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
ISBN-10
9888676687
ISBN-13
9789888676682
Category
History / Asia / China
Pages
796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12-28
Publisher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Author
香港地方志中心

Description

國有史,地有志。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悠久而獨特文化傳統。《香港志》旨在全面系統地記述香港地區自然和社會各方面的歷史和現狀。《總述》與《大事記》將合為《香港志》的首卷,是本項大型文化工程啟動的標誌。

大事記是記載在某個行政區域內,一定歷史時期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動的編年體史書。本卷《大事記》將以《香港志》整體篇目為綱,並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增補缺漏要項,全面、系統記述香港自遠古以來之歷史大事,突出香港特殊的地理、歷史、文化、經濟和國際地位,從而發揮資政、存史、教化的功能和使命。

Similar books

  • 志氣凌雲
    By 香港地方志中心

    全港市民為運動員喝采,一起走過體育百載里程。 東京2020奧運會,香港派出46名運動員,創下一、金二銀、三銅的歷史性佳績;其後的東京2020殘奧運,香港亦派出24名運動員,合共奪得兩銀三銅。能取得驕人成就,是運動員多年艱苦奮鬥,堅持不懈的回報,也是全港各界積極支持得來的成果。期望眾位體育精英帶來的光榮喜悅,連同過去所有運動員的夢想與努力,繼續為香港發光發熱,一直傳承! 本書收錄比賽場上運動員的光輝時刻、東京2020奧運會及殘奧運珍貴照片、13位得獎運動員奮鬥故事,及香港體壇發展珍貴歷史照片。

  • 劉蜀永香港史文集(增訂版)
    By ?蜀永

    本書是著名香港史專家劉蜀永教授的自選文集,內容涉及香港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歷史人物、考據、研究動態、地方志等方面;書中作者關於西方影響對於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作用、香港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等有關問題的論述與觀點,曾引起海內外華人傳媒的廣泛關注。其中《香港:150年來政治經濟發展概況》一文,還被作?代表中國學者觀點的重要論文,於1997年發表在西方研究中國問題的權威性雜志《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上。 本書是在2010年初版的基礎上作出增訂,刪除了原版文章14篇,新增近年文章24篇、信函6封,更能反映劉蜀永近年來在香港與近代中國關係的研究,以及推動香港地方志出版工作的努力。

  • 身份認同與香港文化政策研究
    By 任珺

    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的討論,在香港研究中可謂歷久彌新。 本書以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歷史演變與現實處境為研究對象,同時觀照香港文化政策的形成、發展及與身份認同的相互構建關係。在書中,作者結合文化研究、香港研究、文化政策及文化社會學等領域交叉學術視野,以一種公正性評判的客觀立場,與文本分析及其所嵌入的政治經濟語境相聯繫的分析視角,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影響香港人身份認同變遷及建構的結構性因素展開討論。通過作者對香港文化政策的歷史探究,我們可以看到背後制度的內在邏輯對人的思維、行為的深層次影響,也可以看到身份認同與文化制度建設之間的互動,深具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 香港相冊:回歸25年來的歷史記憶
    By 劉智鵬 劉蜀永

    本書以圖集形式,由數千年前香港的考古發現始,至遭英國侵佔,迄於回歸祖國至今,對香港的歷史作一通盤而生動的展現。當中尤以回歸以來二十五年的歲月最為豐贍詳備,盛載了一代代港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 政府內部的吶喊──香港公務員工運口述史
    By 梁寶龍

    公務員的範疇各國各有不同,以香港為例,廣義而言,上至特首,下至清潔工,都是公務員;若收窄定義,則香港公務員是指:根據公務員服務條例,直接受政府聘任且經由政府庫房發給薪酬的勞動者。香港公務員工運曾風光一時,是香港工運史上推動獨立工運的一股重要力量。公務員工會對香港整體的工運的影響,早期是有意由工運介入社會,但現在已淡化。八十年代,公務員工會參與全港性工會運動,如職業安全、勞工立法等,進而涉足社會運動,為八八直選、大亞灣核電廠等議題發聲,與各勞工團體建立直接聯繫。九十年代中期,各集團工會的合作日漸減少,沒有常規性的共同活動。梁寶龍過去多年訪問多位公務員工會領袖,他們分別來自郵政、紡織、小販管理、土地工程測量、機電、政府文書、消防救護、醫務等不同單位,而後參與公務員工運,並成為工運中的領頭人物。本書為公務員工運口述史的初步成果,包含蕭賢英、鄧福棋、黃華興、黃偉雄、馮兆銘、鄺漢泉、屈奇安、古聖光、郭紹傑、郭錦霖、李美笑、梁籌庭和李尋彪等13人的訪談紀錄;另附錄〈公務員工運史1843-2010〉、〈公務員薪酬制度〉、〈政府的員工諮詢架構〉等專文,可供香港公務員工運史、公務員評議會史的研究者參考。「梁寶龍先生,作為一位民間歷史學家,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訪談了十多位工運參與者,記錄了他們參與爭取工人權益的心路歷程,寫出了《政府內部的呐喊——香港公務員工運的口述史》,是一部難得且珍貴的著作,對於希望瞭解香港工運的讀者,提供了珍貴的材料。」——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講座教授 潘毅

  • 地方志: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
    By 香港地方志中心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是香港地方志中心編修《香港志》計劃的第二卷,凡120萬字,分上下兩冊,將於 2021 年年底出版。這卷志書以專志體例,記述1978年至 2017年7月止,於國家實行開放改革政策後,香港在這個歷史重要轉折階段的「反應與行動」。從港商把生產線北移,形成香港和珠江三角地區之間的「前店後廠」產業分工結構;從CEPA合作,到參與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此期間,香港發展成為服務型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則「變身」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四十年間的變化,專志將分門別類進行記述。

  • 讀書雜誌(試刊號)

    香港版《讀書雜誌》,承繼了《讀書》的傳統,以推廣閱讀為己任,為兩岸各地的華人學者提供多一個交流互鑒的平台,希冀為香港的發展提供思想上的爭鳴、探索和引領。《讀書雜誌》分為六個板塊,試刊號選取廣受關注卻少見深入研究的“香港文化遺產”為題,作為本期的“文化焦點”;“書人書事”顧名思義,記述與書相關的種種人與事,本期追憶四位逝去的文壇巨匠或學人大師;“名家專欄”請到各位學者漫談讀書體會和文化現象;“出版人語”由書籍幕後的資深編輯執筆,道出鮮為讀者所知的出版背後的故事;“書評”請來資深文化人,由一本書談開去;“閱讀最前線”特選24本新近出版好書,涵蓋兩岸三地、中英文兼備、題材多元,為愛書人提供一季內的出版要聞。

  • 鐘樓憶舊 : 中電總部雜記

    本書述說中電位於亞皆老街147號的前總部於1940年至2012年間的故事。除追溯建築物的起源和發展,也敘述周遭環境隨時代變遷而出現的變化及當中的軼事,這些塵封片段的內容有喜有悲,或事關重大,或無足輕重,雖然都只是社會面貌的一麟半爪,但拼湊起來,仍能勾畫出歷史的輪廓,有助我們了解時代的背景和社會的發展軌跡。 目錄 序言 Foreword 資料來源 A Note on Sources 編寫說明 A Note on Style 引言 Introduction 時代見證 A Testimony of Time 細說從頭 Where...

  • 選堂雅聚: 饒宗頤書畫藝術
    By 饒宗頤

    選堂雅聚: 饒宗頤書畫藝術

  • 古典時代瘋狂史
    By 米歇爾.傅柯

    法國思想大師—米歇爾.傅柯 重量級經典再現! 華文世界最佳全譯本! 「簡言之,我希望,一本書不要以文本(texte)的身份出現,那是教學法或批評爛熟的化約對象;我要它瀟脫大方,以論述(discours)的樣貌出現:同時既是戰鬥亦是武器,既是戰略亦是撞擊,既是鬥爭亦是戰利品或傷口,既是時局不是遺跡,既是不規則的遇合亦是可重複的場景。」——傅柯 《古典時代瘋狂史》為法國思想大師暨後結構主義思想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的重要著作,內容衍生自其博士論文。本書的中心議題為:在歐洲的啟蒙過程中,「理性與非理性」以及「理性與瘋狂」如何在歷史的條件中成形與出現。從這一角度,傅柯討論了兩個主要問題:第一,精神病學與心理學作為一種科學,是如何形成與開展的;第二,在舊王室崩潰的過程中,精神病院在 18 世紀末的出現,具有何種意義。要理解傅柯的方法論,此書為不可不讀之作。 傅柯在本書談的主要是由中世紀到 19 世紀一部瘋狂的禁閉史;更深入地說,它企圖透過對監禁結構的研究,建立起瘋狂和非理性之間的對話;最後,它也規劃出一份草圖,談「一部界限的歷史--其內容是一些晦暗不明的手勢,它們一旦完成,便必然遭人遺忘。然而,文化便是透過這些手勢,將某些事物摒除在外。」 本書曾以英文濃縮本《瘋顛與文明》風行知識世界。此次重新出版的中文翻譯是直接源自法文版本,且較英文世界現在流通的全譯版本更早幾年面世,其不僅還原了傅柯這部重要著作的原貌,而且避免許多因版本和英譯本原因所導致的許多爭論與問題。 「《瘋狂史》的中譯絕對要比英譯本更具學習價值。它的出版,無疑是台灣出版界引介西方思潮的新譯標,在這地平線上,讓我們期待更壯闊的氣象!」——李威霆(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 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