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枉女身: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悟的

不枉女身: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悟的
ISBN-10
986609197X
ISBN-13
9789866091971
Category
Religion / Buddhism / Tibetan
Pages
611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9-05-03
Publisher
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Author
了塵法師、了覺法師

Description

女人業障重?多情多煩惱?少修五百年?

這是偏見!

佛經裡這些女人的真實故事,

證明炒菜、點燈都會開悟!


關於開悟證果,本書所記錄的,不是鄉野奇談或市井傳說,

而是佛經裡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


這38位聖女弟子,24位出家比丘尼,12位女居士,

都曾飽嘗各種輪迴苦,被背叛的妻子,死了孩子的母親,甚至是個壞女人,

一如我們,各有狀況百出的人生,一言難盡的心路,

但她們有幸遇到佛陀,有幸遇到正法,有幸融入僧團,

她們讓「身為女人」的特質,成為生命資產,而非負債,

她們證明:依教奉行,如法修持,「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女人」這一生是不是一手好牌,就看怎麼打,

力氣小、心腸軟、感情重,常被當成弱者,常被認為提不起也放不下?

特質就是道路,

請以女身為榮,請以實修來光榮女身,

依循佛陀那38位聖女弟子的腳步,

已得暇滿的人身寶,已有圓滿的如來藏,已遇足以解脫的正法寶,

什麼都不缺!

這條開悟證果的路上,請大步向前,用修行證明:

「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關於本書

這是佛經中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第一部是出家聖尼,第二部是在家證果女居士。本書以巴利文以及注釋書為基礎,描繪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的事跡。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都是確實活生生地在人間走過的人物,她們歷史事跡也被記載在貝葉經裡的字裡行間。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為了聞法,為了尋求解脫,為了把握佛陀在世時證悟的機會,寧可放棄一切,用盡各種方法一心只求解脫的感人故事。


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有些是行於覺者之道的佼佼者,有些未證悟前與我們一樣,活於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母親、女兒、看護、廚房伙婦,甚至是歌舞妓女。然而她們對正法的渴求,對佛陀的信心都是一樣的,也都曾在生生世世就已培植自己的福德善根,重視因果,並曾在佛前發下隨喜他人善行的大願。當因緣成熟,在這生即使遭遇種種挫敗和苦難,反而喚醒了她們往昔的願心,成就今生的道果。


每一位證悟的女性聖者事跡再次印證了女性也可以修持成佛。僅僅是藉由憶念這些女性聖者們的功德,也能激勵天下所有女性不看輕自己,不畏艱難,把握難得人身圓滿所願。

Similar books

  • 先幸福,再開悟!: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修法
    By 措尼仁波切 Tsoknyi Rinpoche

    在身與心之間,有一個「第三世界」 搞砸了是雷區,搞定了就是寶藏, 它決定你幸不幸福,影響你開不開悟, 它是「微細身」。 為什麼,你知道要放鬆,但全身都很緊繃?知道不要急,但腦子一直拉警報,想休息卻停不下來;知道要振作,卻廢成一灘爛泥──身心分離,人生變成半強迫的鬧劇?為什麼,有些修行人明明在學佛,情緒智商卻比一般人更低──明明是個好人,但看起來更像怪人? 為什麼,你修行很久了,但佛法始終停在概念理解,卡在腦袋,入不了心──連感受都沒有,更別提開悟? 這些,都是「微細身」出狀況! 微細身是身和心之間的「第三世界」,由氣、脈、明點組成,它健康不健康、平不平衡,生活上決定你幸不幸福,修行上影響你開不開悟。 措尼仁波切巡迴世界各地,傳授法教已有30年時間,經由長期觀察,發現東西方快速、以目標為導向的生活方式,使人們累積了大量的期待與恐懼,造成「微細身」失衡。即使有心學習法教,大多也僅停留在頭腦的理解層次,難以深入內心的感受層面,遑論進而產生轉化的力量。 這是因為很多人都忽略了上述微細身的問題,若不解決,將會嚴重障礙我們生命、生活的流動與精神修持的道路。在佛教傳統上,四加行是很多高階課程的基礎前行,很多上師會要求學員必須完成傳統四加行,才給予大圓滿的心性指引教授。而措尼仁波切所教導的微細身修持,即是現代版的四加行──進一步修持以前必須完成的基礎前行。 仁波切花了十年時間,透過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研究如何在心的層面上運用佛法,研究造成微細身失衡的機制和解決方法,引領我們,與自己的內在握手,打開脈結,把氣帶回它原本的家。當脈、氣平衡,明點順暢流動,我們就會實際體驗到一直與我們同在的喜悅與本質愛!名人推薦 ★微細身實修寶典 尊貴的 措尼仁波切, 以極大的悲心與智慧,以及自身的深刻體驗, 規劃出特別有效的練習步驟,以及深入的解說, 有如及時雨,是這個時代社會所亟需。 ~明就仁波切 推薦 ★愛的蝴蝶效應 微細身的學習非常有用, 由於你認識了自己,就能夠同理別人, 連結了本質愛,就有能力愛別人, 小小的改變,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措尼仁波切

  • 禪修的美好時光:噶千仁波切教你禪修「止觀」與「生圓」
    By 噶千仁波切

    剛開始禪修的時候,覺知就像是朵小小的、微弱火焰。如果不斷地添加木柴,它將會成長得越來越強。把每一個生起的念頭、任何一個生起的煩惱都善加運用,就像為覺知的火焰添加薪火。 以這樣的方式修行,你會培養出修行的相續。■呼吸是心的參照點 運用風或者說呼吸作為一種所緣的時候,它是心的一個參考點,是用於禪修的關注所緣。你只是觀察著自然呼吸的流動時,心就自然地變得清淨。■打妄想!不手軟 一開始要能認出念頭是困難的,而念頭將會離開。我們需要習慣並且堅持這個修行,然後當我們漸漸地經習慣它的時候,念頭就將自然地在被認出的時候離去。最為重要的是,堅持持續不斷的修行。■什麼是妄念? 念頭和妄念的差別,就在於它的力量。妄念並不是意味著有一個念頭,然後非妄念是指這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我們有多麼強烈地相信這個念頭,以及被這念頭牽著走的程度有多深。■千呼萬喚不忘懷! 本尊的觀修,在開始的時候就像對心中的朋友念念不忘一般,把他帶入你的心中。然後,當念誦咒語的時候,就像是呼喚著朋友的名字。你一直記得他。■我們一直同在 因為一切眾生和一切諸佛實際上都有同一顆心,無論你在什麼時候做禪修,無論你在什麼時候培養愛,以及你學了什麼,實際上你和本尊都是在一起的,你們的心從未分離。不僅僅是本尊與我們在一起,三世一切諸佛都與我們在一起。關於本書 佛陀說法49年,所說八萬四千法,一切正行法門,無非「止觀」。 無論南傳北傳、顯經密續,所依止的佛說正行修持,都不出止觀法門。即使是密續金剛乘的本尊觀,其「生起次第」即是「止」,「圓滿次第」即是「觀」,如法的本尊觀即是「止觀」修持。 本書是噶千仁波切止觀禪修的傳授,主要分為四部:止禪、觀禪、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傳授您看心的「心法」,由觀呼吸到觀心,進而即心即佛;深入淺出的譬喻,親身修證的體驗,讓你直接找回自心,當下得到心靈本有的清涼。

  • 壯闊菩提路 Uncommon Happiness:the path of the compassionate warrior
    By 吉噶‧康楚仁波切 Dzigar Kongtrül Rinpoche

    創巴仁波切元 360 23 元 480 24 就是這樣:《了義大手印祈原典:第三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讓炯多傑、願文》釋論釋論:國師嘉察仁波切不枉女身: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悟的作者:了覺法師、了塵法師元 430 25 痛快,我有智慧劍作者:邱陽.

  • 中陰與破瓦:「關鍵時刻,超越生死」的藏傳大法
    By 噶千仁波切

    這本書分兩大部分,主文所開示的是蓮花生大士傳承下來的「六中陰」,教授六種不同的中陰狀況。第二部分附錄則為作者於2014年5月在台灣「億次阿彌陀佛大法會」中所教授的「破瓦法」。 中陰(bardo)這個詞句的意思是「中間」,一般來講,指人過世後、未投胎之前的特別階段,稱為死亡中陰,也就是作者在本書第四、五、六章提到的「臨終中陰」、「法性中陰」與「投生中陰」的內容。除此之外,在我們活著的時候,其實也不斷在生與死、入睡到醒來,以及禪定到出定之間,重複經歷著微細的死亡,這些可以在本書的第一、二、三章中獲得啟發與理解,總合起來共有六種不同的中陰。 死亡中陰與破瓦法,對所有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從出生之後,不論身分階級、富貴貧賤,最終大家都一定要面對死亡。然而,死亡並不只是表面上肉體軀殼塵歸塵、土歸土,灰飛煙滅般簡單而已,死亡之後,隨著個人的因果業力,我們的神識或者說靈魂,都會經歷遷移的動作,投入到下一個新的生命。所以不管你信奉的是什麼樣的宗教,或是信不信宗教,每一個人,死時都要經歷這個輪迴的過程。 在生前去瞭解這些中陰的過程,並熟悉死時我們的神識將會面臨到什麼狀況,不驚不懼之外,更重要的,因為我們生前已對此有所瞭解與模擬練習,在死亡來時我們可以帶著篤定與確信,做自己的主人——決定下一個生命要到哪裡去!這樣的一種確定和理解,會讓我們在當下有限的生命活得更紮實、更無懼,不再害怕死亡,反而充滿希望地去看待無常,去面對一個沒有明天的「我」。 第二部分附錄的「破瓦法」,則是在死亡時一種非常犀利又快速到達淨土的方便法門,在經過上師指導與口傳之後,若能每天精進的修持,過世時,便可以透過此法將靈魂、神識遷往阿彌陀佛淨土。此法具有神祕的色彩,是藏傳佛法獨有的實用生死手冊。本書特色 ■蓮花生大士的「六中陰」教導 中陰是「中間」的意思, 就是「兩端中間的過程」, 世間人以為有個「開始」、有個「結束」, 就以為「中間的過程」是真實存在的, 但其實「中陰」中間的過程,並不真實存在, 就像夢、像彩虹、像水中月一樣,雖有顯現但不真實存在。 廣義的中陰,包括生前、活著時的三種中陰: 一、生有中陰(從生到死之間的過程) 二、睡夢中陰(從入睡到醒來的過程) 三、禪定中陰(從進入禪定到出定的過程) 狹義的「中陰」,包括和死亡直接相關的三種中陰: 一、臨終中陰(倒數計時瀕臨死亡到真正死亡的過程) 二、法性中陰(從真正死亡昏迷到死後文武百尊的死後世界現前的過程) 三、投生中陰(從抉擇入胎到真正出生的過程) 掌握生前的三種中陰,即可超越死亡的三種中陰, 如何掌握、如何超越? 且聽蓮花生大士和噶千仁波切的教導! ■超越生死:直貢大破瓦法 神識剛離開身體的時候,是超越生死、投生淨土的關鍵時刻, 就像靈魂搬家一樣, 具有證量與功德力的上師修持「破瓦法」, 可以將亡者神識遷往淨土的大法, 可以自修,可為他人、乃至其他眾生修,...

  • 佛經地圖:百經卷(市面上最完整的入門佛經介紹,指引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經典)
    By 洪啟嵩

    人生面臨的課題與挑戰無邊無際,佛陀為不同的需求說法八萬四千法門,集結整理的佛經也不知凡幾。在茫然無從中,每個人可以如何選一本適合的佛經來入門?如何從不同的佛經裡尋找相關的指引?如何逐步使用進階的閱讀方式,開發自我覺性的途徑,晉升生命的層次? 漢傳佛學最正統的《大正藏》,收錄佛經多達二九二○部, 我們能撥空閱讀的佛經卻寥寥數幾, 該如何從茫茫經海中篩選出最適合出自己的經典, 又如何打造專屬自己的讀經系統? 本書即應運這樣的需求而生。佛法信仰和許多其他信仰不同的特色之一,是其他信仰的經典往往只有一部或很少數,而佛法涉及的經典卻難以計數。不同時代,都有眾多的人想要整理佛經,方便有心人研讀。過去歷代的譯經、刻經不說,還有各種廣泛蒐羅的《大藏經》,紙本時代有人行之,進入數位時代也有人行之。今天大家經常聽說的《大正版大藏經》,或是「CBETA 中華電子佛典」,都是例子。 然而,現在我們在網路上雖然可以前所未有的便利瀏覽佛經的書目,但該如何在浩瀚的佛經中 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佛經來閱讀,當作入門?如何讀完一部佛經之後,還可以從其他不同的佛經裡尋找相關的指引? 運氣好的人,固然可以有上師或善知識在身邊指引,但如果身邊沒有這種人呢?我們是否有方法可以自己找到一個入口,然後逐步透過相關佛經的閱讀,開發自我覺性的途徑,晉升生命的層次? 地球禪者洪啟嵩所寫的《佛經地圖》就是為了回答這些問題。 他希望能經由這本書,和大家分享他對佛經的了解,節省許多人摸索的時間,也能體會閱讀佛經的樂趣與受益。 這本書主要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是「使用佛經地圖之前」。 對佛經感興趣的人,需要先了解佛經是怎麼出現的,佛經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如何使用。所以這個部分主要有四章:「什麼是佛經」、「為什麼要讀佛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如何閱讀佛經」。 其中,尤其在「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的部分,希望為「已經有線索者」、「毫無線索者」都能提供多種可能。所以其中有「多聞廣閱後再做選擇」、「依宗門特性和自己的志趣來選擇」、「依自己的志趣選擇志同道合的菩薩」、「依自己的專長/煩惱來選擇」、「依照經典所授的辦法來抉擇」、「依人生需求選擇」多個面向的考量機會。 第二部分,是「百部佛經地圖」,介紹一百部佛經。最前面一至十經,是最基礎的入門經典。這十部經典是《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圓覺經》、《維摩詰經》、《藥師經》、《雜阿含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而這十部經典所涵蓋的方向,即代表他挑戰佛經的概念邏輯,此後三十部、五十部、百部即依此理脈向外擴增。 最後一個部分,則是「佛經地圖表」,共整理了歷代中外「講經處」、「刻經處」、「譯師」、「譯經處」四個表。除了對講經處需要了解之外,古代翻譯佛經不是那麼容易,需要有龐大的人才資源,完整、嚴謹的翻譯流程。知道譯經地圖,才能對譯經的心血,佛經的字字珠璣有所體會,對佛經的背景有所了解,也更能掌握和自己的因緣。 洪啟嵩強調:我們可以以佛經為眼目。 佛經就像我們的眼睛或GPS導航,指引著我們,讓我們從經典的字裡行間照見佛陀與菩薩、諸聖者之間的互動、對談、行事與智慧、悲心、願力,知道要如何依著佛陀的一言一行來提升、圓滿我們的身心,並將之生活化,把我們的身、口、意清淨化,佛的身、口、意就是我們的身、口、意。不只如此,也由我們作因為緣,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及因緣,整個轉變成淨業,整個淨土化。 佛所欣喜的事,不是聽我們每天讀誦佛經給他聽,而是看到我們證得了與他同樣的境界。所以,其實每一部經都是要「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的,依佛經修持,就是要大家二十四小時對諸佛開放頻道,與佛經的清淨因緣共振共鳴。 所以,《佛經地圖》希望讓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的讀者可循著線索,依著自己的興趣為啟始點出發,一步一步慢慢進入佛法殿堂,窺見佛法之堂奧。 對於對佛法有初步認識,卻不知如何更進一步深入者,希望經由對百部經的介紹,以及每部經都提供延伸閱讀經目,能協助讀者持續找到適合自己再前進一步的佛經指引。 至於對已經在佛法各自法門有一定修行者,這一百部經從常見到不常見,從核心到旁及,不只提供更綜觀的視野,並且可以相互勾連,讓自己對所修法門的脈絡及佛法的縱度、深度與高度有更清楚的認識,協助成為系統性學習的參考。 而不論是對哪一個層次的讀者,希望閱讀這本《佛經地圖》能有助於大家真正進入佛菩薩的心海,閱讀佛菩薩的心,同時也以身口意心行,一生讀一經、一心寫一經,自覺的同時也幫助所有人走上覺性之路,邁向無憂無惱的幸福彼岸,乃至所有人類及所有生命都一起共善、共覺。 

  • 香光莊嚴: 悟因法師行傳
    By 于君方

     悟因法師 , 現任香光尼僧團方丈 、 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法師早年出家。受學於白聖長老、天乙法師、明宗法師,為台灣僧伽教育的先驅工作者之一。秉持佛門女眾可以有更大的發揮與奉獻潛能的信念,於 1985年成立台灣第一個比丘尼僧團——「香光尼僧團 」 ,1980年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並接引尼僧共住、共修、共學,與僧伽大眾共同推動佛教的社會教化工作。至今隨學比丘尼弟子百餘人,座下人才輩出,被譽為高學歷的比丘尼團,受學的信眾遍及海內外。其弟子與學生,皆稟承法師「讓佛教回到教育崗位」的理念,住持、弘化—方。

  • 尋解導向治療
    By 何會成, 朱志強

    寻解导向治疗乃家庭治疗的崭新理论,它专注于求助者的寻解历程,认为解决问题之方法并非一定与问题的成因挂钩,分析问题的成因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坚信许多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早已存在,只是有待社工人员发掘、善用而已。寻解导向治疗的务实、积极取向,使它广受欢迎,被誉为当代最受欢迎的家庭治疗模式。 本书乃作者在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之寻解导向治疗小组多年来的心得,以真实和完整的个案,勾划出"寻解导向"模式于华人社会之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