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醫療奇蹟:從「不治而癒」的重症患者身上看到不可思議的療癒能量: Love, Medicine & Miracles

愛的醫療奇蹟:從「不治而癒」的重症患者身上看到不可思議的療癒能量: Love, Medicine & Miracles
ISBN-10
9869700667
ISBN-13
9789869700665
Category
Body, Mind & Spirit / Inspiration & Personal Growth
Pages
32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9-03-20
Publisher
柿子文化
Author
伯尼‧西格爾

Description

全球熱銷超過200萬冊 30年來,本書已幫助200多萬個家庭面對重大病症的挑戰 在返回健康的路上,這是醫病共同參與的真實記錄! 為什麼接受搶救的病人反而拯救了醫生? 為什麼準備死亡的步驟可能引發生機? 為什麼醫生即使在病人臨終前都要抱持希望? 全球知名醫學倫理及身心靈療癒先驅告訴你: 研究證實,愛的療癒力量超乎你的想像。 擁抱痛苦,放掉失敗與責難,你將找到愛與自癒的能力! 醫師與護理人員: 這本書所提供的策略,是醫學院訓練中沒有教授的技巧,絕對是你長久以來應該具備的。 重大疾症患者: 本書所說的改變可能會救你一命,或是讓你的存活時間超出醫學的預期。 照護者們: 一旦明瞭愛的療癒科學力量,你與患者都將從疾病的桎梏中獲得解脫,進而重現生命的美好。 ★不可思議的醫療效應! 1. 一名女士寫信給我,說她被診斷出只剩兩個月可活。她覺得好可怕,醫師應該不會說錯。所以自己寫了遺囑,買了一隻狗,每天多笑、多運動,吃得好一點,讓野生動物進到她的後院,把珍藏的寶貝分送給親朋好友。她認為即使自己即將離世,也還是要做原本自己喜歡做的事。幾年後,她依然活得好好的。 2.正面積極的教養,絕對具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有個很虛弱的女病人告訴我:「我媽在我還小的時候一直跟我說:『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會有辦法克服。你會活到九十三歲,只有壓路機能讓你倒下。』」因此,即使她經歷了侵犯胸腔壁的乳癌,手術後,她仍活了超過六年,到現在還很好。 3. 有一名女士將自己預計還能存活的天數寫在冰箱上,決定珍惜剩下的每一天。五年過後,她還健康地活著。 4. 哈佛的實驗證明,在手術前一夜與麻醉師會面的病人,相對於控制組那些沒有獲得任何解釋或安撫保證的病人,只需要一半劑量的止痛藥。他們可以比控制組的病人,平均提早兩天半、甚至更快就出院。 5. 一位一輩子都以統計數字、財務管理為生的患者說:「統計數字說我應該會死。所以,如果我沒死,那我整個人生不就失去了意義?」於是他決定回家,沒多久就過世了。 ★治療是什麼? 是器官移植或者讓病好起來,還是讓人們能夠擁有平靜的心、圓滿的生活? 曾經,作者曾因無法「成功」救治病患生命,因而自責無助、陷入極度憂鬱,卻也因為從那些「不治而癒」的癌症病人的生命經驗中,發現:「無條件的愛是最能夠激勵免疫系統。愛擁有治癒的力量。奇蹟每天都發生在例外的病人身上。這種病人擁有愛的勇氣,擁有與醫生合作的勇氣,參與並得以影響自身的痊癒。」 本書就是作者與病患在返回健康的路上,相互參與的真實紀錄。書內例舉許多看似不可能的「奇蹟」,在作者佐以科學實驗的帶領下,讓人益發覺得,奇蹟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自己根本的想法與生活習慣而達到。而且,這一代的奇蹟,可能會是下一代的科學事實! 其實,痊癒並不是生命唯一的目標,接受人終究無法永遠活下去,才能真正學會如何無懼的活著,生命中充滿平靜,最後死亡也能平靜。死亡不再是一種失敗,而是自然的選擇。30年來,本書在在的宣告著這種療癒的力量,幫助了無數無助的癌病患者、癌病家屬、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翻開書,你也會想繼續把這種愛的療癒傳下去。 ★誰需要這本書? ●正承受致命疾病威脅的人。本書所說的改變可能會救你一命,或是讓你的存活時間超出醫學的預期。至少這個方法會讓你的餘生過得比你現在覺得的更有意義。 ●心裡承受莫大壓力,無法真心享受生活的人。從本書例外的病人身上學到的原則,可以讓你快樂起來,幫助你避免疾病威脅的機會。 ●病患照護者。無論是至愛至親,是親屬朋友,死亡都是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書中的認知與技巧,可以讓你由內而外體認「愛」的無所不能。 ●醫師或護理師等專業人員。醫學體系從來教導的只是「技術」「成功」與「結果」,卻沒教過醫者「愛」這件事,本書所提供的策略,會是你長久以來覺得有需要的。 ★哪類的人比較容易罹癌? ●癌症其實可以稱為「好人的疾病」。但是這些「好人」是符合別人標準的好人。 ●他們的愛有條件,付出只是為了得到愛。如果付出沒有回報,就會虛弱得抵擋不了疾病。通常在他們的心理支柱消失兩年之內,症狀就會出現。 ●會強迫自己付出的人,要他們拒絕別人而不產生罪惡感,非常困難。 ★哪類的人比較會是「例外」? ●自主性強,主動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讓自己陷入沮喪之中。他們把問題看做是調整方向,而不是失敗。 ●在候診室裡,他們會看書或冥想,而不是迷茫地瞪著虛空。 ●這些人就如尼采曾寫的:「懷抱著『為什麼』而活的人,幾乎可以忍受所有的『怎麼會』。」 ●重新建構生活,變成一個真正的人,不再把自我當成一樣物品,當成習慣的集合體,或是一份工作、一種角色。 ●把自我看做是充滿動力、不斷改變的過程。能認知到所有人都是完美的「不完美」。 ●對自己有信心,對醫生有信心,對治療有信心,對靈性層面有信心。 無條件的愛,是對免疫系統最強大的激勵! 得將記錄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第一名 名人推薦 宇 色 我在人間系列靈修作家 安一心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共同創辦人 余尚儒 都蘭診所所長、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許禮安 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陳坤虎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副教授 楊玉欣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立法院榮譽顧問 楊育正 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 謝明杰 《老神再在》作者 楊玉欣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立法院榮譽顧問 好評推薦 【國內名人真愛推薦】 會推薦這本書,是因為作者巧妙的運用了繪畫與其他方式,來協助個案看見疾病性格,並用視覺化的靜心導引技巧,來連結個案自身的本源,創造內在的幸福頻率與心靈和諧,化解衝突回到圓滿。——安一心 華人網路心靈電台共同創辦人 作者伯尼以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角度切入靈魂關懷,對於專業醫療從業人員來說,那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從醫學進入靈性,從理性融合感性,從大數據的分析聆聽人的靈魂之聲,如果他本身未經「靈魂轉化」洗滌,談何容易。——宇 色 我在人間系列靈修作家 伯尼這本書提醒我們,醫病之間的互動,其實沒有那麼複雜的大道理,總結就是「真心」換「共鳴」。假如這樣的互動,可以對某些疾患產生幫助,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余尚儒 都蘭診所所長、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死亡並不是問題所在,生命才是。死亡不是失敗,不能選擇接受生命的挑戰才是。」、「死亡並不是最糟的事,生命裡沒有愛,遠比死亡更糟。」只要對世界仍有留戀,願意為自己而活,勇敢接受生命的挑戰,挫折就會是最大的祝福!——許禮安 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愛的醫療奇蹟》雖然已問世多年,但書中所要傳達的「智慧」正是以人類最自然、最原始的方式,亦即「愛」、「盼望」,來貼近自己、貼近病人、貼近身邊的人。相信讀過本書的人沒有不動容的,沒有不放慢腳步,思索自己的生與死、存在的意義。——陳坤虎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副教授 讓奇蹟發生於現代醫療之上的重要因素,就是信心和心靈的力量可能發揮的效果!很高興看到此書中文版在絕版多年後重新出版,甚願推薦給正在生病的苦難中的人,走出死蔭的幽谷,通往平安,而所有讀者讀後都能掌握書中提出心靈自癒的原則,減低疾病威脅。——楊育正 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長 再也沒有透過一個真正的醫生來講述心靈療癒力,更具說服力的。 請相信心靈具有無與倫比的療癒能力,祂不只能療癒身體,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困境,「有心」也可以一一突破。只要開始喜樂,而喜樂來自於你從內在發現對自己的愛,有這一份愛和喜樂,任何疾病都可以被療癒,生命的奇蹟就是這樣出現的。——謝明杰 《老神再在》作者 【國外名人推薦】 「深具啟發性。」——布洛申科(Joan Borysenko),《洛杉磯時報書評》 「每位病人以及對自身角色有所懷疑的醫生,都應該閱讀這本神奇的書。如果我們照著伯尼‧西格爾的建議去做,就可能保持年輕、健康的狀態更多年。」——國際知名生死學大師、庫柏勒—羅斯醫師(Elisabeth Kubler-Ross, M.D.) 「閱讀本書會發現一個珍貴祕密,一個關於健康與幸福的祕密。」——「正面思考之父」、暢銷書作者諾曼。文生。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 「感謝神讓我們擁有伯尼和他的這本著作,這會是所有人類共同享有的恩賜。」——美國癌症專家西蒙頓醫師(O. Carl Simonton, M.D.) 「《愛的醫療奇蹟》和科辛斯的《疾病解剖學》應該要一起擺在書架上。」——謝爾澤醫師(Richard Selzer, M.D.) 「我所讀過最厲害的著作之一……醫生必讀之作。」——知名精神科醫師梅靈格(Karl Menninger, M.D.) 「快跑,不要用走的,快到最近的書店去買這本神奇的書,因為它解釋了你怎麼『想』,就能讓自己生病或健康好轉……每個家庭都應該擁有一本。它可以成為一個救星!」——安.蘭德斯(Ann Landers)

Similar books

  • 逆襲者的求生筆記:你可以不腹黑,但別讓自己活得太委屈
    By 莎莉夫人

    你可以沒有心機,但是,你必須懂得人性的伎倆; 你可以不隨波逐流,但是,你要學會如何不踩雷; 你可以勇敢堅強,但是,別忘了認真面對悲傷。 凡殺不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堅持每日不間斷發文的FB粉專「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版主,繼廣受讀者好評的《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題》後,更深入書寫職場與人生。 在職場受了傷,錯把忍辱負重當善良的你,已不知該如何戰鬥? 認真工作,主管卻處處針對,身處不公平的環境,只能黯然求去? 被打壓、失業、轉職不順,該委屈求全,還是堅持到底? 陷入憂鬱和暗黑的人生谷底時,該怎麼自處? 那些職場走跳,無人傳授的生存潛規則,就讓莎莉夫人來告訴你,當你覺得退無可退的時候,依然可以轉換思考,繼續昂然前進! Part 1 職場篇:權力遊戲 .面對職場霸凌、搶功陷害、資遣逼退、不公平對待、被名人欺壓、言語暴力…… 第一時間思考如何保護自己,不衝動做決定,先判斷利害得失。穩立上風時,衝突不可怕;看清現實後,也要學會向現實低頭。 Part 2 職場篇:向上管理 .上司是推王、與主管不對盤、老闆做出錯誤決策 遇到推事大王,可漸次接收他的版圖;搞清楚上司心中主最在意的排序與他同步,才能不踩雷;沒有老闆喜歡員工當他的老師,別在無意間限縮老闆的權力。 Part 3人生篇:向死而生 .失業、憂鬱、痛失親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失敗,因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成為我自己!卸下偽裝的堅強,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與軟弱,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靜。 面對暗箭與構陷,要學會保護自己、看透小人手段,即便受傷也能重新站穩腳步;在職場中要做稱職的演員,塑造獨一無二、令人難忘的個人形象,學會向上管理,自能無往不利;遇上生命低潮,如何處理情緒風暴、讓自己活得有底氣,為未來的十年預做準備。

  • 一顆屁的科學
    By 史蒂芬.蓋茲

    一本不同凡響的放屁研究報告書! 屁是什麼東西? 屁為什麼難聞? 所有生物都會放屁嗎? 針對人體驚奇的甲烷製造能力,這是史上第一本進行全面科學觀察的著作。從食物變成屁氣的過程、腸氣背後的奇異原理,屁音、屁味、文學中的屁,還有歷史上最厲害的放屁人,內容保證帶來闔家歡樂,讓人腦洞大開,爆笑到掉褲頭! 特別收錄 ▲獨門造屁配方(竟然有這種東西!) ▲40種屁的委婉講法(這得學起來……) ∼爆笑推薦∼ 怪奇事物所所長 青蛙巫婆張東君 ∼Amazon.com.uk五星好評∼ ★★★★★ by Family Shopper 既滑稽又充滿知識!我愛死了這本小書!特別適合送給對人體運作有興趣的人。 ★★★★★ by MR M A RANDLE 超級完美的廁所讀物:) 一本奇妙的書!我送了這本書給我老爸當聖誕節禮物,他整整一個月的話題都離不開它。所有會放屁的人都該讀讀!

  • 接納你的不完美, 啟動內在自癒力
    By 樺澤紫苑

    接納你的不完美, 啟動內在自癒力

  • 醫生,不醫死: 急診室的20個凝視與思考
    By 傅志遠

    病人之死未必與醫療疏失有關。 事實上,醫療有其極限,醫生更不是神, 許多積重難返的病人早已不是醫生能夠挽回…… 繼《拚命: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之後,身處夾縫中的小醫師除了道盡生命第一線所見,也回頭審視醫療體系的掙扎及醫病糾結的關係。 這是20個人性糾纏的故事,一幅急診室裡最赤裸的人性百態--醫師、病人、照護者,在生死拔河間,體現人性的光輝與體制的殘酷,從中也映照出你我每一個人面貌。 急診室裡,24小時不停上演的人性劇場, 這不只是別人的故事,也可能是明天的你我…… 非親非故的外籍照護者,是唯一為過世病患掉下眼淚的人; 病床前體貼孝行的背後,竟是別有用心的計算; 人前稱兄道弟的朋友,背地裡卻希望對方的病比較嚴重…… 一個看似單純、甚至冷血的決定,背後往往有其因果; 從不同角度與身分來看同一件事,解讀竟有天壤之別。 「醫師,您把我媽醫死了,可否請您到我媽靈堂前去道個歉?」 「誰叫我出院,我就告誰!不怕我找媒體投訴你趕病人出院?」 「跟隔壁床的比起來,胃癌應該比膽管癌容易治療吧!」 「失敬、失敬!請問總醫師和主任誰比較大?」 身處夾縫中的小醫師,放下手術刀, 以醫者之筆,記錄病歷表上永遠也不會寫的真實-- 人性貪婪、德行光輝,醫病對峙、勾心鬥角…… 而這些,都是沒有答案的生命選擇題。 

  • 一開口就讓人喜歡你: 38招說話技巧,教你迅速贏得人心,生活、工作、愛情、交友無往不利!
    By 黃正昌

    絕世武功,招術不必多,38招說話技巧,教你迅速贏得人心,生活工作愛情交友無往不利!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一句話的力量,可以讓人離苦得樂,也可以讓人憤恨難消。可以讓你心花怒放,也可以讓你怒?衝冠!為什麼有人口若懸河,但是,你還是很難喜歡他?為什麼有人笨口拙舌,但是,你就是喜歡他?30秒打動人心作者,最新力著,教你如何一開口就讓人喜歡你。經營人際關係,最重要者首在溝通。溝通有各種目的,但是,創造人際魅力,讓身邊接觸到你的人,個個如沐春風,印象加分,讓你走到哪裡都受人歡迎,絕對是人人希求的。而且,這種「人際桃花」可不限於兩性相互追求的場域,無論是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在工作職場、在商業談判、在行銷業務、在婚姻關係、甚至在新的社群時代,如何一開口就切中人性,受人喜愛,以順利達陣,這可是門值得修習的妙學問!知名講師、暢銷書作者黃正昌從生活周遭所觀察、最貼切生動的實際案例、故事著手,逐一說明我們可以如何從基本功開始,例如肢體語言、表情、聲音……等等打造個人魅力;接著分別自職場、業務行銷、愛情、及社群新媒體等各個領域,一一打破溝通迷思。不是教你逢迎拍馬,不是要你虛偽、拋棄原則,也不是教你做職場「阿信」,只要領悟善用這38個說話技巧,不必舌燦蓮花,你也可以成為人際間的當紅炸子雞,處處受人愛戴!◎世上最迷人的聲音是——「不管這世界多大,有幾億幾千萬重要的事件發生,但此時此刻,在我心中,只有正在和我講話的你最重要。」◎什麼時候該說實話,什麼時候又該說禮貌正面的話?——關鍵在於「時機點」,而且說出的話要有共通目的,一定都是「為了對方好」。◎怎樣討老闆喜歡?——就是把事情做好啊,但這個「做好」是要依照「老闆的觀點」,不是你自以為是的……。◎怎樣才能做出有效的讚美?——準確的評語、別開生面、打到人心的讚美、以及適當時機的發言,缺一不可!◎業務成交的關鍵——善用「心機」與「時機」,在時機未到的時候,要培養感情;等時機到了,生意就自然會來。◎理虧者如何在談判中扭轉劣勢?——先讓自己被對方接受,靠著誠意的道歉,把對方的怒氣集中到自己身上;然後,不知不覺中將其它有利於己方的條件奉送給對方。◎討好老婆,總不能天天送花吧?——學學八點檔連續劇,試試「出其不意」,創造戲劇性的反差效果吧!幸福的婚姻要如何維持?——婚前要展現自己,但婚後要「捨己」。結婚不是「追求任務」以及「任務達成」,而是從「一個人追求任務」變成「兩個人共同追求任務」。出版社 布克文化(城邦)

  • 世界民間故事
    By 禹田

    [內容簡介]1、國別或地區標示:讓小朋友知道這是世界上哪個國家或地區的故事。2、注音輔助:故事全以注音方式呈現,讓小朋友閱讀沒有障礙。3、插圖強化:所有故事均繪以精緻插圖,協助小朋友了解故事內容,增進其閱讀樂趣。4、注解標註:注解處有解釋的字詞,故事中均畫線提醒。5、詞語注解:列出較難的字詞或成語,並加以解釋。6、故事啟示:說明每篇故事的國家或地區特色,或者故事的啟示,甚至是此篇故事值得學習、賞析之處。

  • 媒介與性╱別
    By 洛楓╱主編

    在資訊與媒介超越時間、地域空間、每日如影隨形的世代裡,我們生活於重重的影像之間,並且不能避免受到它的衝擊和影響,而「媒介與性╱別」(Media, Gender and Sexuality)的討論,牽連更多的是權力的關係:從生產、市場規劃、流通,到消費和大眾接收,媒介如何再現或呈示性別的形構,而受眾又如何接收或抗衡這些形構,是策劃這個專輯的起步點和重要關注。專輯中的研究者都是從自身的地域經驗出發,觀察處身的社會環境及國際氣候,通過跨科際的學術探索,無論是從媒介論述、文化研究,還是從性別理論或社會科學的方法入手,共同探討大眾媒介中有關性別的論題,這裡涉及的媒介有電視、電影、廣告、報紙、雜誌、流行音樂、電子網絡、流行商品、文學書寫與社會論述等,而所謂「性╱性別」的範疇,則涵蓋了有關女性特質、男性特質、同性愛、雙性戀、性別變換和性別易裝等呈示;一方面透過媒介的研究,突現性別議題的重要性及立足點,另一方面,也藉著性別角度的切入,深化和拓大媒介論述的界面。

  • 中國外交史: 本質與事件、衝擊與回應
    By 藍玉春

    中國外交史: 本質與事件、衝擊與回應

  • 法國文學賞析
    By 胡品清

    法國文學賞析

  •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By 邱誌勇╱主編

    二十世紀的九○年代,人類藉由數位媒體超乎想像的成長速度,見證了一場所謂的「數位革命」(digital revolution)。而各種數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全面地滲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感官刺激、思維與經驗。儘管對科技文化(techno-culture)概念的提陳,到了近年才成為顯學,但是Bruce Mazlish早在機械文明最興盛的二十世紀六、七○年代便重新思考「人」與「機械」的互動關係。Mazlish站在大轉折的脈絡中認為人類與機械的互動關係已經不能單純地將之放置在主客體的關係中。一方面,因為人們已經慢慢地將自己社會的演進過程與機械工具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人類將同樣的科學概念用來協助解釋他們自己的工作、他擁有機械的工作以及物質的演進,以致我們已經無法思考沒有機械協助的人類文明是怎樣的情景。Mazlish認為人類形上自覺的轉變便是所謂的「第四轉折」(the fourth discontinuity),亦是生存在工業化世界中和諧地接受機械的必然本質。換言之,不僅人與機械的關係已經不能單純地被切割,許多文化象徵形式的再現也漸漸地與機械緊密地結合。有鑑於此,《媒介擬想》便以「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作為本期(第四期)的主題,從多元的角度探析當代數位媒體高度發展的過程中,人類與數位科技互動而形成的科技文化之種種面向。在收錄的九篇文章中,關注的議題涵蓋了科技形式轉變的現象與產業的變化、新科技文化對傳統影視觀念與人際關係的影響、科技文化的哲學論述,以及使用者╱消費者在科技文化中的角色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