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of Religion / Buddhism / General

  • Shobogenzo The True Dharma-Eye Treasury III
    By 道元

    Shobogenzo: The True Dharma-eye Treasury (Taisho No. 2582) is the masterwork of the thirteenth-century Zen master Eihei Dogen, founder of the Soto sect of Japanese Zen Buddhism. This reprint edition...

  • Journey to Enlightenment: The Life and World of Khyentse Rinpoche, Spiritual Teacher from Tibet : with a Remembrance by His...

    Poet, scholar, philosopher, and master of Vajrayana (Tibetan) Buddhism,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led a life of profound dedication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and teaching. During the final fourteen years of his...

  • Buddhism in America: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an Ethnic Religious Institution
    By Tetsuden Kashima

    Buddhism in America: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an Ethnic Religious Institution

  • ????????: Notes and Commentary to Sixth Patriarch?s Platform Sutra
    By ????

    This book is dedicated to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Buddha-in-mind (Xin Zhongxin), a Tantrism School of Buddhism. The Sixth Patriarch's Platform Sutra is the only sutra by a master of...

  • ནང་དོན་རིག་པའི་མིང་ཚིག་བོད་དབྱིན་ཤན་སྦྱར།
    By Tsepak Rigzin

    This is the first such dictionary in english and is bases on "The Great Volume of Precise Understanding' (Mahavyutpatti0 - the first Sanskrit - Tibetan dictionary commissioned by King Tri-Ralpachan...

  • The Blooming of a Lotus: Guided Meditation Exercises for Healing and Transformation
    By Nhất Hạnh

    Based in the practices of conscious breathing and mindfulness, the thirty-four guided exercises in this new meditation manual bring beginning and experienced practitioners alike into closer touch with the state...

  • Buddhist Approaches to Human Rights: Dissonances and Resonances
    By Carmen Meinert

    The demonstrations of monks in Tibet and Myanmar (Burma) in recent times as well as the age-old conflict between a predominantly Buddhist population and a Hindu minority in Sri Lanka...

  • 大般涅槃经
    By 马欣德尊者

    《大般涅槃经》收录于巴利语三藏的《经藏》第一部《长部》(Dīghanikāya)。本经内容从暮年的佛陀居住在马葛特国(Magadha)的首都王舍城(Rājagaha)开始讲述,渐次旅行到马叻族人(Malla)的偏僻小镇古西那勒的娑罗树林,并在那般涅槃作为全经的高潮,然後是遗体火化、八分舍利,直到在各地建塔供奉舍利为止。玛欣德尊者从2018年开始,全心致力于汉译巴利三藏的事业,并于2018年12月初完成了《大般涅槃经》的翻译。由于本经忠实地再现了我们果德玛佛陀的晚年行迹,完整地记录了佛陀在垂暮之年对其弟子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许,有助于佛弟子们激发对这位人天导师的缅怀,在巴利三藏中有着其它经典所难以替代的崇高地位,因此尊者与译藏团队决定将此经作为单行本先出版。为此,尊者撰写了包含探讨佛陀语言政策、佛灭年代考证、佛陀生平大事年月以及对这部经文的导读的,并在本书末尾附上四篇对本经的补充说明。作为单行本流通,尊者甄选了多年来在各地朝圣及参观博物馆时所拍摄的与本经有关的一百多张照片,特别是以佛陀般涅槃(或卧佛)为题材的雕塑和绘画图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画册呈献给大家 (个别非译者所拍的照片皆注明出处)。这些表现同一题材的佛教艺术,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亚洲各地的佛弟子们通过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达对佛陀的永恒怀念和无限追思之情。

  • 证悟涅槃的唯一之道
    By 帕奥西亚多编著 The Pa-Auk Tawya Sayadaw

    “ 诸比库,这是唯一之道(ekāyano ayaṃ, bhikkhave, maggo),能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cattāro satipaṭṭhānā)。”  -- 《大念处经》摘录自绪论:"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对证悟涅槃的实修要求作些简要的说明。我们将根据《大念处经》(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的第一个部分《入出息部分》(Ānāpānapabbaṃ)进行讨论。"摘录自中译序:"帕奥西亚多引用整套巴利三藏及其义注和复注中的相关教导,编写了这本《证悟涅槃的唯一之道》(The Only Wa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ibbāna)。在本书《绪论》中,西亚多探讨了四念处修法与佛陀整个教法的关系,在正文部分则解释了通过入出息念来培育禅那, 再以此定力作为维巴沙那基础的禅那(vipassanāpādakajjhāna),系统地培育十六种观智,乃至最终断尽一切烦恼的实修方法。"(此书印刷于新加坡帕奥禅修中心,一个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心)

  • The History of Buddhist Thought
    By Edward Joseph Thomas

    The History of Buddhist Thought

  • A Place in Space: Ethics, Aesthetics, and Watersheds
    By Gary Snyder

    In this classic collection of 29 pieces that span half a century, Gary Snyder explores humans' complex, ever–evolving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He argues that nature is not separate from...

  • 跟著佛陀去旅行: 印度12大聖地完全朝聖、人文史蹟千年一歎,以及沒說你不知道的佛陀人生小劇場!
    By 林許文二、陳師蘭

    人生有煩惱,認識佛陀要趁早!走他親履過的路,回放他的無上智慧,從聖地的今昔對照,上一堂生命無常與解脫的課! ★全新設計+增修法顯、玄奘朝聖見聞+新增百年前考古珍貴圖文首度公開 ★文學和實用兼備!超越旅遊工具書規格的印度12大聖地深度導覽──從佛陀故事到史蹟導覽,不論帶書實地走訪或書中臥遊,都能如置身聖境、親識聖者。 這就是人生!不只你覺得生活難,佛陀的一生也不容易…… 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人的覺醒,還讓世間的苦,終於有了轉為平靜、喜悅、解脫的機會!不過,佛陀雖是體證人生真相和解脫之道的覺者,一般人生活有的酸甜苦辣和難題,他一樣要一一經歷! ◆投胎有瑞相,出生前就被預言將為世界帶來光明的佛陀,還是從他母后腋下至肋骨之間的位置降生的,你知道「右脅而生」比較神聖的傳說其實跟印度的種姓思想有關嗎?  ◆父母的心尖寵,被預言不是統治天下就是修成人天導師,還從小就是學霸,究竟生命的疑惑有多折磨,讓天生贏家的佛陀捨下榮華富貴、父母、嬌妻和愛子,也要苦行流浪找答案? ◆以為將身心折磨到不成人形就能找到生命解答,卻快沒命了還摸不到真理的邊,還好最後的靈光一閃雖遲但到,而讓佛陀瞬間明白「如何找到菩提大道」的,竟是一首民間歌謠? ◆突破無明遮障、看清自我虛幻,教學對已覺悟的佛陀來說應該不難吧?但其實佛陀不只曾經遲疑過是否該對眾生說法,甚至連第一次說法就出師不利被人看不起! ◆弟子圖謀篡位企圖下毒暗殺佛陀、黑粉造謠與佛陀生子後被拋棄、僧團鬥諍到嫌佛陀的調解是多事;覺悟並不代表佛陀的人生就暢行無阻,僧面不看、佛面也不看的人,還是很多的…… ◆知法卻不行法的聲聞弟子不少,但佛陀也有可愛踏實的胖子死忠粉--波斯匿王,他請侍者天天在用餐時背誦佛陀給他的「減肥偈」,從此飲食節制,很快就找回年少的精瘦俊秀! ◆在生命最後一夜,慈悲的佛陀強忍身體痛楚為一名外道說法並收為弟子,相對於錯失機會成為佛陀入室弟子的外道--優波迦,這名外道--須跋陀羅,成了佛陀生命中渡化的最後一位比丘。 ◆你知道佛陀入滅前的最後一餐吃的是蘑菇料理嗎?你知道這蘑菇竟是佛陀的催命符,讓才重病初癒還很虛的佛陀再次瀕臨死亡?而這次,我們的人間導師沒能撐過去…… 佛陀是人,他雖然比旁人幸運,天生人生勝利組,但他不快樂;他受良好的教育,但求道之路崎嶇難行;他夜證菩提,遊化宣說正法,建立僧團,其間依然會遭逢生命中的橫逆,佛陀沒有感慨嗎?當然有,但他還是釋懷了,繼續慈悲地勉勵弟子、為世人解說無常的道理,最後,服從生命的法則離開人間。 人文古事+歷史遺產+奇蹟絕景+傷春悲秋感懷指南,朝聖之路別白走! 林許文二和陳師蘭研究逾五、六十本經典與文獻資料,親自走訪印度12大聖地,實地拍攝數百張第一手照片,再搭配珍貴的古畫和老照片,帶領我們尋著佛陀的足跡、聖弟子們的身影,不只述說佛陀從出生到涅槃的八十年人生,也看到佛法在印度流布、興盛、衰微、沒落,歸於平靜…… ◆「藍毗尼園」裡最重要的史蹟是那剩半截的阿育王石柱?因為柱身上的「世尊在此出生」向世人證明了佛陀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也證明了阿育王是虔誠的信徒,而不是利用佛陀搞政治。 ◆佛陀的老家「迦毗羅衛」遺址有兩處?是尼泊爾的提羅科拉特,還是印度的畢波羅瓦,古迦毗羅衛城之爭,至今還在繼續當中…… ◆唐朝玄奘來到「菩提迦耶」時,正法已開始減退了?佛陀入滅後,菩提迦耶的南北兩處各豎立有菩薩像,耆老們說:菩薩像消失,即法盡之時,而玄奘來時,南方菩薩像已被塵土淹到胸部了。 ◆初轉法輪的「鹿野苑」遺蹟被資源再利用變成商場的建材?佛陀入滅數百年後,鹿野苑不只因為佛教自身的分裂、印度教的侵吞和回教的入侵而化為廢墟,連傾頹的磚瓦石塊也保留不住…… ◆「王舍城」旁佛陀入滅後第一次經典結集的「七葉窟」要如何容納數百人?為了不讓正法滅亡而舉辦的首次僧團大結集,有近五百名阿羅漢參與,但現在的七葉窟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大啊!? ◆聞名世界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大僧院,東晉西行的法顯無緣入學?該僧院是佛滅千年後才建的,六十二歲高齡出國遊學的法顯生不逢時,只能讓晚他二百多年才西行取經的玄奘當學生代表! ◆「舍衛城」裡鋪金建造的祇園精舍,因為一隻老鼠而七層樓全毀?法顯《佛國記》寫到,本來香火興盛的精舍,因老鼠銜出燈芯,引燃佛殿上的布幡,波及整座精舍,七層樓燒光光…… ◆法盡之地「憍賞彌」的阿育王石柱證明了僧團鬥諍現象從佛陀時代一直持續到阿育王時期?石柱上的敕文寫著:「任何人若於僧團中製造分裂,不論僧尼,均令其著白衣,並擯出僧團。」 ◆佛陀入滅後,各族國王趕到「拘尸那羅」,在今天的「安迦羅塔」處參加火化儀式並「八分舍利」?迦毗羅衛的釋迦族竟然也來八分舍利了,但佛經不是說釋迦族在佛陀生前就被滅族了嗎? 印度佛教就這樣靜靜地消逝在佛陀的故鄉,但佛陀的正法卻輕輕拂進世界各個角落,繼續滋潤著人們乾渴的心靈。雖然西方研究和考古團隊,拿著英譯本的《大唐西域記》、《佛國記》飄洋過海來到印度挖掘、調查、做記錄,原是為了要證明「佛教只是傳說」來宣揚上帝的愛,卻陰錯陽差地使佛陀的生命透過地理上的確定和古文物的證據,與二千五百多年後的億億萬萬人們產生了具體的連結,進一步讓佛陀和他的正法更加發揚光大……。 佛陀的故鄉留不住佛陀的法有點悲催,好在佛陀的正法跨出了印度,經過二千五百多年依然不墜,讓在苦海裡浮沉的我們還有上岸的機會! 好評推薦 印度,是佛陀的祖國,要認識佛陀,從這部書可以認識佛陀的聖德和慈悲。──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 ...

  • Deity, Mantra, and Wisdom: Development Stage Meditation in Tibetan Buddhist Tantra
    By O-rgyan-ʼjigs-med-chos-kyi-dbang-po

    Deity, Mantra, and Wisdom contains four of the most cherished Tibetan Buddhist commentaries on the practices of visualization, mantra recitation, and meditative absorption. These three elements form the core of...

  • 阿毗达摩讲要(上)
    By 玛欣德尊者

     "阿毗达摩"的意思是殊胜的法、上等的法,但这并不等于说"阿毗达摩"所讲的东西比佛陀在经藏里讲的法更殊胜、更上等,而是说"阿毗达摩"用一种严密、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组织诸法。法还是法,只不过阿毗达摩对诸法进行归纳、统合而已。阿毗达摩能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培养如理作意,如何避免作恶,如何培养善心。更重要的是,阿毗达摩是一门解脱之学,学习阿毗达摩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禅修,特别是在修行维巴沙那的阶段。如果离开了阿毗达摩的理论指导,观智的所缘将变成无的放矢,修观也只是在盲修瞎练。所以,学习和掌握阿毗达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断烦恼,为了灭诸苦。此《阿毗达摩讲要》系列共分为上、中、下三集,分别是根据尊者在"新加坡帕奥禅修中心"(PAMC)所作的三期"阿毗达摩讲座"录音整理而成的。《上集》讨论的主要是概念法、色法和心所法;《中集》讨论的是心法、心路和世间;《下集》讨论的是业、离心路、缘起、涅槃和止观。整个课程紧扣着佛陀所开示的教法核心——四圣谛——展开。其中,色法、心所法、心法、心路侧重于苦圣谛,业、离心路、缘起侧重于苦集圣谛,涅槃是苦灭圣谛,而止观则是趣向苦灭之道圣谛。(此书印刷于新加坡帕奥禅修中心,一个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心)

  • 亲知实见
    By 帕奥西亚多 讲述, 玛欣德、持法、聖行 共译

     诸比库,由于不随觉、不通达四圣谛, 因此我和你们长久以来流转轮回。哪四种呢? 诸比库,由于不随觉、不通达苦圣谛,因此我和你们长久以来流转轮回。 诸比库,由于不随觉、不通达苦集圣谛,因此我和你们长久以来流转轮回。 诸比库,由于不随觉、不通达苦灭圣谛,因此我和你们长久以来流转轮回。 诸比库,由于不随觉、不通达趣向苦灭之道圣谛,因此我和你们长久以来流转轮回。 诸比库,已随觉、通达苦圣谛, 已随觉、通达苦集圣谛, 已随觉、通达苦灭圣谛, 已随觉、通达趣向苦灭之道圣谛。 已切断有爱,已断尽有,今已再无后有。 —— S.5.1091本书译自英文本"Knowing and Seeing",是西元1998年4月17日至6月16日缅甸帕奥西亚多(Ven. Pa-Auk Tawya Sayadaw)在台湾新竹壹同寺指导止观禅修营期间的开示与问答。 这些开示主要是关于西亚多教导进修观禅的原则——首先修习止禅,之后再将之作为车乘来修观禅。在该次禅修营期间,帕奥西亚多的华人弟子将西亚多的讲稿和问答事先翻译成中文,随后编集成书,名为《如实知见》并在台湾出版。 过后,在帕奥西亚多的慈悲授权之下,译者根据2010年该书英文版的第四版(Fourth Revised Edition)做了整体性的重译。于是从2011年开始,此书先后经玛欣德、持法和聖行尊者翻译、审校,后期玛欣德尊者又仔细地进行了通篇校译,并对书中一些理意请示了尊敬的帕奥西亚多而作了一些修改更正,历经数年后,呈现在读者面前就是这本《亲知实见》。

  • 生命的意义
    By 玛欣德尊者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人生追求的又是什么? 有多少人会思索以上的问题呢? 以上这些问题,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于人生的价值与追求,有人认为应该追求富贵;有人认为应该追求名利;有人认为应该追求权力与地位;有人认为是事业成功;有人认为是家庭幸福…… 本书将和读者朋友们探讨一下,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快乐,更有意义。(此书印刷于新加坡帕奥禅修中心,一个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心)

  • 《法句》巴利、汉译及依词释: 《汉译巴利三藏》系列
    By 玛欣德尊者 主译

    《法句》是巴利语《经藏·小部》的第2 部,是一部纯偈颂的集子,相当于专门收录各种佛教诗歌的诗集。《法句》共收录423 首偈颂,并按照偈颂的关键字或内容主题分为26 品,每品所收的偈颂数量从10 首到41 首不等。这些偈颂,是由常随侍佛陀达二十五年之久、多闻第一的阿难(Ānanda)尊者,在佛陀般涅槃当年的雨安居期间,由五百位佛陀亲传弟子比库参与的第一次经典结集大会中众诵出。玛欣德尊者在这本书的绪论中提到:“译者在在新加坡翻译《如是语》的过程中,发现翻译经中偈颂时,若是兼顾诗体文的五言、七言的工整,则容易词不达意,无可避免地造成偈义的流失,即使译为白话文,仍有意犹未尽之叹。但作为翻译重要参考资料的缅文依词释,则不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于是萌生尝试用巴汉依词释译释全皆为偈颂的《法句》之想法,并希望借此向华人佛弟子介绍上座部传统的依词释解经方法。”因此在本书中,每一首偈颂都附有其巴利原文字、汉译以及巴汉对照的依词释,帮助我们在读诵这些珍贵偈颂时,能够更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思。除此之外,尊者也在绪论当中,编写了《法句》的书名题解、编集与流传、法句偈的历史影响等篇幅,可说是很全面的对《法句》这本流传甚广的经典作了一个很详尽的介绍

  • 大圓滿禪定休息論
    By 大遍智龍欽巴尊者、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

    大圓滿法是寧瑪派的主修法門,大遍智龍巴尊者可謂寧瑪派最重要的祖師,即著有《大圓滿心性休息論》、《大圓滿禪定休息論》、《大圓滿如幻休息論》,合稱「三休息論」。三者相輔相成,為大圓滿法的總綱,亦為學修大圓滿者必備的根本論典。 ? 其中,《大圓滿禪定休息論》,說明小乘及大乘的基礎前行之後,進而引導密乘「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習,經由氣、脈、明點的觀修,達到安樂、明晰和無妄念的境界,最終證悟內心實相,功德圓滿。 ? 龍欽巴尊者最後開示的口訣——持續實修《大圓滿禪定休息論》的內容。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講授本書時也極強調實修,前後安排四次共同實修練習,傳授口訣,殷殷期勉有心學法者、有志解脫成佛者,絕對要持續精進實修。且勿將此書束之高閣,務必再三看再三看,再三實修再三實修! ? 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城邦)

  • 中国佛学:总第45期
    By 《中国佛学》编委会

    《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

  • 中国三阶教史:一个佛教史上湮灭的教派
    By 张总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三階教史》詳細地探討了自北朝至隋代三階教創立與初禁的史實,分析了唐代三階教屢禁屢起的現象和原因。其間,糾正了一些前人研究中的訛誤,補充了許多新發現的史料,提出了不少富有啟發性的作者的獨到見解,有些對當今佛教的發展也具有借鑒的意義。書中,作者也細密地梳理了三階教歷代傳承的譜系與著名人物行實,三階教的基本教義、僧俗信徒的修行實踐,以及三階教的主要典籍等等,使讀者對三階教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三階教史》豐富了中國佛教史的內容,同時也為中國佛教史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題目,如三階教與其他佛教宗派的關係,三階教被歷史湮滅的教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