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予倩回憶錄: 自我演戲以來

歐陽予倩回憶錄: 自我演戲以來
ISBN-10
9869545270
ISBN-13
9789869545273
Category
History / Modern / General
Pages
20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7-12-01
Publisher
獨立作家-新銳文創
Author
歐陽予倩

Description

▍民初戲劇界有「南歐北梅」的稱譽,與梅蘭芳齊名的戲曲藝術大師──歐陽予倩,經典回憶錄! 「我是在北京排『葬花』,上海也有一位排『葬花』的,就是歐陽予倩先生了。我們兩個人一南一北,對排紅樓戲,十分有趣。」──梅蘭芳《舞台生活四十年》 歐陽予倩早年赴日留學,1907年在東京加入話劇團體──春柳社,與李叔同等人共同演出的《黑奴籲天錄》是中國人演出的第一個完整的話劇。1911年回到中國,組織新劇團體,成為中國話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1912年,他到上海跟余紫雲、陳祥雲等名旦學習京劇。1915年成為京劇職業演員,編排的新戲多取材《紅樓夢》劇目,如〈葬花〉、〈補裘〉、〈撕扇〉、〈送酒〉,由於演出別開生面,讓觀眾耳目一新,使得歐陽予倩聲譽日隆,與梅蘭芳不相上下,遂有「南歐北梅」之稱譽。1919年,民初實業家張謇邀請歐陽予倩主持「伶工學社」校務,這是中國最早培養京劇演員的新型學校,也讓他有「中國現代戲劇之父」之稱。本書是歐陽予倩的回憶錄,講述了兒時、少時、留學、歸國、創藝、演出等經歷,是瞭解歐陽予倩與民初戲劇發展的重要專著。

Similar books

  • 文学的双重变革——清末民初文学史
    By 胡全章著, 付建舟

    本书内容包括: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蜕旧变新的新小说、戏剧改良与新潮演剧、新旧诗歌的起伏消长、各具特色的诸体散文、清末民初的翻译文学等。

  • 中國近現代文學轉型與日本文學關係
    By 方長安

    《中國近現代文學轉型與日本文學關係研究》主要運用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方法,研究晚清至二十世紀三○年代初中國文學轉型所受到的日本文學影響,弄清轉型過程中所參照的日本文學樣本,揭示出日本文學對中國文學現代性生成所起的推動作用,並反思其負面效應。【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欧阳予倩全集
    By 欧阳予倩

    欧阳予倩全集

  • 西風東漸: 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
    By 張偉

    一八四三年上海開埠後迅速發展成為西方文化輸入中國的最大窗口和傳播中心。這裡集中了全國最早、最多的中、外文報刊和翻譯出版機構,也是中國最大的藝術活動中心,電影、美術、音樂、戲劇、舞蹈等等,均占全國的半壁江山。它們在這裡合作競爭、交匯融合,共同譜就了上海文化的開放格局。從十九世紀末開始,上海已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區域內最繁華、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大都會,並與倫敦、紐約、巴黎、柏林等城市並駕齊驅,躋身於國際性大都市之列。 本書內容追溯土山灣畫館和樂隊、上海世博會、電影史和新聞史。作者並對中國早期攝影的思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並披露一些罕見文獻。【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舞台生活四十年: 梅兰芳回忆录
    By 梅兰芳, 许姬传, 许源来

    梅兰芳表演体系是世界艺苑三大表演体系之一;“梅派艺术”被视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书记述了梅兰芳的艺术及生活。

  • 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修訂版)
    By 李婉薇

    粵語是極具寫作潛力的方言,粵語書寫在今天的香港仍然非活躍。本書以五個生動別致的個案為線索,包括畫報、粵謳、粵劇、粵語小說和粵語教科書,輔以大量罕見的報刊資料和歷史文獻,立體地呈現當時粵語寫作的面貌。 本書以廣闊的視野和客觀的態度,給予這些作品深入細緻的分析和評價。其中的作者如梁啓超、黃世仲,雖為人熟悉,但他們對粵語寫作的貢獻卻鮮為人知;而鄭貫公、廖恩燾、陳榮袞等,雖然在粵語寫作或母語教育方面有重要地位,卻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書正好填補了這個學術空白。 重頭細認清末民初的粵語寫作,不但能在宏大的歷史圖景中發現香港的身影和粵語的生機,更能發現方言的活力是本土和國族的思想文化得以持續發展的創造力。

  • 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期刊源流特點探究
    By 祝均宙

    收錄近千張第一手史料   一部中國期刊發展史相當於晚清民國時期之中國歷史進程的縮影。期刊作為一種資訊載體,自十九世紀中葉誕生起,就與整個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等環環相扣,並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中國近現代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輿論走向,制約並規範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理念。   本書介紹了中國期刊的發展脈絡和重點類別,勾畫出清末民初期間雜誌的輪廓,以及文化、文學、戲劇戲曲、婦女等各類期刊的內容與特點。筆者藉五四以來的研究成果,試圖對晚清期刊作更深入的考察,致力探究「戲曲」與「戲劇」的交錯,「舊式期刊」與「新型期刊」的分野,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爭論及其迴響,力求呈現歷史的新舊思潮下,期刊順應著時代變革,方興未艾、百家爭鳴之景象。 本書特色   打開圖書館的大門--   資深圖書館員帶你遊,晚清民國歷史文獻帶著走   作者祝均宙先生身為上海圖書館的資深研究館員,對於晚清民國年間的圖象文獻有深入地研究,全套書收錄近兩千張照片,均為圖書館館藏的第一手歷史文獻。市面上甚少針對圖象文獻這塊領域介紹的書籍,然而本套書的研究不僅範圍廣泛,其一手資料的蒐集更有助於研究的深化。同時,從這些文獻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各個面貌,可以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史料。

  • 安身立命:現代華人公私領域的探索與重建
    By 李淑珍

    在西化、現代化、全球化的衝擊下,華人如何奮鬥掙扎,在公私領域裡安身立命?從思想史的角度切入,就家族倫理、宗教信仰、美學思想、政治理念、文化衝擊、自我認同等面向,析論梁啟超、李叔同、林語堂、徐復觀等民國知識分子,深入呈現20世紀的華人精神世界。在舊社會、舊道德傾頹之際,現代華人不僅要創建公私領域內的制度性架構,更要摸索相應的信仰與價值觀。《安身立命》探討梁啟超、李叔同、林語堂等人,如何分別在儒家、佛教、道家、基督教的引領下做生命的實踐;也以徐復觀在台灣的經驗為例,說明兩岸文化如何激盪交融,和以儒家民主及儒家美學建立「華人現代性」的可能性。最後,作者李淑珍思考人格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意義,肯定儒家不論在公領域或私領域,依然是華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資源。全書理性與感性兼具,值得細細品味。

  • 中國話劇的孕育與生成
    By 袁國興

    中國話劇的孕育與生成

  • 莫里哀喜剧与20世纪中国话剧
    By 徐欢颜著

    本书力图考察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品——莫里哀喜剧,是如何通过翻译、演出和批评等诸种文化中介,深刻地影响到20世纪中国话剧的生成与发展的,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思考中国话剧史、中国文学史中的某些跨文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