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原理與推演兩篇。原理篇從符號的構成、符號表意成分、
電影符號學: 從古典到數位時代
由三部分組成。第壹部分分為兩講,分別介紹電影符號學的學科概況和學科史:第壹講說明電影符號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等基本概況;第二講介紹電影符號學的形成、發展、爭議,以及中國學術界對它的接受。第二部分是《符號學·學科應用系列:電影符號學教程》的主體部分,共九講,系統介紹電影符號學的基本內容,不僅包括前人的相關理論,更重要的還在於運用符號學的新成果對電影中的各種符號現象進行分析和解釋,同時也為大家運用電影符號學解讀電影文本提供一些范例。其中,第三、四、五講分別討論電影符號的三種主要類別,即影像符號、聲音符號、語言符號。第六講引入伴隨文本的概念,從廣義上來理解電影符號,把存在於電影文本之外,但也對電影表意產生影響的符號文本視為電影符號,以便認識電影文本意義生成的復雜性和社會性。第七講從符號組合的角度分別討論蒙太奇和長鏡頭在構成電影文本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八、九講主要介紹電影敘述學。在電影符號的表意機制中,敘述是最重要也最常用的一種,而且具有征用其他一切表意機制的特性,同時電影敘述的發展也體現了敘述的豐富性和創造性,是人類對自身敘述能力的極大拓展。因此《符號學·學科應用系列:電影符號學教程》分配了兩講的篇幅來討論電影敘述的問題,第八講介紹電影敘述者、電影敘述角度的相關理論;第九講介紹電影敘述的時空性結構和影像結構的相關理論。以上是從符號編碼的角度討論電影文本的意義生產,是關於電影文本的內部研究。以下兩講則是電影符號學的外部研究:第十講從解碼的角度討論觀眾對電影文本的意義再生產;第十一講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電影作為社會符號文本的性質。第三部分即第十二講,在對德勒茲電影理論和當前電影文化發展趨勢進行介紹分析的基礎上,探討電影符號學可以從哪些方面拓展研究空間。設置這一講的目的是打開視野,從電影符號學之外來審視這一學科,引出關於電影和符號的更多思考。
結構主義和符號學: 電影文集
Ben shu zuo zhe cong kao lü yan jiu fei yu yan xue xin hao de xi tong wei fu hao xue de ji ben chu fa dian lai gai...
索內松是瑞典隆德大學認知符號學研究中心的首席教授,長期以來嘗試尋求整合符號學之外的方法作為符號學方法論的有益補充。他從術語到內涵深入探討了認知符號學,並在該領域的組織方面做了許多重要工作。本書選編了他的部分重要理論文章,旨在向中國符號學界呈現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展示認知符號學的理論視域及其與現象學的關聯;二是提供符號學的經驗性研究的方法路徑。
本书是关于研究“符号学原理”的专著,全书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广阔人文领域,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了一份简明教材,适合于关心美学、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的广大读者研读。 本书既是一部符号学导论,也可作为有关文艺理论和符号学的长期参考读物.
本书除详细剖析电影符号学发展源流和变革外, 并涵尽语言学, 文学理论, 精神分析等相关领域, 其独到深入的见解, 对电影符号学的引堪称一重大贡献.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 原理编扩展了一百年来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融合中西方符号学理论, 建立一个可用于分析人类意义活动的符号学体系;推演编具体讨论了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复杂作用, 让读者理论与应用兼得.这是一部国内原创的符号学学术专著.
著名的符號學家和敘述學家趙毅衡,一輩子從事形式論研究,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積累,寫了這本小書《趣味符號學》。用符號學的理論視角,評論了100組小故事。算是中國第一本面向沒有符號學知識的讀者的符號學普及讀物。本書想提醒每個讀者:我們人作為“使用符號的動物”,原來是如此生活的。無圖不符號,有圖有趣味。書中每篇文章的插圖均由趙毅衡教授親自選配。
本书共分上, 下两编, 每编各有四章, 全书把涉及符号学最主要的几个问题给予梳理与分析, 从语言, 符号, 人的关系角度切入, 旨在介绍语言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 理论范畴,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等基本要点;同时作者在全书中贯彻了语言是全部符号事实中的特殊系统这一核心理念, 遵循了语言符号学是用符号学的思想和观点研究语言学问题的宗旨, 体现了分析问题的跨学科和超学科视野.其中关于翻译符号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分析, 较好地把握了目前我国符号学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