麼特色,讓全世界繞著它奔忙?金錢究竟有哪部分是我們無法掌握的?金錢又有哪些是讓我們產生怪異、不理性的行為? 本書討論金錢的生命,分為頭腦、身體和靈魂三部分。頭腦部分:為什麼我們使用金錢?作者以生物學、心理學和人類學回答這個問題;身體部分:錢是什麼?藉由研究有史以來金錢的實體形式,以及未來可能的形式來回答這個問題;靈魂部分: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金錢?作者轉向宗教和藝術,說明金錢不只是價值的象徵,也是我們價值觀的象徵。 作者帶領讀者走遍全球,深入探索金錢和人之間的關係。對金錢有深入、豐富的討論,也對人性本質和大腦思想的運作,提出妙趣橫生的介紹。他從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神學等不同學科的角度,探討金錢概念的原型與演化過程。本書寓教於樂的故事,將改變你對錢的定義。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專文推薦 劉奕成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作序推薦 劉瑞華 清大經濟系系主任 柯林頓(Bill Clinton) 美國前總統 卡特(Jimmy Carter) 美國前總統 尤努斯(Muhammad Yunus)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作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