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 Watts helped shape the thinking of a generation through his efforts to introduce and interpret Asian wisdom in the West. This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lectures spans his career,...
Students and scholars alike have long been fascinated b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s founded by the Shakyamun, called the Buddha, and Jesus, called Christ. The Buddha and...
“These aren't translations of Han-Shan's poems; they're transmissions of his spirit!”—Eric Utne, founder of Utne Reader“I love this book!”—Jim MooreIn 1974, author James P. Lenfestey came upon the book Cold...
中觀應成派始祖「大中觀師」佛護最重要的代表作,修學中觀的必讀論釋。 附《中論》新譯/藏中對照 ■依《中觀根本慧論》所做註釋,助修行者破除自性、證悟空性 ■應成派最重要的代表論著,闡明隨應破之立場 ■深入淺出完整呈現中觀的內涵 ■藏中對照,鳩摩羅什及蔣揚仁欽漢譯版本並陳,具學術研究價值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應亞洲團請法,講述《佛護論》時所用漢譯版本講義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廣說世間出世間法,開顯人生之真實相。佛滅後,諸弟子結集教法而成立三藏十二部,供世人永久傳誦保存。其後更有龍樹、提婆、無著、世親諸論師開枝散葉,敷演成浩瀚如海之佛法體系。佛教經論博大精深,其內容可以分為:科學的論述、宗義的論述、修法的論述三者。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於二○一○年指示諸格西學者組成編著小組,總集佛法中之科學和宗義之論述,成立「佛法科學與宗義總集」系列叢書共七部:《佛法科學總集》上下二冊、《佛法宗義總集》上下二冊、《概述佛法科學》、《概述佛法宗義》以及《略述佛法科學與宗義》。叢書內容皆出自佛陀親言的經典以及那爛陀學者們的論著,經七十多位格西從浩瀚經論中挑選出與佛法科學及佛法宗義相關的內容,交由編著小組編纂而成,並且由尊者指示內容大綱之規畫及具體內容。《佛法科學總集》上下冊集結了三藏經典中有關色心諸法之科學論述,其內容含攝現代科學中之形式邏輯、知識論、心理學、語言學、腦神經科學、天文學、宇宙論及時空理論種種研究範圍,除了廣說佛法中對於世間諸法之如實觀察,更有助於佛法科學與現代科學之間的會通交流。?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全球最新中文譯本知名佛教學者 江燦騰教授專文導讀 東亞現代佛學研究權威——木村泰賢,奠基於《阿毘達磨論之研究》文獻辯證,以阿毘達磨為論述中心,從佛陀、宇宙、世界、心理、倫理、修道等六個主題,有系統地說明各部派的起源與發展,並予以比較、檢討,深入經藏,探求阿毘達磨真義。 木村泰賢畢生致力研究阿毘達磨佛教思想,先前已將前人研究阿毘達磨佛教的文獻資料寫成《阿毘達磨論之研究》一書,並另有諸多著述是為了闡明大小乘思想上的關聯而作的準備,本書可謂是阿毘達磨佛教研究的精髓之作。
本书是介绍第一世嘉木样生平的专著。全书共十一章,包括:将生、童年、出家受戒、主修显乘、主修密宗金刚乘、隐居深山进修、蓉登上师法座、回归朵麦、圆寂、建造灵塔及全书综述,另有结尾、附录两个部分。
本書以精密之學術考辨,為讀者勾勒真諦大師於佛教史上的崇偉人格形象,並展示其之傳譯唯識經典與其法嗣創立之攝論學派對中國佛學的深遠影響。 作者將處於中國佛教思想史邊緣狀態的真諦大師,置於一宏大的歷史進程與跨地域的空間系統之下,從而把真諦弘傳古唯識學與印度、中國(尤其是南中國)以及東南亞(尤其是扶南)三大佛教系統的互動關係聯繫起來;進而以此典型個例,立體性地呈現了六世紀的南亞與東亞佛教世界的複雜生態。並且經由真諦來到中國後的遭遇,勾繪出南北朝之紛亂以及佛教傳布之興衰,令讀者從中體會時代變遷與宗教互動之關聯。 此外,真諦作為一位翻譯家,其思想或許是多元的。除了著名的《大乘起信論》是否為真諦譯作這個如謎團般的歷史公案外,真諦也漢譯了不少唯識學的重要論書;因之,吾人不宜以單一向度評價真諦大師。本書便透過史料考據,展示了真諦大師生命顛沛際遇及譯經說法的多個面向。 作者簡介 黃國清 中國文學博士,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唯識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佛經語言文獻學、中印佛教思想。在《中華佛學學報》、《揭諦學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目前學術研究主要從事佛教經論思想詮釋及佛經漢譯的研究。 目錄 「高僧傳」系列編輯序 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推薦序 精密而宏大地勾勒大師典範 吳忠偉 一部扎實而動人的高僧傳記 趙東明 編撰者序 跨越時空、觀照大師生命 【示現】 第一章 印度修學時期 景行澄明,器宇清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群藏廣部,罔不厝懷;藝術異能,偏素諳練。...
Contents: Peter Zieme, 'Preface'; Peter Zieme et alii, 'Kogi Kudara, A Bibliography'; Geng Shimin, 'Study on the Uighur Text abitaki (3)'; Harry Haln, 'Mannerheim and the French expedition of Paul...
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概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 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概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愿生天上却在人间。佛知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故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善巧而为说法。虽分别说三,皆为使得一佛乘,一切种智,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 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概因哀愍、饶益众生故,说苦集灭道、说十二因缘,使众生于法,讽诵通利,入深妙禅定,具三明、六通、八解脱。众生从佛闻法,现世安稳,后生善处,以道受乐,入于佛国,其土平正,宝树庄严,散诸宝华,周遍清净。 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设复有人于佛灭度后,生于恶世,广演此经,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当知是人为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如来以衣覆之,手摩其头。 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十方世界各有分身诸佛,以佛法之光明,集来娑婆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乃往古稀,久灭度多宝如来、旧往娑婆世界文殊师利菩萨,一旦铺陈佛法,与你我具在同一时空。 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概因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而已。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非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来愿众生,生难遭之想,起恭敬之心,心怀恋慕,渴仰于佛,植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大千世界层层叠叠,他方国土无量无边,如来之外还有如来,一般涅槃,旷大久远。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虽有药王燃臂供养、妙音现身说法、观音闻声救苦,普贤神咒持护,然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当知如来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宇宙萬物都是依賴因緣和合而成,萬物的顯現無常,萬物的本性無我,無常與無我正是宇宙之真理,而無我更是眾生解脫痛苦必須具備的品質。修行佛法,其目的就是為了要見性,見佛性,見無我之性。只有見性,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做回一個真正的我。那個真我可以從事任何職業,可以是賣菜的商販,可以是地產經紀人,可以是全職家庭主婦,當然,也可以是社會學家、經濟學家、自然科學家,也可以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就像佛陀時代的維摩詰一樣,充滿智慧又富有慈悲心。佛法把真理和智慧放在首位,透過真理和智慧,來修正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淨化心性的污垢,以此達到去除煩惱、解脫痛苦、淨化自我、顯現佛性的目的。我們生活的世界都是由萬物與萬象所組成,萬物與萬象都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樣子,讓人眼花繚亂,要麼被煩擾,要麼被迷惑,在無法看清真相實相的情況下,期待與執著的自我習性,會把我們自己搞得遍體鱗傷,煩惱痛苦在所難免。佛法認為,萬物的本質本性就是實相真相,萬物的本質本性就是空性,看清本質本性,就等同看清萬物,而空性見地就是幫助我們看清實相真相的方法論。
心道法師實修多年,不曾間斷,對佛法的精要「停心」以及禪修之法,有著深刻的體悟與見解。你將在心道法師質樸的文字中,領會禪修的奧妙,從覺知中找回清明覺醒的心性。 在此刻人心浮亂之際,這將是一本最符合時代需要的心靈之書和禪修力作。 停心,是止觀的作用。止以後,是停心,停心以後,才是如實觀,進入「直心是道場」的觀;解脫前後際,前不生、後不續。 這本書從呼吸法介紹止觀,談到修行時會遇到的一些狀況,都是平常的故事和生活中的提問,其中有很多的經驗談,可說是我平日修行時一些親身見聞的體驗整理與分享。 為什麼要修行?因為所有外在的難題,都可以從內心找到解決之道。讓有緣的人都願意嘗試禪修,有勇氣走入真實。最重要的是,走入修行後,能夠一步步解脫身心妄執的習氣,並且避免一切因虛妄所帶來的負作用。──引自心道法師自序 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 (城邦)
心道法師首度暢言修行祕辛!一位滇緬戰爭的孤雛,以無盡的願力,為有情搭起親近佛法和禪修的橋樑,慈悲接引遭逢人生困厄的人們。本書披露心道法師出家前,當過水泥工、賣過檳榔、當過臨時演員、米店夥計的精采歷程,以及出家後在墳塚荒山修行,克服恐懼與孤獨,突破身心的極限,達到歡喜自在的完整心路。觀念,是真正的財富,也是世俗財富的關鍵!觀念對了,就有好運氣、好善緣,就有好的開始。願力,就是好的觀念;就是一念之間。小我的願力到大我的願力,不管大小,不管凡聖,都是一心之間。心量有多大,慈悲就有多大;慈悲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所以我們學佛,要學習大心量、大願力、大慈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要找到慈悲的價值,以大悲水去灌溉一切緣起,要有大願力。「自淨其意」是如何修心養性,如何明心見性,從明心見性到遍智的緣起,成就佛道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成就心靈與物質共生、一如、不二的真如世界。願力是善的財富,學佛是種植、耕耘善的財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就是願力的財富。──心道法師心道法師十願:.第一願:願,世界遠離戰爭.第二願:願,緬甸保持佛陀傳承.第三願:願,人心知恩感恩.第四願:願,生活不離般若.第五願:願,與自然和諧共生.第六願:願,工作種福田、生活即是禪 .第七願:願,回歸佛陀的圓滿教育.第八願:願,逆境中時時處順.第九願:願,宗教作和平橋梁.第十願:用禪,釀造和平的DNA
The 14th Dalai Lama, winner of the Nobel Peace Prize and spiritual leader of the Tibetans in exile, is well known in the West, but the 600-year tradition to which...
In the great Tibetan monasteries of Lhasa, monks seeking to purify their minds and develop the understanding necessary for final enlightenment began their inquiry into mind and consciousness by studying...
The amazing story of how yoga came to America-and the charming rogue who made it possible In Jazz Age New York, there was no place hotter than the Clarkstown...
American Buddhism
《快乐的密码(心安才能随遇而安)》是一部励志类作品,作者仁孜尼马用多年佛教修行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禅修心得,对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矛盾和心灵困扰进行化解,将深奥的佛法哲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从烦恼之源、快乐之本、爱情、处世、养生以及命运等六大方面阐述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在无向量的宇宙空间中,真主必须了断那初始的神魔频率,圆满过往之身,四圣系统的回归,及神后所受的死亡印记,算是此生中真主必须了结的过去频率主轴。除非你对命运采取行动,否则命运就会对你采取行动。
繼暢銷書《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之後,德寶法師又一經典之作,帶領你親身體驗禪定的感受,享受深度專注所帶來不可思議的心靈平靜!德寶法師的第一本書《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已是廣受世界各地讀者歡迎的暢銷書。十年後的今天,德寶法師將幫助禪修者進入正念禪修的下一階段──「超越」正念分明。德寶法師以溫馨、清晰、友善的語調,將幾世紀來所謂的「禪那」(jhanas)介紹給讀者。「禪那」是指深刻的平靜、喜悅、強而有力的禪修狀態。在這本清楚易懂、條理分明的禪修手冊中,德寶法師細述了修習禪那的步驟、會遇到的障礙,以及獲得禪那的利益。跟隨德寶法師的腳步,我們會知道如何把心聚焦在呼吸上,獲得深度專注;也知道當障礙生起時,要如何克服;修習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更進一步學到怎樣延長專注的時間,讓心和呼吸融為一體,成為純粹的專注。德寶法師已幫我們把專注禪修的途徑鋪陳出來,只待我們努力去修習,便可獲得一個具有內觀洞見及無可撼動的祥和人生。【好評推薦】◎『這是一本直截了當、條理分明、能夠加深止觀層次的禪修指南,讀來法喜充滿,是給我們所有人的絕佳贈禮。』──約瑟夫?葛斯坦(Joseph Goldstein),美國「內觀禪修協會」老師◎「他的解釋具有實際可行的邏輯性和令人驚異的常識感,引領讀者平順地走過禪定修行的各種階段。繼《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之後,本書很有可能成為另一經典之作。」──阿姜阿瑪洛比丘(Ajahn Amaro),Abhayagiri Monastery住持◎「本書完全根基於佛教的核心教導,簡單清楚的介紹使得這些工具成為每位禪修者唾手可及的要件,是令人讚賞的續集。」──莎拉?凱瑟琳(Shaila Catherine),《得大樂:遠離苦的20種療癒力》作者◎「德寶法師的寫作如此清晰,讓讀者在閱讀中亦能品嚐到平靜與喜悅,是一本啟發人心的書!」──蓋伊?阿姆斯壯(Guy Armstrong),Spirit Rock Meditation Center資深?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