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of Religion / Buddhism / General

  • 中观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当代意义
    By Fa, Zhi

    本书以龙树菩萨的《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结合《中论》的解析与诠释开篇,通过回归文本的方式,阐述了佛法中观思想的根本要旨、理论脉络和具体内容三个组成部分,并由此指出了其在佛法传承中不可或缺的承上启下作用。而后,进一步回到历史发展的角度,通过对佛法传承和佛教历史的概括性再现,厘清了中观思想的实际传承过程以及发展和流变的脉络,显明了以"依缘起有,打破实执,证悟空性"为核心的高度指导性的中观思想在整个佛法传承和佛学理论体系中,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所具有的显著价值和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此历史过程的解析,本书也进一步论述了佛法中观思想之传承的困难所在,并梳理出了忘失佛法中观思想,可能给佛教发展带来的相关负面历史影响。再进一步由古及今,回到当代佛法传承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当中,通过对现今时代所呈现出的相对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与此对应的社会形态及其所显现的独特特征等角度和层面出发,阐述了中观思想,在当代佛法传承者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依然是至关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佛法指导这一重要事实。由此试图为佛法在当代和后世之传承,探索出一条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以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切入点来学习和实践佛法的延展性道路,并使其成为当代和后世行者深入修习践行佛法的可能契机。

  • ????????: Chinese Buddhism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By ????

    This book recalls the most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related to Chinese Buddhism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y Dr. Sun Yat-Sen in...

  • 中国佛教百年回顾
    By 莲龙居士

    This book recalls the most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related to Chinese Buddhism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y Dr. Sun Yat-Sen in...

  • 楞严摸象记(下册)
    By 菩萨戒心密弟子莲龙居士

    This Mahāyāna Buddhist sūtra has been especially influential in the Chán school of Chinese Buddhism. Some of the key themes of the Śūraṅgama Sūtra form the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practice,...

  • 西夏汉传密教文献研究
    By 崔红芬

    本書較為系統地對黑水城等地出土的西夏文本和漢文本密教文獻進行了梳理和考證,並把出土密教文獻放在當時佛教發展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考察,充分體現了西夏佛教發展的繼承性與延續性。書中結合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的題記、發願文等主要對觀音、藥師、無量壽和星曜等經典和信仰進行深入探討,考證了漢傳密教經典在西夏時期信眾中的流行情況,對認識西夏佛教的發展特色、了解周邊文化對西夏佛教的影響具有積極意義。崔紅芬,1968年生,河北河間人,蘭州大學外語系本科畢業,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博士畢業,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出站。現為河北師范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和佛教研究。主持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3項,國家古籍整理課題1項等,並得到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資助。

  • 唐代佛教史
    By 莲龙居士

    The Ta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s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This prosperity in culture and economy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 spread of Buddhism...

  • 密宗概要
    By 英武

    本书内容包括:密宗在印度的兴起与传承、密教在中国的流传、密宗的主要经典、密宗之教相等6章。

  • Beneath a Single Moon: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Poetry
    By Kent Johnson, Craig Paulenich

    An anthology showing the widespread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American poetry, with over 200 poems and essays by 45 prominent American poets. It examines the work of, amongst others, Ezra...

  • Can Virtue be Taught?
    By Barbara Darling-Smith

    For centuries human beings have asked questions about what it is to be virtuous and how to teach goodnes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his volume contains 11 essays, written by...

  • Tourism and Buddhist Monasteries of Ladakh Himalaya
    By Prem Singh Jina

    1. Geology of Ladakh 2. Sindhu: A Great Trans-Himalayan River 3. Ornithological Study in Ladakh 4. Ladakh: A Home of Endangered Species 5. Fossils from Ladakh 6. Flora of Ladakh...

  • 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 從當代臺灣本土觀察視野的研究開展及其綜合性解說. 第二卷
    By 江燦騰

    本書剖析有關近四百年來,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形成史,包括各階段時代的歷史社會基礎,以及作為各階段時代的主要批判禪學知識學發展的類型,或其具有代表性知識社群及其具代表性個別人物。 本書主張,現代批判禪學思想本身的論述,其實是關於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詮釋學、或現代批判禪學思想變革史的歷史社會知識學論述,而非東亞所有傳統或現代流行的禪修方法論介紹。 因此本書本質上,就具有批判的歷時性又兼具共時性兩者的──從傳統末期到當代臺灣本土──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形成史的新詮釋性質。 本書特色 一本從明末到明治到當代臺灣的四百年新視野論著,首次被長歷史跨距的系統性與批判性開展,針對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本土原創性深描。

  • Buddhis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By William R. LaFleur

    This book begins with Buddhism's involvement in the culture and thought of India, and observes its moves into other, very different contexts: China, Southeast Asia, Tibet, Japan,...

  • 尋心經: 一段走進《心經》世界的精神旅程
    By 艾力克斯•柯爾

    交織歷史、回憶與佛教智慧,在以大乘空義為核心的經文裡, 逐字逐句前進,展開一段走進《心經》世界的精神旅程。     《心經》,僅僅二百六十字,凝縮了大乘佛法的心要,納集了佛教智慧的精髓,是流傳幅員最廣、也最深入日常生活的一部佛經。     在《尋心經》中,長居亞洲,對東方文化研究甚深,並是日本「新潮學藝賞」首位西方得主的艾力克斯•柯爾,以千百年來中日注疏者的觀點為經,個人在日本數十年的人生回憶為緯,縱橫交織,呈現蘊藏思想萬象如無垠寶庫的《心經》,為何能讓每個人都在當中找到與自己生命歷程緊密相依的連結。     從悠遠遼闊的歷史洪流,到細膩私密的個人感受,《尋心經》時而宏觀大義,時而幽默靈巧,以獨特節奏逐字逐句帶領讀者悠遊潛行,一探文字最簡短,但奧妙最深微的《心經》背後那廣袤、幾近無限的精神世界。

  • Rebirth and the Western Buddhist
    By Martin Willson

    Rebirth and the Western Buddhist

  • 夢瑜伽與自然光的修習
    By 南開諾布仁波切

    人的一生有近三分之一時間處於睡眠狀態,而夢境中所反映的情景,即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渴望、恐懼和期待。事實上,我們可以經由上師的帶領和指導,跳脫夢境的桎梏,認清夢不過是一種假象,進而在夢中修習,將夢境予以轉化,以增進自己心靈上的覺知。而此書即對「夢瑜伽」的介紹提供了最佳指引。南開諾布仁波切在此書中,針對在睡眠與作夢狀態下發展明性,給予指導教示。作夢狀態係屬加強自我覺知(即大圓滿)廣博體系的一部分,南開諾布仁波切超越西方一般所做的清明夢練習,進而介紹諸多引導作夢狀態的方法。在這個傳統中,作夢狀態清明性的發展,被置於以達解脫為終極目標而生起更大覺知的脈絡中。這部增訂版,包含南開諾布仁波切所著深奧的大圓滿書籍的額外內容,並依一九九九年第一版所強調在作夢與睡眠狀態發展覺知的特定練習,予以擴展與深化。此書亦收錄十九世紀大圓滿大師米龐仁波切所著之教言,提供對於此禪修與覺知的超凡形式更多的洞見。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城邦)

  • 修行不入迷宮
    By 札丘傑仁波切

    修行就是拿千百世的苦修,去換某一天的高枕無憂? 就算你再有耐心,這未免也太漫長了吧! 如果你既不勤勞、又急性子,擔心此生就是唯一的機會, 如果你是不先打破沙鍋問到底、絕不盲從的那種人, 本書是為這樣的你而寫的! 人類文明不斷演進,但關於生老病死的煩惱、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不順心卻不減反增!透過各佛法門派都很重視的「六波羅蜜」修行途徑,你將可能舒緩沉重的壓力…… 兩千多年來,修行者們針對六波羅蜜的著述很多,同時也提出許多如何讓心靈平靜、超越世間痛苦,也就是證悟的方法。最樂觀的情況下,不論你選擇哪一條路,也只能期望千百世的苦修能換來某天的高枕無憂。就算你再有耐心,這未免也太漫長了吧。 每個人都應該有權享受自己辛勞的汗水滋養而成的果實,同時過著安詳寧謐、自由精彩、充滿勇氣的生活。我們都是地球公民,擁有地球公民的權利。只要懂得行使這天賦的自由,你的人生將從此改觀。 ◎天天都氣炸了!如何不掉入易怒的陷阱? 修忍辱波羅蜜就是要能吃苦耐勞,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抱怨。困境來時保持冷靜、不灰心喪志。不管別人如何傷害、招惹、挑釁,你也不抗爭。忍辱的目標是培養對自身欲望不執著的精神,藉自我控制將情緒昇華或埋藏起來。 札丘傑仁波切說:「不是這樣的……忍辱不是一昧地接受,它的真實意義在於知道『自己的行為』對自身、對周遭的影響有多大。因與果,是人的一切作為和之後的連鎖反應間的循環,其可說是永無止盡;它在生命開始之前已經存在,在生命消逝很久以後也會繼續存在。」 ◎被恐懼、自卑感籠罩的生活……真的是因為我還不夠好嗎? 讓我們用工作來做舉例。努力工作無法讓你變得不討厭你的工作。當無法擺脫眼前這個不討喜的工作,你會有什麼感覺呢?內心被憤怒填滿?因為憤怒而衍生出更多令你難以招架的問題! 假如你不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那你該換個工作。被強迫努力工作,跟奴隸有什麼兩樣?唯有出於自願的成就才有意義,靈感和啟發只發生在無拘無束的人身上。 札丘傑仁波切說:「令我們癱瘓的恐懼,不是缺乏努力所造成的。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謹慎使我們免於受傷害,但是在此同時,它們也對我們產生了傷害。」 持續了解因果如何影響這個世界,放下主觀的無明,才能具備完美的勇氣。這才是修持精進波羅蜜,你也才獲得了無畏的智慧。 本書雖循著佛法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路徑,卻不屬於探討佛教教義,也不屬於宗教類的書,本書所要探討的是:如何寬廣不設限地去觀察世間萬物。 不論你的宗教信仰為何、不論你住在地球上的哪個角落、更不論你坐擁金山還是居於陋室,你都需要明白,如何在「此時此刻」就活出精彩人生,將自身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城邦)

  • 靜思法髓妙蓮華, 法華七喻: 窮子喻. 壹
    By 釋證嚴

    本書收錄證嚴上人對於法華七喻中窮子喻的相關開示,因內容豐富,將之分為三冊出版,本書為第一冊。窮子喻出自《法華經》的〈信解品〉,講述須菩提等佛陀的四大弟子,表達他們對於佛陀宣說的教法的領悟及信解。年已朽邁的他們,以窮子自喻,而大富長者喻為佛陀;以窮子逃離富宅,在外流離五十載,譬喻他們過去樂著小乘,只顧自身了脫生死,無心欣求菩薩道的法門,不入人群、虛度光陰。今聞佛陀為聲聞弟子授記當成無上佛果,內心歡喜踴躍如獲至寶,故在佛前以譬喻懺悔過往。

  • 靜思法髓妙蓮華, 法華七喻: 藥草喻 化城喻 衣珠喻
    By 釋證嚴

    本書收錄上人對於法華七喻中的藥草、化城、衣珠三喻相關開示,分別出自《法華經》中的〈藥草喻品〉、〈化城喻品〉、〈五百弟子受記品〉。看佛法如雲雨普潤如何滋養眾生,見導師如何開權顯實,即滅化城,引領眾生走向菩薩道,觀眾生無明、醉酒而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而不覺知。

  • 禪關次第:初心修悟法要(上冊)
    By 妙參和尚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直心正念,挺身向前本書主要是解說明朝憨山德清禪師所著的「初心修悟法要」,以及一部分清末民初高僧虛雲老和尚的開示。禪宗祖師不靠經典、祖師的語錄,而是依心而講。心沒有形相,能講到極致都一樣就是工夫、就是實證。本書透過妙參和尚詳細的解說,引導修行人更深入的了解,修行最初發心要諦信唯心法門,就是相信眾生皆有佛性。心就是佛性,心是一切法的根源。一切唯心所生。心就像一個印章,印到哪裡就生什麼法,心生種種法生,心有什麼外面就有什麼。三藏十二部經典解的、詮釋的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八個字。見境知心所生,就沒有心外之法,心就不攀緣。能見境知心,就能一眼看透自己現前的身心世界。你的想法、身體、環境,一切是你的心所投射出來的,是心所現的浮光幻影,就像鏡中像、水中月。修行要有大丈夫的力量,第一個,你所面臨的一切都是你該承擔的,都是你心相應的果報;第二個,你面臨的一切是真心當中的影相,不是真實的。你煩惱障礙的地方,就是你執著很強的地方,是你應該要先除的。這個不除,無法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