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繪本 人們常說「身與心是密不可分的」, 恐懼、傷痛等心理感受,又或者疼痛等生理狀況, 有很多是大腦利用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 本系列四冊繪本,要為您揭開疼痛、創傷、焦慮、寬恕的機制, 並教您如何改善這些狀況,甚至善用它們。 ------------------------------------------- ★理解「焦慮」最好的敲門磚! ★以簡白的語彙將基礎科學與研究說給你知! ★易懂的比喻、恰如其分的機智,混搭美麗的插畫,平易好理解。 ★隨頁適時補述專業學說沿革與故事,簡要卻不漏失重點。 ★實際、有效的實踐方法,讓你的生活更完滿。 ★提供重要的延伸閱讀與研究資訊,讓你可以繼續深入探究。 「恐懼與興奮,有什麼不一樣?」 「大腦與身體如何製造出情緒?」 「焦慮在什麼樣的時機能夠發揮益處?」 「如何消解焦慮帶來的負面效應?」 你的大腦對於要保護你,是非常固執的! 有時大腦對於預測危險顯得有些……敏感, 這樣的本能便會使你產生某些複雜的情緒, 當然,這只是焦慮形成的其中一種面向。 本書總合多項科學研究,要為你解謎焦慮形成的奇特之處。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 了解焦慮的根源、學會以新方式理解自己的感受, 都能協助我們克服焦慮。 作者除了提供舒緩症狀的建議與方法, 也將傳授改變思考習慣的技巧, 讓你學習重新詮釋感受,掌握選擇回應情緒的自由。 作者簡介 | 史提夫.海恩斯(Steve Haines) 從事醫療工作超過25年,1998年開始徒手治療專業。認識疼痛與創傷的科學原理,改變了他的治療方式;目前以教育、喚醒身體本能與輕觸協助人們能更自在地移動與感受當下。史提夫對於瑜伽、指壓、頭薦骨生物動力學與創傷釋放運動(TRE)有相當研究,擁有英國脊骨師證照,並在世界各地教授創傷釋放運動與頭薦骨療法。日常主要在倫敦與日內瓦兩地生活與工作。著有《疼痛的修復練習》、《創傷的修復練習》;合著《顱薦智能》(Biodynamic Craniosacral)。 https://www.stevehaines.net/ 蘇菲.斯坦汀(Sophie Standing) 以倫敦為根據地的插畫兼設計師,2014年畢業自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對人體構造很有興趣,經常從中找尋創作靈感。 www.sophiestanding.com 譯者簡介 | 駱香潔 清華大學外語系,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專事中英翻譯,譯作包括《路:行跡的探索》、《侍酒之人:那些葡萄酒宅神教我的事》、《技藝中的生活練習:一個木工學徒的修業之旅》(行路出版)、《用科學打開腦中的頓悟密碼》、《今天,我比昨天勇敢一點點》、《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等,並為《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雜誌與《BBC知識》國際中文版雜誌合作譯者。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後疫情時代,最撫慰人心的的實用療癒★ 打破傳統單一形式,結合多媒體科技,最符合現代人的情緒修復法。 動動手,把心中的焦慮、不安、恐懼……緩緩卸下, 轉交給「藝術創作」癒合情緒傷口,重掌生命的主導權。 「過往介紹藝術治療的技巧或活動的書籍,大多著眼在排除科技、最為單純與直接創作的方式,但隨著時代日新月異,我期待有整合更多元媒介、創作方式的藝術療癒活動的書籍問世,所以當出版社分享這本書時,非常開心;深入閱讀後,更感受到這本書帶來的活力!」——藝術治療師 邱寶慧 療癒推薦 打破大眾對於藝術治療的傳統觀念,除了畫畫,寫作、攝影,甚至APP修圖都可以。 最短5分鐘、最長1小時的100種創作練習,步驟簡單,依需求隨時釋放負面情緒。 每個練習之後都有「想一想」提問,彷彿將治療師帶回家,不用擔心批評、比較。 情緒,無可名狀、細微複雜;尤其壞情緒更是如此。 那種說不出口的難受憋噪,或羞於求助、擔心受怕的滯礙, 若無適時宣洩鬆綁,便可能成為一輩子的心理烙印,終其伴隨一生, 出現所謂「說不上快樂,但也說不上不快樂」的無感狀態。 麻痺無感的身心,是扼殺工作效能、人際和諧、生活樂趣的致命圖釘, 一旦這些小小的圖釘扎全身時,想要拔除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因此,必須趁這些壞情緒圖釘尚未布滿全身時,就立刻拔除! 跟著這本書的100個練習,把這些小小的壞情緒圖釘,釘到藝術身上吧! ▶「歌曲的色彩」→選一支喜歡的色筆顏色,一邊聽一首最愛的歌,花5分鐘跟旋律自由、無厘頭的畫出各種線條,享受過程、釋放壓力。 ▶「改變容貌」→選擇一款修圖APP和一張自拍照,隨意的加上文字、濾鏡或修容。完成好,看著修好的圖問問自己,這是你自己喜歡的模樣?還是滿足他人好惡的模樣?...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繪本 人們常說「身與心是密不可分的」,恐懼、傷痛等心理感受,又或者疼痛等生理狀況,有很多是大腦利用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本系列四冊繪本,要為您揭 ...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繪本 人們常說「身與心是密不可分的」, 恐懼、傷痛等心理感受,又或者疼痛等生理狀況, 有很多是大腦利用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 ...
在社交場合害怕被關注,只想躲在角落?突然感到呼吸急促、手心冒汗,像是快要死掉?經常坐立不安、緊張易怒、睡不著覺,像個隨時會爆炸的火藥庫?你不是瘋了,你只是容易焦慮。 專業心理諮商師數十年抗焦慮之路實戰分享,27種緊急修復法╳24個日常生活小練習幫助你在焦慮情緒來襲時,緊急自我修復、中斷崩潰、擺脫焦慮轟炸! 我是心理諮商師,也曾受嚴重焦慮所苦,我以親身經驗結合專業知識,用最輕鬆直白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焦慮?為什麼會恐慌?提供多種緩解焦慮的緊急修復法與日常練習。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這本書能幫助到你?因為你的痛苦,曾經也是我的痛苦,我知道你需要什麼。 對一個處在壓力之下、遭受焦慮恐慌折磨的人來說,此時大腦和情緒彷彿被擊成碎片,精疲力竭接近崩潰,很難集中注意力來啃一本充滿冗長知識與艱澀專業術語的心理學專著,更別說消化裡面的資訊了。 市面上那些關於焦慮的書內容很好,我只是想為你省去些麻煩,繞開專業術語,從龐大的訊息中篩選出最重要的部分,並提供簡單、快速、能即時生效的解決方案,幫助你在焦慮來襲時,從容應對。 透過本書,你將知道: ‧什麼是焦慮?‧恐慌發作怎麼辦?‧社交恐懼怎麼辦?‧因焦慮嚴重失眠怎麼辦?‧情緒低落怎麼辦?‧焦慮引發各種身體不適怎麼辦? 我還會提供如何透過飲食與運動,緩解焦慮現象,萬一有酗酒、濫用藥物等成癮行為該怎麼處理,以及幫助孩子管理焦慮的工具包。 應對焦慮十幾年,裡面提供的建議都是我曾經使用過的、或和相關專家探討過的建議與技巧,你將從中獲得啟發,正確看待、克服焦慮,找回從容的生活。 【好評推薦】 吳姵瑩(愛心理創辦人、諮商心理師)、林靜如(律師娘)、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
跌倒了,我們會貼OK蹦;心受傷了,當然也需要急救!10種負面情緒,50個修復練習讓你快速撥開情緒烏雲,遠離內耗迴圈★作者TED演講累計近500萬觀看次數,售出德、日、韓、俄、泰、中等二十多國版權★劍橋心理學博士針對現代人常遇到的10種負面情緒,提出簡潔扼要的快速解決方案──情緒很容易被影響,而且持續很久──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常常感到身心俱疲面對負面情緒,難道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嗎?劍橋心理學博士奧莉維亞‧瑞米斯,數十年來致力於研究減少焦慮、壓力和恐慌的方法,她分析及採訪超過30,000人後,發現有十種壞情緒非常普遍,但如果我們沒有即時修復,很容易會陷入內耗,讓你感覺越來越糟。因此她建立一套情緒急救處理的SOP,她不僅用在自己身上,處理母親癌症復發後帶來的無力感,也邀請大家時時關注自己的內心──我們都可以用簡單有效的方法,拯救自己! 情緒急救處理也有SOP,2分鐘即刻轉換心情本書針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緒或情境,包含:猶豫不決、拖延、失控、壓力大、身心疲憊、焦慮、寂寞、被拒絕、陷入低谷、失望,用精簡、扼要、實用的方式,將壞情緒分為三個步驟處理。STEP 1 急救處理當負面情緒來襲,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讓你可以即刻擺脫情緒漩渦。STEP 2 情緒科學了解情緒背後的原理,擺脫那些阻礙你的信念和模式。STEP 3 應對策略情緒看似一時,其實都是累積已久,因此針對每種情緒提供五個對症下藥的方法,只要時常練習,就能幫助你遠離困境。跟隨書中的引導,讓你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的盲點,降低情緒的傷害。 壞情緒的急救處方箋 常常陷入負面思考→問問自己:「我現在能做什麼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改變你的注意力 經常猶豫不決、難以做出決定→決定越複雜,越要聽從自己的第一直覺 容易拖延症發作→先隨便做,告訴自己「做得很糟也沒關係」每個人都可能陷入低潮,但我們可以擁有更快修復自己的能力。本書將幫助你迅速安撫擔憂,重新取回控制權,讓你不再拖延、迴避或責備自己,找回充滿自信的內在。
精神醫學專家用科學思維教你如何有效修復大腦,全方位護衛心理與精神健康!★沒有人的大腦是完美無缺的。耶魯大學腦神經科學博士後專家,教你自我檢測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拖延症、社交恐懼症……,找出有效應對方式,搞定你的大腦。★增強大腦「免疫力」的科學指南,幫助你平衡生活壓力,提升工作表現,讓你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游刃有餘,輕鬆應對。★身體的免疫系統和大腦相互影響,情緒和身體也會相互作用,大腦和身體的關係是什麼?大腦和行為的關係是什麼?本書給你詳盡解答。如何走出憂鬱?如何優雅地老去?如何把拖延變成助力?如何克服注意力不足?戒癮為什麼那麼困難?能不能不再害怕社交?……現代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會受到各種各樣心理和精神問題的困擾。如何識別自己的心理和精神問題,如何應對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壓力和成長中必經的心理困境,如何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保持心理健康,並擁有滿意的學習和工作表現,本書作者──耶魯大學精神醫學博士後姚乃琳提供了具有科學驗證的權威解答。本書帶你從最新、最權威的腦科學知識,認識各種心理及精神疾病的成因與生理特徵,再據此幫助你導入正確的思維和生活習慣來提升學習和工作表現,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修復大腦,從而擁有更具「免疫力」的強壯大腦,游刃有餘地應對人生中層出不窮的挑戰。▌你的大腦病了嗎?你最近是否有過以下症狀:◆ 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總是想看手機◆ 感覺無緣由地坐立不安、靜不下心;◆ 以前喜歡的事現在提不起興趣,活著好像沒有什麼意思;◆ 記憶力越來越差;◆ 明知道該出門社交,卻找各種藉口宅在家裡,怕見人,怕出錯◆ 長時間玩遊戲或刷手機,沒有手機就活不下去◆ 外出期間總擔心家門沒鎖、爐火未關;一遍又一遍地看水龍頭到底有沒有關◆ 凌晨兩點,卻輾轉反側,毫無睡意,負面情緒被放大▌憂鬱更像是大腦重感冒!憂鬱症的「懶」跟普通人的「懶」不一樣!――科學事實――◎憂鬱症患者因為多巴胺分泌失調,長時間處於低慾望狀態,導致什麼也不想做。◎憂鬱症會持續時間越長,大腦海馬迴損傷的程度可能越大。◎憂鬱症會影響負責感知獎賞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層,會比普通人更容易失望。◎大腦中若血清素濃度太低,容易因為失敗的打擊而一蹶不振,因而造成憂鬱。――有效修復――◆運動可以增加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促進大腦神經元信號傳遞,治療並預防憂鬱。◆攀岩因為要全神貫注,可以切斷憂鬱症患者負面情緒的反芻思考,且提升自我成就感。◆光照治療:患者坐在模擬夏日早晨陽光的燈箱前半小時,就有44%憂鬱症患者症狀明顯緩解。◆不要沉溺於社群網站,實際走入人群增加社交生活,也能有效緩解憂鬱症。▌不睡覺真的會出人命!你以為你在跟老天搶時間?其實你是在預支生命!――科學事實――◎睡眠不佳會導致當天學習的內容,無法被整合到大腦皮質的長時記憶中,影響學習。◎強迫一個人24小時維持清醒,他的認知表現跟血液酒精濃度0.1%的醉漢相當。◎長期缺乏睡眠會導致肥胖、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跟中風的風險,直接影響壽命。◎缺乏睡眠會降低辨識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無法識別生氣或開心,進而影響人際交往能力。――有效修復――◆服用安眠藥雖然加快入睡速度,卻會減少深層睡眠比例,結果可能得不償失。◆跨越時區的旅行會打亂日夜節律的生理時鐘,服用褪黑激素可以有效調整大腦的睡眠節律。◆光線對睡眠的影響至關重要,手機短波長的藍光會減少褪黑激素分泌而延遲入眠。◆積極的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幫助緩解焦慮,促進大腦分泌神經營養因子,更容易放鬆入眠。▌如何優雅的老去?不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學到老,才能更好的活到老!――科學事實――◎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各個迴路的多巴胺分泌減少,導致大腦可塑性降低而開始顯老。◎阿茲海默症的發病不是突然的,而有漫長的前期發展過程,甚至十到二十年前就已開始了。◎糖尿病患者大腦額葉和海馬迴的萎縮速度是正常人的兩倍,推測糖尿病和阿茲海默症很可能有共病基因。◎大腦智力衰退的速度跟教育程度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受阿茲海默症折磨的時間也越短!◎年紀大的人會覺得時間過得更快,是因為充滿新鮮感的體驗越來越少。――有效修復――◆生活有明確目標和動機的人,認知衰退的速度比較慢,也更不容易得阿茲海默症。◆在現實世界而非網路上積極社交的老人,認知衰退的速度比不常社交的老人要慢70%。◆生活中經常做附有挑戰性的事和嘗試新鮮事物,有助保護大腦藍斑核神經元,對抗衰老。◆老年人嘗試做一些年輕人做的事或者他們年輕時做過的事,會增加大腦中抗衰老蛋白分泌。◆老年人多出去旅遊,或者承擔帶孩子的責任,都可以積極調動大腦功能,變得更年輕。◆老年人增加讓大腦變活躍的新鮮經歷,可以讓人感覺時間延長很多,生命也因此延長了。▌如何解決現代人的注意力危機?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被突發事件干擾?手機為什麼是害我們分心的禍首?――科學事實――◎大腦的注意機制容易對新的、變化的刺激做出反應,因此手機訊息通知特別容易干擾工作。◎長期存在的巨大壓力,會導致慢性焦慮,不只會損害大腦,還會影響專注力及工作效率。◎長時間做同一件事,大腦容易把固定不變的刺激看成是不重要的訊息,將它們從意識中抹去。◎掌握雙語能力的人,在專注力、抑制能力和對聲音的編碼能力方面都更出色。――有效修復――◆手機即使調成靜音或關機,也會在潛意識影響你的專注力,最好是讓手機遠離自己身邊。◆大腦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可以把時間切成小段,每段時間內訓練自己把注意力拉回來。◆走路上學、爬樓梯上班,運動能明顯增強大腦額葉的功能,讓專注力變強。◆練習冥想,可以讓大腦產生變化,前額葉皮質變得更高效,明顯提高專注力。▌拖延是病,但未必都是壞事!把「必須」變「想要」,從消極的拖延者變成積極的拖延者!――科學事實――◎遙遠的獎賞在大腦中激發的多巴胺分泌量遠少於馬上可以得到的獎賞,因此你選擇先享樂。◎科學家刺激猴子鼻腔皮質的多巴胺受體,讓遙遠的獎賞變成即時,小猴子於是變成工作狂。◎與拖延相反的是「提前症」,他們無法忍受滯留在大腦中的思想負擔,因此早早地把事情做完。――有效修復――◆把「我必須做某事」變成「我想做某事」,只要內心想做,就會激發大腦的獎賞迴路。◆給自己設定截止日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拖延,而外部硬性規定的截止日期更有效。◆放開對自己的限制,光是心裡面用積極的方式思考,就能有效減少拖延行為。◆從消極的拖延者變成積極的拖延者,讓自己在最後期限即將到來的壓力下有最佳的表現。▌誰說有社交恐懼症就不擅長社交?改變你對生理反應的解釋,讓自己從選手視角變為評審!――科學事實――◎社交恐懼症跟內向不一樣。社交恐懼症是由恐懼情緒主導的,獨處會如釋重負而非快樂。◎當你的大腦過度焦慮,會導致同理心能力變差,無法理解別人是怎麼想的,無法恰當反應。◎社交恐懼很大程度是後天學習來的,從小被父母挑剔、成績不好、被忽視,都可能是原因。――有效修復――◆改變思維。試著把社交場合產生的焦慮想法用筆記錄下來,再轉換成比較符合現實的想法。◆改變對生理反應的解釋。把出汗、心跳加快詮釋成「興奮而激動」,就會覺得是有趣的挑戰。◆社交時把注意力移到中性的事物上,例如地毯顏色、來賓服裝,不要過度關注自己。◆學習換一個視角,把自己想像成評審去評斷別人,就不會再過度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躁鬱不是非黑即白的精神疾病!如何擺脫「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獄」的人生!――科學事實――◎躁鬱症患者的大腦有結構和功能上的異常,包括大腦前額葉、海馬迴、杏仁核和邊緣系統。◎很多研究發現,躁鬱症可能也和大腦的免疫發炎反應有關,也就是大腦發炎了。◎腸道中的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會引起一系列免疫發炎反應,再透過腸—腦軸影響大腦正常功能。◎躁鬱症患者情緒波動很大,可能是因為他們大腦中特定神經元異常地活躍。◎躁鬱症患者的衰老速度明顯比普通人更快,他們較大的慢性壓力也加速了衰老的進程。――有效修復――◆躁鬱症患者如果及早得到診斷和治療,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都會顯著改善。◆治療躁鬱症的首選方法是藥物治療,例如情緒穩定劑鋰鹽。◆電擊療法其實並不可怕,對一些難治型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和強迫症,效果很好。▌各界讚譽推薦沈政男 ∣ 精神科醫師洪仲清 ∣ 臨床心理師謝伯讓 ∣ 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蘇益賢 ∣ 臨床心理師「這本書從腦科學角度深入剖析了一個人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的心理和認知困擾,對每一個精神和心理現象的解讀都有理有據,可以幫助讀者從腦科學角度理解自身的心理問題,以解決自己的困擾。這是一本優秀的科普讀物,值得閱讀。」——沈模衛 ∣ 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理學部副主任「這本書的獨創性在於,它從精神醫學和腦科學的專業角度來解釋憂鬱、焦慮等人們普遍存在的精神困擾。作者用科學的思維和生動的語言帶你探索你的心理感受背後大腦所發生的不為人知的生理事實。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也推薦你閱讀。」——陳海賢 ∣ 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知乎大V
即時情緖修復: 2分鐘告別壞情緖, 透過50個小練習, 讓你擺脫焦慮,恐慌和壓力
輕蔑的玩笑、嫌棄的抱怨、不被愛的感受…… 當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受傷的不是身體,而是最深的內在,因為…… ◆孩子是吸收父母的話語長大的◆ 40個練習�~28個案例 ?修復你的童年內傷 擺脫「童年內傷」帶來的痛苦循環 ╲《假性孤兒》作者推薦閱讀╱ 「其他人根本就不想跟你說話,你這麼無聊。」 「你這麼笨!做什麼都不會成功的!」 「你長得又不好看,誰會想要跟你在一起。」 「你根本就不應該出生。」 這些內在批判就像利刃,它控制著我們的思想、控制著我們的行為,也控制了我們的人生…… 在面對人生的每一件決定時,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內在批判」。它隱藏在你的內心、不斷否定你做的每一個行動與決定。我們以為是自己不夠好、是自己做不到,但其實這些「批評」來自童年時期所經歷的「傷害的話語」。透過40個「自我重建」練習,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人生不必重複童年的痛苦感受。 ...
我們太習慣壓抑焦慮,但心中的小小孩始終知道,傷口在隱隱作痛。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博安心理師以切身之痛,提出緩解焦慮良方:內在的13個練習+外在的5種溫柔方式。一考試就拉肚子,收入豐厚,卻拚命加班,擔心錢不夠用,男友一沒接電話,你就奪命連環call……這些看似尋常的焦慮,背後都潛藏創傷。那是不被愛、失去連結、被否定自我的創傷。那些傷,需要你看見、感受與療癒。關係焦慮:「你會不會哪天不愛我了?」每段愛情,都需要伴侶不斷保證愛。金錢焦慮:「我不想變成下流老人!」勒緊褲帶買房、學投資理財。生存焦慮:「我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來自重男輕女家庭的她,戮力證明自己。職場焦慮:「若不拚命加班,我怕老闆覺得我沒價值就fire我……」我們太擅長完美掩蓋焦慮當焦慮狂潮來襲,我們除了壓抑、逃避、麻痺外,更擅長用社會所認可,例如吃大餐、大肆採買、不斷打電動,甚至被社會讚許的方式,例如工作狂,掩蓋我們的焦慮。但當焦慮這隻怪獸被我們越豢養越壯大,焦慮會潛入、掌控、侵蝕我們的性格。焦慮會充斥在我們每一個想法與行為中,直到某個壓力爆表的時刻,引發成嚴重的精神病症。對小小孩的自己說:「謝謝你,保護了當年的我。」我們需要找到焦慮的根源,因為當焦慮的根源沒有被處理,焦慮就會不停轉移對象。而從高中到大學時期,深陷在每日超過八小時「強逼自己不斷開關門檢查的」強迫症,以及被掐緊咽喉般難以喘息的絶望憂鬱症,僅能每日祈禱自己隔天不會再醒來的博安心理師,用他令人疼痛的經歷,想告訴讀者,雖然傷痛的童年就像戰場,而你好不容易才逃脫,你再也不想回憶與回去,但療癒焦慮,我們需要回去。回去找到當年痛苦、還是小小孩的你,幫他把痛苦說出來、幫他把眼淚流出來,然後輕輕擁抱他,告訴他:「謝謝你,保護了當年的我。」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那些恐懼、憤怒、愧疚、嫉妒、挫折、悲傷、孤獨等情緒孤兒,需要你看見與感受。本書特色:◎一本由心理師現身說法,心痛自剖受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襲擊多年,深談焦慮的療癒心書。◎蘇絢慧心理師:「謝謝莊心理師這一本書分享出這樣的能量,讓現代焦慮的心靈有被深度理解的機會,能夠重新被看見、被整理,讓早年很難承受的經歷,能有允許被好好感覺,也好好安放的權利。」──摘自蘇絢慧心理師推薦序〈焦慮,是你努力撐住自己生命的證明〉◎蔡佳璇心理師:「博安心理師的這本書從自身經驗出發,整合個人生活與諮商經驗中的體悟,精準地描繪焦慮的樣貌和強迫徵狀的深層意涵,相信讀者們在閱讀時會很有共鳴,且感到被深深的同理,也將能從書中的內、外在緩解焦慮策略中,得到練習的具體方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就像有一位很懂你的心理師在身旁,當你不安時,能提供沉澱和思考,慢慢與焦慮和平共處。」──摘自蔡佳璇心理師推薦序〈情緒是鑰匙〉◎許多人聽到我有嚴重焦慮和強迫症,而現在又能幾乎完全好轉的過程,都驚訝不已,尤其心理專業人士更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強迫症極難治療,最多降低到剩下小幅度影響就不錯了)。每次肯定都會被詢問:「你是怎麼好轉的?」……在我身上,好轉的過程就是不斷地釐清內心模糊的感受,像是:重新界定與家庭的距離、尋找情感間的信任與依靠、長期深入探索內心世界。這也讓我開啟第一次與心理師的會談,投入自己有熱情的運動與知識,以及真心替自己的努力感到驕傲。我在生活中尋找各種人際往來與自我實現的機會,走出了舒適圈與畏懼、擔憂的框架,慢慢地,從心理治療的學習與實踐中看見自己的模樣。這段歷程走了很久很久,我逐漸忘記要焦慮,然後,才重新覺察到自己已經不焦慮。我將上述這些過程,用更多的文字寫成這本書。雖然每個人的經驗不會完全相同,但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同樣陷落在焦慮的讀者找到屬於自己的療癒方式。──摘自自序〈我如何從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等黑色深淵中走出來?〉◎13個思考練習,讓你了解自己的焦慮如何運作,並恰當回應。關於外在情境,你可以試著練習思考:1. 什麼樣的情況容易引發焦慮?2. 如果依照1到10分排列,1分是完全不焦慮,10分是極為焦慮,你各會想到哪些處境?3. 通常遇到這些狀況,你的反應都是什麼?4. 你都如何避免這些外在情境發生?關於內在衝突,你可以試著練習思考:5. 你現在的情緒感受是什麼?6. 情緒感受和外在刺激的比例相符嗎?7. 不成比例的情緒,讓你聯想到過去的什麼事情?8. 這個情緒是哪幾個思考正相互矛盾,並產生衝突?關於涵容的能力,你可以試著練習思考:9. 雖然會不耐煩與焦慮,但你能夠思考情緒,而不立即做出反應嗎?10. 你的思考是否過度理智?11. 你是否被情緒控制而失去理智?12. 你能在兩極化的思考中取得平衡嗎?13. 你能夠忍受不舒服,在合理範圍內表達自己的需求嗎?◎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撰推薦序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張國洋(大人學共同創辦人)、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傾心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目錄】【推薦序】情緒是鑰匙/蔡佳璇(臨床心理師;哇賽心理學執行編輯)009【推薦序】焦慮,是你努力撐住自己生命的證明/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013【自序】我如何從強迫症、焦慮症、憂鬱症等黑色深淵中走出來?018【前言】031輯一 什麼是慢性焦慮?慢性焦慮的背後是害怕與不安038哪一些行為,我們是為了降低焦慮而做?045情緒窒息──把情緒壓回去,不想,也不敢表達048切斷情緒──沒有情緒的Andy 051關係焦慮──害怕失去的Becky 057金錢焦慮──不能休息的Claire 061自我認同──我的故事 075我的強迫症──小偷會進來殺光我們全家 084什麼是強迫症?──一種焦慮衍生的精神疾患089現代化的強迫症──逼迫自己工作不能休息、需要伴侶不斷保證愛……097儲物症──總是害怕「不夠」,強迫性累積物品 100慮病症──不斷擔心自己得到某些疾病105身體臆形症──過度關注身體形象,有時會認定某部分是缺陷108情緒性進食──用進食來消化情緒111【小結】一個人若極度焦慮,患多種精神疾患是常見的115輯二 慢性焦慮的根源精神病特質──在正常與精神疾患間,有個過渡地帶,即是每個人都有的「精神病特質」120為什麼要細究焦慮?──別再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128情緒轉移──不只對原本的人事物帶有情緒,當情緒太大時,會轉移到其他的人事物131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在焦慮?──事情過了,你就不焦慮了嗎?135 災難化思考──總會想到許多不好的事可能發生,越想越嚴重,最後成為難以挽回的災難140完美主義──我們想要把事情做到毫無瑕疵142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是撐起一個人的核心148壓抑──我們的許多意念被壓抑到「潛意識」,讓我們察覺不到痛苦162「有問題」的「問題」,真的是「問題」嗎?──暴飲暴食、衝動購物只是表面的焦慮症狀169強迫思考在焦慮中扮演的角色──強迫思考是焦慮的主要症狀171錯置─象徵──原本應對A感到焦慮,但因沒辦法表現出來,因此轉置到B 175 原生家庭創傷──比起我們被教導的內容,小時候觀察到家裡的氣氛與態度,影響更深遠184 內在衝突──「依賴」與「獨立」的掙扎197【小結】焦慮不但複雜又廣泛,且極為詭譎217 輯三 我們都能學會好好照顧自己心理治療有用嗎?需要搭配其他的治療方式嗎?222身體和心理的連動性──當身體疲憊,心裡往往也充滿無力感224「我知道我是焦慮,然後呢?」──知道我們身上發生什麼事情,是開始諮商或治療的第一步226每一個人都是高敏感人──高敏感不是錯,是有情感的人類的珍貴寶藏233正向心理學的矛盾──叫一個原本悲觀的人「你樂觀一點」?!241允許各種情緒的存在──人生不可能沒有負面情緒,端看你如何處理與面對246從內在緩解焦慮──從13個自我思考開始練習2511什麼樣的情況容易引發焦慮?2542如果依照1到10分排列,1分是完全不焦慮,10分是極為焦慮,你各會想到哪些處境?2543通常遇到這些狀況,你的反應都是什麼?2554你都如何避免這些外在情境發生?2565你現在的情緒感受是什麼?2586情緒感受和外在刺激的比例相符嗎?2587不成比例的情緒讓你聯想到過去的什麼事情?2598這個情緒是哪幾個思考正相互矛盾,並產生衝突?2609雖然會不耐煩與焦慮,但你能夠思考情緒而不立即做出反應嗎?26210你的思考是否過度理智?26311你是否被情緒控制而失去理智?26412你能在兩極化的思考中取得平衡嗎?26513你能夠忍受不舒服,在合理範圍內表達自己的需求嗎?267從外在緩解焦慮──從5個溫柔的方式開始2691停止讓外界的訊息進入2702呼吸2713傾聽內在2734寫日記──自由書寫2745與人交流276重新成為一個人──我們不需要完美,我們只需要完整278
★關係心理學教練 吳姵瑩 全新療癒力作! 越親近的關係,越能喚醒你的焦慮, 每一段關係,都是反射自我的明鏡,也是自我救贖的出口。 ★【特別收錄/10個情緒引導音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