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達賴喇麻○著舒亞·達斯喇麻○著邱陽·創巴仁波切○著達賴喇麻○著一行禪師○著阿姜查○著陳兵○著一行 ... 著阿姜查○著邱陽·創巴仁波切○著 380 元 250 元 300 元 300 元 230 元 240 元 320 元 320 元 230 元 280 元 250 元 260 元 220 元 220 元 ...
This work has been selected by scholars as being culturally important, and is part of the knowledge base of civilization as we know it.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確實不只是世俗化、辦辦文化慈善、搞搞政治,它是帶動佛教整體走上現代化道路,而與社會之現代化相呼應相聯結的新佛教運動,是真正《在人間的佛教》。正因,佛光山或言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擁有現代化,屬於真正在「人間的佛教」,所以,本書優先的主要研究物件,就是可以真正落實「在人間的佛教」為主的出版物。本書先從臺灣佛教的發展,談到臺灣佛教出版物的發展,然後才論述到人間佛教出版物的發展;再者,透過文獻資料與統計分析,將佛光山隸屬出版社關於「人間佛教」主題的書籍進行一一瀏覽分析,並且輔以佛光文化、香海文化、大覺文化與佛光山文化發行部等單位的負責法師與師姐們,進行面對面訪談,希冀找出「人間佛教」成功的編輯政策。另外,透過定價、標題、文本型態、內容主題分析與行銷推廣、傳播管道等各種方式,去分析星雲模式如何成功推動「人間佛教」,並讓佛光山順利在臺灣社會化,成為穩定臺灣社會的一股力量。總言之,從星雲大師到佛光山各出版社的任一傳播行為,都是宗教文化傳播最大的功效,也是本書所提及《出版效果》。
世間萬物皆有其因緣法則,如果希望幸福快樂,只要依照幸福快樂的因緣法則去實踐,必然可以得到幸福與快樂。本書教導我們如何及時播種「清淨因」,以獲得幸福美滿「果」。
本书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
对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域外关系的研究,人们大多关注来自印度的影响,少有研究中国佛教造像的对外输出。以往由于佛教实物的缺乏,无法验证古文献记载中六朝佛教文明的辉煌,导致对朝鲜半岛、日本早期佛像来源的认识,多注重北朝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南朝佛教造像的新发现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有条件进一步论证在汉传佛教文化圈形成过程中,南六朝的主导性作用。本书对中国与海东地区佛教造像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着重探讨东晋、南朝的佛像样式特征,及其对朝鲜半岛三国时期、日本飞鸟白凤时期造像的影响和传播路径,确立六朝在东亚佛教艺术中的先进地位。
★全球暢銷書作者、智慧經營大師、佛學博士麥可.羅區 格西之經典再現!走進修行者的祕密花園,十位佛教大師親自教導,這是人人做得到的快樂生活方式!◆在沙漠中的祕密花園◆◆展開與十位偉大上師的心靈晤談◆◆超越時空的現身說法◆◆教導解脫煩惱的根本智慧◆故事發生在沙漠中的花園,少年殷殷期盼「夢中情人」的到來,時間總是半夜,春夏秋冬、朔望都有,歷經二十年——但是等待的佳人未現,而佛法大師一一蒞臨,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應答,機智深刻,妙語珠璣,邏輯縝密,高潮迭起!聽宗喀巴尊者說世間樂猶如刀上舔蜜;蓮花戒大師教導禪修的次第;法稱大師、世親菩薩開示生死及解脫的真相;第一世達賴喇嘛談因緣果報的道理;功德光大師說修行必須從守戒開始;無著大師指導以呼吸修持施受法和慈悲觀;寂天菩薩開示成為一位慈悲智者的六種方法:世尊示現證悟空性、圓滿佛道的般若智慧。全書以簡單寓言呈現佛法深義,時而浪漫詼諧、時而慈悲謹言,深刻詮釋重要佛教大師的獨特智慧,掙脫生命的緊箍咒、人所必經的「生老病死苦」!?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 (城邦)
有「無明」與「欲望」的問題?其實「妄想」才是問題的根本!釐清困惑,利人利己,從「心」開始真正實踐「認同請分享」的修行之道★大寶法王親自指導的二十世代時尚學者羅卓仁謙,繼《辯經.辨人生》之後,闡揚「辯經」精神第二彈!《辯經.辨人生》中的重點在一切佛法的基礎——四聖諦,從較接近原始佛法的詮釋角度,來解釋四聖諦與我們的關聯,作為個人修練的指標。但是,這樣的修行結果是:痛苦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是原始佛法的修行觀是在追求「終結」輪迴。而本書就在告訴你,「沒有了」之外還有另一條路——大乘利他之道。任何一個生命,只要有這個心,有這個意願,就可以開始大乘的利他之道,進而「創造」出有人生意義的成佛之道。許多人接觸佛法,其實不是只是因為單純自己生命有什麼問題,往往是有更進一步的追求,或者是希望透過個人的修行,利益親友。這樣的動機、抱持這樣想法的人,建構出了適合他們的大乘佛法。而這條道路是什麼呢?就是利他之道。本書所要介紹的大乘之法,讓你不需要放下什麼既有的生活模式、責任與型態,才能實踐大乘、才能開始訓練自心、才能得到解脫;我們唯一要謹記的,是大乘的價值觀與行動力,這兩者是大乘的根本,往往被譬喻為鳥的雙翼。一旦學人依照著這個核心來實踐,就能透過漸漸瓦解「主觀」進而瓦解「妄想」,相對於原始佛法認為的無明和欲望,大乘佛法認為「妄想」才是問題的根本。這也是為什麼,這樣的雙翼修行能夠達成效用。你可以透過本書,認識到一種「戒、定、慧」以外的修行之道,並讓你對佛法的彈性與效益有更多理解。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星雲大師說:「世界上什麼人都可能辜負我們,唯有因果是不會辜負我們。」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生命的收與放本質都是一樣的。 星雲大師曾說:「我只想盡一點心力,不妄想,不僭越,只想慢慢把弘法利生的事業做起來,直到現在,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我只想像爬樓梯一樣,一步步往上爬,而非一步登天。」 他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宣導「地球人」思想,對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自然與生命、圓滿與自在、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等理念多所發揚。 同時,星雲大師還用一支充滿佛心的妙筆宣揚佛家思想,以大地眾生為蒲團,以萬物有情為拄杖,行化於紅塵俗世間,用慈悲的深情,款款寫下開悟的篇章。在這些篇章裏,他談修心、談人生、談感情、談幸福、談處世。 本書即是採擷星雲大師的禪心禪話,錘鍊成一本智慧的結集,希望在每個讀者的心中開墾一塊田地,灑上幾顆蓮花的種子,等待淨蓮綻放的日子,身心皆安,煩惱不再叢生……
趙朴初(1907~2000),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書法家和詩人。本書由2017年11月召開的“趙朴初與當代中國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的論文結集而成,論文作者有來自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的王邦維,清華大學中文系的張美蘭,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楊曾文、黃夏年、成建華,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的朱小健,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的俞學明,上海師範大學哲學院的方廣錩,南京大學哲學系的楊維中等國內著名學術機構和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
大人,乃大士、菩薩之意。八大人覺,即是有志於自我提升超越之人,所應覺悟的八種世間至真至切的道理,其中首先就是人生無常、世間危脆。若未能趕緊覺知真理、趨向福慧,而讓生命在重重煩惱中草率完結,實是人生大悲。證嚴法師以深邃的智慧,幫助現代人捨欲、離苦、遠離災難,成就福慧圓滿的人生。
The Life and Liberation of Padmasambhava
一本讓你法喜充滿的書!頑尖中的頂尖!第二佛陀西藏雪域「良美大師」,象雄「雍仲本教」創始人,大成就者的第一手精采圖文!特別企畫:.作者耗費7年時間,親身採訪、拍攝撰寫完成。.全書彩圖精美編排,令人賞心悅目。他,被譽為第二佛陀,顯密兼修,學識廣博,造詣高深。他,創建雍仲本教母寺曼日寺,成為典範。他——良美大師,通曉經典,弘法著述,培育弟子數萬,備受尊崇。象雄為西藏古國,是本教發源地,古象雄文明,今日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受雍仲本教曼日傳承良美大師影響,曼日寺至今傳至第三十三代,在中國,也已擁有高達三百多座寺院!本書作者深入採訪雍仲本教修行者出生地、法脈、寺院、講修院、辯經場、灌頂法會,拍攝了珍貴法器、法帽、古老經書、稀世珍寶、閉關房等,以文學之筆介紹藏族歷史、文化、宗教、哲學、藝術、民俗。閱讀本書,彷彿品嘗甘露,得到良美大師的加持!?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城邦)
—— 千年前蓮花生大士授記的極密聖境.與上師轉山的殊聖機緣 ——在這20天裡,我從秋高氣爽走到豪雨成災、走到迎來第一場冬雪,心中漲滿無限感恩,感恩自己有如此福報、能隨師同行,真實地領受上師慈悲智慧的攝受力作者邱常梵在年近半百時,接觸到佛法,2008年皈依寧瑪派上師徹令多傑堪布仁波切,次第修學。2010年起,很幸運的有幾次機會「隨師同行」,親近上師,深切體會到上師的悲智行誼展現在日常生活中。◎隨師同行的因緣,貼身體會上師的悲智行誼2013年10月,作者與另外三位弟子 、多位藏人與喇嘛,揹負登山裝備、法會相關物品,從土亭開始徒步,溯源仰桑河,朝聖源頭的兩座神山,在極密聖境之中前後待了20天。其中一位弟子在出發第一天爬陡坡時因心臟狀況不佳抱憾撤退,另一位走到第一座神山半路,因風雨失溫,癱軟寸步難行,藏民就地取材作成簡易揹架輪流揹負,天黑後才抵達海拔3400公尺的大山洞營地,之後也提早撤退……最終只有作者和來自香港的Lu,隨上師圓滿朝聖兩座神山。◎細膩文筆與精彩攝影,展現蓮花生大師授記之聖境長達20天的朝聖,遠離俗世紅塵,日夜與上師、與藏民相處,作者從上師言行看到了崇高不虛假的修行風範,學習到真正的慈悲、謙遜、智慧與清淨心;作者也從藏民身上看到了簡單、純樸、堅韌的天性,學習到他們對上師、對佛法無比的信心、虔誠心與恭敬心。除了作者恭敬質樸的視角與文筆,全書還收錄超過200張彩色照片,以紙上紀錄片的方式忠實展現西藏和印度交界的喜瑪拉雅山區「貝瑪貴」、一千多年前蓮花生大士授記的聖境。藏傳佛教傳承的弟子們,尤其不容錯過!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城邦)
本书以释迦牟尼佛伟大的一生为线索,向读者展现了佛陀从诞生、出家、成道、初转法轮,到组织僧团、制定戒律、弘化四方、劝诫帝王、度有缘者,直至涅槃的整个历程,并同时对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印度社会、与佛教同时期兴起的“沙门思潮”及其他宗教、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及得道比丘僧比丘尼的事迹、佛教戒律及僧众日常生活情况、印度佛教史发展概况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介绍。/书中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引导读者认识这位“出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弘化度生于人间”的人间佛陀,并穿插佛陀与弟子的谈话,让读者仿佛亲身跟随佛陀,耳闻目睹他的言传身教,感受他一生致力于救世济人、不避艰险、普度众生的慈悲宏愿。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同时,本书也注意列出其各段所依据的佛典原文、考证出处及文献记载情况,丰富学术思想价值。
《六祖壇經.無相頌》的經文講解
International Buddhist Directory
The Buddhist Directory: A Directory of Buddhist Groups and Centr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reland and Other Related Organisations
寫給 焦慮、不快樂,依然努力生活的你 心不斷地在想要及不想要、快樂及不快樂之間飄蕩。當心陷於快樂及憂傷、欲求及排斥的情緒之中時,心就如同被攪動得很厲害的水,充滿了泥土,極度動盪不安。我們若能去除這些汙染及攪擾,心的真正本性是非常光明、清晰、平靜及平和的。心性的開展也由智慧開展的程度而定,我們從世俗事物當中得到多少快樂,取決於我們的智慧。然而,要如何才能展開智慧呢? 佛家修行講空、講無。 如何空,如何無? 重新塑造生活模式。 去除繁瑣,回歸簡單, 其實可以生活得更輕鬆,更快樂, 也更舒服,更幸福。 ** ** 人生,沒有絕對的快樂,但有真正的圓滿,我們每個人的言行,都是反映內心的形式 佛陀悟道後三轉法輪,依序詳述小乘、大乘及金剛乘法教的要義。藏傳佛教同時涵蓋三乘──小乘的外在修持、大乘的內在動機或菩提心,及金剛乘的密續法門;因此,行者必須同時瞭解佛教這主要的三乘。 在本書中,創古仁波切引領讀者瞭解小乘、大乘及金剛乘的法教及其禪修法。仁波切詳細解釋四聖諦及小乘的禪修法。接著,他以清楚易懂的方式,說明大乘佛教「空性」的深奧論題。最後,仁波切深入淺出地解說金剛乘的精義、本尊法的基礎及止觀禪修的要點。 仁波切在本書中不時指出,三乘的法教並無高低之分;三乘的區分是佛陀應眾生根器而授予的修行方法。不論依止哪一乘,只要能虔心依止佛、法、僧三寶,在具德上師的引領及加持下,循序漸進地修持,必能達到三乘的共同目標──圓滿的佛果。 【本書特色】 ■正念如何減壓,教你絕對可行的方法 假如一個人沒有覺察到自己在受苦,他永遠都不會有剷除痛苦的動機,因此會繼續受苦。其實,我們不但不需要一昧地忍受痛苦,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本書教你藉由佛法的修持,我們既可以獲得相對層次的快樂,也可以隨著智慧的開展及解脫的到來而獲得究竟的快樂。 ■給初學者的佛法入門書 ...
本書分成兩部分:上篇是帕奧禪師對佛教經典《大念處經》的講解,作者引經據典、遵循注疏和剖析實修要點,由淺入深,次第分明,引領禪修者得窺佛法奧妙;下篇是問題回答部分,緊跟上篇,進一步除疑解惑,契理契機,義趣分明,引人深思。本書既有一定學術的價值,又為普通禪修、禪學研究者解決了從基礎到更深層次的各種問題,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帕奧禪師,1934年6月24日出生在緬甸中南部伊雅瓦底省興答達鎮(Hinthada Township)雷超(Leigh Chaung)村,1944年5月出家受沙馬內拉戒,現為全世界范圍內南傳佛教方面的泰斗長老,2013年曾受中國佛教協會邀請來京在中國佛學院講座。帕奧禪師自幼接受上座部佛教的傳統教育,精通巴利三藏及諸注疏,也背誦了很多巴利語經論,所以他在講經及開示時,常依據緬甸傳統,先背誦一段經文,再依注疏解釋。園慈法師,俗名孫玉軍,1963年3月出生於河南省桐柏縣。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學院研究部主任、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副院長。1980年畢業於鴻儀河高中,同年冬於北京廣濟寺禮正果長老剃度出家,隨后考入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1984年考入中國佛學院。1986――1996年被中國佛教協會選為五比丘之一,送往斯里蘭卡留學,期間曾就讀於聖法佛學院、智嚴佛學院、巴利語佛教大學、1990年獲得國立克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碩士學位。1992年經已故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介紹禮北大季羨林教授與法光法師為導師攻讀克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哲學碩士學位,並於1994年獲得該學位。1996年考入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后於2002年歸國。2006年元月被禮請為桐柏山普化禪寺住持,同年11月選為南陽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曾擔任第一屆、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和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翻譯組組長。留學海外16年,精通英語、巴利語、梵語,主攻佛學、法學、哲學,研究成果豐富。園慈,1962年3月出生,河南省桐柏縣人。1980年出家考入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學習,1984年考入中國佛學院學習;1986年,被中國佛教協會選派到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求學;1996年入英國倫敦大學開始攻讀哲學博士學位並獲其學位。曾任中國佛學院研究部主任,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教育培訓部主任,中國佛學院教授,中國佛學院靈岩山分院副院長,廣西柳州開元寺方丈。研究領域為佛教與佛教文獻、印度部派佛教、南傳佛教、佛教英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