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走的路,因為互相陪伴,似乎就不那麼苦了!
「為什麼跟說好的不一樣?」
這道問題的解答,我也不會。
我只能代替離開的人抱抱你,
讓我們都能夠再次想起彼此的愛。
病人的痛苦、家屬的捨不得、護理人員的感同身受,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明明走著同一條路,怎麼會越離越遠?
從「背對背」,到「手拉手」,互相陪伴是繼續向前的力量!
安寧緩和療護箴言──
善終,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的決定。
➤我們在意───病人的意向與生活
「我不想再活了,放我走……。」漫長的疾病治療過程,
〈全家福〉
「我要奮戰到底,要為孩子奮鬥,我不可以死!」
她並不接受安寧療護,可是也不排斥我的探訪,我常到病房看她,
〈請讓我,喚妳一聲親愛的!〉
「嗨,親愛的,今天好嗎?我們要來打抗生素囉!」
只見她瞪大眼睛狐疑地看著我:「為什麼叫我親愛的?」
是啊!為什麼喚她親愛的?我自己也愣了一下,
〈X!要走就走不要拖!〉
「給我兩針!一針這裡(指左下腹部隆起的腫瘤)、一針這裡(
他的太太雙眼承載了許多委屈,流著淚低語:「他要我放他走……。
➤我們關心───家人的調適與自我照顧
「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面對宛如海嘯般撲面而來的哀慟,
〈我們回家吧!〉
「我覺得他還不能回家,現在還沒到這個的時候……,
我牽著她來到氛圍稍微輕鬆的會客室,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如果爸爸怎麼了,我怕媽媽會怪我……。」
〈妳是我最棒的女兒〉
「有空嗎?我現在非常需要妳這個垃圾桶!」
電話這頭的我,靜靜地聽著她連珠炮般宣洩,不時「嗯」、「嗯」
與其說是垃圾桶,我覺得更像一個避風港,她雖然總是強悍,
〈美惠〉
「天哪!妳辛苦了!」我忍不住上前擁抱三姊,驚覺三姊好瘦。
心疼這弱不禁風的身體要承擔這麼多,
這樣的三姊沒有自己,只有家人。
可能她早就生病了,只是她都忽略了,
➤我們體悟───生命這份禮物
護理,是一份工作,但更多時候是人與人之間更真切的交流。
〈回家,有我〉
謝謝妳,雅婷,用自己最後的人生,
安寧就是帶著病人與家屬去尋找、去發現那些溫暖的存在,
〈舞者.武者〉
哈囉!文叔,最近臉書的動態回顧,不斷提醒我去年的攝影茶會,
就像攝影對你的力量,我有加油喔!還沒被打敗,
只是好想念你。
〈平安的路,怎麼走?〉
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許是看不到哀傷盡頭的急救過程,
安寧照顧的目標是善終,但其實善終並沒有標準答案──沒有「
每一位病人的善終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陪伴病家走過幽谷,
安寧就是帶著病人與家屬去尋找、發現那些溫暖的存在,
更多護理師臨床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伴,安寧緩和護理札記》。
安寧緩和療護箴言──
病人的痛苦、家屬的捨不得、護理人員的感同身受,
從「背對背」,到「手拉手」,互相陪伴是繼續向前的力量!
本書特色
✿ 安寧緩和團隊護理師「病房、共照、居家」全方位守護
✿ 十八個真實案例,照顧「病人」、「家屬」、「醫療團隊」三大面向
✿ 十八個揪心故事,完整帶入病人醫療抉擇以及陪伴者的情緒關照
✿ 護理師團隊合作帶領彼此,從哀慟中調整,從淬鍊中成長
✿ 護理前線最貼近人性的真情記錄,深度直擊護病現場
✿ 最暖心的生命書寫,最實用的臨終課題
✿ 深入瞭解安寧緩和積極正面的意義力量
名人推薦
王 浴 臺大醫院前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邱泰源 立法委員、臺大醫學院教授
陳月枝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所名譽教授
陳石池 臺大醫院院長
陳榮基 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陳慶餘 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名譽教授
楊玉欣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蔡兆勳 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
蔡致中 燃點公民平台創會理事長
(依姓名筆畫排序)
溫暖推薦語
每個人必經的人生大挑戰過程中,有許多像珍珠的眼淚,
我相信:醫師的成長,是踏著病人的血與家屬的淚前進。
因此,從擔任住院醫師開始,不論是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然而數十年之後,我發現:有些病人的血與家屬的淚,
原來,成長之路是那麼崎嶇而漫長,要學習的絕不只是知識和技術。
不變的是: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次!――
安寧緩和醫護如溫暖和風,讓生命春草年年綠,感恩!――
在困頓中注入一絲勇氣,而心與心相近的時刻――
一個最黑暗的時刻,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刻;一個絕望的時刻,
慈愛的天父為我們預備了天上永恆美好的家鄉,你不過先走一步,
摯愛的人放心離去,您安心地道別,且看安寧緩和護理師的細訴。―
陪伴末期病人是人生的歷練與智慧。――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 姚建安
心裡放下,才是真正的安寧。安寧護理師無私的陪伴和關懷,
在末期病人照護中,最不容易的是一直保有慈悲的心,
跟妳們一起奮鬥,讓我相信這世上真的有天使。――
有幸與一群天使般的安寧團隊一起共事,人美心更美的護理師們,
無論是身心煎熬的臨終病人,或是被牽掛的家人,
這是一本透過文字,分享安寧照顧的溫馨與血淚的好書。――
〈現代觀音序〉
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
死亡恐懼與生俱有,來自過度的本能反應,
換言之,這是一本血淚交織、親情湧現,呈現安寧護理光輝的好書。
因您相伴,護理不再遺憾無力面對病人的痛楚與其親人的哀慟。――
每篇札記,真實細膩地呈現護理專業與護病真情的交融及體悟;
身為工作夥伴,
在死亡前的幾周或幾個月裡究竟會發生什麼事?當一個人死掉時以及之後,整個情況是怎麼樣的?本書也含有幾節簡短的實用建議,一點點佛教思想、幾個死亡的故事,以及如何為死亡做準備等。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思考你真的不想要去思考的一些事。
In his semiweekly visits , Gabe tried every trick imaginable to force Dr. Trapp into candor . Trapp insisted on remaining in tight control , forever reestablishing his position : “ I think we got it all . ” Never a hint of what would ...
「我始終守著她,數到她的最後一口呼吸。還有那最後一吻, 在她冰冷的頰上──那才是真正道別的時刻。」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
《我不敢說,我怕被罵》作者溫馨力作 如何溫暖開放的與孩子談論死亡? 故事從克里斯欽想把一隻毛毛蟲放進玻璃罐裡開始,爺爺告訴他,這麼做毛毛蟲可能很快就會死掉。意識到 ...
Losing a loved one is one of the hardest parts of life. With sensitivity and wisdom, Harriet Sarnoff Schiff shares advice to help mourners find comfort admist grief and hope...
This book aims to clarify current thinking about the spirituality of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to ensure greater compassion and sensitivity in meeting their spiritual needs. Listening carefully to patients at...
Throughout his long evangelistic career and in his many books, Dr. Billy Graham has told millions about Christ's offer of eternal life. Now he calls for Christians to confront the...
A Child Dies: A Portrait of Family Grief
Experts from six traditions: Judaism, Christianity, Islam, Hinduism, Buddhism, and Chinese religions discuss rituals, practices, and emotions as they relate to death and the hope of life that follows death.
Using a social-psychological approach, the new edition of this book remains solidly grounded in theory and research, while also providing useful information to help individuals examine their own feelings about-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