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幸福,再開悟!: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修法

先幸福,再開悟!: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修法
ISBN-10
9866091988
ISBN-13
9789866091988
Category
Religion / Buddhism / Tibetan
Pages
289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9-04
Publisher
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Author
措尼仁波切 Tsoknyi Rinpoche

Description

在身與心之間,有一個「第三世界」

搞砸了是雷區,搞定了就是寶藏,

它決定你幸不幸福,影響你開不開悟,

它是「微細身」。


為什麼,你知道要放鬆,但全身都很緊繃?知道不要急,但腦子一直拉警報,想休息卻停不下來;知道要振作,卻廢成一灘爛泥──身心分離,人生變成半強迫的鬧劇?為什麼,有些修行人明明在學佛,情緒智商卻比一般人更低──明明是個好人,但看起來更像怪人?


為什麼,你修行很久了,但佛法始終停在概念理解,卡在腦袋,入不了心──連感受都沒有,更別提開悟?


這些,都是「微細身」出狀況!


微細身是身和心之間的「第三世界」,由氣、脈、明點組成,它健康不健康、平不平衡,生活上決定你幸不幸福,修行上影響你開不開悟。


措尼仁波切巡迴世界各地,傳授法教已有30年時間,經由長期觀察,發現東西方快速、以目標為導向的生活方式,使人們累積了大量的期待與恐懼,造成「微細身」失衡。即使有心學習法教,大多也僅停留在頭腦的理解層次,難以深入內心的感受層面,遑論進而產生轉化的力量。


這是因為很多人都忽略了上述微細身的問題,若不解決,將會嚴重障礙我們生命、生活的流動與精神修持的道路。在佛教傳統上,四加行是很多高階課程的基礎前行,很多上師會要求學員必須完成傳統四加行,才給予大圓滿的心性指引教授。而措尼仁波切所教導的微細身修持,即是現代版的四加行──進一步修持以前必須完成的基礎前行。


仁波切花了十年時間,透過自己和他人的經驗,研究如何在心的層面上運用佛法,研究造成微細身失衡的機制和解決方法,引領我們,與自己的內在握手,打開脈結,把氣帶回它原本的家。當脈、氣平衡,明點順暢流動,我們就會實際體驗到一直與我們同在的喜悅與本質愛!


名人推薦


★微細身實修寶典

尊貴的 措尼仁波切,

以極大的悲心與智慧,以及自身的深刻體驗,

規劃出特別有效的練習步驟,以及深入的解說,

有如及時雨,是這個時代社會所亟需。

~明就仁波切 推薦


★愛的蝴蝶效應

微細身的學習非常有用,

由於你認識了自己,就能夠同理別人,

連結了本質愛,就有能力愛別人,

小小的改變,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措尼仁波切

Similar books

  • 心靈女戰士: 快樂女人覺醒六法
    By 央金拉姆

    李嗣涔、楊定一、陳文茜、陳履安、張德芬 心道法師、海濤法師、佩姬.洛克斐勒、彼得.巴菲特──溫柔推薦 ●第一位中國籍葛萊美音樂獎得主,用生命實踐的覺醒手冊● ...

  • 媽媽禪: 快樂母親覺醒九要
    By 央金拉姆

    家是最好的道場,帶孩子是最好的禪修! 心靈女戰士央金拉姆從養兒育女中體悟出前所未有的「媽媽禪」, 讓你在最日常不過的生活中,修練出平靜無懼歡喜的心! ...

  • Beyond Words: Dzogchen Made Simple
    By Julia Lawless, Judith Allan

    The first introductory book of its kind, this volume presents the practice of Dzogchen without requiring readers to know anything about Tibetan history or culture.

  • Wisdom Nectar: Dudjom Rinpoche's Heart Advice
    By Bdud-ʼjoms ʼJigs-bral-ye-śes-rdo-rje

    Dudjom Rinpoche was one of the seminal figures in Tibetan Buddh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yet very few of his religious writing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is volume contains...

  • Sacred Ground: Jamgon Kongtrul On Pilgrimage And Sacred Geography
    By Ngawang Zangpo

    Sacred Ground describes two journeys: a journey outward to specific pilgrimage places in eastern Tibet, and a journey inward to the sacred world of tantra, accessible through contemplation and meditation....

  • 被隱藏的西藏: 獨立古老王國與被佔領的歷史軌跡
    By 庫日茗

    本書戳破中國堅稱繼承蒙古和滿清「遺產」的謊言 由蘇俄學者揭露了被中共官方刻意隱蔽的西藏歷史 新中國編造了一整個虛假的中國王朝歷史 西藏就是一個被佔領的國家

  • 不枉女身: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悟的
    By 了塵法師、了覺法師

    女人業障重?多情多煩惱?少修五百年? 這是偏見! 佛經裡這些女人的真實故事, 證明炒菜、點燈都會開悟! 關於開悟證果,本書所記錄的,不是鄉野奇談或市井傳說, 而是佛經裡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 這38位聖女弟子,24位出家比丘尼,12位女居士, 都曾飽嘗各種輪迴苦,被背叛的妻子,死了孩子的母親,甚至是個壞女人, 一如我們,各有狀況百出的人生,一言難盡的心路, 但她們有幸遇到佛陀,有幸遇到正法,有幸融入僧團, 她們讓「身為女人」的特質,成為生命資產,而非負債, 她們證明:依教奉行,如法修持,「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女人」這一生是不是一手好牌,就看怎麼打, 力氣小、心腸軟、感情重,常被當成弱者,常被認為提不起也放不下? 特質就是道路, 請以女身為榮,請以實修來光榮女身, 依循佛陀那38位聖女弟子的腳步, 已得暇滿的人身寶,已有圓滿的如來藏,已遇足以解脫的正法寶, 什麼都不缺! 這條開悟證果的路上,請大步向前,用修行證明: 「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關於本書 這是佛經中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第一部是出家聖尼,第二部是在家證果女居士。本書以巴利文以及注釋書為基礎,描繪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的事跡。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都是確實活生生地在人間走過的人物,她們歷史事跡也被記載在貝葉經裡的字裡行間。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為了聞法,為了尋求解脫,為了把握佛陀在世時證悟的機會,寧可放棄一切,用盡各種方法一心只求解脫的感人故事。 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有些是行於覺者之道的佼佼者,有些未證悟前與我們一樣,活於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母親、女兒、看護、廚房伙婦,甚至是歌舞妓女。然而她們對正法的渴求,對佛陀的信心都是一樣的,也都曾在生生世世就已培植自己的福德善根,重視因果,並曾在佛前發下隨喜他人善行的大願。當因緣成熟,在這生即使遭遇種種挫敗和苦難,反而喚醒了她們往昔的願心,成就今生的道果。 每一位證悟的女性聖者事跡再次印證了女性也可以修持成佛。僅僅是藉由憶念這些女性聖者們的功德,也能激勵天下所有女性不看輕自己,不畏艱難,把握難得人身圓滿所願。

  • 藏密_文百科
    By 吉布

    �藏_佛教中__佛、菩_到本尊_法,神明_多,每一位都有各自_特的功德,__某一方面的利益。密宗__,通_修持_些神明,就能得到相_的加持,_而_得自己希望的利益。比如修持__佛能祛除疾病、修持__天王能_得到_富等。密宗中修持法__多,也有__普通人所适用的,只要心中虔_,自然能_得到回_。_里所挑_的30位密宗神明,都是200年前班___的密法神明,其功德与我_的生活息息相_,并相_配有黎世大_人__博物__藏的30幅木刻雕版_像,希望能__你的生活__助益。

  • Path of Wisdom, Path of Peace: A Personal Conversation
    By Dalai Lama XIV Bstan-ʼdzin-rgya-mtsho, Felizitas von Schönborn

    This is a unique book of the Dalai Lama's thought on how he sees himself, Buddhism, the world at war, the meaning of freedom, busy modern life, its challenges and...

  • The Fourteen Dalai Lamas: A Sacred Legacy of Reincarnation
    By Glenn H. Mullin

    The 14th Dalai Lama, winner of the Nobel Peace Prize and spiritual leader of the Tibetans in exile, is well known in the West, but the 600-year tradition to w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