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羅傑.克勞利《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的忠實讀者
就不能錯過講述這座榮耀之城3000年史的史詩巨作
它,曾是凱撒之城,也曾是蘇丹之都,
千百年來屹立在歐亞的十字路口上,看盡成王敗寇、世事滄桑
湯瑪士.麥登是個說書人,
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土耳其,橫跨近三千個歲月的伊斯坦堡千年史
伊斯坦堡佇立於歐洲之端,遙望亞洲海岸,
正如其橫跨歐、亞的地理位置,
本書是近年少見以伊斯坦堡史為核心的通俗歷史作品。
【專家導讀、各界推薦】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博士、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范姜士璁 專文導讀
「轉角國際」專欄作家│王健安
作家│阿潑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胡川安
歷史學者、政治評論家│胡忠信
「說書Speaking of Books創辦人│陳建守
——聯名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出版社 馬可孛羅 (城邦)?
... 所描繪君士坦丁的基督符號往往顯現於星座型核彈的威力並伴隨著震波和蕈狀雲想必是十分壯觀的景象但如果是這樣馬克森提烏斯 ... 沙卓門教會史一向熱衷於提倡宗教的皇帝君士坦丁在各地興建了敬拜上帝的基督教建築物特別是在一些大城例如比提尼亞的尼科 ...
King Croesus' Gold: Excavations at Sardis and the History of Gold Refining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nd Civilization: The Genocide of the Armenians
ما هي أهمية الشعب اليهودي العثماني بصفة خاصة؟ ولماذا لا بد من دراسة تجارب هذا الشعب على انفراد؟ ربما السبب الأهم لهذا هو أن الأراضي التركية العثمانية هي أهم أماكن...
一座城市的記憶 一個作家的命運「伊斯坦堡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的名字叫紅》作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奧罕.帕慕克半自傳作品.近百幅伊斯坦堡歷史照片、帕慕克家族珍貴照片首度曝光.誠品選書、金石堂強力推薦.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金石堂年度最具影響力好書 阮慶岳、南方朔、侯文詠、詹宏志、楊澤、楊照、廖炳惠、盧郁佳、韓良露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帕慕克以個人記憶與文化歷史,穿插而成縱橫五十年來他對土耳其的家鄉情誼。以其優美與誘人的風情,成功地轉化自傳形式,將一位年輕藝術家肖像,轉化成筆下這座非凡城市「伊斯坦堡」的肖像。 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瓦解之後,世界幾乎忘了曾經叱吒風雲的伊斯坦堡存在過的事實。這座帕慕克所生長的城市如今窮困潦倒,在它長達兩千年的歷史以來從未像現在這般遺世獨立。對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堡一直是一座充滿帝國遺跡與銷聲黯然的城市。他自己的內心也一直與這段銷聲黯然的過往爭戰不休,終於體悟出能超越這段記憶的唯一方式,就是與這段輝煌過如今卻澹然的歷史和平共存下去。 帕慕克於一九五二年出生在伊斯坦堡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從小他就是個愛做白日夢的孩子,住在土耳其市中心為人所熟知的其中一棟建築——「帕慕克公寓」裡,對於帕慕克而言,整個家族群居的公寓不僅是成長的中心,伊斯坦堡更是圍繞著這幢公寓再向外延伸的世界。 如今作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獨特的歷史感與善於描寫的傑出天分,重訪自身家族的秘辛,發掘出舊地往事的脈絡,拼貼出當代城市生活。經由他的引導,我們跟著走進了鄂圖曼帝國的文明之中,在帕慕克筆下所營造的時代氛圍和字裡行間,處處透露著對土耳其文明的感傷,呈現出傳統和現代之間多所衝突的城市歷史。 隨著帕慕克對伊斯坦堡的記憶,在頹圮的鄂圖曼別墅、後巷和水道之間,我們幾乎可以目睹伊斯坦堡的歷史遺跡,和他個人失落的美好時光。除此之外,在他的回憶之中,還介紹了幾位伊斯坦堡的作家、藝術家和殺人犯,為這座他稱之為家鄉的城市,提供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獲獎紀錄: ◆1979年第一部作品《傑夫代特先生與他的兒子們》(Cevdet Bey ve Oğullari)得到Milliyet小說首獎,並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贏得Orhan Kemal小說獎。 ◆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說《寂靜之屋》(Sessiz Ev),並於1984年得到Madarali小說獎;1991年這本小說再度得到「歐洲發現獎」(la Decouverte Europeenne),同年出版法文版。 ◆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說《白色城堡》(The White Castle)這本小說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這本書得到1990的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 ◆1990年出版《黑色之書》(The Black Book)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說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1992年他以這本小說為藍本,完成電影劇本《神秘面容》(Gizli Yüz);並受到土耳其導演Ömer Kavur的青睞。 ◆1997年《新人生》(The...
The sixteenth-century Ottoman architect Sinan is today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s the defining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cal Ottoman style. In addition to his vast oeuvre, he left five...
Die europäischen Mächte und der "Lange Türkenkrieg" Kaiser Rudolfs II. (1593-1606)
A gripping exploration of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and its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we live in today.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in 1453 signaled a shift in history and the...
Gallipoli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ignant battlefronts of World War I and this account of that campaign brings this epic tragedy to life and stands as both a landmark...
تثير دراستنا مسألة اجتماعيّة العمران التي تميز كثيراً من المجتمعات العربية، وتجعل كثيراً من خيوط التقاليد ذات البعد الزمني السحيق تعيش بصور مختلفة في مجتمعاتنا المعاصرة لمقاومة الذوبان ف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