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女兒: 南傳佛教大修行人的的傳奇心靈

佛陀的女兒: 南傳佛教大修行人的的傳奇心靈
ISBN-10
9867884183
ISBN-13
9789867884183
Pages
234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3
Publisher
橡樹林文化出版
Authors
Amy Schmidt, 周和君

Similar books

  • 不枉女身:佛經中,這些女人是這樣開悟的
    By 了塵法師、了覺法師

    女人業障重?多情多煩惱?少修五百年? 這是偏見! 佛經裡這些女人的真實故事, 證明炒菜、點燈都會開悟! 關於開悟證果,本書所記錄的,不是鄉野奇談或市井傳說, 而是佛經裡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 這38位聖女弟子,24位出家比丘尼,12位女居士, 都曾飽嘗各種輪迴苦,被背叛的妻子,死了孩子的母親,甚至是個壞女人, 一如我們,各有狀況百出的人生,一言難盡的心路, 但她們有幸遇到佛陀,有幸遇到正法,有幸融入僧團, 她們讓「身為女人」的特質,成為生命資產,而非負債, 她們證明:依教奉行,如法修持,「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女人」這一生是不是一手好牌,就看怎麼打, 力氣小、心腸軟、感情重,常被當成弱者,常被認為提不起也放不下? 特質就是道路, 請以女身為榮,請以實修來光榮女身, 依循佛陀那38位聖女弟子的腳步, 已得暇滿的人身寶,已有圓滿的如來藏,已遇足以解脫的正法寶, 什麼都不缺! 這條開悟證果的路上,請大步向前,用修行證明: 「身為女人」這一生,就會開悟! 關於本書 這是佛經中明文記載的佛陀「聖女弟子」傳記,第一部是出家聖尼,第二部是在家證果女居士。本書以巴利文以及注釋書為基礎,描繪了佛陀時代的女性證悟的事跡。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都是確實活生生地在人間走過的人物,她們歷史事跡也被記載在貝葉經裡的字裡行間。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為了聞法,為了尋求解脫,為了把握佛陀在世時證悟的機會,寧可放棄一切,用盡各種方法一心只求解脫的感人故事。 這些證悟的女性聖者們,有些是行於覺者之道的佼佼者,有些未證悟前與我們一樣,活於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母親、女兒、看護、廚房伙婦,甚至是歌舞妓女。然而她們對正法的渴求,對佛陀的信心都是一樣的,也都曾在生生世世就已培植自己的福德善根,重視因果,並曾在佛前發下隨喜他人善行的大願。當因緣成熟,在這生即使遭遇種種挫敗和苦難,反而喚醒了她們往昔的願心,成就今生的道果。 每一位證悟的女性聖者事跡再次印證了女性也可以修持成佛。僅僅是藉由憶念這些女性聖者們的功德,也能激勵天下所有女性不看輕自己,不畏艱難,把握難得人身圓滿所願。

  • 佛陀的十二种恶报
    By 玛欣德尊者译述

     “在很久远久远以前,我们的菩萨投生为一位名善慧(Sumedha)的隐士。在那一生中,他有幸遇到了燃灯佛(Dīpaṅkara)。据说当时只要他愿意成为燃灯佛的弟子的话,他有能力在听闻佛陀开示一句有关四圣谛的偈颂即证悟连同四无碍解智在内的阿拉汉道智,然而,善慧隐士有极强的意欲想在未来成就佛果。于是,在他发了成佛的至上愿后,燃灯佛亲自给他授记:他将在四个不可数以及十万大劫以后的未来成就佛果,名为果德玛。自从善慧隐士被燃灯佛授记之后开始,他就成了一位真正的菩萨(bodhisatta),并开始义无反顾地行自利利他之事,以积累各种巴拉密。然而,由于善慧隐士在他被燃灯佛授记那一世,即放弃了断尽烦恼、证悟阿拉汉道果的机会,因此,菩萨还有烦恼。只要在生死轮回中,只要还没有断除烦恼,就还会因为烦恼而造作善或不善之业。”“自从菩萨在菩提树下证悟无上佛果的同时,他也断尽了一切烦恼和习气,这意味着佛陀不会再造作任何新的善或不善之业,“造业”对佛陀来说已经不再适用。然而,菩萨在漫长的轮回过程中曾经造下的“后后受业”,仍然能够在佛陀的果报色身上产生效用。正如菩萨过去所造的无量善业使佛陀拥有种种祥瑞和福德一样,菩萨过去所造作的恶的后后受业,仍然能够给佛陀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如意。只要明白了业果法则的运作,我们在阅读《本生》(Jātaka)等讲述菩萨过去生积累巴拉密的故事的时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像菩萨这样有大福报、大智慧的众生,既由于善业而曾经投生为梵天人、天人、国王、出家人、普通人,也曾经由于恶业的成熟,而投生为狮子、大象、鹿、猴子、孔雀等等,甚至还曾经堕落到地狱。只要理解了因果律,也容易理解像佛陀这样拥有无量福德和圆满智慧的圣者,仍然还要承受由过去造下之业所带来的果报。”

  • 佛陀的十二種惡報
    By 馬欣德尊者 譯述 Translated & Edited by U Mahinda Bhikkhu

      學院宗旨:植根佛教於台灣Buddhasāsanassa mūlāni Taiwandīpe otarantu     佛陀在瞻部島(Jambu-dīpa)創覺,弘法建僧;長老聖弟子於蘭卡島(Laṅka-dīpa)傳承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廣植為緬泰等地之文化傳統;就上座部佛教的現代傳佈,願教法廣傳於華人區,並植根於台灣島(Taiwan-dīpa),即是令正法光照台灣(Taiwan dīpeti),成為台灣之光(Taiwano dīpaṃ)。一言以蔽之,『植根佛教於台灣』(Buddhasāsanassa mūlāni Taiwandīpe otarantu)。   立基於台灣為主之華人文化傳統,承續緬甸代表之上座部佛教文化傳統,旁擇西方為主之各地文化,以帕奧禪林之教學為宗教典範,指引方向;依巴利三藏學習佛教真理,勤修三學,斷盡三毒,以令正法久住。

  • 佛樂依得:當社工遇上佛陀
    By 超媒體出版社, Systech-publications, 陳嘉偉

    香港專業社工引用86個輔導個案,借助佛學禪修的智慧,為抑鬱者撥開雲霧!以故事作為切入點,引導受情緒困擾的受助者面對痛苦,積極處理人生的煩惱!都市人壓力爆燈,人人都應讀這本書,學習放下執念,活在當下,駕馭人生的順逆!近年,香港瀰漫著沉重及無力的氣氛,不少人因不同的原因而身處於痛苦之中,甚至以自殺來解決問題。陳嘉偉是資深社工,從事輔導多年,面對很多受情緒抑壓的都市人。受助者有打算自殺的、有被朋友騙財騙色的、有被伴侶背叛的、有被兒女離棄的、有被虎爸媽高壓統治的、有被魔鬼上司虐待的、有被童年陰影壓迫著的。作者認為,知道和承認,是離開痛苦、重新尋找快樂的第一步。作者借助佛學禪修的智慧,讓書中每位受助者學習面對痛苦、選擇對痛苦的反應和回應,讓痛苦沉澱,騰出空間讓快樂慢慢升起!作者透過86個輔導個案和生活片段的反思,讓讀者從文字中得到慰藉及療癒,學會更積極處理人生的煩惱及減輕負面情緒,同時為生命和思維帶來全新的角度,重拾生活的喜樂和自在,並向「離苦得樂」的人生目標邁進!

  • 佛陀的聖弟子傳4:佛陀的女弟子與在家弟子們
    By 向智長老

    賣花女成為波斯匿王的皇后她剛滿十六歲時的某一天,和一群女伴到公共花園遊玩,籃子裡帶著三份發酵米作為午餐。註38當她出城時,一群沙門正好要進城托缽乞食。其中一人相貌莊嚴出眾,令她深受感動,遂將籃中所有食物供養他。那位偉大的沙門即是佛陀──正等正 ...

  • 徹聖上師講圓覺經

    徹聖上師講圓覺經

  • 15個女人與佛陀的因緣
    By 陸華

     幸好妳遇上了佛陀每個女人的靈魂中都蘊藏著一尊佛陀佛陀直接教導妳跳脫傳統□臼在佛教的傳說中,女人有著名的五障:女人不得為帝釋天、天魔、梵天、轉輪聖王與佛。帝釋天、天魔與梵天,是眾神的領袖;轉輪聖王則是統一全世界、至高無上的人主;佛,具有不可思議的智慧,是三界一切眾生的導師。這五種極盡尊榮的身份地位,都與女人無緣。有人說,五障的傳說,只是古代印度社會現實環境的反射,也有人說,這就是佛教歧視女性的象徵。然而,在佛教的經律原典中,可以發現,有許許多多佛教的女性衝破了五障的限制,以自覺的心,表現出獨立自主的人格。這本書中的故事,全部取材自佛教經律原典,但這本書卻不是宗教史的翻案文章。我只是想藉由題材與主題的反差,在主角與配角的辯證關係中,在男性女性既對立又互利的微妙交流中,對迴盪在古老典籍中女性的形象,進行非傳統的側寫。故事裡的十五個女人,或許在過去的生生世世當中,都曾經扮演過佛陀的妻子、母親、姊姊、妹妹、阿姨………等等。可以說是與佛陀互動最親密的十五個女人,她們大多在這一世的因緣裡證悟了佛陀的教法。這應該是佛陀藉著十五個女人的因緣,破除古印度對女人偏見的觀念,告訴我們男女的覺性本來平等,在開悟證道的路上,本無性別上的差異,每個女人的靈魂中都蘊藏著一尊佛陀。解開妳對未知的茫然被預知將孕育改變人類歷史的聖子,她是恐懼,還是茫然?為亡妹撫養遺腹子,最後連親身的兒子也離她而去,她該何去何從?與拋妻棄子的丈夫多年後重逢,她是選擇原諒,還是復仇?她只是施捨一個乞丐,全世界卻因而受益,她的意念,出於什麼樣的機緣?愛上不能愛的男人,她是決定佔有,還是決定付出?恨上不該恨的男人,她是執迷,還是悔悟?因意外而家破人亡,一無所有,她應該放棄一切,還是重新擁有一切?

  • 佛經裡的100個智慧
    By 弘緣

    本書特色  在各種慾望和各種誘惑面前,許多人已經迷失了自己。如何才能讓疲憊的心靈找到可以休憩的家園?如何才能在慾望與誘惑面前不失去自我?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佛說,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不會給你煩惱。世上的煩惱都是自找的。要想活得快樂,就不要沒事找事,自尋煩惱。

  • 稻盛和夫的商聖之路:用佛陀的智慧把破產企業變成世界五百強: 台灣第一本稻盛和夫傳記小說
    By 王紫蘆

     獨家揭露稻盛和夫如何應用佛法打造出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亞洲版的《當和尚遇到鑽石》,一個拯救即將破產航空公司的和尚   稻盛和夫,印刷廠之子,十二歲差點死於結核病,但因為那次的瀕死經驗,讓他開始接觸佛法,而後每當遇到困境時都想辦法以佛陀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上高中時就賣紙袋幫助家計,包下日本鹿耳島地區的全部紙袋,讓將倒閉的工廠轉虧為盈。大學畢業後四年即成立「京都陶瓷」公司,在2001年的全球銷售額達102億美元。   在創業初期,有將近一半的員工以離職相逼要求調薪,眼看公司即將不保,他用佛法中的「同體心」去感受員工的苦並「真誠」的打動他們,「『公司若成長獲 利,增加營收的部分必定會回饋到你們身上……我如果做出背叛你的事……』和夫突然起身跪坐在員工跟前,兩眼牢牢盯著他『你……大可殺了我。』」最後,沒有 任何一位員工離職,他們一起創造了世界的五百大企業-京都陶瓷。   65歲退休後,他在京都臨濟宗妙心寺派圓福寺出家修行,在78歲時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建日航的領導者,隔年日航利潤達到1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稻盛和夫在日本被譽為「商聖」(與松下幸之助齊名),強調「企業是為了給員工帶來幸福」,善巧地用佛法來經營企業。本書為傳記式小說,以旁觀者角度帶領讀者領略稻盛和夫充滿傳奇的一生。 名人推薦   張文澤   天行者整合行銷董事長   專文推薦   王建亞 諾基亞大中國區總裁   林蒼生  統一企業集團 前總裁   林琦敏  全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 寂境
    By 房靖荃, 林真 等

      本書為二〇二〇年第十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佛教散文與人間禪詩得獎作品的合集,以「寂境」為書名,取自人間佛教散文首獎篇名。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寂境〉,寫的是得到中耳炎而減損聽力的治療過程,文筆流暢、清新,最精彩的是佛教經典的援引,與文本中諸多經驗緊密扣合。二獎〈石榴與玫瑰〉,以石榴與玫瑰隱喻婆媳關係,取材動人,文字緩慢優雅,深刻細膩!媳婦的玫瑰最終在婆婆的石榴綠蔭下綻放芬芳,說明女人互相容忍與疼惜才有美好的庭院。三獎〈煙火人間〉,寫罹癌的女兒與母親一同到佛光山禮佛,隱藏在這個表象下,是兩人共同面對生死的態度,作品平易簡約,敘述自然,樸實的文字裡面包含了一個偉大的故事,是一篇完整的佛教文學。其他五篇佳作:〈妹妹揹著洋娃娃〉、〈只是走路〉、〈水琴〉、〈冰箱〉、〈埋葬〉,多能在行腳紅塵中了悟超脫。     人間禪詩首獎〈蛀牙〉,寫蛀牙之苦,拔牙之痛,一種普遍存在的身體感,起筆有力,在忍俊不住的諧謔中,不斷感覺其中似隱似現的禪機。     二獎〈古剎外梯田向晚〉,以景寫禪,從與古刹最相關的鐘聲開端,將夕暮場景拉入寺宇;進而寫寺院外雲水僧正在行腳,再寫常人如農夫,面對梯田和水牛。文字精練,意象跳躍。三獎 〈在靜寂裡坐著〉,寫默視冥想,寫歲月推移,寫一切事物終歸空無的必然,卻也有生機的萌發。全詩四節,有作者的匠心安排,每節結句都耐人尋味。其他五篇佳作:〈你們常說虛無——寫在凌雲禪寺前的硬漢嶺步道〉、〈我的飛蚊症〉、〈廢名——訪清泉崗車站遺址〉、〈春風啊,請按我的意思把它們吹綠〉、〈青苔的旅行〉,寫生活感悟、空間體會,能以小觀大,既日常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