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of Religion / Buddhism / General

  • 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四百年(第一卷)
    By 江燦騰

    本書剖析有關近四百年來,東亞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形成史,包括各階段時代的歷史社會基礎,以及作為各階段時代的主要批判禪學知識學發展的類型,或其具有代表性知識社群及其具代表性個別人物。 本書主張,現代批判禪學思想本身的論述,其實是關於現代批判禪學思想的詮釋學、或現代批判禪學思想變革史的歷史社會知識學論述,而非東亞所有傳統或現代流行的禪修方法論介紹。 因此本書本質上,就具有批判的歷時性又兼具共時性兩者的──從傳統末期到當代臺灣本土──現代批判禪學思想形成史的新詮釋性質。   作者介紹 江燦騰 1946年11月3日生,桃園大溪人。現居新竹縣竹北市。 [學經歷] 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 曾任教於臺大與清大。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創校首位榮譽教授,現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退休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 臺灣佛教文化史、中國近代佛教思想史、東亞近代佛教史等。 [著作] 《現代中國佛教史新論》(1994年)、《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1997年)、《臺灣當代佛教》(2000年)、《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2001年)、《當代臺灣人間佛教思想家:以印順導師為中心的薪火相傳研究論文集》(2001年)、《臺灣近代佛教的變革與反思》(2003年)、《新視野下的臺灣近現代佛教史》(2006年)、《聖域踏尋:近代漢傳佛教史的考察》(2009年)、《臺灣佛教史》(2009年)、《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以及《當代臺灣本土大眾文化(卷一) :雙源匯流與互動開展精選集》(合著)等。 [學術榮譽] (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紀念獎八次得主。 (2)第一屆宗教學術金典獎得主。 (3)第二屆臺灣文獻傑出工作獎的得主。 (4)2000年獲選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 電子郵寄地址:[email protected]

  • 六十感恩紀:惠敏法師訪談錄
    By 侯坤宏, 卓遵宏

      本書是侯坤宏、卓遵宏對西蓮淨苑住持、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進行的口述訪問記錄。惠敏法師就讀臺北醫學院藥學系期間,即接觸佛教,在西蓮淨苑出家後,曾就讀中華佛研所,到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學成歸國,除負責住持西蓮淨苑,也長期在臺北藝術大學及中華佛研所擔任教學與行政工作,對於梵典唯識及腦科學有深入了解;他是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要負責人,也積極推動安寧與老人療護與社區淨土運動,是當代臺灣佛教界中不可多得的一位僧人。

  •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12年春之卷
    By 釋德𠆩

    本期內容簡介 新春歲改慶團圓,雨雪風寒人情暖, 四大志業以愛接力,各地冬令發放圍爐; 大陸冬令發放,嘉惠十三個省、三十個縣市貧戶; 災後關懷不中斷,點滴堆砌新希望, 屏東「新來義部落」第二期永久住宅完工, 高雄杉林大愛園區民族大愛小學啟用。 海地強震二年後,克服萬難達使命, 希望工程援建簽約,聖恩修女會來臺感恩; 龍捲風襲擊美國南部、中西部,各地志工勘災。 人文志業展新局,大愛臺高畫質頻道開播; 法船、法海呼應, 慈濟學校師生、志業體主管同仁參與花蓮區經藏演繹, 圓滿全臺三十場莊嚴法會。 宿世善友預約,菩薩雲集海外多國聯合董事會, 期勉靜思弟子,心要寬、愛要大、志要堅、信要定, 「為佛教,為眾生」,號召螞蟻雄兵,匯聚轉動須彌山的大力量。

  • 解惑: 證嚴法師答客問. 二, 家庭與人際關係篇
    By 釋證嚴, 靜思僧團

    我們這一生,第一次的人際互動是父母,然後是兄弟姊妹、同學、朋友、同事、配偶......然後我們變成了父母。這輩子要讓周遭人了解我、愛我、體恤我,好難啊!殊不知這一切都因我執而苦。《解惑》家庭與人際關係篇中,證嚴法師開示,當你以菩薩智慧待人,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並且縮小到對方眼裡、心中,就會種福田、結好緣。更何況生生世世,眼前之人或許即為曾相互有恩的親人。

  • 四加行: 密教修行成就的大法
    By 盧勝彥, 大燈文化

    【編輯室前言】密教修行的階梯-四加行蓮生活佛盧勝彥曾說:「佛教顯宗就像是在教室上理論課,密宗就是在實驗室將理論實踐。」而「四加行」即是佛教密宗從根本上去實踐佛法的方法,也是紮紮實實的從因果上去扭轉、改變命運的方法,可以消除行者累世以來的業障,增加福分、增加智慧。四加行法簡介所謂「四加行」,即「四門功課」,是密宗學人必修的基礎法。茲簡介如下:一、大禮拜法:大禮拜法是以五體投地或全身投地的拜佛方法。修習大禮拜法,可調伏自身驕傲自大的心,可消除累世的業障,也是最基本的瑜伽運動,可柔軟筋骨,具有非常好的健身功用。二、四皈依法:「四皈依」,即是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十方聖賢僧。修習四皈依法,可消除累世業障,堅固對上師及三寶的信心,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並且加深自己的佛緣,也是發菩提心的初步。三、大供養法:修習大供養法,可以得到無盡的福報,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也得到護法神的守護,並且可以增長布施心、增長菩提心。四、金剛心菩薩法:金剛心菩薩,又名金剛薩埵,是五方佛的融合變化身,是佛門密宗的教主。修習金剛心菩薩法可以消除無始以來的一切罪障,可使道心行願如金剛般堅固。修習此法達到「相應」,即是等覺的菩薩果位,是四加行法中最重要的一法。累積福慧資糧的大法密宗最重要的修行即是「相應」(合一),只要和「本尊」相應,本尊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本尊;本尊有什麼,行者就有什麼。金剛心菩薩是密宗的教主,是五方佛的融合變化身;能每天調整自己的磁場與頻率,尋求和這麼偉大的菩薩相應,自然而然間就會擁有無盡的福德與智慧,命運當然也就跟著變好了!本書係依據當代法王蓮生活佛的著作及開示,將有關四加行法的部分重新匯整編排,配合詳盡的修習觀想圖與圖說,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對密宗的四加行法有全面且正確的認知,是最適合初學者時時翻閱複習的修行指南。

  • The Way: According to Lao Tzu, Chuang Tzu, and Seng Tsan

    A poetic rendering of the Taoist classic Tao Teh Ching by Lao Tzu, aimed at recapturing the tone and substance of the original. It is also the only work that...

  • A Modern Buddhist Bible: Essential Readings from East and West
    By Donald S. Lopez

    The first book to bring together the key texts of modern Buddhism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West, has increasingly embraced the teachings of Buddhism.

  • 佛遺教經講述
    By 釋證嚴

    《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又稱《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佛臨涅槃略誡經》,全一卷,由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內容敘述佛陀入涅槃前,對弟子的最後教誡。  歷代對《佛遺教經》的註疏很多,上人開示多引用明代蕅益大師著 《佛遺教經解》(於本書內文中,均以《經解》標示,俾與經文作區隔),再加上佛典事、社會時事、慈濟人慈濟事,對深闢的義理做深入淺出的詮釋,相互印證,讓大眾更能理解經文奧義。  證嚴上人講述《佛遺教經》 上人講述《佛遺教經》二次。  一九八六年一月, 上人於慈濟委員聯誼會第一次開示《佛遺教經》,激勵眾人致力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這場開示到一九八八年七月止,歷時兩年半。此次編纂,以所能蒐羅的錄音帶為依據,依據經文脈絡,編纂輯成二十一章。  上人說:「這部經不僅是出家人要聽,即使在家人也應該來受持。」  《佛遺教經》附錄 上人講述《佛遺教經》前,於一九八六年一月十八日到一月二十六日,以《大智度論》文中「十軍」為本,在朝會時段宣講〈降伏十魔軍〉。  本次重新編纂,特別將這段內容,收錄於《佛遺教經講述》後面為附錄。

  • Two Esoteric Sutras

    This volume contains The Adamantine Pinnacle Sutra and The Susiddhikara Sutra, two important texts in the corpus of Buddhist Tantric literature. These texts include a general introduc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 心經.生活禪
    By 林慶昭

    內容簡介 聯手教你讀心經、寫心經 為自己讀經為所愛的人寫經 心經,是最精要的佛學理論。一字一句,都能安定我們的身心。 生命也許不那麼美好,有時也可能很殘酷。此時,我們就可以透過心經的道理,超脫生活中的苦難與挫折。比如面對慾望、比如面對執著、比如面對蜚短流長、比如面對生死。 暢銷勵志作家林慶昭沉潛一年,對心經最深刻的咀嚼與感悟。或者你有疑問,或者你遭遇頓挫,或者你對生命中的一成不變感到厭煩。此時,讓林慶昭陪你讀經、談經、寫經,用心經的智慧,重啟生活的力量。 ◎為所愛的人寫經、為心裡的那個人抄經,或者,也為自己抄經 讀心經,更要抄心經。不只是為自己抄,更能為所愛的人抄經。 為父母抄經,為手足抄經,為伴侶抄經,為摯友抄經,為心裡的那個人抄經。為他發願、為他回向、為他除障、為他致福。 心裡最美好的願想,化作筆下經文的一字一句。潛心誦唸。說不出口的關心與掛念,不妨透過抄經來傳達。抄經人亦能明心見性、除障納福。同步提升自己的修為,也讓自己能夠擺脫憂煩、豁然開朗。

  • 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The Abhidhammattha Sangaha of Ācariya Anuruddha
    By Anuruddha

    This modern translation of the Abhidhammattha Sangaha (Manual of Abhidhamma) offers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s fundamental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Originally written in the 11th or 12th century, the Sangaha has served...

  • The Dalai Lama: A Biography
    By Claude B. Levenson

    Claude Levenson's search for Tenzin Gyatso, the present Dalai Lama, took her across the Himalayas, from Lhasa to his headquarters-in-exile in Dharamsala. At Dharamsala, hours of personal interviews revealed the...

  • Orderly Chaos: The Mandala Principle
    By Chogyam Trungpa

    According to the mandala principle,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antric Buddhism, all phenomena are part of one reality. Whether good or bad, happy or sad, clear or obscure, everything is...

  • 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
    By Chogyam Trungpa

    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

  • 覺醒的明光
    By 堪祖蘇南給稱仁波切

    ◎在人生中沉沉浮浮,隨著煩惱飄蕩,不知何時才能有安心祥和的人們,何不來探看佛陀的究竟教法?◎藏傳佛法中的前行法有如生命的解藥,只要您能開始按照教法執行,就是尋得幸福安樂的最佳保證◎此書教法是蓮師所授記五大伏藏師中的東方伏藏師多傑林巴傳承,在近代歷史上均有許多傳承上師顯現證悟徵兆,加持力迅速殊勝。◎多傑林巴伏藏法前行修持精要,台灣首次公開。本書主要內容包含了如何以正確的動機來實修皈依發心,以提升自己的菩提心,並透過持咒及觀修百字明咒懺罪法來去除蓋障,以供養三身曼達累積行者的福德資糧。書中更特別告戒行者,如何來尋找自己的累世善緣上師,並以正確動機來依止及修持上師相應法,直至證悟佛果。作者特別強調「懺悔淨除障礙」及「累積福德資糧」,兩者猶如鳥的雙翅、車子的輪胎,當行者尚未證得初地菩薩之前,皆是至要關鍵,缺一不可。現代人的步調忙碌快速,禪修對現代人身心狀態的調整益發重要。本書也特別收錄仁波切針對繁忙現代人所開示的五種日常簡易禪修方式,並針對禪修實修者特別整理精要次第,以作為檢視自己禪修的參考及依據。?出版社 橡樹林 (城邦)

  • 放過自己: 揭開我執的騙局,找回心的自在
    By 圖敦.耶喜喇嘛

    我的教法是把「我執」曝露出來,大家才能一覽無遺,看個清楚,所以我才會想辦法去引發你的我執,這種教學技巧很不客氣的。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客客氣氣的,總是刻意避免衝擊,從來不曾直接面對問題。我不玩這一套,我喜歡直接面對問題,我也要大家跟著做。——耶喜喇嘛關於我執與貪著,耶喜喇嘛有這樣的比喻:如果有人問雞籠裡的雞快不快樂?牠不會回答,但是雞在熟悉的環境裡,就是本能地覺得快樂。要是領域受到侵入,雞就會生氣地要驅逐入侵者。如果我們的行為跟雞一樣,就比雞好不到哪去。然而,我們的空間如果受到侵犯,就跟雞一樣生氣,那到底跟雞有什麼差別?◎我執讓我們陷入種種因緣,無從體會安定、自由、歡喜;貪著則讓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淪為表面工夫,所貪著的外境越多、內心越散亂。本書將教我們試著轉化滿腦子都是「我、我、我」的貪著,從而全心全意謀求他人的安樂,這樣的利他心非常珍貴難得。耶喜喇嘛說,人生真正的美不是外在,不是我執在別人身上投射出的樣子,而是他們的內在潛力,也會因而尊重其他有情、伸出援手,不會再自我中心,耗費時間增長我執和貪著。我執遇到外境時會先產生錯謬的投射,緊接著引發貪著,心念會完完全全地縈繞著對境或受到繫縛,弄得我們心神不寧、無法清靜。一般人通常都任由這兩種心態擺佈,從來不曾觀察自心,情緒一來就失控!◎耶喜喇嘛的說法直指核心,是西方人、嬉皮士實修佛法的偉大精神導師1960年代,大批嬉皮士湧入印度與尼泊爾等地,企圖尋求新型態的心靈與生活方式。同一時期,耶喜喇嘛與其心子圖敦.梭巴仁波切正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地區的柯槃寺教授西方人佛法,對藏傳佛教向西方傳法的風潮頗有助效。本書即是耶喜喇嘛1975年巡迴世界各地演講時,在澳洲墨爾本附近主持五日禪修營的內容。耶喜喇嘛生前致力於把佛教的神秘面紗除去,喜歡用佛教及佛法接受西方科學的挑戰。在1984年因病離世前,他刻意選擇在最先進的美國加州醫院內圓寂,讓西方記者見證他的死亡。1985年,他的轉世天津宇色仁波切出生,其父母為西班牙人,和西方世界的緣分甚深。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城邦)

  • 覺悟者的臨終贈言: 《定日百法》
    By 帕當巴桑傑大師, 堪布慈囊仁波切

    傳說中,與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達摩祖師同一人帕當巴桑傑大師重要遺教證悟的聖者帕當巴桑傑,在當時的定日(位在西藏與尼泊爾邊境)有眾多弟子。其中有一位親近的弟子在與年邁的聖者見面時,難過地徵詢他的上師,在上師涅槃之後,自己與其他弟子們該如何是好?要如何修行?心要寄託、依止於誰呢?慈悲的聖者帕當巴桑傑遂宣說了最後100個重要的教言……帕當巴桑傑大師即達摩祖師,其遺教之重要性可見一斑帕當巴桑傑原是印度南方某國的王儲,透過在佛法上不斷地精進禪修終究獲得成就,成為一位偉大的修行者。在西藏的歷史裡認為,帕當巴桑傑大師與中國的達摩祖師係同一人,傳說他住世的時間逾五百多年,也曾到過中國與西藏數次。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開山祖師,此遺教之重要性可見一斑。《定日百法》內容深且廣,漸進有次第地從個人日常生活擴及佛法的修行。其中,佛法內容的見地、觀修、行持與果位(見修行果),相關的甚深教導也有論及。因教導的內容篇幅達100條;所以,這個法的名稱就稱作《定日百法》,又名《定日百頌》或《修日百頌》。100條日常修行指南,有助於令「所知」落實於「所行」權勢、情愛、財物、姣好的面容、安逸的生活……人生在世能夠心生貪著的標的實在太多了。在《定日百法》中,收錄了100條修行者可以參酌的導正或重建的心態。舉例來說:在社會上,「誰有權勢彼即有罪業」,在家庭裡面,在團體裡面,在國家裡面,某個人的權勢、權力很大,就會變得蠻橫無理,這是因為權勢大帶給他貪念、瞋恨、愚痴的煩惱就變得強烈,還有他的身、口、意三門的行為、造作的罪業也會變多。《定日百法》提醒,一個人的權勢越大,造作的不善業就越多,因此對專橫求取權勢的心,應該要捨棄掉。又比方說,佛陀曾經開示:「合最後就是分,生的最後就是死。」親朋好友能夠齊聚一堂,當然是「合」的狀態;但因為無常的變化,最後終究是會分開的。一切萬法都是無常,親朋好友當然也是。因此,切莫因為親朋好友的苦樂而受影響,使自己內心也跟著傷感、苦樂,或忐忑不安,或讓自己陷溺在苦樂與傷感之中……◎帕當巴桑傑大師╱著◎堪布慈囊仁波切╱講述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城邦)

  • 三句擊要:以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見地、觀修與行持
    By 巴珠仁波切、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

    「三句擊要」是以◆一、直指本來面目(直指本元)◆二、唯於此中決斷(決定堅定)◆三、對於解脫得把握(立定解脫)此三句竅訣擊中關鍵要點,進而見到內心的實相!【本書四大特色】.大圓滿不共見、修、行教法.根據頂果欽哲法王註解教授.現今寧瑪派大堪布親自教學.講解阿底瑜伽更密口訣範圍《三句擊要》是大圓滿非常重要的核心教義,為大圓滿初祖極喜金剛所傳下的教法精華。當極喜金剛在涅槃化成虹光身時,弟子文殊友再三祈請賜教,於是他賜給文殊友一個珍寶做成的小盒子,寶盒裡留下了《三句擊要》,用三句口訣直指大圓滿的見地(見)、觀修(修)和行持(行),一切煩惱自然斷除,了悟自心本性!作者大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是寧瑪派白玉傳承南卓林寺培育畢業的5位第一屆優秀資深堪布之一。堪布逐步依據「根本誦」解釋,並穿插許多精采佛法故事、生動舉例,以及口訣,令聽聞及閱讀者生起信心,了悟力增長。?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城邦)

  • 活佛老師說:覺知,要趁早。轉念,路就寬。
    By 黃英傑

    ★線上教育者的經驗分享,佛法實修者的心靈建言★ 想得到好結果,先讓自己變得更好。有所覺知,才有選擇的能力;學會轉念,人生的路就很寬。你可以選擇走向更好的人生,通向究竟的智慧之道。在這條自我實現的路上,讓博士仁波切為你加持。 本書以「遠得要命的王國——華梵大學」的故事為緣起。華梵遠在石碇雲深不知處,高達海拔550公尺,是名副其實的「全國最高學府」。華梵有一位「神氣」十足的老師——黃英傑,他是轉世活佛。偶爾可以看見黃老師穿著法袍,穿梭在年輕學子與山青水碧的校園間,這時候,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黃老師是「巴麥欽哲仁波切」。仁波切轉世在人間,任務就是調伏眾生之苦。在學校,仁波切老師又是如何大顯神通調伏「三不一沒有」——不思考、不反省、不要答案、沒有責任感——的寶貝學生? 現代年輕人學習、成長與生活上的問題,必須從內心開始調教。而本書從師生間妙趣橫生的互動中展開,活佛老師幽默活潑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必吃齋唸佛,不用聽經聞法,就能從日常教學、功課中獲得啟發。年輕學子愈早啟發心靈覺悟,愈能建立正面的人生觀以及選擇人生方向的能力。這是一位線上教育學者的經驗談,更是一位佛法實修者的心靈建言。 然而活佛的本質是叛逆,逆於現實人生的名利貪嗔癡。活佛自知無論被認證與否、有沒有活佛的光環,都應該自我充實、展開追尋生命意義的旅程。相對於學生而言,聯考不代表一生的成敗與價值,不管成績好壞,都必須學會找到自我的方法,才能實現生命價值,過一個比較好的人生。如此,年輕人要努力的,是自己先準備好,別人才看得到你、才能用你。 最後,仁波切以耳目一新的方式談佛法、藏傳佛教的概念。不是老和尚敲木魚,也沒有咬文嚼字,而是在輕鬆幽默中,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對佛法、佛教的理解「版本升級」。對佛法有興趣者,也能幫助你在尋找明師、尋找自己的過程中,有好的助緣,在歡喜中實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誠如仁波切在書中說的:翻山越嶺不是最遠的路,沒有悟性的心靈才是「遠得要命王國」。這本書,是仁波切的實踐智慧,對年輕人的善巧指引和加持,有緣、有心者,翻山越嶺一定能抵達心靈的王國。 【各界推薦】直貢澈贊法王/直貢噶舉第三十七任法王釋隆迅/華梵大學前校長Fabienne Jagou/法國遠東學院研究員于蕙玲/中國信託投信總經理王君/美洲中國文化醫藥大學校長王彩樺/知名藝人石安妮/前中視新聞駐紐約特派記者朱延平/導演李玉珍/政治大學宗教所副教授李忠恕/璞園建築團隊董事長李建平/教育部學科中心諮詢委員李燕蕙/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林秉憲/永興證券總經理夏韻芬/理財專家張雅誥/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主席張韶芹/大寶科技總經理陳一標/佛光大學佛教學系主任陳劍鍠/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黃運喜/玄奘大學前文學院院長楊宗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趙鴻鵬/掬月建設董事長劉佳昌/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鄭振煌/中華維鬘協會名譽理事長學愚/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盧蘇偉/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賴鼎銘/世新大學前校長賴賢宗/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永生/美國加州朔榮光電(Solamer Energy Inc.)總經理顏尚文/中正大學歷史系暨研究所兼任教授 【推薦引文】書中探討了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學習方法、人格養成、覺知教育等議題,也傳達了基本且重要的佛法精神,釐清許多一般人對佛法和西藏佛教的誤解,就佛法相關書籍來說,巴麥欽哲仁波切的新作,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能閱讀,並從中獲益。——直貢澈贊法王 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當年提倡「覺之教育」,強調人格與品德的重要性,把老師形容成校器,勉勵老師做經師,更要做人師。從本書中點點滴滴,看得出黃教授對學生的用心,確實符合創辦人期待的,一位華梵教師的特質與風範。——華梵大學前校長/釋隆迅 上師原來也可以如此人性化,只是多了平常人所缺少的慈悲喜捨和空性智慧。上師自道,幽默風趣,真誠懇切,透露宗教師對現行教育、青年學子、人情世故的深邃洞察力。——中華維鬘協會名譽理事長/鄭振煌 全書幽默而生活化的語言,無疑反映了仁波切的悲智與善巧。……就如活佛老師在本書中展現的,智慧與方便可以兼容並蓄,現代人的精神困擾也可能同時受益於佛法和精神分析,端視如何善巧地運用。——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劉佳昌 教育是協助一個人自省與成長的過程,本書提供了最好的引導,讓每個人藉著各種不同的問題,進行內在的思考,找到屬於自己的最好選擇與決定。這是一本生命教育的好書,也是一本提昇生命品質的經典,一定要讀哦!——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盧蘇偉 活潑親切的字裡行間,自然傳達著對教育的憂心、期許與努力,還有對佛法的見解、歷鍊與弘願,循循善誘,發人深省,讓讀者受益良多。——教育部學科中心諮詢委員/李建平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
    By 阿姜查

    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這本書都將帶給你真正的平靜。 對於關心阿姜查教法的讀者,這一套三本的《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是不可不擁有的完整輯錄。這套書將歷來發行過的阿姜查英文出版品,依戒、定、慧三學重新整編,在阿姜查逝世十週年的時候紀念出版。實為阿姜查最完整的法語輯錄。對於不認識阿姜查的讀者來說,阿姜查的這套書,讀來輕鬆幽默,卻蘊意深遠;即使是不修習佛法的讀者,也可以在其中盡情欣賞一個親切長者的智慧風采。 阿姜查是現代南傳佛教森林派的偉大行者,早年受過完整的傳統僧侶教育,通過最高級的正規佛學課程考試,但最後卻放棄學業,選擇了森林苦行僧的方式來追求佛法上的證悟。他的追隨者無數,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他都能以適切的方式教導,時而嚴厲,時而風趣,直戳你心底深處。 阿姜查的教導,不強調任何形式的打坐,而以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為主,他要我們明白,死亡是無可逃避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訓練自己的心,安住於無為法中。只有這樣解脫才是可能的。阿姜查圓寂後,他的喪禮有一百萬人參加,其中包括泰國國王與王后。而他的法教,也隨著他眾多的西方弟子散播到世界各地。 此次將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說法的語錄合輯,共分為戒、定、慧三冊,內容是阿姜查對於「戒、定、慧」的真實體驗,而非只是對經典的詮釋,此為第一部「戒」。 本書深刻釐清一般人對「戒」的排拒和疑惑,其實戒律,是對我們尚不穩定的心予以保護它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控,而是讓我們隨時保持覺知和觀照所以,犯戒非關道德的懲罰,只是顯示自己正念還不夠。  出版社 橡樹林文化 (城邦)