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of Literary Criticism / Renaissance

  • 課程與教學新論
    By 單文經主編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四篇十二章,作者皆為國內的頂尖學者。本書以為,教育活動是以止於至善為方向,以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交互影響為過程,而以思想、行為的改變為結果。這些朝向至善而改變的思想、行為,就是課程;而教者與受教者之間交互影響的過程,就是教學。作者分別從各自的專長出發,就當今課程與教學範圍內的重要議題,進行概念的澄清、歷史的重建、學理的闡發、實務的解析,為國內僅見內容最為新穎、體系最為完整的課程與教學論著。

  • Sir Thomas Herbert, Bart: Travels in Africa, Persia, and Asia the Great : Some Years Travels Into Africa and Asia...
    By Sir Thomas Herbert

    Sir Thomas Herbert, Bart: Travels in Africa, Persia, and Asia the Great : Some Years Travels Into Africa and Asia...

  • 揭開感動服務的十二堂課: 這是一部以心傳心的服務藝術...
    By 董建德著

    本書提出四個問題,對於感動服務完整的探討; 首先,感動服務是時勢所趨嗎?其次,感動服務與過去的研究科學有何不同?接著,感動服務的商業層級何在?最後,是甚麼樣的因素,讓顧客感動? 第一個問題:「感動服務是時勢所趨嗎?」第一章陳述服務業的最新挑戰,以科技的高度發展、都市化與組織化的現象觀察,將成為同理心的首席殺手。第二章列舉了六大產業的發展,證實顧客關係的建立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 第二個問題:「感動服務與過去的研究科學有何不同?」一個微笑,一次擁抱,甚至是一句溫暖的問候,是人類間最大的秘密;因此,第三章探討服務接觸的相關科學切入,來說明感動服務的表現舞台落在人與人接觸的服務領域,從有形到無形的商品與服務逐一探討;並且在第四章中,進一步說明關係與情緒在服務業中的商業價值。 第三個問題:「感動服務的商業層級何在?」第五章論及提高顧客忠誠度,除了服務品質創造顧客信任的基礎之外,進一步邁向創造顧客正面情感,讓服務變的更加真實,到感動服務創造真正的顧客忠誠度;第六章何謂感動服務,以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角度定義感動服務的意涵,充分揭露感動服務的面紗。 第四個問題:「是甚麼樣的因素,讓顧客感動?」本書將感動服務的元素概念明確定義,同時進一步將感動元素的發展路徑逐一呈現。第七章探討服務業的特性,進而說明全球最新的ACE感動服務新策略的內涵;A代表力服務期望 Attractive requirements,而C代表關懷服務感受 Caring service,E則代表賦權服務文化 Empowering culture pattern;並藉由第八至第十章說明ACE感動服務因素所屬的16項感動服務元素的實質內涵;最後藉由十二種美學藝術形式的剖析,讓感動服務在美學與藝術的文創產業當中發光發熱,交互啟發更充實感動服務的完整內涵。 本書特色 「感動服務」是一門深具人文導向的商業服務利器,本書藉由作者在服務業長期實務工作經驗,加上嚴謹的研究過程,兼具理論與實務,深具參考價值。

  • National Myth and Imperial Fantasy: Representations of British Identity on the Early Eighteenth-Century Stage
    By Louise H. Marshall

    Eighteenth-century drama is often dismissed as homogenous, aesthetically uninteresting, or politically complacent. This book reveals the incredibly intriguing and intricate nature of the period's history plays and their often messy...

  • 弱勢學童讀寫希望工程: 課輔現場的瞭解與改造
    By 陳淑麗著

    內容簡介 「教育」是促成社會階級流動最重要的因素,但不幸的是,弱勢兒童不但家境弱勢,連在學校的表現也差人一等,孩子們很可能因為教育不足,再一次複製上一代的貧窮。本書旨在討論我們現行的教育系統,如何提供額外的課業輔導。陪孩子寫功課、安親班式的照顧服務,能許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嗎?怎麼做才能讓弱勢兒童在學業上反敗為勝?這是本書想要回答的問題。

  • 輔助性科技的人文意涵
    By 黃富廷著

    內容簡介Nokia手機有名的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話雖如此,然而,人性結構中之人本素質的發展水平,卻未必人盡相同。而且,特殊教育與輔助性科技之發展,其人文面之重要影響因素,乃緊繫於一國人民之人本素養。因此,「科技」不能偏廢「人文」,本書之目的即試圖針對輔助性科技之人文層面的若干議題進行探討,作者試圖走出輔助性科技之本科單一視野,轉而從經濟學、社會學、賽局理論、哲學、輔具活用等層面來探討輔助性科技的人文意涵。本書結構共分為兩大篇,第壹篇為「輔助性科技之基本概念簡介」,第貳篇為「輔助性科技之人文議題探討」。為讓未曾接觸過輔助性科技之讀者能對此一學門有初步之了解,本書在第壹篇試圖勾勒出輔助性科技之基本概念,希望幫助讀者在第貳篇的閱讀中,能順利走入輔助性科技人文議題的情境中,並能抓住議論之核心。

  • 現代戲劇論集: 發展論、作家作品論、演出論
    By 顧乃春著

    本書包含現代戲劇發展論、現代戲劇作家作品論以及現代戲劇演出論三篇。 「現代戲劇發展論」介紹了寫實主義派、自然主義派、象徵主義派、表現主義派、怪誕劇、超現實主義派、存在主義派、史詩劇場、荒謬劇場等戲劇的發展,並分別舉一些作品予以印證。 「現代戲劇作家作品論」論述了七位現代中西戲劇家及其作品,包含:尤金.歐尼爾、梅特林克、皮藍德羅、斯特林堡)、契訶夫、黃美序、徐訏等戲劇家,這些中西戲劇家的作品各呈現了不同的思想與觀念,創作表現方面更各有擅長,尤其他們寫作技巧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影響了現代戲劇之發展。 「現代戲劇演出論」討論了當代劇場演出之風格,也探討了布萊希特戲劇的演出,並論及我國舞臺劇演出之史略。

  • 西洋教育史: 中世紀及其過度世代
    By 滕春興著

    教育活動乃整個文化體系的一環,是以和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等有互動的關係。教育史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的教育活動,因而教育史的敘述,必然牽涉到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技術等文化體系的各方面。雖然我們認為教育史即為文化史,但是教育史仍然有其研究重心:學校教育發展、教育制度的變遷與教育思想演進與發展的敘述,此乃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 西洋中古教育史為中世紀基督教教育、封建時代的世俗教育、武士教育與近世大學的建立。大約從十五至十九世紀為止,這一時期的西洋追求個人自由,推崇理性發展,由文化的再生而漸至昌明的時代。在南歐發起文藝復興運動,在中西歐掀起宗教改革的怒潮。其後更產生啟蒙運動,使人類精神文明與科學研究益趨成熟與進步。本書均做詳盡的詮釋。

  • 心理學的科學革命方案
    By 黃光國著

    針對近代心理學之父馮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未能以科學方法妥善處理的文化議題,本書提出〈自我的曼陀羅模型〉,分析非西方國家的本土心理學者在建構理論方面所遭遇到的困難,特別強調:西方科學哲學由「實證主義」轉向成為「後實證主義」之後,在「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人性論」各方面所產生的鉅大翻轉,主張本土心理學的目的是要建構既能反應人類普遍心智,又能說明特定文化中人們心態的理論,並以作者對儒家文化傳統的分析為例,說明如何對西方個人主義的心理學進行科學革命。

  • Conversion and Reform in the British Novel in the 1790s: A Revolution of Opinions
    By A. Markley

    Conversion and Reform analyzes the work of those British reformists writing in the 1790s who reshaped the conventions of fiction to reposition the novel as a progressive political tool. Includes...

  • 靈異?別鬧了!
    By 成和平著

    超能力與異象是目前紛紛被討論的課題,科學界與心理學派也正期待能突破這個奧妙的未知象限。如何使我們對此問題的探討更具判斷力?本書以科學的理性推理,配合令人開懷的靈異笑話,輕鬆描寫各種神秘現象的背後成因,呈現許多被歸類為「靈異」現象的當下,其實還有我們忽略的觀察與思考,擺脫一般神經兮兮、令人疑神疑鬼的謎思

  • 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
    By 林基興著

    內容簡介 「核能」爭議就是個建構的問題,若非反核者與媒體一再「炒作」,大家不會這麼驚慌地以放大鏡檢視它。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郭位於2011年9月22日發表文章提到,撇開心理因素與政治炒作,核電廠造成的危害與其他工安隱患相比微不足道。就像「看到別人眼中的刺,但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民眾確已過度注意核能了。 為何專家不澄清呢?中研院動物所某魚類專家在「祕雕魚事件」時感嘆,學者若出面說明則成為反核人士(團結、大聲)的箭靶,被抹黑為「御用學者」而遭圍剿;因此,專家寧可明哲保身,而社會上只見反核者在哇哇叫。媒體難辨科學是非,但喜歡抗爭與聳動,樂得加油添醋地報導;民眾從媒體中學科技,受到誤導而害怕;結果,整個社會惡性循環地恐慌。 福島事故讓反核聲大,總統在2011年底決定核電廠不延役,這是「眾口鑠金」的結果?相對地,法國已有八成為核電,大部分國民仍支持核電,這可是「眾志成城」?為何國民意向差這麼大?我國需要眾口鑠金或眾志成城? 本書志在澄清核能發電相關的疑慮,希望民眾袪除「核能恐慌」。 本書特色 日本福島核能電廠事故後,媒體喜歡說「聞『輻』色變」,弄得民眾如驚弓之鳥,表象之一是搶購鹽(以為可防治從兩三千公里外的福島飄來輻射)。本書解釋核能與輻射的正確知識,袪除正在污染社會的「核能輻射恐慌」。

  • 資優青少年自我傷害防治課程與教學: 以生命教育為取向
    By 程國選著

    本書共計十章,有鑒於青少年自我傷害問題的嚴重性,作者以生命教育取向編製成資賦優異學生自我傷害防治課程。從自我傷害的理論、衡鑑,資優青少年自我傷害的危機,生命教育、死亡教育與自我傷害防治教育等不同層面探討,以明瞭青少年自我傷害防治教育的梗概。為兼顧課程設計的多元性與本土性,乃從第一線的學校輔導人員,進行實徵調查研究。從生命意義、死亡態度,及因應認知與策略三個層面,編寫及規劃十個單元的實驗教材,每一單元包含兩節的教學活動。並且為使學習生動活潑與管制教學品質,投入大量時間與物力,製作成電腦可操控的PowerPoint投影片三、四百張之多。採實驗教學法,以了解此一課程對高中資優生在正負向人生、生命意義、死亡態度、自我尊重、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與情緒取向因應策略等方面的實驗成效。最後就實驗教學的發現,從涵蓋理論應用、善用視聽媒體等的教學輔導層面,和包括單獨設科或融入課程、開放相關師資培訓及進修管道等的教育行政層面與繼續在其他學習領域推廣實驗教材等的未來研究層面等三方面提出建言。

  • 紮根: 華人教育在美國
    By 王錦堂著

    內容簡介 海外的華人父母該如何教育下一代 ── 華人的孩童在美國成長,有許多認同上的問題,對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自我認同的問題,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過程產生了極大的困擾。 作者以自身在美國加州教育廳擔任顧問,廿六年多的工作經驗,接觸許多主持中文學校的家長和負責人,並加上語言教學的專業背景,寫出孩子在美國公立學校受教所面對的教育問題,將這些重要的教育問題和討論呈現出來,加以檢討,提出正確的觀念和適宜作法。 獻給世界各地的華人父母們,為教育下一代的華語及文化做一個參考。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但能為國家提出貢獻,而且能不忘自己的根。根深樹幹才能粗壯,枝葉才能繁茂,才能矗立於暴風雨中,不會變成失落的一代。

  • The Oxford Shakespeare: The Tragedy of King Richard III
    By William Shakespeare

    Richard III is one of Shakespeare's most popular plays on the stage and has been adapted successfully for film. This new and innovative edition recognizes the play's pre-eminence as a...

  • 佛家靜坐方法論
    By 高登海著

    禪宗泰斗佛學大師南懷瑾教授推崇備至! 原名「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義」,為隋智者大師所述,今佛學家高登海先生所闡釋。誠為我國文化之精華,具有袪病延年,離苦得樂,創造命運,修養心性之要訣。佛教大德李炳老曾為之序,其中有云:「予讀之竟。曰:『是可傳者也,……解無摸索之苦,行有轍跡之象,是知達乎變,契乎機,載乎道,應乎時者矣!』」 禪宗泰斗佛學大師南懷瑾教授對此書推崇備至,良以此書不僅可使人身心康泰,亦能發揚佛家慈悲救世之精神,為國家圖長治久安,為人類幸福世界和平奠定良好隻精神基礎也。

  • 學院藝術批評教學理論之研究: 形式主義.脈絡主義.及其整合之應用
    By 何文玲著

    作者鑑於目前國內學院藝術批評教學之重要性及其教學理論相關研究之不足,且學院藝術教育中藝術批評教學理論之探討對學院教與學之改善確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因此針對學院藝術批評教學相關理論進行深入探討,期能對改善學院藝術批評教學提供參考之架構,提升藝術批評教學之成效,且對於藝術批評之理論基礎與方法亦有所助益。 本書試圖將多元之藝術批評歸納為著重內在與外在要素兩種取向,且為尋求藝術批評教育之適切、扼要、而有效之方法,其分別依各家理論之屬性與取向而分析其要義,再加以整合探討。因此本書研究之中心課題即在分析傾向藝術內在層面之形式主義,與傾向藝術外在層面之脈絡主義,以及在教學上兩者整合之原理與可能模式。故全書內容包括:(一)闡釋形式主義藝術批評教學相關理論:首先闡述現代主義與形式主義觀點之發展,其次分析形式主義藝術批評之議題與應用,最後評析形式主義藝術批評之觀點。(二)闡釋脈絡主義藝術批評教學相關理論:首先闡述脈絡主義之一般理論基礎,其次探討脈絡主義涉及之結構、後結構、與解構觀點,其三探討脈絡主義所涉及之後現代主義藝術批評觀點。(三)探討藝術批評教學模式及其整合之教學模式:首先闡述形式主義藝術批評教學模式,其次說明脈絡主義藝術批評教學模式,其三探討整合式藝術批評教學模式。以及(四)結論:綜結形式主義與脈絡主義藝術批評教學相關理論之重要觀念,以及各種藝術批評教學模式之重點,同時歸結整合式藝術批評教學模式之概念架構,並對於教學實務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 教養子女百寶箱
    By 蔡春美, 張訓誥著

    內容簡介本書作者蔡春美與張訓誥是學有專長的教育家,也是盡職的父母,兩位公子都完成博士學位,成家立業。他們曾經幫助無數父母解決教養孩子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本書分發展、學習、管教、人際等四篇,循序漸進,先談理論再舉實例,並以「問與答」方式說明實用策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疑難雜症,翻開本書均可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本書可作為人父母的參考書,也是幼教與小學老師提供家長教養知能的寶典,誠為教養子女的百寶箱。

  • 漂鳥: 加拿大華文女作家選集
    By 林婷婷, 劉慧琴主編

    自上世紀以來,加拿大是華人移民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國家,華人在這塊土地上適應、奮鬥和成長,從漂流異鄉到落地深根的過程,都精彩地記錄在華文學作品裡。而加拿大華文女作家們無論是做為職業婦女或人妻人母,在這大社會都扮演著深具影響力的角色,對中華文化在異地的傳承有一定的貢獻。 由於女性細膩的觀察和敏銳的感悟,她們的作品呈現的也正是在加拿大這第二家園華人的生活縮影。她們將在多元社會有笑有淚的人生經歷或濃墨重彩、或細言絮語通過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本作品選集,不但是她們創作成績的一個共同櫥窗,也是首部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為焦距的作品集,也可以說是在始於二十世紀八○年代新一波的移民潮中,以文學的形式紀錄下來的移民史。 本書特色: 首部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為焦距的作品集。呈現加拿大華人的生活縮影。也可以說是在始於二十世紀八○年代新一波的移民潮中,以文學的形式紀錄下來的移民史。

  • 墨魂: 臺灣當代書藝家徐永進
    By 鄭芳和著

    當書法遇上電影,他寫出《艋舺》當書法推廣觀光,他寫出《TAIWAN》當書法結合小說,他寫出《篤姬》 他,徐永進,能把書法由熟寫至生,愈寫愈年輕,他的書藝魅力究竟何在?他又是如何的一個人呢? 電影導演鈕承澤說他生猛有力的書法,就是符合電影要的力道與活力;廣告達人孫大偉也醉心在他的創意、他變的本事;連外國人也喜歡他的作品,一如台灣通閔傑輝;藝評家石瑞仁說他是怪咖但怪的有理,音樂家林谷芳讚他人自然作品也自然。 生命原是一場冒險,人生不只是被命定,值得你出手闊綽,揮霍一番,且把它揉成知己。徐永進的書寫創作注入了他個人強烈的愛與信仰,書法不只是書法,它可以是由書寫出發的各種越界整合。如今他已由早年的搏命書寫乃到放鬆,書寫不再是寫過去的傳統,他只是寫當下的感受,與當下的應對心境。他覺得以前他太叛逆,慢慢地他希望能夠寫得天真、自然,保有小孩的遊戲心,享受書寫創造性喜悅;他更希望有志於書藝創作的年輕朋友能細細品嚐,走出自己的創作之路,玩出自己生命的無限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